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动态测评体系的实验研究

2022-09-01何梦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2年5期
关键词:动态写作能力阶段

何梦捷

(成都工业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成都 611730)

0 引言

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是学生通过书面练习和英文习惯养成的重要方式,可有效反映学生对所学英语写作知识的掌握水平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英语写作不仅体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单词量的掌握,更应该是通过主题选定、内容构思、结构确定以及语法、句式、词汇等的统一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学生对学校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掌握程度。

英语写作一直是高校外语相关专业比较重视的课程,具有突出地位,因国内英语教学方式与语言学习环境限制,中国高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表现,相较于学生英语测评中在阅读理解、听力等能力的表现相差较多,这与英语写作测评方式有很大的正相关。

本文基于科学的动态测评体系理论模式,对高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测评体系展开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借助统计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

1 传统测评方法

目前,国内的英语写作测评理论体系亟待提高,现阶段主要采用传统评价理论体系。传统评价理论体系虽然有成熟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但在实际教学与外语写作实践中难以转化为实际的效果[1]。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英语写作测评方式多以终评式的静态测评,①评价方法形式单一,评判标准固定,结果导向,不注重写作过程以及在写作过程中所体现的能力评价,简单以分值判断,极其不利于学生语言写作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语言兴趣的培养。教师和测评者通过静态测评结果的量化分数,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划分等级,虽然能够快速和直接地反映学生学习阶段性成果,但是这种教考分离模式,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在动态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评价真实情况。②测评主题过于单一,仅以教师为测评者,测评者在写作评价客观主题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而忽略了被评者学生的实施主体地位,被评者和测评者之间缺乏客观真实的交流。测评者仅仅通过终评式静态卷面评价的分数量化,仅仅是反映了学生阶段学习的部分能力表现,测评过程过于简单,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能力综合评判。③测评效果僵化,结果导向有局限[2]。国内目前高校的语言学习能力测评主要是结果导向,忽略了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综合培养,仅仅关注终评静态测试分数,使得测评者和被测评者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正向有效的互动式学习模式和科学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展现。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高校的语言写作测评体系依然沿用固有的传统测评模式即片面的静态测评方式和方法。鉴于国家教育改革的多层次和多方面深入发展,促使高校决策层在教育教学方法与学生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巨大改变,其中如何科学和客观地反应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如何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多元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是目前国内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本文通过对英语写作的动态测评体系的合理运用,从而有助于高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2 动态测评体系

动态测试体系是指借助测评工具和方法,通过评价者与被测试者之间的科学互动,分析运行效率、正确性和一致性等。测评过程由三方面构成:选取测评对象、执行测评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客观评价并真实反映被测者潜在能力的系统测评体系,统称为动态测评体系。动态测评理论是一种综合的能力评价体系,是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结合一定的科学方法和工具而展开的相对科学的测评理论方法。

“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教育发展概念。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个层次:一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当学生独立行动时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获得的潜能。两者的区别在于“近期开发区”。教学应以学生的“近期开发区”为重点,为学生提供难点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超越其“近期开发区”达到下一个发展阶段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开发区的发展。

维果茨基特别强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3],特别是学习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类高级心理功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他认为,高级心理功能来自于外部行为的内化,这不仅是通过教学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来实现。另外,内在的智力活动也外化为实践活动,使主观看到客观。连接内化和外化的桥梁是人的活动。动态评估理论更加侧重于被测评者情感认知的内化和外化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所体现的能力水平。关于动态评估理论体系在二语教育领域的使用和科研发表并不多。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阐述动态测评理论概念本身[4]。本文尝试把动态评估理论用在高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测评和学习能力的综合评价,从而使整个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和测评体系呈现动态的可持续性以及综合性。

有充分证据表明,科研人员认为作为英语学习5项技能之一的“英语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被英语教师低估了。且大部分教学实施者即测评者通常采用传统的测评模式,通过机械和固定的评判标准,作为学生学习成长动态过程的综合测评依据[5],这种测评局限和不科学,而且不能循序渐进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写作技巧。优秀的写作者能够在动态的写作学习过程中,采用相应的写作策略,并在正向的外部引导之下来提高自身写作的能力。科学、有效的教学成果反馈和纠错,在被测者的写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有效的能力提升,在科学的测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情感参与度得到提升,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业恐惧并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度[6]。专家普遍认为,二语的学习的恐惧是和二语写作能力正相关。只有提高学生二语写作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二语学习兴趣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7]。

3 研究设计

研究基于动态测评理论体系指导,研究如何在英文写前、初稿、互评、修改、评改和终稿等各阶段进行写作练习,并对被测者实验前后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3.1 研究对象选取

研究选取了大学本科一年级计算机专业A班和B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A 和B 班各40 名学生,共80名学生,均有5 年或以上英语学习历史。这2 个班均为相同教学计划安排,相同授课老师,并且教学课程中所用教材、讲义、参考以及课后要求均保持一致,所有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英语的兴趣基本相当。其中A班设为实验班,进行为期15 周的英语写作训练,在写作中使用动态测评理论体系;B班为普通班,普通班学生采用传统的英语写作评价模式。

3.2 研究过程

3.2.1 前测成绩分析

本次学生成绩分析分为前测和后测,学生的前测成绩是在实验班进行测试前2 个班的成绩分析。按照传统写作测评体系(大学英语四级作文评分原则及标准)规范[8],要求2 个班的学生各写1 篇四级作文,并对所写作文进行实验教学评价,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按照满分15 分的标准对作文进行综合评判,通过SPSS24.0 对学生成绩正态分布检验分析,并将该数据作为P(P=0.000,P值就是“显著性”)[9]。

通过运用SPSS24.0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主要测评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在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之前,要先确保学生成绩是正态分布,运用K-S 检验进行正态分布测试,从图1、图2 可以看出A班和B 班学生前测成绩呈正态分布且均值为9,遂可进一步做独立样本T检验测试。从图3 独立样本T检验,可得P=0.75 >0.05,无显著性。

图1 A班前测成绩K-S检验

图2 B班学生前测成绩K-S检验

图3 独立样本T检验

3.2.2 实验过程

为了便于构建高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测评体系,研究参考多篇已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如张艳红教授撰写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模式》等,测评体系包含6 个阶段,分别是:写前、初稿、互评、修改、评改以及终稿阶段。

(1)写前阶段。教师在课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收集与作文主题相关的材料,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练习,如头脑风暴活动,激发学生新的观点和想法,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写作想法,或者向老师请教写作中常用的句型和词汇。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咨询写作问题,也可以与同学讨论。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为接下来的几步做准备[10]。

(2)初稿阶段。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写一篇作文。这篇作文计时安排30 min。学生应独立完成作文,不许检索资料,也不许询问他人。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一篇120 字结构完整、表达清晰的英语作文。

(3)互评阶段。为了提高互评的效率和准确性,教师应在互评前为学生制定一系列互评制度。①教师应向学生解释清楚所依据的具有可执行性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可以从语言特点和文本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评分。在语言方面,主要考虑作文的词汇、语法和句法结构是否多样化和丰富性。结构主要考虑作文是否完整、逻辑性和连贯性是否完善。②教师应采取正向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价。例如,学生根据他们的相互评价和认真程度评分,这是他们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在互评阶段,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进行互评,要求学生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欣赏性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和写作积极性。在此阶段,学生要写出作文的要点,总结作文中词汇、语法和句子结构较好的部分,然后在作文中标出错误的表达和需改进的语言表达。最后,小组互相评价,给所有参与者打分,并评选出优秀的作文,在此过程中要做到认真评价。

相互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判断同伴作文的优缺点,并与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的互评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11]。

(4)修改阶段。学生根据相互评价的结果对作文进行自主修改。这一轮的修改主要集中在词汇、句型、语法、时态和格式的复习上。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如果你有任何不明白的问题,你可以和你的搭档谈谈。通过修改,可以纠正搭档提出的语法错误,让写作词汇的使用更加高级,句型更加丰富。

(5)评改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采用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设置教师修改的目的在于突破学生修改能力的局限性。教师修改可以补充学生没有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发现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并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在教师评改阶段,教师应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复习氛围,尽量不批评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自我纠正写作错误,向学生讲解可用的高级词汇和多样化的句型,减少学生的焦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信和满意度[12]。要从情感和心理上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意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潜在的写作水平。

(6)定稿阶段。写作定稿是基于相互评价阶段、自我修订阶段和教师评改阶段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学生自己的思考,学生也可以将定稿与初稿进行比较,并进行对比记录。针对这篇作文中的薄弱环节,学生积极主动地写下自己的经验和见解,进行总结,使之成为今后写作的经验,循序渐进,扎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因材施教,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13]。

3.2.3 后测成绩分析

“后测”是指在对研究对象之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和普通班学生进行常规教学后的成绩对比分析。主要对学生的后测成绩进行分析,并采用SPSS24.0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在检验之前也须检验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情况。

由图4 和图5 可以看出,A班和B 班的分数是正态分布的,所以可以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由图6 可知,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为0.007,小于0.05,显著性显著。A类后测的平均值为11,B 班后测的平均值为10,前测的平均值为9。因此,可以判断A班的成绩显著优于B 班。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班的后测成绩存在显著差异。虽然两个班的成绩都有所提高,但很明显实验班的学生进步更大。因此,可以初步得出动态评价体系是一种较为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

图4 A班学生后测成绩K-S检验

图5 B班学生后测成绩K-S检验

图6 独立样本T检验

4 结语

本研究是一项基于动态评价系统理论模型的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评价体系的实验研究。主要定性分析了传统评价模式的优缺点和动态评价体系理论模型的实施步骤,定量分析了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的前测和后测成绩。对两个班学生的前测成绩分析表明,两个班的学生成绩相近,水平相同。在实验班,经过动态评价体系理论实验和普通班学生的常规教学,结果表明,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的成绩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动态评价体系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评价方法。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比较单一,都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研究对象数量有限。实验班和普通班共有40 名学生。因此,这一结论需要更多不同专业类型的大学生进一步验证[14]。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写前阶段和初稿阶段,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和写作。然而,在互评阶段,一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作文没有信心或不愿意让同伴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而被动地参与互评,这可能导致互评结果缺乏客观性。此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价,表扬认真评价的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自信和满意度。在自我修改阶段,学生可根据同学的意见以及自己在相互评价中的理解和感知来修改自己的作文。在教师评价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发现学生的写作弱点后,不能批评学生[14]。要及时引导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评价氛围,减少学生的焦虑,让学生从情感和心理上认识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在完成定稿后,学生和教师都应进行总结、反思,对此次实验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扬长避短,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供科学、有效、系统的理论指导。

猜你喜欢

动态写作能力阶段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国内动态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