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对劳动者退休意愿的影响
——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

2022-09-01朱文娟江百炼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城镇职工退休年龄社会保险

朱文娟,江百炼

(湖南工业大学 商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一、引言

由于社会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和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增加等原因,人口老龄化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都难以逆转的趋势,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各种影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开启了我国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重大退休政策调整之路。近年来,随着我国“少子高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和养老金财务压力的持续加大,渐进式延迟退休从理论层到现实层转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快速增强。2022年,渐进式延迟退休在山东和江苏两省进行试点。到“十四五”末期,我国极有可能正式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1]。

现有研究表明,在以现收现付制财务制度为特征的养老保险计划下,如果退休金领取条件和参数设计不够合理,劳动者并不会因为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而少领退休金(或仅少量减少),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选择提前退休,也即产生养老保险的引致退休效应[2]。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某些养老历史负担较轻的国家,劳动者提前退休的初始成本较低,但随着提前退休者增加,养老系统的财务风险将会变大,长期成本增高[2]。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企业和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长期保持高位运行,另一方面退休者获得的养老金逐年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临近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会不会有提前退休的意愿呢?劳动者提前退休的意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又体现出哪些差异性呢?本研究将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二、理论与文献回顾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养老金给付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老年劳动参与率不断下降。学界开始关注养老保险对劳动供给和退休决策的影响。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2]和个人退休年龄意愿模型[3]相继被提出,成为研究养老保险退休效应的经典理论模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关于养老金收入、养老金改革等对个人退休意愿年龄或实际退休年龄影响的研究也进入一个新阶段。Borsh-Supan(2000)[4]发现欧洲的养老金制度会激励人们提前退休,其他社会保险对养老保险的引致退休存在叠加效应。Cerda(2005)[5]基于智利的数据研究发现,养老金给付水平越高,劳动者提前退休的概率越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经验证据表明,养老金计划的引致退休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养老金变动对男性退休决策的影响更大[6-7]。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社会保险对劳动供给和就业等问题的影响,发现养老保险与退休时间存在关联[8-9]。彭浩然(2012)[10]指出养老保险对退休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工资较低、增长缓慢的行业,劳动者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还有学者对比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分别对城镇职工提前退休和农民无休止劳动的影响,发现养老金财富对城乡劳动供给都有一定的负面激励效应[11-12]。刘子兰等(2019)[13]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养老金财富每增加1%,职工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平均提前1.2个月。李锐等(2020)[14]比较了中美两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提前退休效应,发现中国养老保险对男性和女性提前退休的激励都比美国要大。

总体来说,当前研究发现我国社会保险与劳动者退休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尚未对其效应大小和复杂机理得出一致的结论。值得指出的是,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取决于数据的质量,若是所选取的样本年龄太小,研究个人意愿退休年龄的意义会大打折扣[15]。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主要的受访者的年龄为45岁以上,该年龄段的劳动者临近法定退休年龄,是较为理想的研究对象。因此,本文将基于CHARLS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方法研究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对劳动者退休意愿的影响。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基线调查。最新的CHARLS数据只公布到2018年,当年受访者约2万人。由于我们研究的是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引致退休效应,因此只保留了45~60岁的样本,并删除了部分关键变量缺失的数据,最后得到4 877个样本。

(二)变量界定

1.被解释变量。CHARLS调查问卷中设计了“您计划多大年龄停止工作”问题以收集受访者的退休意愿。由于我国男女法定退休年龄有差异,男性一般为60岁退休,女性一般为50岁退休(女干部为55岁退休),因此我们设置了退休决策的二分类变量(Retire)。如果受访者为男性,其意愿退休年龄小于60岁,则将其重新赋值为1,否则为0;如果受访者为女性,其意愿退休年龄小于50岁,则将其重新赋值为1,否则为0。此外,为了考察社会保险对劳动者无休止劳动的影响,还设置了意愿退休年龄变量(Stopwork)。

2.解释变量。本研究的核心解释变量为社会保险。如果受访者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则赋值为1,否则为0。为考察社会保险的叠加效应,还设置了医疗保险作为解释变量,如果受访者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则赋值为1,否则为0。

3.控制变量。本研究选择了个人特征中的年龄、性别、健康情况、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年收入、户口情况及是否需要抚养小孩为控制变量。

从表1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近15%的受访者有提前退休的意愿,预计停止工作的年龄均值为60.56岁,但个体差异较大,预计停止工作年龄的最小值为45岁,最大值为99岁。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模型选择

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有两种类型,因此采用两种回归模型。意愿退休年龄变量(Stopwork)是连续变量,因此采用OLS回归模型。提前退休决策变量(Retire)是二元选择变量,取值为0和1,因此选择二元logistic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式(1)中,P表示提前退休意愿为1的概率,xi为解释变量,即可能对提前退休决策产生影响的变量,β0为常数项,βi为变量系数,ε为误差项。

以上模型经过logit变换后为:

四、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一)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对退休决策的影响

如表2,构建了6个logit回归模型来研究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对是否愿意延迟退休的影响。模型1和模型2是只含核心解释变量的初始模型,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了其他控制变量。考虑到我国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经历多次改革,遵循“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过渡方式,参考刘子兰等(2019)[13]的做法,模型4将53~60岁设为年长组,用以考察社会保险对临近退休年龄、预期养老金收益较多的劳动者退休意愿的影响。模型5和模型6分别考察社会保险对男性和女性退休意愿的影响。为减少异方差的影响,使用稳健标准误。

表2 社会保险对退休决策影响的logit回归结果

(续表2)

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结果表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都对劳动者的提前退休决策有显著的正效应,也即参加这两种保险都会导致劳动者产生提前退休的意愿,很有可能会带来引致退休效应。模型3在加入控制变量后,养老保险的引致退休效应依然显著,但医疗保险则不再显著。平均来说,先比起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群体,有养老保险的群体想要提前退休的机会比(OR)提高了4倍。模型4的结果表明,养老保险虽然对男性提前退休决策的影响不显著,但养老保险和年龄的交叉项显著为负,说明年龄会轻微减弱养老保险对男性的引致退休效应。模型5的结果表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对女性提前退休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与刘子兰等(2019)[13]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参加职工医疗保险是一种健康投资行为,可能促使他们较晚退出劳动力市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交叉项显著为正,说明两种保险对女性引致退休会产生叠加效应,参加的社会保险险种越多的人,其受保障水平越高,越可能选择更多闲暇而非工作,从而较早退出劳动力市场。

(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对意愿退休年龄的影响

前面的回归模型考察的是社会保险对劳动者退休决策的影响,然而,为什么有些劳动者会选择在到达退休年龄之后依然不停止工作,甚至愿意工作到99岁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如表3,构建了5个回归模型来分析职工意愿退休年龄的影响因素。模型7和模型8是只含核心解释变量的初始模型,模型9在模型8的基础上加入了年龄、健康、收入、受教育程度、性别、婚姻、户口等控制变量。模型10考察53~60岁年长组劳动者意愿退休年龄问题。考虑到男性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因此设置了模型11考察社会保险引致退休效应的性别差异,并设置了年龄与养老保险的交叉项以考察年龄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表3 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对意愿退休年龄影响的OLS回归结果

模型7和模型8的回归结果表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都对劳动者的意愿退休年龄有显著的负效应,也即参加这两种保险都会导致劳动者产生停止工作的意愿,很有可能会带来引致退休。模型9在加入控制变量后,养老保险的引致退休效应依然显著,但医疗保险则不再显著。模型10进一步发现,养老保险的引致退休效应在年长组很显著,回归结果显示,比起对照组,有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平均会有提前1.5年退休的意愿。然而,当考察对象为男性时,模型11的结果表明养老保险的引致退休效应不复存在,有养老保险的男性会倾向于延迟退休。究其原因,可能与我国传统家庭分工有关。在我国社会,男性一般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因此即使有养老保险,也会倾向于多工作多赚钱养家。从控制变量婚姻的影响也可以看出,在所有模型中,婚姻对延迟退休意愿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有配偶同住的男性,更可以专心地工作,因此不存在引致退休效应。模型11还控制了是否参加养老保险与年龄的交叉项,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养老保险激励男性更晚时间停止工作的效应会减弱。

五、稳健性检验

养老保险的引致退休效应主要源于人们会计算退休后的养老金收益,若预期养老金收益较高,则更易提前退休。我国的养老金发放与缴费年限密切相关,在同等条件下,缴费年限更长的劳动者退休后将获得更多养老金收益。为检验上述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采用养老保险缴纳年限作为社会保险的代理变量进行分析。表4和表5呈现的实证结果表明,养老金缴费越长的人,越倾向于提前退休或缩短工作年限,但具有较大的性别差异,与前面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4 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对退休决策影响的logit回归结果

表5 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对意愿退休年龄影响的OLS回归结果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连续多年增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覆盖病种、报销水平也在不断增长,这些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劳动者的关爱。然而,较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有可能使劳动者选择用更多闲暇代替劳动,从而过早地退出劳动力市场。研究表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都对劳动者的提前退休决策有显著的正效应,也即参加这两种保险都会导致劳动者产生提前退休的意愿,很有可能会带来引致退休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养老保险的引致退休效应在年长组更为显著,年龄、医疗保险等因素会在养老保险对退休决策的影响中产生叠加效应。就不同性别而言,总体来说,社会保险更容易对男性产生延迟退休效应,而对女性更易产生引致退休效应,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养老保险激励男性延迟退休的效应会减弱。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岁左右提高到了2020年的77.3岁,但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定的男性60岁、女职工5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近70年未有调整。在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下,我国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然而,本文的研究表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会激励人们提早退休,这与即将实施的延迟退休的政策相悖。基于研究结果,得出两点政策启示:

第一,在继续保证退休人员待遇不降低、基本生活有保障的前提下,要适度降低养老金增速。2005—2020年,我国基本养老金年涨幅虽然已经从超过10%降到了5%左右,但依然高于大部分在职劳动者的工资涨幅。如果养老金待遇继续增长,参保的年长劳动者预期可以拿到较多的养老金收益,就更有意愿选择提前退休。只有适度控制养老金年均涨幅,改变劳动者预期,才能让更多人降低提前退休意愿,接受延迟退休政策。

第二,可针对男性和女性出台不同的延迟退休政策。我国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要比男性早5~10年,实际退休年龄比法定退休年龄更早。相比男性,社会保险对女性的引致退休效应更强。为了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抑制不合理提前退休现象,特别是女性过早退休现象的发生。

猜你喜欢

城镇职工退休年龄社会保险
崇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执行情况调研
世界主要经济体 退休年龄都定在了65岁及以上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浅谈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相关问题的思考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发达国家实际退休年龄男64女63
中国退休年龄制度中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