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变形记
——从旧货市场到文艺公园

2022-09-02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8期
关键词:廊桥河谷公园

文/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张 璐

1 项目概况

北京西长安街文化艺术公园位于石景山路与上庄东街交叉路口东北角,原址为石景山京西北方旧货市场,毗邻首钢老山居民区及八宝山革命公墓,周边有文创产业园区郎园park、八宝山人民公墓、冬奥冰雪体育中心等功能场所,人流密集,使用人群结构复杂(见图1)。

1北京西长安街文化艺术公园鸟瞰

由于西、北、东侧的建筑与南侧道路“相迫”,为满足城市现存机制的运转需求,项目在城市夹缝中辗转腾挪,形成如变形虫般的独特肌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老旧居住区、月福汽车装饰、地铁出入口、新兴城市文体产业间构建一条缓冲带,使原有旧货市场变身为充满趣味的休闲空间,为城市注入新活力。

场地西北侧紧邻城市新兴的公共文化体育区——郎园park与冬奥冰雪体育中心。从公园附近公交车站点及地铁站口出发,沿石景山路人行道步行,可便捷到达公园。公园内起伏地形与谷地塑造各类富有弹性的空间,既降低东侧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消极影响,又为未来文化产业预留展示空间。在此,人们感受不到庄严肃穆的氛围,可在阳光下尽情开展活动,也可在颇具文艺感的水磨石凳上闲坐,闲看孩子们踢球、玩耍、骑车、滑旱冰,公园有助于重建社区居民和睦的邻里关系,同时其未来感较强,可满足“新新人类”的交往需求(见图2)。

2场地平面

2 公园主题构思:文艺“河谷”

2.1 “河谷”地形

公园平面好似由四方流淌的小河汇聚成一条文艺“河谷”,“河谷”内穿梭着流动、简洁、文艺范的绿色景观。“河谷”式的下沉空间可有效收集周边雨水供植物生长;“河谷”内形成高约2m的向阳南坡,为“河谷”提供优美的小气候环境;“河谷”两侧架廊桥通行,为行人提供凭桥观水的视角。“河谷”下沉使东侧地形自然抬升,成为阻隔东侧八宝山公墓的“山峦”(见图3,4)。

3“河谷”地形

4 与八宝山墓地的阻隔及与长安街的渗透

2.2 “河谷”形式

借鉴日本东京的铁路网,通过给定限制参数,由非线性程序算法根据人流走向求出最优解,将行人便捷到达的区域与公园休闲区域进行整合,形成开放的空间序列,可供行人穿行及停留。设计利用非线性模型控制预测算法模拟人流走向,将各功能区有序整合(见图5)。整个公园平面由曲线穿梭而成,曲线汇聚成为流动的“河谷”,形成连续、下沉式、充满绿色景观的线性空间,下沉式空间使东侧地形自然抬升,有效阻隔东部墓葬建筑群的视线。

5拟合人流走向生成模型5a主要人流动线5b非线性模型控制预测算法模拟人流走向

2.3 “河谷”主题花园

“河谷”中人来车往,行人如织,不同尺度与内容的休闲空间可组织多种户外活动。“河谷”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呼兰河、巨流河,历史上每条河流均见证了时代变迁;“河谷”也是城市艺术的载体,“河谷”中散布独立的“小岛”,形成亲子花园、园艺花园及康养花园(见图6~8)。

6“河谷”主题花园

7多功能户外活动空间

8康养花园

“河谷”地面由透水混凝土铺砌而成,流线形的无道牙设计再现自然河谷与边缘绿化植被的融合。“河谷”中的岛屿边缘用彩色水磨石制成,原料来自现场采集的彩色碎石,具有怀旧的手工质感;站在横跨于“河谷”之上的银色廊桥,人们既可伸手触摸树梢,与自然亲密接触,又可凭栏远眺,观看城市的灯火阑珊及桥下熙来攘往的人流;沿桥跨过“河谷”,即到达全园中心——室外草地剧场,人们在此可欣赏大型表演活动,也可在流线形的鱼形廊架边合影留念(见图9)。以水生动物为灵感,设计鱼形廊架、虫形座椅、贝壳廊架、未来廊桥等景观建筑小品,多采用银灰色、金属色、荧光色,整个公园呈“水形”未来感(见图10~14)。

9鱼形廊架

10未来廊桥

11“摸得到树梢”的廊桥

12廊桥夜色

13虫形座椅

14贝壳廊架

3 城市更新亮点

3.1 利用绿地重构人与城市的关系

原有旧货市场社会关系单一,公众参与感较低,其封闭的城市空间在微更新后与公共空间贯通,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文艺公园为社区居民带来宜人的环境,延续旧货市场的文玩情结,将人们对文艺生活的向往升华至艺术空间,同时与周边文创产业紧密联系(见图15)。

15重构人与城市的关系

3.2 生态优先,消纳渣土并延续场地记忆

现状场地存在厚0.6~1.0m的建筑渣土,设计将场地中硬质地面残渣作为堆筑地形的原料,保留场地内原生树种,通过高差形成的“河谷”空间收集公园雨水以灌溉树种,将部分石料粉碎后作为艺术化景观材料,用以砌筑园路小径。同时,保留原址100余棵原生大槐树,保证公园建成即形成绿荫景观(见图16~19)。

16将硬质地面残渣作为堆筑地形的原料

17延续场地记忆

18园路小径

19林下运动乐园

3.3 公共参与“公园+” 活动空间

为鼓励公众参与城市发展和治理,项目设计之初,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线下座谈等方式,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城市环境提升工作,最终确定“公园+”的活动空间。“公园+”不仅具备传统公共空间职能,更将多元场景设计嫁接至公园环境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同时也让公共空间得以升华。公园中设置文娱展示主题的室外草地剧场、艺术展示主题景廊、儿童活动主题乐园、林下运动乐园音乐角、宠物乐园等,以满足人们户外休闲、社区交往、亲子运动、科普教育等需求,并预留可供体育文化产业开展活动的空间,让人们在此驻足停留、休憩交谈,构筑美好的日常场景,重构人际关系(见图20~25)。

20室外草地剧场

21音乐角

22骑行乐园

23园艺驿站

24读书活动,亲子教育营

25艺术与城市的渗透

4 结语

北京西长安街文化艺术公园不仅是“有颜值”的公园,更是有人情味的公园,是容纳多种需求的公共活动场所、艺术品展示地及未来艺术家的孵化地。

项目名称:北京西长安街文化艺术公园

设计单位: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五院、综合技术院

主创及设计团队:张 璐、麻广睿、项 飞、张 婧、赵书笛、赵 睿、惠子煜、刘框拯、刘治国、陈春阳、李 军

建筑面积:7.8hm2

摄影: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大丹工作室

合作单位:石景山郎园park、英思特(北京)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PLACE Design LLC(美国)、Field Research Office

猜你喜欢

廊桥河谷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无钉桥梁的传承
河谷地形对草地贪夜蛾种群迁移的生态学效应
在公园里玩
廊桥文化的汇集地——泰顺
基于数据建模王平镇河谷对泥石流可容体积评估
犹记廊桥
廊桥叙旧
一见如故
河谷对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