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建筑设计探究
——以乐清市晨曦路小学为例
2022-09-01孙旭泽
孙旭泽
(公和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600)
对于学校而言,其是育人的主要阵地,其建设直接体现出了学校的精神面貌[1]。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家不断增加了教育事业的投入,这为学校建筑发展创设了有利的条件。现代学校建筑功能不只是要满足日常教育需要,还应蕴含人文性、艺术性,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氛围[2]。因此,现代学校建筑设计内容更加丰富,且面临着各种挑战。
1 学校建筑设计现状
1.1 建筑的布局不合理
对于学校用地而言,外在因素较多,需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尽量满足学校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学校建筑不合理布局会造成各种混乱情况,不利于学校教育与师生日常生活的正常开展。
1.2 过于注重造型
为了能够获取社会关注,很多学校建筑选择了夸张的装饰,同教育建筑本质相悖,采光与通风功能较差,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3]。
1.3 缺乏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浓厚、环境优美的学校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有利于学生实现高效学习[4]。然而,目前,很多设计师因经济利益的影响,学校建筑设计时毫无新意,难以迎合文化基础建设的需求。
1.4 严重影响环境
有的学校建筑设计工程规模较大,建筑设计比较密集,远远超过了原有土地承载容量[5]。同时,设计时未考虑到原有土地生态环境,一味地注重美化、亮化校园环境形象,采用高耗能的材料与设备,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1.5 影响师生交流
有的学校建筑设计中,整个建筑为学生教室,而教师办公室却处于单独另一栋楼,严重影响了师生良好、密切的交流[6]。因此,学生教室与教师办公室最好设计在一栋建筑中,且交叉安排,从而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2 现代学校建筑优化设计——以乐清市晨曦路小学为例
2.1 工程概况
本项目用地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西临金凤路,北侧为居住用地,南侧、东侧为后所河。地块现状地势平坦,用地面积为19 804.75㎡,容积率为0.87。
规划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及辅助用房、体育活动场所、道路及绿化等附属设施、地下停车场等。
实际建设规模及内容:地上计容建筑面积17139.74㎡(包括大门等附属设施),架空层(不计容建筑面积)为317.79㎡,200m运动场,地下室建筑面积为4302.1㎡。建筑层数为地上1~5 层,建筑高度最高为20.25m。
2.2 设计目标
(1)充分利用周边资源,营造一个环境优美、建筑典雅、管理便捷的现代化的高品质校园,并体现“亲、善、美”的和谐宗旨。
(2)创造21 世纪现代校园形象,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3)实现教学用房朝向、通风、景观的“良好性”,打造优良的教学环境。
(4)提供便捷、合理的交通系统。
(5)突出特色,提倡人文环境,加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互动性。
2.3 规划布局分析
2.3.1 格局设计
通过对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的分析,形成本次方案的格局如下。
(1)基地西侧为12m 宽金凤路,西侧地块为幼儿园,东侧为后所河,故本方案把运动场区域设计在基地西北侧,以保证校园主要建筑区域的安静、完整,避免噪音干扰。
(2)基地西侧金凤路宽度较低,且周边为幼儿园等,人流、车流较大,不利于校园疏散,不适宜开设校园主出入口,因此,校园主出入口设置于东侧望河路上。
(3)基地北侧为农村宅基地居住区,本项目建筑需退让北侧民居,间距控制在1.1倍的建筑高度距离。
在以上3 个大格局的基础上,结合此项目自身对日照、通风、噪音、视觉景观等条件的要求,将校园建筑功能布局设计如下。
将普通教学楼设置于用地东部区域,其一是相对靠近校园主出入口,便于学生上学、放学;其二是东侧贴临后所河,景观较好,且距离道路较远。
将综合楼设置于主入口南侧,风雨操场设置于用地西南角,形成一组统一的建筑,一方面使综合教学、行政管理距离普通教学楼和主入口较近,另一方面能对城市形成一个较好的校园建筑形象和沿街立面展示。同时,校园建筑均沿后所河展开布局,使建筑景观贴合更加紧密。
2.3.2 空间组织设计
当代学校发展日趋多元化,传统教育模式的封闭空间正在被开放、自由的交流需求所冲击。为了为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充分而富有层次的交流提供机会和场所,因此,做了以下设计。
为满足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在普通教学楼中间楼栋一层设计为共享空间,一层为架空形式,形成一个师生活动、学习交流的灰空间,能够多方面满足学生不同类型专业化、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同时,这个架空空间把3 幢教学楼围合的两个庭院空间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通透的大景观区域,在有限的用地内营造一个开阔的室内外景观空间。
教学楼采用宽走廊,在连廊的几个局部,根据人流的节奏相应地产生空间变化,形成信息港,同时,充分利用建筑的屋顶空间,创造户外交流、运动、休闲大平台。通过人流+信息港+交流平台的空间组织,将建筑的固定性与走廊的运动性之间的关系互动,形成层次丰富的交流空间。
2.3.3 院落空间设计
本方案通过对江南园林传统园林空间的研究,结合现代化校园的功能和当代建筑审美的趋势,通过建筑的穿插围合,形成了“一轴心、二入口、三广场、三院落”的空间格局。
一轴心:以贯穿东西的校内交通共享空间为核心,展开校园的整体布局。
二入口:以主、次两个入口连接校园与城市的关系。
三广场:从主入口前的校园广场,到进入校园的礼仪广场,以及通过综合连廊到风雨操场前的后勤广场,打造有序的校园脉络。
三院落:以3 幢普通教学楼围合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庭院空间,加上综合楼、综合廊和运动场围合的半开放庭院空间,结合四季分明的植物,形成具有中式韵味的空间院落。
2.3.4 竖向设计
由于目前没有周边道路和地形的准确标高设计及测绘资料,故本项目标高暂按原始地形标高为依据进行设计,待后期准确数据资料接手后,再进行场地竖向设计优化。
根据控规图则及现状地形图,校园场地室外道路标高定为4.2m,校前广场标高定为4.5m,教学楼室内首层地坪标高4.65m,教学楼层高3.9m。
综合廊室内首层地坪标高4.35m,首层层高4.2m,2~4层层高3.9m。
综合楼室内首层地坪标高4.35m,首层层高4.5m,2~5层层高3.9m。
风雨操场室内首层地坪标高4.35m,首层层高4.2m,2层层高5.4m,3层层高12m。
各建筑之间通过部分联系廊联通,由于各建筑之间层高高差较小,高差由联系廊放坡解决,便于师生通行。
2.3.5 景观设计
在景观设计方面,同样借鉴了传统古典山水园林的手法,在建筑围合出的大小不一的院落,通过绿化、小品、景墙、曲折路径、空间收放等传统手法,将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高度统一,同时,与建筑紧密相融,让在建筑中穿梭的师生体味到别致的空间视觉享受。
2.3.6 交通流线设计
通过对基地周边交通流线的分析,基地共设两个出入口。
主入口设计在基地东侧望河路上,通过桥梁到达校前广场,留出缓冲空间交通流线组织上,人行出入口直接从校大门进入校园。主入口为纯人性出入库,除紧急时消防车通行外,平时禁止机动车通行。
次入口设计在用地西侧金凤路上,入口附近设置小量地面临时停车位及地下车库入口,机动车不进入校园内部,从而形成人车分流的校园环境,保障校园内的师生活动安全。
校园步行流线,除了户外活动的需要,师生可以通过内部走道、架空连廊、垂直交通等的联系,有效、便捷地到达校园建筑的每个角落。
2.4 建筑设计分析
微观层面,学校建筑需回应使用者对物理空间的审美及安全等使用需求,并在建筑风格、节能减排、消防等方面严格把控。
2.4.1 建筑造型
本校园整体风格致力于打造有错落感、简约流畅、庭院围绕的现代校园风格。在建筑形态上,以当代的建筑语言来表现传统的建筑意念,建筑色彩提取自我国传统建筑的黑、白、灰和原木色,以一种诗意的方式来表达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致敬,以时尚的方式来阐述文化的内涵。
建筑色彩方面,建筑外墙采用浅色高级外墙涂料,局部退梁、窗框采用灰色涂料,建筑女儿墙压顶采用氟碳漆铝合金型材,局部装饰面采用干挂仿木纹铝板。
2.4.2 消防安全设计
本工程各单体建筑均为多层建筑,地上部分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
(1)防火分区。地下机动车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每个分区面积均小于4000m²。地下非机动车库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1000m²(设喷淋)。
三幢教学楼每层设计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分区面积小于2500㎡。
综合廊与综合楼联合,每层设计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分区面积均小于2500m²。
风雨操场每层按一个防火分区设计,每个分区面积均小于2500m²。
(2)疏散楼梯和疏散距离。普通教学楼、综合楼设敞开楼梯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门最大疏散距离控制在35m 以内,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最大距离控制在22m。疏散楼梯在一层,可直通室外。
风雨操场设封闭楼梯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门最大疏散距离控制在35m 以内,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最大距离控制在22m。疏散楼梯在一层,可直通室外。
(3)给排水消防设计。从西侧和东侧市政道路的市政给水管网上各引入1条DN150给水管进入校区作为基本消防水源。整个地块采用总表计量,在地块内设置两套水表供消防用水计量,具体设计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给排水消防设计标准
2.4.3 绿色节能校园
积极响应“节约能源”的基本国策,本案从建筑布局、单体设计、建材遴选方面深化节能设计,确保学校建筑兼顾安全与节能,打造“低碳绿色”校园[7]。
整个建筑群造型规则、体型系数小,为节能设计奠定基础。结合总平面设计,尽可能增大绿化面积,地块四周设绿化带,通过点、线、面绿化一体设计,可降低噪声,净化空气。雨水系统配合给排水专业设计,屋面雨水经雨水主管汇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发电机房排烟由专用烟道至屋顶排放。厨房的排烟由专用烟道至屋顶排放。厨房的污水、废水经过过滤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
建筑立面材料以涂料为主,开窗面积适中,大大降低了空调的能耗。外墙拟采用保温砂浆,屋顶采用挤塑聚苯板保温材料,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屋面保温材料均为50厚挤塑聚苯板,外墙保温采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B07)+25 厚无机轻集料保温砂浆I 型(内保温)。挤塑聚苯板燃烧性能等级为B1 级,无机轻集料保温砂浆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建筑装修材料均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环保材料[8-9]。
3 结语
一直以来,学校建筑设计的根本宗旨在于为师生等使用主体提供安全、便捷的教与学空间。目前,学校教育目的更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建筑设计也从传统知识单向输送转变为情景化、灵活化、需求多样化、活动多文化的教与学活动。通过以上的分析,现代学校建筑空间规划方面应从各使用者角度进行分析,基于其年龄、行为、活动等多样化需求,科学配置空间,注重彰显人本关怀。建筑设计方面,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归纳总结出文化内涵,打造出“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