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眼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2-09-02苏晓芸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2年4期
关键词:规范化评分糖尿病

苏晓芸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视神经病变、白内障、眼肌麻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会导致患者的视力下降,如果未能得到妥善治疗,严重者甚至会完全失明。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导致病人易出现焦虑与恐惧的情绪,加上个人护理知识与能力的缺乏,对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健康教育作为提高患者对掌握自身疾病的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水平的方法,往往被用于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但其效果受患者的年龄与教育程度的影响[1]。为了提高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本研究对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21 年9—11 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眼病患者63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1)。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糖尿病眼部疾病患者;②年龄18 岁及以上,无智力障碍与沟通障碍者;③近期未参加别的临床研究者;④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且无严重心脑血管及其他危及性命等疾病的病情平稳者。排除标准:①未伴有糖尿病的其他眼部疾病患者;②语言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③具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者;④拒绝参与本研究者。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学习并接受规范化培训,包括糖尿病眼病疾病知识、规范化健康教育内容、护理注意事项、患者心理辅导等,并给观察组发放糖尿病眼病健康知识小卡片。②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情况。③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分为规范化集体健康教育与规范化个人健康教育。首先通过规范化集体健康教育对所有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与防治要点,指导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初步了解。随后进行规范化个人健康教育,强化患者对疾病及护理方法的认知,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与饮食营养,并鼓励患者积极沟通,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④组建微信群,每周通过微信群聊将相关规范教育知识点发送在群内进行重复规范化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记忆,同时鼓励患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

1.3 观察指标

1.3.1 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 量表)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3.2 自我护理能力水平

通过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 量表)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说明自护能力越强。

1.3.3 患者的心理状态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并分析,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22.0 软件对两组糖尿病眼病患者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描述,采用倍差法进行整体评价。当P<0.05 时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观察组的患者年龄为38~71 岁,平均年龄为(55.71±4.82)岁;其中白内障11 例、眼肌麻痹15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 例。对照组的患者年龄为35~69 岁,平均年龄为(53.95±6.33)岁;其中白内障8 例、眼肌麻痹13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与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内容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倍差法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目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组别 观察组(n=32) 对照组(n=31) DID P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生理功能 53.46±4.51 69.38±6.38 52.98±4.43 62.14±6.69 1.13 <0.05精神健康 56.53±5.81 76.13±5.49 56.68±5.72 68.42±5.47 2.37 <0.05情感职能 53.08±5.27 64.13±5.34 52.99±4.55 60.63±5.10 1.24 <0.05总体健康 57.52±4.39 72.35±6.04 56.77±5.01 66.58±5.13 1.66 <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水平的变化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倍差法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情况(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情况(分/)

组别 观察组(n=32) 对照组(n=31) DID P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 23.03±2.55 44.88±3.59 22.38±2.80 35.15±2.56 2.35 <0.05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降低。倍差法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焦虑与抑郁改善的效果更明显。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情况(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情况(分/)

组别 观察组(n=32) 对照组(n=31) DID P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SAS 78.32±4.27 42.61±3.17 77.15±5.09 49.82±4.13 0.83 <0.05 SDS 67.44±4.15 40.20±2.82 68.10±5.39 45.82±2.41 1.07 <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龄化加剧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在极高的糖尿病发病基数上,其眼部并发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2]。目前我国对于糖尿病眼病的常规护理方案主要包括病情与生命体征观察。患者一旦出院,其所接受的护理水平急剧下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3]。在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过程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情绪往往与患者自身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有关,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4]。但由于患者常受制于自身的理解水平与认识能力,对健康宣教的内容往往难以理解或容易忘记,从而影响健康宣教的效果。

规范化健康教育是在传统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通过规范教育内容与方法,使患者更容易理解与接纳,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质量依从性[5-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水平、焦虑与抑郁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因为通过对病人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干预,可以在一对多以及一对一宣教模式中反复加强认知,使教育内容和条理更加清晰,便于患者理解与遵从,避免患者出现忘记教育内容的情况;同时能够及时与其他患者或者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更好地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情绪[7]。本研究结果同样显示,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对照组得到了更大提升,说明科学规范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配合护理工作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规范化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眼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在促进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方面能发挥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猜你喜欢

规范化评分糖尿病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基于安全多方计算技术的隐私保护打分系统设计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都耗在表表、牌牌上 变味的规范化令人厌烦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双周最佳阵容
跟踪导练(一)(5)
Ending teen sm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