APP下载

让汶水羌山生态文旅交融共兴 专访阿坝州副州长、中共汶川县委书记李建军

2022-09-03杨彪车文斌罗梓毓

当代县域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汶川县胜地汶川

□本刊记者 杨彪 车文斌 罗梓毓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灾区人民更要注重生态与人和谐发展”的嘱托,四川省汶川县紧扣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和州委州政府“一州两区三家园”“生态立州”的战略部署,发挥“成都1 小时经济圈”地缘优势,推进“一区两地六示范”“四型三园两窗口”建设,在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奋进路上,日渐成为川西藏羌文化走廊上的一座生态优城、文旅美城。

四川省汶川县

逐梦笃行新时代,奋楫扬帆新征程。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已谋定治蜀兴川七大重点任务,汶川县将如何紧扣生态和文旅,建设汶水羌山美丽幸福家园?近日,《当代县域经济》记者专访了阿坝州政府副州长、中共汶川县委书记李建军。

全力打造“两大胜地”

承载特殊文化内涵的汶川特别旅游区不仅是AAAAA 级景区,还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的栖息地,世界最大的“植物活化石”珙桐生长区。星罗棋布的文化旅游资源,让汶川揽回众多奖项,更瞄准了建设北部冰雪休闲胜地和南部避暑康养胜地“两大胜地”的目标。目前,汶川在打造全域旅游品牌方面,正从哪些方面着力?

汶川是川青甘三省的交通走廊,更是四川省建设高原生态文化、羌民族文化、长征文化、大禹文化等融合发展的川西北文旅经济带的桥头堡。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汶川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从“0”到“1”构建起亲近自然、文旅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两大胜地·两大内环线+文旅小镇”建设有力推进,2021 年,全年接待游客763.02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6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14.79%。

目前,汶川县正从三方面着力全力推进。一是以“一区两地六示范”战略目标和“四型三园两窗口”建设任务为工作抓手,全面构建起了全域旅游的“四梁八柱”,健全以全域旅游为核心的工作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编制完善涵盖空间产业、要素的《汶川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二是立足空气、海拔、生态、文化禀赋,从2012 年起,每年设立1000 万元旅游产业专项发展资金,2020 年增加至2000 万元,2021 年起增加至3000 万元,推动避暑康养、冰雪体验两大产业类群的高质量发展,让游客在汶川实现全域可游,游出“生态兴”、游出“自然美”。三是始终将全媒体品牌宣传营销作为创建“汶川名片”的最大助力。以威州、绵虒、水磨、映秀等城镇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游;以萝卜寨、布瓦村、羌锋村等特色村落为代表的乡村游;以大禹文化旅游节、汶川甜樱桃采摘节、熊猫O音乐季等旅游节庆活动为代表的民俗体验游都已经成为品牌。

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已形成多重内涵的“汶川名片”。

筑牢乡村优秀文化自信基底

作为羌族的重要聚居地,汶川县是大禹故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立足“文化自信”,汶川如何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

文旅融合,文化自信是基底。我们在发展全域旅游的同时,更要担起重建、传承、发扬乡村传统文化自信的重任。汶川县近年来在文化保护方面卓有成效,加强布瓦黄土碉群、克枯栈道等重点文物保护,有序推进姜维城、三江辫子坟等遗址保护开发,持续抓好非遗传承与文化创新,培育非遗传承人177 名,非遗保护项目达102 项。

就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瓦黄土碉群来讲,作为羌族建筑文化代表的它,具有非常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5·12”地震中,布瓦黄土碉群受到了较严重的破坏。在灾后重建中,我们第一时间开展了抢修保护工作,借助汶川当地建筑非遗传承人的力量,既更加专业化地保护好了碉楼,又传承了碉楼建造的非遗技艺,可谓一举两得。

汶川还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如举办汶川马拉松、大熊猫综合格斗赛、熊猫超级山径赛等体育赛事的“文化+体育”新路径,送文化下乡、文艺培训活动的文化惠民工程,以及畅销中外的羌绣、“大土司”黑茶、大熊猫周边等乡村文创产品。乡村传统文化价值观日益受到重视并形成复兴态势,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明显增强。

致力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筑牢长江中上游生态保护屏障,汶川县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很多积极探索,尤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带动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堪称典范。汶川如何持续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

在震后重建过程中,汶川在国家制度优势的强大支撑下,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汶川地区向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型的经济社会深度转型。

近年来,我县始终秉持“生态立县”的发展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紧紧围绕“七大保护行动”“七大治理工程”,走出一条“治山兴水”的生态文明逐“绿”之路。

这一路走来,“三个变化”最为突出。首先是让“灾区”变“景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治理,森林覆盖率由震后的38.1%提高到56.85%;纵深推进“三治岷江”系统工程,岷江流域出境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其次是让“荒山”变“金山”,惠农发展绿色,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鼓励果农种植,充分利用“两山”土地资源,突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推进“两大胜地”建设。最后是“家园”变“花园”,坚定实施“生态立县”,2021 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317 元,同比增长10.8%,在全国率先发布“熊猫指数”,居民健康状况综合得分90.79 分、居民总体幸福感得分92.6 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20.4%,全民“大健康”格局进一步构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我们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论,全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倾力构建“北部冰雪休闲胜地、南部避暑康养胜地”新格局,以“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夯实汶川绿色生态高地,建设汶水羌山美丽幸福家园。

感恩奋进凝聚民族团结力量

汶川县是全国仅有的四大羌族聚居县之一,还是藏、羌、回、汉等13 个民族的大家庭。汶川如何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019 年汶川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国家、省、州、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先进)单位316 个。其中国家级1 个,为映秀镇震中纪念馆;省级5 个,分别为三江镇乐活村、汶川县、汶川中学、威州镇、水磨社区,创建成果出色。

汶川县将持续开展“爱党爱国爱领袖”“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活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五个认同”在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心中深深扎根、融入血脉。同时,全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挖掘和弘扬大禹文化、红军文化、大爱文化、非遗文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课题研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公约。汇聚民族力量,铸牢团结之根,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谐发展,形成“三个离不开”的强大精神纽带,汇聚汶川各族儿女勠力同心、团结拼搏、感恩奋进、共创幸福美好生活的强大内生力量。

猜你喜欢

汶川县胜地汶川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曲奏汶川情花开时代梦
“5·12”汶川大地震10年记(上篇)
登太白楼戏拟定庵
汶川县2013年慢病普查情况分析报告
汶川樱桃熟了
完形填空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