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航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为例

2022-09-02朱昊然凌巧秦婉如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珠江水运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上港港口转型

◎朱昊然 凌巧 秦婉如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张晓燕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跨国公司大量出现也带来了诸多经营问题。许多国际组织越来越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颁布和改进了各类分析和评估企业社会责任的方法和原则,使企业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成熟,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发展成果不断渗透到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催生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和企业数字化转型都是当今社会对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港航企业作为国际贸易供应链中的重要结点,在数字化经营转型的浪潮中,也在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并且已有了成果的转化,例如电子单证、依托区块链实现“门到门”服务、全自动码头的建造和使用、无人驾驶船的研发等。与此同时,港航企业也在利用数字化的技术优势,持续覆盖社会责任相关的各方主体,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

2.企业数字化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更新与成果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企业核心业务,并建立新型动态商业模式的高质量、高水平经营转型,是企业运用数字科技进行公司内部建设与外部更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其业务、流程、信息的数字化涉及到了多方利益关系者,因而,数字化转型便与企业社会责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2.1 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定义

企业数字化是近年来伴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与应用而产生的管理学新概念,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运用现有数字科技与数字生态,深入革新企业的经营模式与外部业务,推动企业整体实现其研发、生产、运输、销售、服务等过程的全数字化,最终实现数字化成果对企业创新发展、品牌价值发展的有效赋能,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存续力的过程。

2.2 企业的社会责任

从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经历了从被忽视到强调,从局限到全面的过程。古典的管理观点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仅仅只是为公司股东实现组织利润的最大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大企业开始逐渐关注环境问题。直至20世纪90年代,社会责任运动掀起了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多角度讨论。

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规范化与全面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定义与划分方法,本文将采用接受度更为广泛的卡罗尔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图1)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分析。

图1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

经济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最为基础的,产生于企业经营的最根本目的——盈利。经济维度要求企业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现代企业管理基础下,通过提高企业自身盈利水平,在及时偿还其债务之外为股东创造更多分红收入,对其债务人与股东负责。

法律维度是在经济维度之上的第二维度,要求企业对政府及其相关机构负责,履行与企业经营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经营过程的合法正当性。

道德维度是在法律维度之上的第三维度,提出了企业对其员工和社会自然环境负有责任的观点,企业应当保障其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做到绿色发展,保护社区环境和自然环境。

慈善维度,是位于顶层维度的第四层维度,是指企业主动对社会大众负责,在实现公司发展的同时,对社会当中的困难群体伸出援手,进行社会事业与社会捐赠,推动社会进步。

2.3 港航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数字化发展的联系

港航企业作为为社会大众提供港口与航运服务、承担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的特殊微观经济主体,其特殊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港航企业将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责任。

2.3.1 港航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

从经济维度来看,港航企业要在经营与业务中努力提高收入与利润,为企业股东争取更多的分红额度,同时能够及时偿还债务,保障债权人的利益,这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从法律维度来看,港航企业需要履行相关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及保障船舶航行、船上人员安全的法律法规,对政府负责,按照规定保护自然环境,保障船上和港口人员的作业安全;从道德维度来看,港航企业需要对企业员工、社区环境等方面负责,保障员工在劳务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维护所在社区的环境;从慈善维度来看,港航企业需要对社会大众负责,多进行社会帮扶、社会志愿与社会捐赠。

2.3.2 港航企业社会责任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

首先,港航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提升需要数字化发展的助力。

从企业外部社会活动来看,数字化能够帮助港航企业捕捉外部社会信息,解决外部社会问题。相较普通的走访调查和新闻信息获取,数字化技术能够快速全面的捕捉航运业内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并且为解决该社会问题构建最优模型,提供合理方案,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从企业内部战略管理来看,数字化能够优化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活动。数字化战略具有创造性与开放性,因此当数字化转型过程深入到港航企业组织与业务的经营管理当中时,更多的相关主体能够因其共享性、创造性、包容性而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决策当中,保证决策的正当性,实现社会责任的履行。

从企业多元利益相关方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是一个不断满足各层面利益相关者诉求,同时不断创造社会价值的动态过程。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港航企业精准捕捉其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并针对其需要以做出快速响应,提出解决方案,将更广泛的社会责任主体纳入社会价值创造的目标与战略中,实现社会责任的履行。

其次,数字化转型需要加强港航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从数字化发展的责任主体来看,数字科技与数字化生态是港航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基,为构建良好的企业数字化发展环境,一个透明、健康的数字生态环境必不可少。在其中,港航企业掌握了大量数字化研究成果,如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港航企业既是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推进者,也是数字化转型的直接受益者。因此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循环向善,港航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可忽视。

从港航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来看,局限于低伦理的数字化战略不具有可持续性。如一味追求AI技术替代人工而导致基础操作岗位短时间大量失业,这一做法不但提高了企业运营成本,又损害了企业形象与信誉,长远来看并非明智之举。因此,港航企业必须将社会责任意识融入数字化转型战略中,为大众提供富有责任感的港航服务,更有利于港航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同时保证企业的社会信誉,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从港航企业社会责任本身的履行要求来看,港航企业在法律层面、道德层面和慈善层面要对政府、员工、环境等多个主体负责,因此港航企业在满足自身盈利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负责任地、主动地发展社会性事业来解决当前行业内外社会问题,如员工劳务、市场垄断等。

3.上港集团数字化转型战略与社会责任体现

企业数字化转型多出现在各大企业的发展规划当中,以企业战略的方式具体呈现,因此具有企业战略的特征。同时,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利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也将在数字化企业战略的进程中被更加全面地履行。本文将以企业的三大战略层次出发,对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以下简称上港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及其所体现的社会责任进行特征分析与行为探究。

3.1 数字化转型的公司层战略与社会责任体现

企业的公司层战略是指由企业制定,体现企业较长时间内发展方向的战略,共有四大类,包括市场开拓、市场渗透、产品开发与多角化。上港集团运用区块链等数字化科技,对原有港航服务进行升级更新,并新增数字化服务新兴项目。与此同时,上港集团对数字化的运用也推动了其快速占领新的港口业务市场,快速获取新的客户资源。由此来看,以市场渗透、产品开发为主,以市场开拓与多角化为辅是上港集团公司层数字化战略的最大特点。

“十四五”规划时期,上港集团提出了“1+3”总体新型战略体系,以将上海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航运枢纽为目标,实现科技、区域、业态的新突破。

首先,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运中枢”的战略中,包含了搭建长三角区域网络服务体系,建设长江港航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等重大决策,这是数字化重大成果——区块链技术在港航服务应用中的一大突破;同时,也要利用区块链技术来提升港航物流资源配置能力,指出发挥区块链在总体物流业务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其次,在三个突破方面,新科技指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搭建新型服务平台最大化战略成效、以科技驱动更新型港口运营模式与商业模式,直接将数字化明文记入战略内容。在新区域与新业态的规定中,“拓展港口平台业务”与“共同发展港口生态圈”的远景展望也必定少不了数字化在网络建设、生态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长远的数字化战略总体规划能够更好地在未来为港航客户提供诸如服务平台、高效物流、信息流通等的更加优质的服务,提升上港集团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集团带来更多收益,也就间接使得股东获得更多利润分红。由此,上港集团数字化的公司层战略主要侧重于未来业务的建设与企业长远目标的确认,体现对客户、股东两大主体负责的态度,即经济维度社会责任的履行。

3.2 数字化转型的业务层战略与社会责任体现

企业业务层战略是细化公司层战略,针对某一个特定战略单位的计划,是企业在特定业务范围内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其主要包括差别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以及成本领先战略。在港口物流与港口服务方面,上港集团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与其他数字化领域企业的合作,形成差别化的战略优势,集中力量在港口物流数字化、港口服务数字化的领域进行探索,使用业务领域集中化的战略优势为顾客提供更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3.2.1 港口物流数字化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是上港集团数字化战略的一大优势,将区块链技术渗透到港口业务流程的各方面,能够使得各方业务主体间的交互与协作难度大大降低,使得港口在国际贸易与国内物流运输间的中转枢纽效果最大化。

为建设航运物流生态圈,上港集团与蚂蚁集团于2020年9月25日正式签署合作项目协议,利用区块链技术构筑现代港航服务生态系统。双方还对进一步构建港航联盟链的战略构想达成一致,助推港口航运业上下游产业的纵向一体化。2021年3月,上港集团与美的集团展开合作,开通了无锡小天鹅出口专列。同年4月,双方再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港前物流供应链、数据信息共享、数据库集成、智慧物流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数字化内陆集疏运解决方案。

3.2.2 港口服务数字化

上港集团在港口服务的数字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单证数字化,平台服务数字化,税务服务数字化等方面。

在单证流程数字化方面,2018年3月20日,上海开启水运港口无纸化国际集装箱设备交接业务的建设,并于同年5月20日实现箱单电子化,在2019年末,提单无纸化也顺利实现,标志着上海港港口业务全面无纸化任务的圆满达成,实现了从事集装箱业务码头、船公司、船代、堆场、订舱货代和集卡司机之间的信息互通互联,降低了物流成本。

在平台服务数字化方面,2020年9月28日,上港集团将平台化、区块链等技术相结合,构建了长江港航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既含有数字化与平台化带来的高效性与便利性,也具备区块链技术带来的独特优点,能够实时共享数据并保障信息安全,实现平台物流信息的实时动态跟踪,大大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整体物流成本,让平台各方的价值增益与业务赋能成为可能。

在税务服务数字化方面,2021年11月30日,“上海-重庆税港联动”全面启动,率先推出“税港通”线上数字化退税业务,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实现港口与税务部门间的数字化联通,建成了港口税务智能管理系统。“税港通”新型数字化退税模式,为以出口为主的外贸企业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及其腹地的客户办理出口退税业务提供了便利。2021年1月20日17时,上港长江多式联运公司第一张电子增值税专用发票顺利开出,标志着上港集团的财务数字化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3.2.3 社会责任体现

上港集团在港口物流、港口服务的业务层数字化战略中,展现的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以减少港航业务经营流程的复杂性”这一核心思想,致力于运用先进的自动化、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全面覆盖港口装卸、运输、堆码等各作业流程,为各港口业务中的客户提供高效、绿色的服务,也能优化员工工作环境。其数字化业务层战略的实施既可以保证高额的经济收益,又可以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为员工减少体力劳动,改善作业环境,同时也能降低能耗,减少资源浪费,兼顾环境效益,体现的是经济、法律、道德层面社会责任的履行。

3.3 数字化转型的职能层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情况决定着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其战略制定,要根据发展定位、规模及产业配套能力等多重因素来确定。下文将从研究开发战略、信息管理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三方面论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职能层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3.3.1 研究开发战略

数字化转型始终要依托先进数字化科技,拓展新业务,促进新业态,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开发战略。上港集团洋山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开港三年,共完成了42.4万吨标准箱,并且在“基于大数据驱动的超大型集装箱码头智能化作业管控技术”、“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等行业领先的科研项目上持续发展,引领港口创新发展。

在上港旗下子公司哪吒科技的人工智能大会上,黄桁总经理分享了将运筹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全部结合的实践经验,同时表达了哪吒科将终致力于利用AI等先进技术解决智慧港口供应链中各种挑战性难题的决心。此前,哪吒科技以自主研发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交互作业系统(I-TOS)为大脑,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生产规划、控制输出、装卸效率控制、事故监督反馈和优化决策。

3.3.2 信息管理战略

2017年9月,华为与埃森哲联手为上港集团打造统一的港务信息管理平台。华为方面主要提供其FusionCloud方案与基于OpenStack的开放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而埃森哲方面将运用其大型系统的部署能力,为信息平台提供整体设计方案和集成方案。这一信息平台集合了人力资源管理、数据管理、云计算等功能,帮助上港集团进一步实现港航信息的高效管理。

在信息安全建设方面,2021年7月,上港集团与端御科技正式签署安全服务合作协议。端御科技将提供港行信息专属解决方案,依托端御的“御兵”威胁管理与跟踪系统,构建有效安全闭环,实现威胁感知和风险识别,筑牢集团信息安全的“防护网”,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为上港集团的数字化发展保驾护航。

3.3.3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化,打造高效的管理平台。在上述的华为-埃森哲为上港集团建设统一信息管理平台的项目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也将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以数字化技术升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私有云平台的安装和商业智能(BI)的优化将有助于上港集团构建一个敏捷、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

人才是数字化转型建设的关键,数字化转型也是所有行业的从业者必须经历的能力转变。上港集团最新的招聘要求发布,公开招收基于时空数据AI分析与决策技术研究和基于机器视觉AI运动控制技术研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注重AI技术研究的同时还为博士后薪资、保险、户口迁移提供了优质的待遇。

3.3.4 社会责任体现

上港集团的职能层数字化战略的着眼点在科研的推进、信息的交互和人才的培养,体现细分职能对业务层和企业整体的支持。通过对科研事项的大力投入,为生产前线提供更多的技术保证,提高生产作业效率,保证基础盈利能力;信息管理方面,通过与信息科技企业合作,建立完备的信息管理平台,保障信息安全;而在人才招聘方面,大量招聘高技术AI研究人才并为其提供优待,在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实力的同时,也体现出对人才、知识的尊重与对员工的支持。因而上港集团的职能层数字化转型战略体现的是经济、法律、道德三大维度的侧重。

4.上港集团数字化转型战略成果与社会责任履行

在经济层面,“长江港航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与“蚂蚁链”项目相继成立并发挥作用;智能重卡、数字业务受理、洋山四期无人码头等数字化智慧港口服务渐渐投入使用。疫情影响下的运力紧缺伴随着数字化应用的投入,令上港集团在各业务板块的效率不断提高,缩减了业务成本。集团在2021年实现了4700万标准箱的吞吐量和约145亿元的净利润,盈利收入较上年同比增长74.5%。在利润分配方面,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到137亿元,增长81.5%,基本每股收益为0.625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6%,为股东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在法律层面,应用多年的集装箱码头集卡全场智能调度TPS系统实现运输单位TEU油耗降幅7%,单位减少0.05升,实现排放削减。在2018年,上港集团全面推行业务单证电子化,以九江港为例,自2020年1月实现全面无纸化以来,九江港日均节约物流与材料成本4500元,减少大量纸张使用与浪费,而2021年税港通电子退税与财务专票电子化则进一步深化绿色航运的实践,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整合,更加贴合《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和《深入推进绿色港口建设行动方案》等方针政策的要求。上海港在服务平台建设和电子退税等业务方面也着眼于信息安全与透明化,实现法律责任的履行。

在道德层面,数字化港口的建设,使技术人员可以对港区设备进行远程操控,部分港区设备也能实现自动化运作,减少了员工通勤时间,改善了操纵人员的劳动环境,增加了员工幸福感。此外,数字化使港口重体力劳动减少,技术型工作增加,保证更多的女性和技术型人才可以参与港口工作中。同时,前文对于上港集团数字化节能减排的阐述,也体现出其对于社区环境及自然环境负责任的态度,更好地履行了道德层面社会责任。

在慈善层面,2018年12月,上港集团与矿山镇布卡村、马路乡半坡村签订多项协议与项目,确定帮扶关系,将数字化光伏发电项目带去山区,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2020年9月3日,上港集团与上海海事大学联合成立港口供应链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合作研究基地,建立了高水平的校企合作平台,利用其航运相关技术和资源的优势为行业人才提供成长机会。由此看来,上港集团的数字化战略带动了其慈善方面的社会责任的履行。

猜你喜欢

上港港口转型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抗“疫”战场,彰显“上港”担当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港口上的笑脸
转型
惠东港口
沣芝转型记
上港集团控股锦江航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