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治理视阈中的行政竞标制:内在逻辑与成功经验
——以全国文明城市评比为例

2022-09-01芮国强

关键词:竞标文明城市注意力

芮国强 胡 玮 宋 典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城镇化率超过了60%。(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成为全球性城市,城市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引擎。(2)Hendriks F.Understanding Good Urban Governance.Urban Affairs Review,2014,50(1),pp.553-576.城市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场域,城市治理已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理解国家治理的重要窗口。(3)李文钊:《理解中国城市治理:一个界面治理理论的视角》,《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9期,第73-81页。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差异,西方国家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形成了社团主义、管理主义、多元主义等模式,中国则形成了众多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治理模式,如行政发包制(4)周黎安:《行政发包制》,《社会》2014年第6期,第1-38页。、晋升锦标赛(5)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第36-50页。和行政竞标制(6)刘松瑞、王赫、席天扬:《行政竞标制、治理绩效和官员激励——基于国家卫生城市评比的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20年第4期,第10-20页。等。

这些城市治理模式塑造了“中国之治”的基因,是理解“中国之治”密钥的关键。(7)曹海军、梁赛:《理解“中国之治”的密钥:“协同优势”与“优势协同”》,《学术月刊》2021年第4期,第81-91页。长期以来,晋升锦标赛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但随着中央政府更加注重创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中央政府对城市的考核更加多元化,以职务晋升为核心的晋升锦标赛理论的现实解释力逐渐弱化。(8)袁方成、姜煜威:《“晋升锦标赛”依然有效?——以生态环境治理为讨论场域》,《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0年第3期,第62-73页。近年来,中央政府相继开展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评比活动,这些评比的显著特点是中央政府对城市的考核由以经济增长为重点转变为以卓越治理为目标的竞赛。有学者将此类城市评比竞赛治理模式概称为“行政竞标制”治理模式,在此模式中,中央政府对于非主体治理目标不实行“一刀切”,而是鼓励地方按照自身条件,响应中央政府的倡议发起评比竞争。(9)刘松瑞、王赫、席天扬:《行政竞标制、治理绩效和官员激励——基于国家卫生城市评比的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20年第4期,第10-20页。研究显示在无显著可获经济利益、政治收益的情况下,相当多的城市仍然非常愿意参加由中央部委设计的行政竞标制项目,有时甚至会表现得热情过度。(10)刘思宇:《“评比表彰”的激励逻辑——基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考察》,《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2期,第72-78页。

当前,理论界对行政竞标制的研究多数聚焦于其对城市治理绩效的促进作用,对中央政府设计行政竞标制项目的目的、城市参与行政竞标制的动机、申请参与竞标后各城市会构建何种机制确保竞标成功等问题的考量并不多。更为重要的是,当前理论界对行政竞标制的探究缺乏公共管理相关理论的支撑,不能凝练行政竞标制的理论意蕴。基于行政竞标制在中国情境下应用的广泛性,本研究以注意力理论为基础,以全国文明城市评比为个案,从注意力竞争、传导、注意力转化为行动和治理绩效等角度回应上述问题,深描行政竞标制的运行逻辑,揭示行政竞标制能够提升城市治理绩效的原理和机制,萃取行政竞标制的独特中国经验,阐述行政竞标制的公共管理理论意蕴,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理论研究。

二、行政竞标制的起源与特征:城市治理注意力转向

改革开放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国家治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考核主要以经济增长为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锦标赛晋升制度。(11)Chen Y,Li H,Zhou L-A.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he Turnover of Provincial Leaders in China.Economics Letters,2005,88(1),pp.421-425.但由于过度强调经济增长,各个城市忽视了环境、卫生、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城市治理活动。(12)Ma G,Mao J.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Local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a Fiscal Reform in China.Fiscal studies,2018,39(1),pp.159-187.为了促使各城市重视非经济领域的发展,中央各部委开始实施形态多样的项目评比类城市创建治理活动,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评比活动。

有学者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评比之类的管理实践活动称为“行政竞标制”,它是指上级部门为了实现某领域的治理目标,设置各类城市评比表彰荣誉称号,制定清晰、动态且要求较高的考核指标和评比门槛,鼓励各地方政府依据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条件,自愿响应上级部门的倡议申报,鼓励地方政府间展开竞争。(13)刘松瑞、王赫、席天扬:《行政竞标制、治理绩效和官员激励——基于国家卫生城市评比的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20年第4期,第10-20页。行政竞标制具有以下核心特征:(1)适用领域广泛。行政竞标制可适用于城市卫生、园林绿化、安全、文明等多个领域,城市往往更愿意申报由具备较高政治地位和权威部门设计的行政竞标制项目,也更愿意申报国家重点关注领域的项目。如近些年,国家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城市民生和公共服务供给,强调要打通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全国文明城市评比就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广泛响应。(2)强调正向激励。在行政竞标制模式下,上级部门对获得荣誉称号的城市,往往只给予适当的荣誉激励,并不会给获得荣誉称号的城市带来直接经济收益,也很难显著提升城市主政官员的晋升机会。这与锦标赛制有根本区别,在锦标赛制模式下,如果城市达不到竞赛目标,其主政官员则会受到处罚或隐性惩罚。(14)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第36-50页。但行政竞标制的荣誉称号不与城市官员的考核挂钩,城市可以自愿申报参与,也可以不参与,城市有较大的自主性。(3)荣誉称号实行动态管理。在行政竞标制项目实施过程中,上级部门会成立专职部门负责城市荣誉评比、获得和维护等工作。城市荣誉称号评比不实施终身制,每个考核期都要开展动态评估,对于在后期复核过程中没有达标的城市,上级部门会撤销其荣誉称号。所以,多数城市不能指望通过临时性的运动式治理就可以获得荣誉称号,而会将此领域的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确保能够长期保持荣誉称号。

三、行政竞标制的研究视角:理论基础与案例选择

自行政竞标制模式提出以来,学界概述了它的核心特征和独特优势,在某些领域验证了它对治理的促进作用。尽管概念陈述、特征概述和效果实证为行政竞标制治理模式的理论化思考奠定了基础,但其理论完备性还比较欠缺,特别是缺乏一个能较好解释其设计初衷、推广、执行等问题的整体理论叙事框架。行政竞标制由中央部委设计,吸引地方政府的注意力是地方政府选择参与的前提条件,地方政府能够将注意力有效传导和转译是行政竞标制能够实施的关键。据此,可以应用注意力理论来应答中央政府发起行政竞标制的初衷、地方政府选择参与并组织实施等议题。系统化发展注意力理论的学者是奥卡西奥(Ocasio),他认为组织是一个注意力配置系统,“注意力”是管理者投入时间发现、解释、理解外部环境并选择行动的过程。注意力是一种具有稀缺性、易逝性和互补性等特征的资源。(15)Ocasio W.Towards an Attention-Based View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S1),pp.187-206.并非所有的外部环境或事件都能吸引管理者的注意力,其既会受外部环境特征或事件强度的影响,也会受管理者时间有限、思考问题的习惯等因素的影响。(16)Hoffman A J,Ocasio W.Not All Events are Attended Equally:Toward a Middle-Range Theory of Industry Attention to External Events.Organization Science,2001,12(4),pp.414-434.注意力理论主要探讨的是注意力的来源、演变、传播和行为选择等问题。近年来,注意力理论逐渐被应用到公共管理领域。注意力理论将地方政府视为一个理性人,主要探讨政府注意力竞争、配置、强化等问题。有学者指出,由于地方政府面临的问题众多,要承担多项职责,中央政府采取措施引导地方政府将注意力配置到合适的议题上很重要。(17)赖诗攀:《强激励效应扩张:科层组织注意力分配与中国城市市政支出的“上下”竞争(1999—2010)》,《公共行政评论》2020年第1期,第43-62页。

当前,理论界对行政竞标制应用的研究主要以全国卫生城市评比为个案,但其评比要素较少,项目设计方是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相当部分市民并不了解它,影响力较小。近年来,全国文明城市评比由于其测评要素多,涉及部门众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03年,中央启动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工作,2004年发布了《全国文明城市评价体系(试行)》,指出国家文明城市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评比有三个核心特征:第一,地位高。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是精神文明创建的龙头工程。(18)请参见中央文明委网站介绍:http://www.wenming.cn/wmcj22/.它的指导部门是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分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往往由所在城市的党委负责人进京领奖,是城市的巨大荣誉。近年来,很多省市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成绩纳入地方政府考核的高质量评价体系中,且占比权重较高。第二,测评内容广泛且动态更新。2021年度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涵盖72项测评内容,140条测评标准,还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和一票否决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网络舆情事件均会影响评选工作。评比指标每年都会动态更新,最近增加了城市社会研发支出比、营商环境等指标。第三,称号不搞终身制。全国文明城市评比依据“三年一大考,每年都小考”的程序进行评选和复审,要求各个城市构建提升城市文明的常态化和长效化机制,经常会有部分城市因为没有通过复审而被摘掉荣誉称号。定期开展测评的机制促使各个城市将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性工作来抓,而不是临时迎检工作。(19)Zhang C,et al,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o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China’s National Civilized City Award.Finance Research Letters,2021,39(2),p.101624.正因为如此,全国文明城市被认为是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荣誉称号。

中央文明委不强制要求地方政府参与全国文明城市评比活动,即使落选也不会给予非全国文明城市的地方主政官员惩罚。它鼓励城市自主选择与本地情况相匹配的全国文明城市治理模式,激励政府加大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入,促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荣誉和政治激励影响巨大,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存在着激烈的政府竞争。(20)刘松瑞、王赫、席天扬:《行政竞标制、治理绩效和官员激励——基于国家卫生城市评比的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20年第4期,第10-20页。透析这些特征,可以发现全国文明城市评比是一项典型的行政竞标制实践,作为中央部委设计的一项公共政策,它的成功实施取决于能否有效激励地方政府参与其中,能否充分吸引地方政府的注意力,地方政府能否有效地将注意力传导给各级官员和市民,能否有效地将注意力转化为具体的行政实践。从注意力理论的视角来看,全国文明城市评比活动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注意力吸引、传导和转化的管理过程。此过程适用于所有行政竞标制项目,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图1)。

图1 基于注意力理论视角的行政竞标制理解框架

由图1提示,可从政府注意力的触发、传导和转化三个核心过程来理解行政竞标制的启动、营销和执行的核心过程。

四、行政竞标制的启动机制:注意力传导和政策营销

对于中央政府而言,设计行政竞标制的目的是促使地方政府加强对某一领域的治理,促进相关部委在纵向范围内实现其工作职责。比如,全国文明城市评比是由中央宣传部设计的行政竞标制项目,中央宣传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但与传统锦标赛不同,行政竞标制以主动参与为核心特征,中央宣传部不强制每个城市必须参与此项行政竞标制评比。因此,它必须能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的参与动机,这就需要提升行政竞标项目对城市的吸引力,将政府官员的注意力引入其中。

然而,政府官员的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要促使他们把注意力配置到某个行政竞标制项目上来,行政竞标制项目必须能够给城市带来收益或压力。一般而言,行政竞标项目能给城市带来的收益或压力主要有:(1)荣誉激励效应。设置行政竞标荣誉称号的上级部门往往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权威,它们通过设计荣誉评价机制将复杂的城市治理事项简化为具体的评价指标和地方政府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系统。对于各城市而言,获得荣誉称号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品牌,而且可以反映地方主政官员的城市治理能力,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政治声誉,更容易被上级部门认可。(2)竞争压力效应。尽管自愿参与是行政竞标制的核心原则,但在行政竞标荣誉称号评比操作过程中,为了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上级部门又会通过名额限制、末位淘汰和追踪考核等手段营造浓厚的竞争氛围,促使某些地方政府意识到如果不参与荣誉评比工作,上级部门和社会民众会认为城市主政官员的工作动力不足,倒逼地方政府为评比表彰目标的达成而付出努力。(21)王磊、王兰兰:《“文明城市”评选与地方城投债规模的扩张:一个基于评比表彰机制的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第74-88页。如在全国文明城市评比过程中,某市发现全省已有十个地级市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上级部门也经常表扬已获得文明城市荣誉的城市,在邻近城市竞争压力之下,没有获得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城市开始配置资源,动员全市力量,积极参与此项荣誉称号的申报与评比。(3)治理整合效应。行政竞标制在给地方政府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整合全市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契机。地方政府可以以行政竞标制项目为切入点,整合城市多个领域的治理活动,提高城市治理的协同性。有研究表明部分行政竞标制项目能促使地方政府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全方位的政治动员,借机将全市多个领域的治理活动纳入行政竞标的荣誉评比活动中,为各种治理目标增势赋能,提升城市治理绩效。(22)文宏、杜菲菲:《借势赋能:“常规”嵌入“运动”的一个解释性框架——基于A市“创文”与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的考察》,《中国行政管理》2021年第3期,第100-106页。概言之,行政竞标制主要通过府际间的纵向激励、城市间的横向竞争和提供内部协同治理机会吸引地方政府的注意力。(23)贺芒、陈彪:《“评比表彰”项目的地方执行逻辑:一个组织理论分析视角》,《中国行政管理》2020年第11期,第133-139页。

地方政府在决定参与行政竞标制项目以后,必须构建政策营销机制,将地方政府主政官员的注意力转换为政府部门、企业、社区、第三方组织和全体市民的注意力。政府会运用多种手段来实现此目标。第一,政府会通过“一把手”挂帅的方式来提升全体官员的注意力。比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各城市往往会把它安排为市委书记挂帅的“一把手”工程,并以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推进。市委书记是地方政府的最高行政权威,在城市人事安排、资源分配等方面具有绝对权威,由市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可促使各部门负责人将注意力配置到文明创建上来。第二,地方政府会通过政治动员传递领导高度重视的信息,聚集政府注意力。领导高度重视会带来“政治势能”,它可以促进资源集中、推动政策执行。(24)贺东航、孔繁斌:《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治势能——基于近20年农村林改政策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第4-25页。为了推进行政竞标制项目,各城市往往会召开专门的动员工作会议,主要领导出席讲话,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动员各部门要支持此项工作。为了进行政治动员,部分城市的领导还会通过“四不两直”等方式亲自走到城市一线检查工作,再加上新闻媒体的报道,促进全社会的关注。第三,政府部门也会经常利用新闻媒体平台曝光不符合行政竞标制项目理念的行为。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政府部门会利用媒体曝光闯红灯、乱贴小广告等行为,并借助文明城市创建契机,加大对这些行为的整治力度,真正实现文明城市的创建目的。第四,政府会通过情感治理的方式让民众从情感上认同行政竞标制,通过营造“模范氛围”强化市民对行政竞标制的认同,通过公益广告等渠道宣传行政竞标制,促使行政竞标制的理念被广泛接受。(25)文宏、杜菲菲:《借势赋能:“常规”嵌入“运动”的一个解释性框架——基于A市“创文”与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的考察》,《中国行政管理》2021年第3期,第100-106页。

五、行政竞标制的运行机制:注意力转译和政策执行

在将官员和市民的注意力聚焦到行政竞标制项目之后,地方政府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行政竞标达标管理机制。这个机制往往包含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强化资源编排和整合、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发动市民广泛参与等要素,实现协同治理。

第一,成立行政竞标部门,制定竞标规章制度。为了有效对接设计行政竞标制的中央各部委工作,各个城市往往会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和部门负责达标工作。例如,为了对接中央宣传部主管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各个城市都成立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委员会,由城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由宣传部牵头,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担任副组长,日常工作由宣传部某副部长主管,下面再设置文明创建办公室负责文明城市创建的日常工作。省级政府和县区级政府也会设置类似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一套职责同构的组织体系,具体负责竞标工作。为了推进行政竞标工作,负责竞标项目的部门会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政府各部门在竞标工作中的职责。文明城市创建需要动员行政审批、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积极参与,为了把责任分解到各个部门,文明办会通过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管理规定》等制度,将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每一项任务都分配至特定部门,明确各单位职责,构建实施行政竞标制的政策网络。

第二,推进资源编排整合,确保行政竞标成功。为达到中央部委设置的行政竞标项目考核要求,地方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这会增加地方政府负担。(26)王磊、王兰兰:《“文明城市”评选与地方城投债规模的扩张:一个基于评比表彰机制的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第74-88页。地方政府有动力编排城市的各种资源,开展横向、纵向和跨边界的资源整合,实现资源投入效率最大化。(27)Sirmon D G,et al,Resource Orchestration to Cre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Breadth,Depth,and Life Cycle Effects.Journal of Management,2011,37(5),pp.1390-1412.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地方政府首先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相关投入。为了满足中央文明委有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地方政府不是加大财政投入建设新场所和设施,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社区、文化馆等场所。其次,拓展整合与行政竞标相关的活动。文明城市创建涉及垃圾分类、市容市貌管理、营商环境改进等,许多城市就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将此类活动集中管理,减少多头考核、多方投入,实现资源高效整合。(28)吴敏、黄玖立:《政府间的竞赛治理是否有效:文明城市评比与城市卫生》,《世界经济》2022年第3期,第212-232页。最后,各城市会尽可能利用志愿服务力量,减少政府人力投入。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各城市将所有志愿服务力量整合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减少相关投入。

第三,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健全压力传递机制。行政竞标制项目往往涉及的部门很多,在工作职责分解之外,还必须考核各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这样各部门才会尽全力工作。为此,地方政府往往会评价考核各部门在行政竞标过程中的表现,并将考核排名与单位考核和各部门负责人的考核挂钩,促使全体人员全力参与行政竞标。例如,很多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会选择第三方社会组织测评各责任单位的工作业绩,某市每周会在本地报纸上登载各个部门的排名。S市每个季度会对全市70几个乡镇街道实施文明城市评价红黑榜制度,成绩排名前三的进入红榜,成绩排名最后三名的进入黑榜,黑榜名单中的乡镇要被市里主要领导约谈。如果连续三次进入黑榜,乡镇街道的领导干部还有可能被撤换。在强高压的考核体制下,为了达到上级部门的考核标准,乡镇街道和部门均非常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集中注意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地将实施行政竞标制项目的压力从高层传递到基层。绩效考核制度是上级政府注意力有效传递给基层政府和部门的重要路径,也是行政竞标制成功运行的“密匙”。

六、行政竞标制的中国经验:政治势能、动态考核和协同治理

行政竞标制能够在中国国情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主要原因是它为中国城市解决片面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民生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城市治理模式。(29)Long X,Ji X.Economic Growth Quality,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and Social Welfare in China-provincial Assessment Based on 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GPI).Ecological Economics,2019,159(1),pp.157-176.行政竞标制是中国城市治理的独有模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为其他国家的城市管理带来了可借鉴的中国经验。这些经验可从竞标项目设计主体地位、竞标项目执行主体的管理机制和竞标项目服务对象三个角度来概括。

(一)竞标项目设计主体需具备较高的政治权威,锚定城市的长期注意力

在中国,行政竞标制一直是受中央部委和部分政府欢迎的管理模式。城市有积极意愿参加各种类型的行政竞标制项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部委的政治权威较高,与地方政府之间有着较大的政治势能差。他们所颁布的荣誉称号既能提升所在城市的形象和品牌,又能给地方主政官员带来良好的声誉,吸引了城市的注意力。据此推理,行政竞标项目设计方的政治权威越高,行政竞标评比项目受地方关注程度也就会越高。这个规律可从全国文明城市评比和国家园林城市评比两个项目的对比中得出,前者由中央宣传部负责,后者由住建部负责,不但两个部委之间有着一定的政治势能差,项目也有综合性与单项性的不同,故全国文明城市评比更受地方关注。

(二)竞标项目执行主体须构建动态化管理机制,提升政府整体治理能力

理论界对运动式治理的主要批评意见是其短期内可以集中注意力,倾斜投入资源,在短期内取得成绩,但此种模式的治理效果难以维持。(30)刘志鹏:《常规开展的“运动”:基于示范城市评比的研究》,《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0年第4期,第72-86页。为了避免此类问题,行政竞标项目实施动态化的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城市治理机制和效果。地方政府必须摆脱短期思维,用长期战略思维考量竞标项目的要求和规范,长期保持注意力。为此,地方政府必须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制定法律法规,锚定地方政府注意力。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全国多个城市就出台了《文明城市促进条例》,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委员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各部门职责,构建有效整合“条块关系”的框架,层层分解责任,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问责机制,汇聚所有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注意力,确保他们能在工作中重视行政竞标制的考核要求。

(三)竞标项目服务对象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动员各方主体协同参与

部分行政竞标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被社会所质疑,质疑的原因主要有形式主义、政绩工程等。但其根本原因还是此类行政竞标项目没有以人民为中心,没有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没能给人民群众带来良好的心理体验,很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对于此类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良好体验的行政竞标项目,人民群众不仅会反感,而且会抵制。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它测评的社区环境、市容市貌、公共文化服务等指标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地方政府建设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受到市民广泛认同。认同带来参与,众多市民积极担任志愿者,广泛参与文明交通、文明风尚、村(社区)环境整治、法律咨询等活动,缓解了政府在城市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人财物投入不足等难题,形成了一个以政府部门为主,各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协同治理体系。

上述经验是行政竞标制的核心特征,它可以推动城市治理模式迭代更新,实现城市整体治理。在此过程中,行政竞标制保持了中国政府高位推动的权威性,通过设计考核规范与动态评估,尊重地方差异化和自主性,采用沟通、评估、整合等策略解决了公共政策在央地之间、部门之间的执行问题,增加了民生福祉,促进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此过程与西方国家处理央地关系问题的方式有明显区别,形成了城市治理领域的中国经验。(31)贺东航、孔繁斌:《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第61-79页。

猜你喜欢

竞标文明城市注意力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让注意力“飞”回来
文明城市
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在线开标实践
武器装备项目竞标组织管理研究与应用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岁末年初的竞标秀
网上竞标在采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