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一百周年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以H 大为例
2022-09-03郭梦欣孙嘉琪李小妹
■ 郭梦欣 孙嘉琪 李小妹
一、历史背景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强调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增强办实办好思政教育的信心,这体现了我党对于立德树人的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与此同时,国家对高校思政建设工作进行了有效部署,相关学者也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分析,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前沿热点,课程思政建设如火如荼。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部分高校重视专业学科教育而轻视思政教育,思政教育浮于表面,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不够坚定,教育效果不佳,教育手段单一老套,思政教育没有结合相关时代背景等。
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从侧面反映出了高校思政建设的紧迫性和严峻性,要求我们要切实抓好高校思政建设的着力点,充分发挥高校思政建设的育人导向,将知识传授、能力塑造和价值培养融为一体,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建设,全方位塑造的思政育人新格局。
二、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是由“教”和“育”组成的,“教”是指教师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一直遵循着结果性评价的考核方式,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大学教育承担起了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任。结合实践调研结果,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意识层面重视不足
国家历来重视高校思政建设,且部署明确,落实有力。思政课程是大学生群体培育自身政治素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重要。然而部分高校意识层面对其重视不足,重学术而轻思政,存在着相关活动开设严重不足、课程思政教育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课程思政对于大学生思想塑造的核心作用,也没有站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的全局去考量,对于高校思政的认识浅薄且缺乏高度。
(二)课程内容更新滞后
课程思政教育集中充分地反映了国家的意识,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这就要求其课程内容必须紧跟时代前沿,充分反映我国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成果。我国课程思政内容经过严格地审批与修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学科性质,所以课程内容在酝酿出版阶段就已经相对滞后了,从而造成了课程理论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进而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课程思政效果的发挥。
(三)教学手段单一呆板
部分高校思政课堂多采用“大班制”,教学手段以单一的讲授法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严重缺乏课堂互动,师生思想交流火花碰撞的环节被忽略,课程思政效果不显著。同时部分高校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一知半解,对国家时事热点关注度不高,并且课堂语言枯燥,他们常常照本宣科,就理论论理论,无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智慧,因此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难以呈现出鲜活生动的思政课堂,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
(四)师资建设力度较弱
思想政治教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人力资源,办好高校思政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其前提。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严重缺乏,多为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为主,与所在地区教育部门所规定的师生配额比差异巨大;由于思想政治教师人员缺乏,造成其工作任务量极大,教师力不从心,由此出现消极备课等诸多问题;思想政治教师对自身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其自身的认同感不高,造成了职业倦怠等现象,最终影响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五)质量评价体系缺乏
思想政治课程授课以理论及价值观教育为主,由于其特殊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不尽相同,因此评价体系也不能对专门学科的评价体系进行套用。由于高校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且对教育部专门的评价标准与质量标准落实不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标准多以成绩量化为主,存在单一化,机械化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思政建设效果的评估,成为阻碍高校思政建设发展的一大短板。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建议
(一)加大国家的资金支持力度
高校开展高质量的思政教育不仅需要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还需要开展思政教育所必需的设施设备,而这些教育条件都需要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所以加大国家的资金支持力度是保障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国家应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分配各地区、各高校的思政教育资金,使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都有足够的资金培养新时代的思政教师、更新思政教育资源。此外,国家应该加大对高校思政教育相关专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学习相关专业、为高校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储备专业人才。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高校思政教育的成功不仅仅要依靠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努力,还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创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传播平台层出不穷,人们的言论自由权在这种环境下得到了百分百的实现,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歪曲事实、抹黑中国形象的不实言论。被舆论无限放大的言论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所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社交平台、影视作品和公众人物的监督,助力社会良好风气的塑造。各大影视制作公司应该积极推出具有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作品;每一名影视从业人员都应该遵纪守法、爱国爱党。此外,全社会也应该加大对高校教师的关注,更加尊重他们对教育的辛勤付出。
(三)发挥高校主阵地的重要作用
实施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各大高校;实施思政教育的主要教育者是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而高校思政教育的对象是各位学生,所以发挥高校思政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高校应为各年级学生开设必修的思政课程,如《形式与政策》,保证各年级学生基本的课程需要;其次,高校思政教师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提高他们对国内外发展局势的判断能力;再次,高校思政教师要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思政课程也是可以生动有趣的,而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最后,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各个学生的思想工作,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和不当行为。
(四)挖掘家庭的重要辅助功能
每个家庭都是孩子成长成才的摇篮,每个家庭的家风和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品质与思想,可以说,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贯穿于他的一生。所以,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过程中要重点挖掘家庭对学校的辅助功能。首先,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观看献礼电影或电视剧,与孩子一同了解党史、国史和军史,共同领略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英雄的伟大风采;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积极关注国内外发展局势,营造关心国家、关怀人民的良好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学校思政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形成自己正确、独立的思想体系;最后,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积极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与学校老师携手共筑保护孩子身体健康、思想成熟的坚固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