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居民2020 年安全与急救能力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9-02陈锦辉谢美美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2年4期
关键词:监测点福建省问卷

林 竹,陈锦辉,谢美美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定,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安全与急救素养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居民具备一定的安全与急救知识,识别危险因素,避免人身伤害,具有突发危险情况下的基本逃生技能的能力。据统计,2017 年全球共发生各类伤害事件5.2 亿人次。在中国,约有7 700 万伤害病例需医疗救治,73 万人因伤害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0%[2]。提高居民安全与急救能力可以有效降低伤害的发生率、致病率及致死率[3]。为了解居民的安全与急救能力,福建省于2020 年4—11 月对辖区居民开展健康素养专项调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13 个县(市、区)监测点,其中城市监测点4 个、农村监测点9 个,每个区县抽取3 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抽取2 个居委会(村),并在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55 个家庭户。每个抽中的家庭按照KISH 表的方法随机抽取15~69 岁常住人口1 名开展调查。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自填完成,如调查对象不能独立完成填写,则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

1.3 判定标准

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共50 题,满分66 分,分为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六类健康问题。判定具备某方面健康素养水平的标准:某方面问题的所有题目分值之和为总分,实际得分达到该总分80%及以上者被判定具备该方面的健康素养[4]。其中,安全与急救健康问题包括判断题1 题、单选题5 题、多选题4 题,共10 题,共14 分,达到11 分及以上者为具备安全与急救素养。

1.4 质量控制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认真核查,将所有答题卡与原始问卷进行比对,不合格问卷予以剔除。在每个监测点抽取15 份调查问卷,采用《复核调查表》以电话复核的方式进行复核调查。监测点中不合格问卷的比例超过3 份,则视为该监测点的现场调查工作不合格,必须重新进行调查。

1.5 统计学处理

问卷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统一录入和清理,数据分析是根据福建省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监测过程中收集的基础数据,对样本进行抽样加权、无应答加权、事后加权等,最终获得具有全省代表性的数据。使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以频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对于基本技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具备安全与急救素养与否为应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分类变量设置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全省15~69 岁常住人口3 304人,收回有效问卷3 250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37%。其中,城市人口有986 人(30.34%),农村人口有2 264 人(69.66%),城乡人口比为0.44:1。男性有1 602人(49.29%),女性有1 648人(50.71%),男女性别比为0.97:1。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7.55±13.21)岁,15~24 岁、25~34 岁、35~44 岁、45~54 岁、55~64 岁、65~69 岁的调查对象分别为154人(4.74%)、477人(14.68%)、646人(19.88%)、846人(26.03%)、756人(23.26%)和371人(11.42%)。在文化程度方面,不识字/少识字、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分别为562人(17.29%)、767 人(23.60%)、975 人(30.00%)、492 人(15.14%)和454 人(13.97%)。见表1。

表1 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调查对象的基线情况

2.2 安全与急救素养的测评情况

加权统计发现,安全与急救测评题目的回答正确率较高,10 道题目中有5 道题的正确率在80%以上。正确率最高的题目是在户外出现雷电天气时的正确做法(87.60%),正确率最低的题目是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跑方法(48.03%)。见表2。

表2 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的测评情况

2.3 不同类型人群的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分析

加权后的数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人群的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城市(64.54%)高于农村(54.55%);年龄在25~34 岁的调查对象,其安全与急救知识水平最高(70.06%),65~69岁的最低(30.16%);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高,安全与急救知识水平越高;职业因素中,农民(39.91%)和工人(46.51%)的安全与急救知识水平较低;健康状况差(31.12%)的人员安全与急救知识水平较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不同类型人群安全与急救知识的单因素分析

2.4 福建省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本研究以是否具备安全与急救素养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监测点性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健康状况)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健康状况。其中,文化程度为不识字/少识字的危险度最高(OR=8.895)。年龄25~54 岁(OR<0.700)、健康状况自觉一般(OR=0.518)是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的保护因素。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结合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将健康素养划分为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是其中之一。本次调查显示,福建省居民的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为58.49%,高于同年国家水平(55.23%)[5],高于福建省居民健康素养的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和基本医疗五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6]。

调查发现,51.97%的居民在发生火灾时不知道如何正确的逃生,低于福建省2014 年的调查结果;80.96%的居民知晓对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应采取的急救措施,高于福建省2014 年的调查结果[7]。近几年,福建省针对“黄金急救4 分钟”“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常用人工急救手法和措施,通过融媒体平台、各级医疗卫生系统的官网、自媒体平台以及医务人员和健康宣传志愿者通过各类健康讲座和卫生日宣传等契机,到乡村、社区、校园、单位企业等进行了实地操作指导,各种形式的线上和线下健康宣传,让广大居民对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的急救措施有了深入了解。建议福建省针对火灾逃生正确方式的健康宣传,也可以采用这种全方位的宣传形式。

统计结果显示,年龄>55 岁、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的人员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最低。根据福建省的人口调查,年龄和文化程度呈正相关,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低的往往是一类人群。中国已步入老龄人口大国,有调查显示,60 岁以上人群的伤害死亡率最高[8]。健康素养教育应被纳入国民教育中,特别是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素养应作为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活动的重点工作[9]。针对老年人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不会使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老年人,建议探索健康教育新模式[10]。例如,利用社区大讲堂,定期针对老人家庭护理员或同住家属开展安全与急救知识健康教育;签约的家庭医生定期上门为孤寡或残疾老人进行急救技能实际操作指导、赠送日常急救包,通过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形式有效提高老年人群的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

针对职业因素,安全与急救知识水平较低的是农民(39.91%)和工人(46.51%)。由于农民的文化较低、平时人员集中活动较少,建议可在农闲或传统节日期间,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针对安全与急救知识设计编排戏曲、歌曲、小品等节目,通过志愿者开展送知识下乡的宣传。目前,中国各行业如学校、工矿、医院、企事业单位等都有与自身职业相关的安全教育与应急措施的讲座及培训,可以把健康素养中的安全与急救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各类职业培训中。文化程度不高、流动性强、生活及医疗保障差的农民工和流动人口是处于社会中常被忽视的群体。应重视和加强对流动人口安全与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社区、乡镇、村以及企业等各级政府各部门帮扶,落实到个人,发放宣传材料,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传和操作指导,提高他们对安全和急救知识的掌握,避免人身伤害。意外伤害无处不在,只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掌握安全与急救知识和技能,遇到意外伤害时才能最大可能地避免伤害,挽救生命,才能更好地提高全民的生存质量和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以及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猜你喜欢

监测点福建省问卷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基于社区网络的大气污染源定位算法
滑县2020年耕地质量监测主要做法与成效
福建省妇联发布关爱儿童行动10项举措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