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早籼稻甬籼634适宜机插密度研究
2022-09-02施贤波金林灿
施贤波,金林灿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40)
甬籼634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早熟丰产型早籼稻新品种,该品种于2020年5月通过浙江省审定(浙审稻2020004)。2018—2019年浙江省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10.2 d,比对照中早39短2.3 d。两年省区试平均产量8 856 kg/hm,比对照中早39增产8.3%。平均有效穗数312万/hm,株高88.6 cm,每穗总粒数123.3粒,实粒数100.8粒,结实率82%,千粒重30.1 g。该品种早熟丰产特性突出。
早稻机插栽培具有早播早收、省工省时、节本增效、高产稳产、管理精细等优势,适合种粮大户规模化生产,是一项在浙江省早稻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已有研究表明,栽培密度始终都是水稻科技工作者用来调节群体结构、降低成本与提高产量的一类重要方式,是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产量物质的形成,也影响品种的抗逆性表现。为探索甬籼634机插栽培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实现其增产增效作用的发挥,笔者于2020年早季,结合生产实际设计了5个机插密度处理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最适于早籼稻新品种甬籼634稳产丰产的机插密度。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蔡郎桥村进行,前茬为冬闲田,试验田为具有当地水稻土壤代表性、肥力水平中等偏上、排灌方便、形状规整、肥力均匀的高标准农田。
供试品种为甬籼634。
试验设机插密度(株行距)1个因子,共5个处理水平,分别为25 cm×12 cm、25 cm×14 cm、25 cm×18 cm、30 cm×12 cm、30 cm×14 cm。每区面积不小于0.067 hm,在同一田块进行,一字随机排列,不设重复,两侧设相应保护行。
插秧机选用2台行距分别为25和30 cm的东风井关PZ80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可插植8行。试验于2020年3月21日播种,采用水稻专用育秧基质育秧,并结合流水线精量播种及叠盘暗出苗等技术。受4月初多次冷空气活动影响,甬籼634秧苗生长迟缓,移栽期较常年推迟,于4月17日机插。基肥施用18-15-5掺混肥525 kg/hm;4月24日追肥,施尿素75 kg/hm;5月2日施尿素127.5 kg/hm和氯化钾75 kg/hm。5月14日防治一代二化螟,施用阿维甲虫肼1.2 L/hm、杀虫硫磷1.5 L/hm和阿维氯苯酰0.6 L/hm,5月26日药剂混配兼治稻纵卷叶螟、二代二化螟、纹枯病。其他管理按照当地大田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要求进行,该试验未发生病虫危害。
试验各区均需进行农艺性状考查与生育期记载,记载项目包括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每处理定点10丛,考查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和成穗率;根据有效穗取具代表性的5丛进行考种,计算平均株高、穗长、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成熟期实割测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 25 cm×12 cm处理机插密度最大,丛数达33.3万/hm,其基本苗、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均为最高,分别为165.0万、478.5万和330.0万/hm。30 cm×12 cm处理有效穗次之,达324.0万/hm。25 cm×14 cm处理基本苗数和最高苗数次之,分别为142.5万和451.5万/hm,该处理有效穗315.0万/hm。25 cm×18 cm处理机插密度最小,分蘖率和成穗率在各处理中最高,为271.6%和75.3%,有效穗明显不足,为310.5万/hm。此外,随着机插密度增大各处理分蘖率和成穗率基本呈下降趋势,这与机插密度越大单株生长空间越小,植株间光照、养分等竞争加剧导致单株分蘖力下降有关。5个处理成穗率均达到69.0%,表明搁田、控苗等管理水平高,无效分蘖少。
由表2可知,甬籼634不同机插密度处理间生育期完全一致,为119 d,即该试验选取的机插密度对生育期基本没有影响。各处理株高为99~100 cm,受机插密度影响较小,但较省区试株高88.6 cm高得多,应该是受到机插栽培及早稻生长后期超长梅雨季的双重影响。25 cm×12 cm处理穗长最短,仅为17.5 cm,受机插密度影响较大。25 cm×14 cm和30 cm×14 cm处理每穗总粒数分别为128.5和128.8粒,穗型较其他3个处理大。30 cm×12 cm处理结实率最高,为81.3%,各处理结实率区间在79.2%~81.3%,整体表现较稳定。各处理千粒重随着机插密度减小略有增长,其中25 cm×18 cm处理最高,为30.2 g,25 cm×12 cm处理最低,为29.7 g,但各处理间相差不大。
表1 不同处理对甬籼634苗情动态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seedling situation of Yongxian 634
表2 不同处理甬籼634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economic characters of Yongxian 634
水稻产量由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3因素构成。表2中各处理理论产量以25 cm×12 cm处理最高,达9 967.5 kg/ hm,较30 cm×12 cm 、25 cm×14 cm、30 cm×14 cm和25 cm×18 cm处理分别高2.7%、3.7%、6.5%和7.7%,其机插密度最大,有效穗数最高,穗型中等偏上,增产潜力显著。25 cm×12 cm处理的实割产量最高,达7 983.0 kg/hm;25 cm×14 cm处理次之,达7 965.0 kg/hm,仅比25 cm×12 cm处理低18.0 kg/ hm;再次是30 cm×14 cm处理(7 840.5 kg/ hm),其实割产量比30 cm×12 cm处理高9.0 kg/ hm,但理论产量比30 cm×12 cm处理低3.5%。25 cm×18 cm处理理论产量和实割产量均是最低,分别仅为9 255.0和7 590.0 kg/ hm,其实割产量比25 cm×12 cm处理低4.9%,可见由于机插密度过小,有效穗不足,增产潜力显著下降。该试验各处理甬籼634实割产量比理论产量低1 522.5~1 984.5 kg/hm,这主要受2020年6—7月浙江省超长梅雨季的影响,生殖生长后期群体产量形成条件差、实割产量低,但也表明甬籼634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待挖掘。
3 小结与讨论
甬籼634属早熟丰产型早籼稻新品种,生产中表现长势繁茂,株高较高,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千粒重较高,在30 g左右,青秆黄熟,稃尖紫色,品种综合性状优异。该试验结果显示,甬籼634的实粒数和千粒重整体受机插密度影响较小,机插密度处理主要影响甬籼634的有效穗数,从而影响其产量。其中25 cm×12 cm处理机插密度最大,有效穗数最高,穗大粒重且抗逆性较佳,个体生长和群体结构最平衡,其理论产量和实割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9 967.5和7 983.0 kg/ hm。综上所述,甬籼634在25 cm×(12~18) cm和30 cm×(12~14)cm机插密度范围内宜密不宜疏,适当密植仍是挖掘甬籼634高产潜力的最佳手段之一,甬籼634的最适机插密度为25 cm×12 cm;而对那些只有30 cm行距插秧机的农户,建议采用30 cm×12 cm的机插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