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伪微分反馈的过程控制实验探究

2022-09-01雷高伟廖晓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2年5期
关键词:阶跃微分控制算法

雷高伟,廖晓文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自动化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

0 引言

过程控制实验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基础实验。目前,实验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PID控制算法,使得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性和跟踪性不能完美的协调。另外,在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模型,忽略了控制量的最大输出限幅问题,造成在仿真效果非常好的情况下得到的控制参数,移植到实际系统时,控制效果并不理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伪微分控制(Pseudo-Differential Feedback,PDF)的液位控制策略实验设计方案。该控制策略主要的优点在于:

(1)在PDF 控制的基础上加入前馈环节构成PDFF控制后,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达到了与PID控制相媲美的跟踪能力,很好地解决了PID 控制策略中抗干扰性和跟踪性的协调问题;

(2)在模型中增加末级控制单元,解决了模型仿真到实际系统参数移植的问题;

(3)在模型中加入ITAE 准则进行参数优化,得到的参数可以直接用于实际模型中,省去手动调参,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效率。

1 基于伪微分反馈(PDF)的控制系统

伪微分反馈算法是在I-DF(积分-微分反馈)控制算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对I-DF控制算法的一种改进[1]。积分-微分反馈控制算法是利用反馈回路对受控变量进行微分运算,代替前向通路的微分运算。而伪微分反馈不一样,它不是反馈受控变量的微分来计算控制信号,在正向回路中积分该分量,将所有受控变量的微分反馈到旁路积分器输出[2-4]。与常规的PID控制相比,解决了PID控制的微分突变、启动回绕等问题,具有响应快、跟踪准确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PDF控制将所有受控变量的微分反馈到旁路积分器输出,这种结构允许控制系统设置相对较大的控制器参数,而不会产生积分饱和[5]。如图1(a)所示为伪微分反馈控制系统结构。

图1 控制系统结构

系统输出对输入的传递函数

式中:R(s)为输入信号;C(s)为输出信号。系统输出与扰动之间的传递函数

式中,L(s)为干扰信号。PDF具有更好的负载处理性能,而PI 提供更好的跟踪能力[6]。为了获得PI 和PDF控制之间的综合性能,提出带前馈补偿控制器的伪微分反馈控制(Pseudo-Derivative-Feedback with Feed-Forward,PDFF)。如图1(b)所示为伪微分反馈控制系统结构,系统输出对输入、扰动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2 模型辨识

对于动态系统,研究并建立其数学模型的问题称为模型辨识。在时域辨识方法中,阶跃信号作为系统的激励信号被广泛的应用于模型辨识中[7-9]。

单容水箱可视为一阶对象,采用带纯滞后一阶模型为估计模型

式中:K为静态增益;T为一阶惯性时间常数;τ为纯滞后时间。都是要进行辨识的参数。利用阶跃响应曲线法对单容水箱模型参数进行辨识。假设输入的阶跃信号的幅值为a,则输出为

将调节阀的开度设定为500(全开为1 000,全关为0),通过在组态王中观察到系统响应曲线如图2所示。

由图2(a)、(b)可得到系统响应的延迟时间

由图2(b)、(c)可以得到系统的时间常数

图2 开度设定为500时,系统响应曲线

由归一化处理的数据可求得水箱的比例系数:

式中:h为水箱液位;u(k)为调节阀开度。在零初始条件下,将调节阀的开度设定为500,利用阶跃响应曲线法在PCT-III过程控制实验装置对系统模型参数进行辨识,求出系统响应延迟时间τ、系统时间常数T以及静态增益K,得到单容水箱的数学模型

3 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建立

Simulink作为Matlab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Matlab中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在该环境中,无需大量书写程序,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直观的鼠标操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系统[10-13]。根据式(7)求出的单容水箱的数学模型,分别搭建基于PI 控制、PDF 控制以及PDFF控制的Simulink 系统控制仿真模型,如图3 所示。其中为了提升PDF控制的系统响应速度,在PDF控制的基础上加入一个前馈比例环节,构成PDFF 控制,如图3(c)所示。

图3 基于Simulink的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抗干扰性能仿真对比分析

在零初始条件下,以上述优化过程所得控制器的优化参数,分析系统的跟随性能和抗扰动能力。

比较结果如图4 所示,由图4(a)可见,系统在未加入外界扰动时,PI 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比PDF 较快,对参考输入的跟踪性能优于PDF 控制,但其超调量高于PDF控制,由图4 中,还可以看到,PDF控制策略虽然响应速度较PI 慢,但PDF 控制系统的输出较为平滑。为能更好地比较PDF与PI控制的系统响应特性,在相同条件下,对系统加入同一模拟外界扰动信号。启动时,同时加入幅值为0.2 的阶跃信号,PDF与PI控制的系统响应如图4(b)所示,在加入扰动后,PI控制有较大的超调量,而PDF控制的超调量和未加扰动时,系统响应变化不明显。由图4(c)可见,当系统稳定时,在某一时刻突然施加阶跃信号,PDF控制系统都具有更快的恢复稳态的能力。

图4 PI与PDF抗干扰性能仿真对比

为提升PDF的系统跟随性能,在PDF控制的基础上加入前馈环节,相当于构成了二自由度PDF控制系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不变,但加入的前馈比例环节,改善了系统的跟随性能,如图5 所示,为在同一条件下,PDFF与PDF、PI 控制系统响应。可见,其不仅改善了PI控制系统响应超调量大的缺点,同时也提高了PDF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增强了PDF控制的系统跟随性能。

图5 PI、PDF、PDFF控制系统响应比对

4 实验验证

实验是在PCT-III过程控制实验平台进行的,在上位机上搭建组态王监控画面[14],如图6 所示。

图6 组态王监控画面设计

实验对比分析

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水箱系统仿真模型,并依据ITAE准则对不同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使系统的性能尽可能达到最优[15]。在给定相同的液位阶跃信号下,以Matlab/Simulink 中优化的控制器参数为比较基础,其中PI、PDF、PDFF控制器参数见表1。

表1 Matlab/Simulink优化的控制器参数

实验数据记录于表2。

表2 实验数据

对比图7(a)、(b)和表2 的实验结果可见,对于系统在未加入外界扰动时,PI 控制系统,由于其具有较宽的带宽,系统响应速度比PDF 更快,对参考输入的跟踪性能优于PDF控制;PDF控制策略虽然响应速度较PI慢,但是PDF控制系统的输出较为平滑,超调量低于PI控制;在相同条件下,对系统加入同一模拟外界扰动信号时,从图7 中可以看出,PI 控制系统的恢复稳态时间比PDF更长。

图7 液位变化曲线(红色为输入信号,绿色为输出信号)

为提升PDF控制系统的跟随性能,在PDF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加入前馈环节构成PDFF控制后,对比图7(b)、(c)液位变化曲线以及表2 的实验数据。加入前馈环节改善了系统的跟随性能,且系统的跟随性能优于PI控制,系统输出的超调量也低于PI控制。

5 结语

针对常规PID控制的微分突变、启动回绕等问题,提出基于PDF 的液位控制策略,其输出比较平滑,极少出现失控和振荡现象,抗干扰性能良好,算法较容易实现,需要调试的参数少,而且对于大多数系统来说,是一种最优控制。与一些复杂控制算法相比,伪微分反馈控制算法显得相当简便而可靠。利用Matlab/Simulink构建仿真模型进行参数选择与优化,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同时,采用基于PDF的液位控制策略拓宽了学生的控制思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PID 控制算法。

猜你喜欢

阶跃微分控制算法
与由分数阶Laplace算子生成的热半群相关的微分变换算子的有界性
一类带有Slit-strips型积分边值条件的分数阶微分方程及微分包含解的存在性
直流电压互感器阶跃响应试验方法及应用
Ap(φ)权,拟微分算子及其交换子
拟微分算子在Hp(ω)上的有界性
阶跃响应在系统超调抑制中的运用
基于ARM+FPGA的模块化同步控制算法研究
高精度位置跟踪自适应增益调度滑模控制算法
LCSR法响应时间原位测量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航迹差和航向差的航迹自动控制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