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 模式在南昌智慧型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022-09-01陈效CHENXiao

价值工程 2022年25期
关键词:南昌智慧政府

陈效CHEN Xiao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南昌 330013)

1 智慧型城市PPP 项目的背景

“十三五”时期,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正在成为各级政府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的新途径。据统计,截至2020 年4月初,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749 个[1]。从2012年启动较大规模试点,到2014 年将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 年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确认为国家工程,再到国家发布“新基建”的号召、“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等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2]。

2012 年南昌红谷滩新区成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14 年,南昌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项目立项。2016年南昌市东湖区、高新区列入智慧城市试点目录。2018 年南昌智慧时空信息云平台项目被列为南昌市重大重点项目,享有市财政专项经费保障。2019 年在泰和县、湖口县、万年县、瑞金市大量开发县级项目,在智慧社区、智慧景区、智慧教育、智慧制造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突破,大量引进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人才,同时在信息安全、信息留痕等方面也为民众提供了“以人为本”的服务。截至2020 年底,智慧城市项目立项36 个,总投资9.25 亿人民币。其中包括:交通管理体系的数字化项目,为多处停车场配备了车位诱导系统,车位信息实现网络化;智慧平安校区建设项目,近500 个小区安全管理方面实现了数字化;医疗数字化项目,上线健康数字平台,导入了400 万居民的健康档案;此外还有“赣服通”上线的社保、公积金、医疗等平台;政府系统开通了“无证掌上办理”服务。同年,“文明创建不下线”系统在世界智慧城市大会上获中国赛区创新理念奖。2020年,南昌“城市大脑”建设工作正式开展。2021 年,南昌实现了5G 网络全城覆盖。

PPP 模式,具体是指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对其进行广泛应用,可以将大量的民营资本融入建设市场中,并为建设项目提供良好的配套设施支持,从而在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项目参与主体间的共赢[3]。在PPP 模式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财政部公布的四批PPP 示范项目名单中共有16 个智慧城市项目,总投资金额达278.25 亿元,项目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智慧城市领域PPP 示范项目清单

2 南昌智慧型城市建设中应用PPP 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涉及多方面领域,如:智慧服务、智慧教育、智慧小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无论在投资建设阶段还是运营阶段都耗资巨大,而且项目运行周期都较长,成本回收慢,政府独立承担的财政压力较大,寻找私人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可有效降低政府债务负担。此外,在大数据技术上,如:云计算、区块链等高端领域,社会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更高端的人才,能给政府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在PPP 合作模式中,私人企业既可以是合作方又可以是主导方,合作方式灵活,私企独立运营的项目能够自我完善、升级服务与技术,政府仅需顶端管理、宏观调控即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因此智慧城市建设中,大力开发PPP 项目,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是当前的大势所趋。

2.1 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后需要协调组织管理关系

政府与企业有各自的组织部门,合作后组织协调的难度较大,需要根据管理部门的具体情况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双方合作后需要提前制定责任分配办法,一旦项目运作出现问题,可依据分配办法追究责任。责任的分配应当充分考虑各方的承受能力,评估其人力、财力以及能够应对何种程度的风险。合作后由于领导岗位的变动以及管理策略的变化,要避免人员组织和调配的混乱,力求项目的稳定运营,落实对最终结果的评估和监督,使项目健康长效的发展。PPP 模式合作过程中,政府部门由于其特殊性,容易越权管理,因此需要合理分配政府与企业的权限,可以成立一个特别监管机构,负责协调各方的关系,在各部门相互推脱责任时决定损失由哪一方承担。在权限分配过程中,监督、评价、调控等属于政府擅长的领域,可适当放权给政府,技术实施、资金运作等尽量由私企掌控。为了使私人企业发挥其技术特长,政府虽然有着监督权限,也不应在项目的决策与经营过程中对私人企业进行过度干涉。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以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为最终目的,经过协商确定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作中政府发挥政策扶持、财政投入、监督管理作用,社会资本发挥技术、资金、管理优势,促使政府与社会资本形成优势互补[4]。

2.2 PPP 项目建设阶段采用由小及大的动态建设模式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动态建设模式。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大,而民间企业往往对短期收益比较重视。PPP 合作过程中,长期项目在渡过项目运行之初的短暂亏损期时,规模较小的私人企业可能难以支撑,为保证项目顺利推进,政府需要在此时提供一定的扶持,给私人企业资金补助。如果政府本身融资能力不足,反而推出大型长期PPP 项目,必然没有私人企业愿意参与。因此,应当尽可能的将PPP 项目小型化,控制投资成本,渡过收入不稳定的初级阶段,随后不断扩大项目规模,循序渐进优化产品质量,随着智慧产品的不断推出、更新完善、盈利途径的增多,项目进入正常运行阶段,之后再考虑扩建的问题。智慧城市建设的PPP 项目初期应避免建设投资过高,影响的项目的长远发展,控制规模、动态建设才是长久之计。

3 南昌智慧城市PPP 项目的发展方向

3.1 当前南昌智慧城市项目的缺陷

PPP 合作模式对投入产出率有一定要求,然而南昌目前智慧城市项目的投入产出率整体偏低,大批项目由政府拨款维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①无法体现南昌特色,实用性低。由于目前南昌的智慧城市项目贪大求全,不仅没有体现南昌本土特色,更有大量实用性低、收益性低的项目,如南昌的智慧路灯、智慧城管等,都没有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

②民众参与度低,智慧城市认知度不高。例如,红谷滩世纪中央城小区的智慧社区项目,小区住户对智慧社区系统感受度极低,对于智慧系统app 主动使用者少之又少。

③专业队伍有待强化,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南昌本身为欠发达省的省会,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以南昌智慧时空信息云平台为例,主承担方地理信息数据中心2016 年成立,2018 年才开始运转,21 个事业编制中,硕士学位仅有2 人,博士学位0 人。

3.2 南昌智慧城市PPP 项目的应对策略与方向

①选择迎合市场的项目。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南昌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 岁及以上人口为全市总人口的14.97%。智慧养老项目在南昌便民友好且有一定的盈利空间,智慧养老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能平台,满足老人群体的各方面需求,包括:养老监护、医疗健康、休闲娱乐等方面。根据全国智慧养老PPP 项目的经验,南昌可以选择BOT 模式的运作,即政府通过招标寻找社会资本方组建公司,项目主体控制权在政府手上,社会资本从政府方获取特许权期,期间运营产品、回收利润,期满将项目无偿交给政府。

南昌有滕王阁、梅岭以及周边城市的婺源等优秀的旅游资源,可大力推广智慧旅游PPP 项目,这类项目目前市场较大,能快速获得盈利。为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智慧旅游项目的前期建设可以由政府单方面完成,社会企业进行后期的优化和扩建。也可让社会方引入金融资本投资建设,金融资本变现较快,能缓解资金压力,缩短建设周期,之后将智慧旅游应用获得的盈利一部分用于后续系统的新增和扩建,使项目进入良性循环。另外,为改变民众传统的旅游习惯和消费观念,还应适当推广智慧旅游软件,这方面工作由政府完成将更具权威性。

②征求公众意见,增加居民的参与度。

盲目建设的项目缺少针对性、无的放矢,某些项目建成后不仅不便民,反而增加了群众的负担。因此,在项目建设前期和中期就应当听取民众意见,大量征求公众的建议与需求。这样不仅能增加群众参与度与支持度,还能在项目建成后成为符合民众需求的项目。此外,要大力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媒体手段让民众、企业了解智慧项目、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智慧知识。不断问需于群众,迭代、更新、强化服务,提高公众的使用基数和黏性。

③开展人才培养,引进高技术人才。

邀请智慧城市专家、培养机构对南昌在编的智慧城市工作者开设专题讨论班,增加本地人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竞争力。其次,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产业投资,同时带来大批高端专业人才来南昌发展。

4 结语

南昌智慧城市的PPP 项目要充分协调政府与企业的组织关系、完善责任分配制度;同时项目的建设规模不应过大,保证动态发展、循序渐进;另外,南昌在智慧城市PPP 项目应当迎合南昌市场、征求公众意见、着力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南昌智慧政府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南昌护桥记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