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领域期刊论文的计量分析研究
2022-09-01范丽娜罗晓玲
范丽娜,罗晓玲
(石河子大学 图书馆,新疆 石河子 832000)
0 引言
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地方文献的重要性,已经将地方文献的概念由最早的“是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某一地方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单纯的理论界定提升到将地方文献定义为“反映某一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的、依附于传统形式和现代技术手段的、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亟待整合序化的文献信息资源[1]。陈建龙等[2]在《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指南针报告》中指出,5年内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亟待突破的具体问题之一是“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大学图书馆应结合所在学校与自身特色开展特藏资源的体系化建设”。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是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使特色资源形成独特优势与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目前国内地方文献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统计梳理和可视化计量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期为今后地方文献工作和特色文献资源体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1 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选取“地方文献 + 地域文献”作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选取文献类型为“期刊”,将时间跨度设置为所有年份(1949年至今),以此进行精确检索,检索日期为2022年3月7日,共获得相关文献5 864篇。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进行了必要的数据整理与数据清洗,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再次筛选,剔除研究相关度较低的文献,包括征集启事、声明、通知公告等非学术研究性论文,初筛得到文献3 993篇。利用EndNote软件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与去重,最终得到有效记录3 836篇,将数据导入VOSviewer软件,结合Excel和中国知网的可视化分析功能进行分析。
2 分析结果
2.1 年发文量分析
地方文献研究领域年度期刊发文量,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有关地方文献的研究最早始于1982年,随后论文数量逐年增长,其中2010年的发文量为363篇,达到了发文量的峰值;2011—2015年地方文献的研究也保持一定的热度,年发文量均在300篇以上;从2016年开始呈下降趋势。根据D·Price科技文献增长阶段理论,我国地方文献的研究已经由第3阶段进入了第4阶段的研究瓶颈期,论文数量逐渐减少。由此看出,地方文献的相关研究虽然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图1 地方文献领域期刊论文发表数量趋势
2.2 期刊分布
根据布拉德福定律的区域分析法分析地方文献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献分布情况,可以确定该领域的核心期刊或重要信息源,能够为相关学者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3],还可以反映各刊物的办刊特点与发文倾向,指导刊物发展和作者投稿。通过测算,列出地方文献领域的核心期刊20种(见表1)。这20种期刊中大部分为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是地方文献研究领域的重要数据来源,刊载论文代表着该领域的研究质量和水平。这20种期刊发文数量最多的是《图书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杂志》,可见地方文献的研究已经在图书情报领域引起广泛关注,且有相当数量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值得关注和借鉴。
表1 地方文献研究领域发文较多期刊分布
2.3 作者分析
2.3.1 作者发文分析
根据普赖斯定律“在同一主题中,半数的论文为一群高生产能力作者所撰,这一作者集合在数量上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假设发文量在m篇以上的作者为该领域的最大贡献专家,即核心作者,计算公式为m=0.749nmax×0.5,其中,nmax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发文篇数[4]。本研究中m=0.749×16×0.5≈6,即在地方文献研究领域发文量在6篇以上的为核心作者,根据检索结果统计了核心作者群的数据(见表2)。
表2 发文作者分析
对核心作者群的机构进行分析,发现地方文献的发文地区分布不均匀,发文较多的作者机构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这和我国南方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地方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对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合肥学院的江山发文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对民国时期安徽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及法规建设方面。
2.3.2 作者共现分析
使用VOSvierer软件的聚类分析功能,得到作者共现图谱(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邹华享、张勇等在地方文献方面的研究较深入,但是相关作者之间离散性较大,合作较少,未形成密度较高的核心作者群,说明地方文献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化、高影响力的研究节点。
图2 地方文献研究作者共现图谱
2.4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2.4.1 高频关键词分析
通过对高频关键词分析,可以发现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5]。由于文章主题均涉及“地方文献”,因此在统计高频关键词时未将其计算在内。统计过程中,将意思相近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如将“地方文献收集”与“地方文献征集”合并,“资源建设”与“文献资源建设”合并,“特色数据库”与“数据库”合并。最终统计出词频在40以上的关键词18个(见表3),直观反映了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的热点和关注点。其中,“文献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一直是地方文献领域关注的热点主题,“数据库建设”和“文献征集”是近年来地方文献研究新兴的热点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推广”“地方文化”是地方文献研究的外延主题。通过分析,热点关键词基本涵盖了地方文献研究的范围,有关地方文献的基础理论研究、地方文献工作及地方文献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多,有关共建共享、地域文化及政策保障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表3 关键词分布
2.4.2 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
从VOSviewer生成的关键词标签聚类视图(见图3)中可以看出,以”地方文献”“图书馆”“数字化”“开发利用”等为中心形成主要的研究区域,同时,“阅读推广”“特色馆藏”“地方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方面进一步对高频关键词的相关研究论文进行分析。邬卫华[6]提出,要将具有区域性特征的自然科学文献和社会科学文献同等对待、同时收集,才能使馆藏地方文献形成完整体系,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地方文献信息服务,发挥地方文献 “资政、励志、存史” 的社会功能;现当代文献是地方文献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要统筹协调,建立各省区的含图书馆、档案馆等在内的地方文献资源布局体系。张军[7]提出了全媒体时代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路径与模式:拓宽资源建设途径,在实施实体资源征集办法的同时,要开通数字资源的征集通道;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形成分类清晰、主题性强的资源集合,方便用户查看。
图3 地方文献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在地方文献资源的数据库建设方面:卢平[8]早在1991年就提出了“利用地方优势开发文献资源建设西北农业专题文献数据库”,论述了建立标准、统一化的联机检索系统;围绕农业文献资源地域性特点,在建库形式、布局和文献收集、加工、处理上采取分散化的方法,形成以AGRIS西北分中心为骨干的西北地区农业专题文献数据库服务体系;对农业专题文献数据库的系统结构、规模和专业范围进行统一规定、统筹安排,通过向体系化方向发展等方法建设西北专题农业文献数据库。张军[7]也提出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要统一规范实体资源数字化标准,优化用户体验,开放获取地方文献数字化资源,发挥最大利用价值,提升人文服务氛围,为公众提供所需的互动交流平台。在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选题上,洪勋[9]提出要遵循实用性、特色性、保护性的原则;高静[10]表示,要依据地域特色和需求,优先选择利用率高、读者需求量大且具有本地区区域特色的馆藏信息资源确定主题和重点进行数字化;同时,馆员要参与数据库的建设过程,其身份要转变为能运用各种技术对文献资源进行检索、研究、过滤、评价,及时做好地方文献数据库的维护和推广的知识管理者。邹华享[11]提出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的起点要高,选择技术成熟、标准化程度高的软件。
在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主要涉及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编史修志方面提供保障,区域文化内涵的揭示和文化的传承保护,阅读推广、文艺创作与学术活动中的借鉴价值研究等。
2.5 高被引文献分析
高被引文献是目前学术界较关注的研究主题,高被引文献在一定程度上能客观反映本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和成果[4],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把握该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在数据库中选取被引次数在40次以上的文献15篇(见表4),涉及8种杂志(其中有7种是北大核心期刊),15篇文献中作者机构为湖南和广东的均有5篇,说明湖南和广东地区在地方文献领域的工作及研究情况领先于其他地区。
15篇高被引文献覆盖了地方文献工作、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数据库建设及资源共享等方面。邹华享[11]作为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之一,早在1998年就提出地方文献工作存在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具体的工作条例和标准,处于无序、各自为政的状态,在地方文献整序上没有统一的分类表等问题。黄晓斌[12]提出了地方文献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作用,建议图书馆成立地方文献信息开发利用机构,以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为依托,根据智库研究人员的需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为智库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地方文献信息研究成果。15篇文献中,除了黄晓斌等的《地方文献与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发表于2016年,其他研究成果都发表于2010年以前,说明近几年在地方文献的研究方面,高质量、创新的研究成果产出较少,还仅仅局限于早些年的基础性理论研究。
表4 高被引文献列表
3 问题分析及对策
(1)我国地方文献的研究已经进入了第4阶段的研究瓶颈期,近几年在地方文献的研究方面,高质量、深层次的研究论文较少,还仅仅局限于早些年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建议在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上,设立专门的地方文献研究机构,培养专业的地方文献研究人才,不断扩大研究范围和深度,提高研究层次。
(2)通过作者分析发现该领域形成的研究团队情况较差,相关作者之间离散性较大、合作较少,未形成密度较高的核心作者群,跨机构之间没有合作关系,核心作者群的数量和论文数量有待提高,并且该类研究论文的研究机构地区分布不均匀。地方文献的作者群形成系统化、高影响力的研究节点,可以推动该研究领域深入发展。建议加强在该领域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加强该领域文献收藏部门、文献研究部门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通过组织本研究领域内的研讨交流会,从而增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扩大研究团队,拓展交流渠道,提高科研创造能力。
(3)目前,地方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理论研究、地方文献工作方面,应调整主题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加强有关地方文献的共建共享、地域文化及政策保障方面的研究,更有利于基础性研究和工作的开展,这也是目前地方文献研究领域继续发展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