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和造手机的相互跨界,谁更容易赢
2022-09-01刘珊珊
刘珊珊
从苹果、华为、OPPO再到小米,智能手机制造商不断将业务边界向造车延伸;另一边,从特斯拉、吉利、上汽再到蔚来,不少车企开始对进军手机领域跃跃欲试。
“小米造车目前进展顺利,甚至可以说超预期。”8月11日,雷军的演讲正式上线,主题为“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在鸡汤味十足的演讲内容中,雷军公布了小米汽车的最新进展。在他看来,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汽车决胜的关键点。
雷军豪掷重金进军汽车产业的同时,蔚来、吉利等车企纷纷宣布了自己进军手机产业的计划。在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手机厂商造车、汽车厂商做手机,相互之间正形成跨界趋势。
“造车极为烧钱”几乎已经成为行业大佬们的共识,直到现在,看似繁荣的新能源汽车领域能够实现盈利的整车企业,仅有特斯拉与比亚迪两家。不仅是烧钱,从先行者的经验来看,是否能推出量产车型都是一大挑战,但这并不能阻止后来者前赴后继。
早在2014年起,苹果旗下代号为“泰坦”的造车项目就吸引了全球科技与汽车行业的目光。外界对苹果汽车的期待甚至不低于特斯拉,毕竟苹果在PC和手机时代都创造出了颠覆性的产品。如今时间已过去8年,苹果汽车依然难产,商业化进展更是遥遥无期。
今年6月,罗永浩宣布再次创业且是最后一次创业时,选择了AR这条赛道,但在访谈中却表达了曾对造车的心动:“汽车肯定是最大的赛道之一,大的赛道除了赚钱更多,更重要的是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不过,老罗认为自己错过了造车的时间窗口。
与老罗不同,雷军不但决定投身造车,且赌上了小米多年积攒的“家底”。雷军此前曾提及,截至2020年末小米的现金储备达到1080亿元。
如今,距离小米官宣造车已过去500天。在近期小米发布会上,雷军透露:“小米自动驾驶团队人数已经超过500人,首期研发费用高达到33亿元,希望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从自动驾驶人才投入来看,小米用两年时间赶超了蔚来与理想。蔚来在成立近7年后,自动驾驶团队规模才达到500人左右;理想成立近6年后,自动驾驶团队人数超过300人。不过,目前小鹏、华为的自动驾驶团队人数依旧超过小米。今年3月,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的研发人员和数据人员一共有1500人左右。华为去年对外口径是,自动驾驶团队超过2000人。今年7月,余承东透露称,华为车业务中投入最大的一块就是智能驾驶辅助。“我们投入的一万人里面70%~80%都在这个领域。”
昔日手机巨头纷纷投身造车行业并不难理解。IDC的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下滑,其中,2022年第2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86亿台,同比下降8.7%。而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作为风口上的产业,前景广阔。
不过,这并不代表手机行业遭到冷落。在苹果、小米等纷纷进军造车业的同时,车企跨界造手机早已不是新闻。
据媒体报道,有接近特斯拉内部的专家透露,特斯拉计划在2024年推出手机,直接与苹果公司同台竞技。
特斯拉是否造手机目前尚无确切消息,不过国内多家车企造手机的计划已经板上钉钉。2021年,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宣布进军手机行业,并成立手机公司星纪时代。
8月4日,“蔚来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亿美元。来自蔚来汽车的消息显示,蔚來计划以后每年开发一部新手机。
提及蔚来造手机的初衷,李斌表示:“不造手机,相当于钥匙在对手手上。”据了解,蔚来汽车与苹果手机的适配非常一般,比如蔚来主推的 UWB(超宽带数字钥匙),苹果并不开放接口,这也导致蔚来车主们无法享受这一主打功能。
上汽集团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沈浩明在谈及上汽集团与手机制造商的深度融合时表示:“各个手机厂和汽车厂商已开始进行不断的融合。”
手机和汽车,两个原本不相干的行业如今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即将登上同一个战场。在不久的将来,小米手机的用户将有机会开上小米品牌的汽车,而蔚来、吉利的车主或许也会选择同品牌的手机。或许,只有两者融合,才能实现完整的全场景移动互联网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