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2022-09-02冯宁

成才之路 2022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冯宁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是新形势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必然需要,其有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改革中,教师要基于课程思政理念,遵循“1234”全景式教学设计模式并融入思政元素,重塑教学目标,更新课程建设理念,优化教育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心理育人实效性。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4-0031-03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高校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必须承担起新的使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将育心与育德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大学生正心态、润德行,提升整体心理育人的实效性。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改革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实现育心和育德相结合,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做到传授知识和价值观引领同向而行。以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偏向于知识传授,主要是从个体层面关注大学生成长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但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对此,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渠道作用,将大学生对生命意义和与外在世界、他人关系的探究引向正确的方向,使其在大环境下汲取更多的支持性能量,以应对变化多端的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高校必须秉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大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还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改革,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引导大学生将自己所学转化成德行修养,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同社会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价值和社会定位。这样,大学生才能眼光更长远,心胸更开阔,能从个人幸福、人际和群体和谐出发,迈向幸福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既具“温度”又有“高度”的新时代青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灵魂在于“思政”,使思政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开展,实现在培养学生“智育”“心育”的同时做好“德育”熏陶。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蕴含着更红更专更富力量的“道”———精神要义,还有普适性、实践性更强的“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做到“道器共融”,才能带给学生真实感、生活感和获得感。具体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达成以下四个目标。

1.重塑教学目标,实现心理教育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改革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健康的、合格的,能用的、好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在大学生认知、情感、技能等目标基础上增添思政育人目标,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心理发展、成长的基本规律,使大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对待个人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个人品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大学生在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的精神境界下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2.更新课程建设理念,提升课程建设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肩负着立德树人和价值观引领重任,因此要关注大学生的个人心理成长,始终铭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引导大学生从实践中正确认识义和利、成和败、得和失,培育健康社会心态,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有效传输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优化课程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心理学内容涉及广泛,教师要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根据心理健康课程标准,针对历年心理普测数据、心理咨询数据、调研数据及学工队伍反馈较多的问题,依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尊重大学生心理需求,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的诉求。教学内容既要体现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区别,又要充分展现思政教育的内涵,展现伟人英雄、改革先锋人物、各领域先进人物、优秀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和人格力量,熏陶和感染大学生,凸显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4.整合课程建设成果,构建教学资源库

教师要重塑和完善现有课程标准、课程教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等,进一步体现思政育人目的。要创建资源丰富、架构合理的教学资源库。资源形式涵盖音视频、文本、图片、学习平台等,内容则包括微课、课堂实录、案例集锦、考核试题、实践活动成果等。还要通过网络云平臺展示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有效性,凸显交互性,让课程思政融入学生生活,增强学生获得感。线下要依托大学生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使教学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改革实施路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改革需要重新打磨教学内容,形成逻辑结构清晰、层次性强的知识体系,以循序渐进地影响学生。在整体课程设计上,要遵循“1234”全景式教学设计模式并融入思政元素。其中,“1”是指一个原则,即育心育德。“2”是指两条主线,其中一条主线是凝聚中国力量,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条主线是培养理性思维,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3”是指三个结合,即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全域覆盖与重点渲染相结合、隐性与显性相结合。“4”是指四个融入,即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载体和评价方案。

1.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

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对课程进行系统化设计,把课程内容体系初步设定为三个模块: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攻坚克难,包括心理健康观、自我意识、人格完善、情绪管理、人际关系、挫折应对、学习和职业规划、生命教育和危机干预等内容,分为“健康中国———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自我意识———三省吾身,德以日进”“人格———嘉言懿行,怀瑾握瑜”“情绪———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人际交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学习心理和职业规划———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挫折应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生命教育和危机干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八个项目,以帮助学生处理好与自己、与他人、与环境的关系,进而处理好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都是思政教学资源,都能发挥思政育人功能。例如,讲授心理学的应用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纪录片《2020春天纪事》。该视频真实记录了中国战“疫”的艰辛历程,展现了国家对公众心理健康的重视,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讲授人格完善内容时,可以用“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理念和奋斗在各行各业的青年故事,激励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实现青春价值。这样,可以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来分析事物,树立合理认知,以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社会心态进行情绪管理。

2.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尊重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促进個性化学习,达成情感共鸣。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互动中、实践中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提升教育效力。在课堂内,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法、案例讨论法。在课堂外,可以通过社会观察任务、作品创作任务等,结合角色扮演法、参观教学法、心理测验法、游戏活动法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还可以结合新媒体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在人际交往专题中,教师可以采用心理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针对人际关系内容创作并即兴表演心理剧,这既可以促进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联结,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探索,又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营造融洽教学氛围。

3.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载体

教师可以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心理咨询中心、鲁班工坊、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资源,丰富大学生的成长阅历,促进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结,使大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在“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特殊节点,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志愿宣传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影响非常关键,教师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思政元素载体,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应包括思政课教师、企业人员、心理课教师等。教师要把握课程思政的严谨性、社会性、专业性和职业性,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引导。例如,讲述“心理学的现实价值”时,教师可以讲述自己在新冠疫情中的心理援助经历,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及所见所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家国情怀。

4.课程思政融入评价方案

课程评价的重点应体现在学生经过课程学习后的知、情、信、意、行等正性改变效果,以及达到课程所预设的思政育人目标的程度。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估、学生自我评估及学生互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项行为表现,如课堂纪律、讨论发言、合作小组作业情况,以及对体现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行为等进行评价。第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应对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行为进行评价。第三,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积极变化进行评价,如遇到心理困惑时的成长变化等。在帮助他人解决心理困扰时的感悟、在社会服务方面获得的心得体验等都可以是评价内容,学生可自行记录、整理并提交上述材料。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改革,要做到思政元素与心理学内容有效融合,注重主流价值观的指引,凝聚学生的价值认同,使学生吸收丰富实用的心理专业知识,获得心灵上的成长和能力上的提升,激活更多青春生命的正能量。课程思政改革要确保课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稳定而深远的,要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自我价值、践行责任担当、培育理想信念,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梳理、凝练、丰富课程的思政育人素材,构建“颗粒化思政元素资源库”,扩大课程改革成果的应用范围。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师资培训和师德考核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和育人能力,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朱宇.“大思政”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探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4).

[2]谢敏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9(01).

[3]刘杰,李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德育元素的融入研究[J].成才之路,2019(34).

[4]孙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9(09).

[5]成桂英,王继平.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关注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9(01).

[6]孙耀胜,瞿弋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2021(03).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Feng Ning

(Tianj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the inevitable need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hich help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er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of the curriculum, follow the "1234" panoramic teaching design mode and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reshap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update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ptimize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integrat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