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

2022-09-02陈珊珊法库县文化馆

文化产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表演者舞蹈基层

陈珊珊 法库县文化馆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温饱,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经成为当下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分支,群众舞蹈不仅能锻炼和愉悦身心,还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因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群众根基也越来越厚实。现通过分析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创新发展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提供帮助。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尽快解决这一矛盾,全国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和鼓励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但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段,基层群众文化舞蹈也不例外,其中创新不足是当前群众舞蹈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发展历程

什么是群众舞蹈?毫无疑问,群众一定是此项活动的主体。舞蹈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文化,是热爱舞蹈的基层群众凭借对舞蹈的热情,与有共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舞蹈艺术的传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从而进行文化交流。

人类文明发展史证明,当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人们生活的物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时候,群众舞蹈就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在此背景下,“秧歌腰鼓”等单一的民间舞蹈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舞蹈的需求,曾经的舞蹈观念也从单一走向复杂,从封闭迎来开放,群众舞蹈迫切需要更多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表现生活的韵律,从而获得自我满足。自此,群众舞蹈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得到越来越大规模的推广和认可。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群众舞蹈活动日新月异。目前,我国的群众舞蹈大致可以分为民间舞蹈、社交舞蹈、校园舞蹈、少儿舞蹈等类别。这一发展趋势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特征

群众基础好

参与群众舞蹈的表演者来自各行各业,涵盖了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他们凭借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通过舞蹈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艺术感,因此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

场地的限制性小

群众舞蹈的演绎目的更多是丰富业余生活,对舞台场地和观众没有过高的要求,因此,只要空间大小合适的场地均可成为演绎的舞台。例如,在小区的活动广场、各大城市公园……到处都可以看到基层群众跟随音乐翩翩起舞的场景。

参与人群、舞蹈种类均呈多样性

由于群众舞蹈并非职业舞蹈,因此对参加表演的舞蹈者并没有职业要求,他们可以是退休干部、老师、学生,也可以是医生、军人……而正因为职业的多样性,群众舞蹈的舞蹈种类各不相同,舞蹈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现代舞、国际舞、民族舞、国风舞……我们可以在群众舞蹈中看到各类舞蹈的演绎。

普及性极高

群众舞蹈动作相对简单,具有直接性、随意性等特点,即使是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也可以迅速掌握,满足群众娱乐和强身健体的需要,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参与,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开展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意义

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发展的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随着国家对工作时间的合理调控,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如何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让自己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当下很多人想解决的问题。群众舞蹈不仅能够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可以让参与者在表演过程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因而成了很多人的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满足情感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增进队员之间的友谊

舞蹈本身的展现方式就是利用各种难易程度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情感和故事,是抒发表演者情感诉求的重要方式。在表演过程中,一个好的作品可以及时将舞蹈主题和情感传达给在场的每一个人,从而引起观众共鸣。群众舞蹈是一项团体文化交流活动,需要大家全力配合才能呈现最好的效果,这在无形之中磨炼了所有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除此之外,群众舞蹈的参与者本就拥有共同的爱好,这为他们的友谊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同时,在表演过程中,即使没有文字语言的沟通,好的舞蹈也可以突破各种障碍与限制,增进参与者之间的感情,使其获得友谊。

强身健体,提高文化素养

与其他体育活动相似的是,舞蹈也是通过各类肢体活动完成表演的。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能让身体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此外,群众舞蹈结合了文学、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了更好地完成作品,参与者需要充分理解舞蹈主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虽然群众舞蹈有很多其他文化活动无法替代的优点,但随着推广范围的不断扩大,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逐渐暴露出作品创新性低、专业性差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破局的关键。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面临的问题

基础建设投入不足

众所周知,参与舞蹈训练最基本的是需要一块空间足够大的场地和音响设备。但是现阶段,群众舞蹈基本没有符合要求的专业训练场所。例如,广场舞之所以会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关键在于其没有专门用来跳舞的场所,空有一腔热情的舞蹈表演者只能占用篮球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而专业的舞蹈培训机构则因资金、位置等限制,很多训练室普遍存在场地小、隔音效果不好、资源分配不足等问题。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群众舞蹈的创新和推广。

发展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展示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并不是简单地把动作做好就可以,而是能够为舞蹈者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更直观地展现当前我国舞蹈文化发展的真实水平。但在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舞蹈的展现方式仍保留了传统的曲艺展现方式,形式陈旧、落后,创新意识不强,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的发展需求。

作品数量多但自主创新少

互联网时代让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打开各大视频网站,关于舞蹈的视频让人目不暇接,这些素材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学习舞蹈的机会。但仔细观看这些视频可以发现,大多数舞者还停留在模仿阶段,没有真正理解作品想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没有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创作,作品缺少创新性和生命力。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参与群众舞蹈表演的人大多都不是专业的舞蹈表演者,他们只是凭借自己对舞蹈的热爱聚集在一起,通过舞蹈演绎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自己的素质。例如,社区文化活动作为基层群众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开展得如火如荼,已发展成各个社区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虽然基层群众舞蹈大多强调的是精神愉悦,且动作简单,对情感的表达也更为直接,但如何将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融入舞蹈中,真正体现表演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没有专业的舞蹈编排能力是做不到的。当前,大多数基层群众舞蹈表演者都是凭自身对舞蹈的热爱参与其中,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指导和训练,仍停留在顺利完成动作阶段;同时,专业舞者严重不足,造成了参与者众多但专业指导匮乏的尴尬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舞蹈的感染力和文化交流作用。

专业展现机会较少,参与积极性不高

虽然群众舞蹈的社会认知度正在逐年提高,近些年关于舞蹈的综艺节目也在不断增加,如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这就是街舞》《了不起舞社》《舞蹈生》等节目都集合了很多实力不俗的舞者,但由于节目受众和专业性的限制,参与节目的均为年轻舞者。而基层群众舞蹈虽然包含了民间舞蹈、少儿舞蹈、校园舞蹈等多种形式,相较其他文化活动而言,大多数舞蹈表演者只能参加各类大型文艺汇演,在活动主题的基础上对舞蹈动作进行模仿和改编,难以充分发挥表演者的自主动性。同时,由于各类文艺汇演的宣传力度不足,宣传媒体有限,导致群众舞蹈受众固定化,舞蹈创新性也不强。

如何提高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创新性

加大宣传力度,消除传统观念带来的误解,增强舞蹈创新性

群众舞蹈的特点是娱乐性、业余性和地域性,要想提高群众舞蹈的创新性,就必须充分发挥其特点,让群众舞蹈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认可。这就需要加大对群众舞蹈的宣传力度,让更多有创新能力的人参与其中,在培养创新性、社会性的同时,推动群众舞蹈不断向前发展。同时,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对群众舞蹈的重视,让热爱舞蹈的人有更多的展示平台,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舞蹈创作。

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舞蹈编排专业性

虽然群众舞蹈对专业性要求不高,但不能否认的是,专业舞蹈技巧对舞蹈表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舞蹈技巧不仅可以更好地突出舞蹈作品的主题,还可以提升整部作品的观赏性,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对长期活跃在群众舞蹈一线的舞蹈演员来说,无论是从振兴群众舞蹈事业的长远目标来看,还是减轻自身培训压力,提高作品观赏性,都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舞蹈培训活动,扩大培训范围与年龄跨度,带动更多普通群众参与其中,普及群众舞蹈文化,提升表演者的艺术素养,提高群众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

深入群众生活,提高舞蹈创作共鸣性

群众舞蹈的核心是群众,要想创作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就必须充分了解群众的需求,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从内到外地喜欢群众舞蹈作品。在2022年春晚的众多优秀节目中,来自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舞蹈《摆出一个春天》就是群众舞蹈作品中的佳作。据了解,《摆出一个春天》的作品取材于澜沧县拉祜族传统民间舞蹈——摆舞的基本元素,以拉祜族《四季调》《舂盐巴辣子调》和拉祜族打击乐节奏等素材为主要音乐元素,生动地体现出拉祜族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作品从取材到表演者均来自基层,不仅保留了群众舞蹈的特点,还具有很好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得到了全国观众的追捧和喜爱。

将多种舞蹈形式进行合理有效组合

我国地大物博,文化底蕴丰富,56个民族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资源和风俗习惯。近些年,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群众舞蹈的社会功能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让全世界为之惊艳。例如,蒙古族的抖肩舞、藏族的大鼓舞等,皆通过群众舞蹈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文化。

同时,群众舞蹈因参与人数众多、门槛较低等特点,有着其他文化活动无法企及的广阔发展空间。但文化发展不应止步于此,应借助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丰富其内容。针对群众舞蹈表演者年龄跨度大这一特点,舞蹈编排者应充分满足各个年龄段群众对舞蹈的需求,例如老年人更喜欢能够体现社区文化的舞蹈,青少年对表现校园文化的舞蹈情有独钟,而人数较多的家庭则对家庭氛围和睦等内容更有兴趣。

如此复杂多变的舞蹈编排对广大编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他们在进行舞蹈编排和创作时,既要充分考虑作品本身,还要把舞蹈表演者的年龄、喜好和舞蹈风格等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在充分发挥自身舞蹈技巧及丰富的舞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将民族舞、国风舞、拉丁舞、现代舞等多个舞种进行合理编排,从而最大限度地创作出符合表演者风格的舞蹈。普通参演人员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舞蹈技巧和文化素养,用心体会舞蹈主题和角色特点,从而更好地将舞蹈作品的内涵精准传达给观众。

增加更多表演机会,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目前,我国群众舞蹈主要通过开展培训、各大文艺汇演等形式展示出来,这些形式远不能满足舞蹈表演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企业单位应积极举办各类比赛,通过多种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群众舞蹈活动中,进一步扩大舞蹈创新范围。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人看到群众舞蹈的魅力,提升社会各界对群众舞蹈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应做好对年轻舞者的挖掘与培养工作,夯实创作人员的艺术功底,为更多有创作想法的人创造更好的展示平台。如果条件允许,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一些全国各地舞蹈创作人员都可以参与的线上线下交流活动,让大家取长补短,为舞蹈创新提供更多思路,碰撞出更多火花。

总之,基层群众文化舞蹈作为我国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我国人民生活状态、展现我国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传统的单一舞蹈艺术表演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这就要求舞蹈编排者必须紧跟市场发展趋势,转变观念,拓宽思路,积极进行创新尝试。在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过程中,应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以群众实际需求为突破口,充分结合我国的地域特色进行主题创作,以舞蹈为沟通“语言”,毫不放松对舞蹈演员基本功的要求,从而以最佳的视觉呈现效果和舞台感染力,让更多观众得到文化的洗礼和熏陶,满足社会各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从而积极推进我国基层群众舞蹈的发展。

猜你喜欢

表演者舞蹈基层
基层巡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舞蹈课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手称扑克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