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析

2022-08-31杨宝华许正荣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19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杨宝华 许正荣

摘要:目前,实践教学是当前工科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质量是高校创新能力的生命线,合理地评价实践教学质量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针对农业院校新工科、新农科融合的形势下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设置的现状,分析目前实践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构建的思路,提出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构建“双闭环”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设置定量和定性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形成“评价、分析、反馈、改进、再评价”的评价体系,旨在提升通信工程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9-0163-02

实践教学贯穿于本科教学的全过程,科学的、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具有诊断、导向、反馈等功能,对实践教学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1-4]。不同高校、不同专业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随着培养方案的调整不断更新,目前还缺少普适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实践教学效果。特别是,农业院校开设的通信工程专业,相比于校内其他农业类专业在历史沿革、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处于弱势;相比于其他理工类高等院校,农业院校通信工程專业的毕业生在求职面试、就业选择过程中也缺少优势。特别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的推进,对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和创新型“新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及评价的现状

随着“三结合、四协同”的深度融合育人新机制的提出,依据“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标准、新体系、新人才”的工程教育发展的方向[5]。尤其在新农科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中数字农业、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对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具备工农交叉学科的知识,既懂农业生产知识、又能利用通信技术解决农业产业链中的工程问题。如何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农业院校当前的重要教研课题[6]。目前农业院校的通信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及评价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难以符合新工科、新农科融合背景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7]。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

(1)实践教学大部分仍是课堂内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自主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实践教学存在孤岛现象,往往实践模块设置较为单一,未能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无法体现农业院校具有的专业特色;缺少工程应用问题解决的思维能力锻炼,不能达到产学研达成目标;

(3)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不完善,重实践结果、轻实践过程,评价主体局限、评级指标不全面、反馈机制不健全等。

因此,作为农业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在新农科新工科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依托农业院校的优势,有必要探索具有特色鲜明的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及评价标准,瞄准国家战略,发挥学校优势,满足产业需求和社会需求。

2 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内涵

新工科、新农科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多角度全新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更新对学生实践能力评估的理论认知。

(1)对于学生而言,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验证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提高社会适应度的自我认知,为调整实践学习路线提供依据,有助于学生合理确定职业规划和就业导向,成为专业知识结构优、工程素质优、实践能力强、创业意识强的“两优两强”复合型技术人才。

(2)对于教师而言,帮助教师增强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产业需求及社会需求,从而改变实践方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加速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3)对于学校而言,实践能力评价可以帮助高校明确办学定位,特别是农林院校中的理工类专业,确定高校教育要为学生服务、为产业服务、为社会输出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因此,加快实践教学理念的改变,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校内实验为主”向“校内外实践”转变、“以单一的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和过程有机结合的评价”转变,推动农林高校办学回归育人本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力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团队精神的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3 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及举措

3.1 构建“双闭环”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注重加强实践过程监督,构建实践教学过程动态监控管理机制,以教学督导为主,建立对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过程的质量监控持续改进体系,学校、学院教学督导组、学院教学委员会、学生信息员等对实践各环节过程进行定期监督、评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实现实践教学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完善“课堂教学实践、校内综合实践、校外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环节,逐步建立“自查、自评、自纠和持续改进”的建设机制。使得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确保实践教学达成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构建“逆向设计”融合“正向实施”的实践教学体系。理顺“社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实践体系”的逻辑关系,持续开展实践教学效果跟踪反馈,对应届毕业生调查、近3~5年历届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调查、社会机构等多方面的毕业生跟踪反馈,评价培养目标定位的精准性、实践体系的完整性、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合理性、实践课程目标达成度等,改革实践方式、优化实践平台、改善实践条件,构成“外环”反馈改进机制,旨在提高人才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综合能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科技产业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

3.2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多学科交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实践体系设置中设立交叉学科实践课程,有效地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安徽农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多年来开展的创新实践大部分来自省部级以上的课题,依托农业院校学科特色,围绕服务乡村振兴的数字乡村建设及5G+智慧农业产业链协同为目标,优化实践课程结构;按照“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型→集中实践教育模块→技能及创新教育模块”的思路重构实践课程体系,逐步消除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脱节现象。

“以毕业要求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目标,多层次循序渐进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针对安徽农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产业需求、服务经济发展”的理念,按照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相结合的路线,科学设置通信工程实践课程,注重实践教学课程的先进性、开放性和工程性,形成具有学科特点及自身特色、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例如,设置以农业信息传输及网络布局为主的综合课程设计,通过学科交叉实践,实现科教融合;设置通信技术综合实践、设施农业通信系统实践,通过专业知识应用实践,实现产教融合。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工程实践技能,提升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现代通信系统、移动互联网开发、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

3.3 探析定量和定性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1)多元化主体评价,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现在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缺少全面的评价。传统的评价基于学生评教为主,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导致实践教学评价结果的片面性。特别是有的学生根据对课程的喜好程度、难易程度,按照主观认识评价课程效果,信息不对称给教务管理带来难度。因此,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应该是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既包括督导定量评价、学生定量评价、同行定量评价,又包括综合实践的其他学科评价如农学学科的教师、农艺师参与的定性评价,以及参与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的企业工程师的定性评价。

(2)倡导多形式评价,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传统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大部分关注实践报告内容,往往导致学生为了完成实践任务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锻炼过程。因此,根据不同的实践课程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设置课堂展示、视频演示、分组答辩、论文分享等形式进行分阶段考核;将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科研论文、发明专利等纳入评价体系,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重,探索一套符合农业院校理工科专业的评价体系。另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不仅反映教师“教”的效果,还体现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评价过程应该从多层面评价实践效果,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点评,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的综合能力。

(3)推广多方式评价,实现可持续发展

常用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基于实践结束后的线上评教系统完成,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较为单一。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发展,应该在实践过程中阶段性地开展基于慕课、腾讯课堂、雨课堂、学习通等多方式的智慧教学平台的实践教学评价,实时反馈阶段性实践效果,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参与度。教师根据实践评价结果依据“以学生为中心”及时调整实践方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差异化和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实践路径。学生适时调整实践态度和实践进程,逐渐形成“评价、分析、反馈、改进、再评价”的评价机制。

4 结论

新工科新农科融合发展对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新工科、新农科落实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之中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深思,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本文针对安徽农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为例进行探索和分析,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共同实现农业类院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亚永,艾散·帕合提,刘晓.“新工科”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研究[J].大学,2021(27):104-107.

[2] 张会,高明,尹玖龙,等.“新农科”“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6):47-48.

[3] 杨宝华,周琼,陈祎琼,等.面向新工科的通信工程专业实践体系建设及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3):110-112.

[4] 李晶晶,马丽娜,杨婷婷.新工科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智库时代,2019(33):214,222.

[5] 付成华,施浩然,杨萍,等.新工科背景下水利类研究生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高教学刊,2019(16):42-44.

[6] 程煜,龐丽铷,李文鑫.高等农业院校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育路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2):195-199.

[7] 龙滔滔,丁晨阳.工程实践模式下的通信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8):160-161.

收稿日期:2021-10-08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9jyxm1171)

作者简介:杨宝华(1974—),女,安徽长丰人,特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许正荣(1974—),女,安徽肥西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通信电路与系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