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今中国传统印章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022-09-02李蓉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22期
关键词:刀法章法印章

□李蓉/文

中国传统印章是我国在长期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的特殊形态,集篆法、刀法、章法为一体,常见于玉石、木材之上,素有“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之说,具备鉴别、修饰、象征人与物身份的多种功能。中国传统印章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上升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但在当今社会,传统印章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产生错位现象,主要体现在兼具原汁原味和富有创新的传统印章需求与供给的传统印章水平参差不齐这一方面,这也导致传统印章的高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在价格、数量、质量上对比增大。随着社会大众的文化反思与价值建构意识的觉醒,中国传统印章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规律,促使社会大众对其认同取向从反对到徘徊,再到转化至关重要。因此,本文旨在阐述导致中国传统印章市场供需错位的原因、供需错位对传统印章篆法、刀法、章法的破坏、改善传统印章供需错位的具体措施三个方面,为传统印章的成功“破局”提供些许建议。

印章一般分为传统印章和电子印章。传统印章主要应用在纸质文件方面,而电子印章主要应用在网络传输的电子文件方面,两者在法律效力、安全性和保存与利用方面各有千秋[1]。文本主要研究传统中国印章。传统印章市场的供给方一般为从事传统印章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比如各地印社社员、公益组织、刻章店铺的员工、刻章自学者等。在中低端市场中,比较容易出现供给的传统印章质量不高导致文化价值被削弱的情况,引起社会大众对于传统印章的认同取向朝着反对方向发展。

1 导致传统印章市场供需错位的原因

1.1 传统印章市场的供应主体多元化,多数非专业人士

从事传统印章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主体不同、目的不同、参与方式不同、与印章领域的关系不同。公益组织以传承印章文化,承担社会责任为目的,采取自主管理的方式,服务于传统印章事业,性质多体现为自愿性和非盈利性,与印章领域的关系呈现出动态性、阶段性、非定向性。武汉工程大学“地铁印刻”团队前期以公益的形式绘制了百余枚印章,通过武汉地铁站点文化与传统印章实现跨界融合,创新展示了“一站一颜色,一站一景色”,引起较大社会反响;店铺员工以满足顾客需求,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由于顾客对专供国家企事业单位、法人等主体使用的电子公务印章需求较大、传统印章需求较小,所以店铺的生产经营活动以电子商务印章为主,其他类型印章为辅,与印章领域的关系呈现出稳定性、长期性、定向性;刻章自学者以培养兴趣,丰富生活为目的,印章常被用来消磨时间,与印章领域的关系往往因人而异。

1.2 完整的传统印章制作流程被割裂,供应主体的设计自主权难以专享

传统印章市场的主要篆刻方式已经由原来的纯手工篆刻转变为机械化雕刻和半机械化雕刻。传统印章比较重视留红留白,讲究黑白对比、阴阳变化与动静平衡关系,既讲究视觉之美,又是精神层面的传达[2]。机器参与制作的传统印章,降低了成本,打破了色彩限制,实现了多元色彩的交合,线条精细明了,清晰度高,但阴阳、动静关系被破坏,文化内涵单一、空泛,往往显得僵硬、单调,工业痕迹趋于明显。经实地调查,店铺员工个人单依靠机器刻制一枚成品印章,只需十分钟左右,而纯手工篆刻的高级艺人,一天大约能刻八枚。依托纯手工篆刻方式产出的传统印章品质优良、价格高、速度慢、数量少;借助机械化或者半机械化雕刻方式产出的传统印章品质较低、价格低、速度快、数量多。简而言之,高端市场占据传统印章市场的份额较小;中低端市场占据传统印章市场的份额较大。杨士修在《印母》中言:“刀笔在手,观则在心……情者,对貌而言也。所谓神也,非印有神,神在人也。”印章并非来之刻之,全盘接受,而是需要人为地选择与精简,呈现最具代表性、最为精华的、最具概括性的内容。私人订制逐渐成为印章消费模式,顾客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影响印作的制作,他们甚至会直接提供印章的印面内容和设计思路,完整的印章制作流程被分割,刻章人的设计自主权等无从体现。

1.3 影响消费主体购买传统印章的因素不一,其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各异

一部分消费主体认为,传统印章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工匠精神的具象化,极具收藏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等。它的类型多种多样,供选择空间广,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巨大,但传统印章的中低端市场中流通的多数印章偏离精神内核,文化表现力下降,难以满足自我需求;另一部分消费主体认为,当代传统印章的原功能逐渐丧失,应用场景范围缩小,大众对传统印章认知度较低,学习和购买的内生动力减弱。因为“物以稀为贵”,私人定制纯手工印章的价格令普通人难以接受。印章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应该将之束之高阁,而应该使之生活化、平民化,文化表现力下降是正常现象,中低端市场供给的传统印章可以满足基本需求。

如今,传统印章的印面元素现代化、材质多样化、形制工艺精细化,但传统印章讲究篆法、刀法以及章法的有机统一,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传统印章市场供需错位现象的背后,中低端市场“文化工业”式地批量化输出,导致传统印章本身的文化气息被湮没,同质化现象明显,破坏了一枚枚传统印章在篆法、刀法、章法上的关系。

2 供需错位对传统印章篆法、刀法、章法的破坏

2.1 篆法

篆法为印之基础,欲学印,先通篆。徐上达在《画图像之间架》说:“印字篆文,俱已通晓,随将印璞约其长、短、阔、狭、画圈于纸上,试篆于内。”周应愿在《印说》中提及:“玉人不识篆,往往不得笔意,古法顿亡,所以反不如石。”学习篆书和掌握篆法是刻章的必要条件,不得只谈刻印,而不讲究篆书与篆法。书法本身便可以作为一门艺术。篆书可以分为大篆和小篆,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区别。大篆的审美特质主要体现为阳刚、劲健、雄强,而小篆的审美特质则主要体现为阴柔、优雅、妩媚[3]。篆书在不同载体上的表现形式略有不同,所以呈现在印章上的篆书也不尽相同。

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对于汉字使用习惯发生了改变,刻章人在制作含有汉字的印章时,一般会直接使用已经被统一和规范后的字体库中的字体,篆书作为其中之一,字形固定,无因材之变、因势之变。

2.2 刀法

刀法为印之技艺,刀不同,人不同,力不同,技不同,则印不同,刀法有轻重缓急、起承转合之分,劲挺柔合之说,主要体现在刀的属性、刀法刀工上。许容的“用刀十三法”,即正入正刀法、单入正刀法、双入正刀法、冲刀法、涩刀法、迟刀法、留刀法、复刀法、轻刀法、埋刀法、切刀法、舞刀法、平刀法,足以看出刀法种类繁多,用途和用法不一;张在辛不仅对于刀的宽窄、厚薄、利钝很有讲究,对于何种情况使用纸张、布、土、盐、草绒也都有详细记载[4]。从“刀”到其他的辅助性材料,刻章人都需考虑在内。

就目前市场情况而言,刻制印作的技术有纯手工雕刻、半机械雕刻(又称作手工机械雕刻)、全机械雕刻、半自动触针雕刻、原子雕刻等。传统印章的高端市场对个人的刀工刀技要求较高;传统印章的中低端市场则对刀工刀技的要求很低,且使用频度大幅缩减,一般在机器将印章刻制完成后用刀做防伪标记上,经机器切割后的石材平整无缺、圆润光滑,没有年代感与神秘感,刻章人对于刀具的选择、刀法的运用、其他材料的效果等考虑较少。

2.3 章法

章法为印之审美规范,各元素在印章边栏内相得益彰,有的放矢,和谐共处,印面布局才能显得协调。徐上达曾说:“凡在印内字,便要浑如一家人,共派同流,相亲相助,无方圆之不合,有行列之可观。神到处,但得其元而精已,即擅场者,不能自为主张。知此,而后可以语章法。”

现今的传统印章市场中,刻章人多将印面视为“圈地”,印内元素视为“羊”,机器刻的印章边栏或方或圆,无残缺与动态之美,各元素之间相互分离、散乱,拼凑感强;刻章人多模仿古人印作,未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色;传统印章的篆法和刀法已经被破坏,所以章法也无从体现。

3 改善传统印章供需错位的具体措施

3.1 扩充了解印章行业的社会大众的规模,组织开展技艺培训

以印章篆刻技艺非遗传承人带头牵引为主,现有学习或者从事传统印章行业的专业人士为辅,刻章爱好者共同参与的方式,组织开展传统印章技艺观摩会、培训会、经验交流会等,面向内部人员与社会群体科普与传授传统印章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艺,提升不同主体对于传统印章的了解程度和认知水平,多维降低社会大众的刻板印象带来的解码偏差,以及文化趋同和群体压力下的敌视状况。同时,积极推动人才互补、技艺互补、价格互补、品质互补、速度互补,缩小传统印章高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的断层性差距,拉动行业发展。

3.2 合理界定传统印章的范畴,厘清不同篆刻方式的优缺点

印章是什么、印章的分类、划分不同类型印章的标准、传统印章的内涵和外延、传统印章的特点特色、篆刻印章的方式等还需专业人士给出统一的答案,达成较为普遍的认识。面对印章的范围被空前扩大的情况,需要了解类似印章的物品与印章的本质区别,并具备辨别的能力,切勿将之混为一谈。机器参与刻章是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印章价格趋低的前提条件,因此,辩证看待运用不同篆刻方式刻制的传统印章的优缺点,且不局限于使用某一篆刻方式,扬其优点,避其缺点,协调发展。

3.3 弱化传统印章的工业痕迹,丰富其文化内涵

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从篆法、刀法、章法同时发力,延长传统印章从机器到人的加工流程,多掺杂刻章人的观念、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在篆法上,突破固定字体形态的限制,以自己的字迹或者设计的字迹作为印文的素材来源,形成特有风格;在刀法上,研习不同刀具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材质的传统印章的作用,巧用刀具,磨练刀工,可以体现在刀痕的深浅、刀痕的长短、刀痕的断连之处;在章法上,认真考究元素的数量、元素的分布、整体的风格特征、呈现的视觉效应,彰显刻章人的个性化特征。不断深耕中国故事的土壤,提升传统印章文化内涵的丰富度,重塑印章美和文化美。

3.4 调整私人订制与生产流程之间的关系,积极参与传统印章制作的各个环节

寻找消费者个性化定制与传统印章制作流程被割裂的平衡点,积极创设与消费者的对话空间,增进彼此间的理解。针对消费者给定印面内容的情况,刻章人应该充当印面内容“建议人”的角色,针对不合理的印面内容提供修改建议,提升消费者对于传统印章的审美标准;对于未给定印面内容的情况,刻章人须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之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传统印章进行修饰与美化。■

引用

[1] 唐跃进,胡雨.电子印章与传统印章的比较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6(1):62-64.

[2] 郑仁龙.中国传统印章美学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6,(23):44-45.

[3] 李思航.篆书创作要点和文化素养表现研究[J].名作欣赏,2022,No.769(29):40-42.

[4] 黄惇.中国古代印论史记(修订版)[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刀法章法印章
我们有印章咯
例证段的基本章法
刀法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让章法更好看的九个方法
自制橡皮印章
印章
助建脚手架 写作显章法
每日挥刀五百下
用劲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