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

2022-08-31孙赫浓姜兴鹏冯怡帆叶桦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中医药互联网

孙赫浓 姜兴鹏 冯怡帆 叶桦

摘要:健康服务作为大健康背景下重要的研究方向,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将为其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研究选取“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文献1624篇,通过数据可视化分析,探究该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结果显示: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与中医养生保健、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结合方面,“个性化家庭健康服务、基层医疗、健康水平监控”将成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文献;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9-0015-02

中医药历经数千年发展积淀,凭借其简、便、廉、效、治未病等特色,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宝贵资源和医药卫生体制的优势。中医药健康服务指结合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等,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主要涉及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等方面,包括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相关服务[1]。因受环境影响大、就医不便等问题,中医药健康服务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2]。推动互联网创新技术与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融合,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个性化的服务,具有保障民众健康的重要意义。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运用中国知网数据库,围绕研究主题“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检索得到“互联网+中医药”文献826篇,“中医药+健康服务”文献1356篇,剔除重复、与主题无关、内容不完整文献,两个主题分别得到725篇和899篇,综合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文献分析。

2 结果

2.1 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研究热点

Vosviewer设置共现频次≥5,提取41个关键词,产生6个聚类,绘制关键词聚类视图,见图1,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聚类,节点越大表示对该领域贡献越大,聚类信息统计见表1。

结果显示,图谱中具有较高中心度节点为: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治未病”、中医药特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并以养生保健、人民政府、健康管理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辅助研究。聚类说明中医药健康服务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养生保健等中医药健康管理为主要服务内容,走入社区基层,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加强基础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保障百姓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大力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样、更便捷、更省心的服务,将成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策略。

2.2 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研究前沿

统计主要关键词突现,见表2。第1个突现词“亚健康”起始于2008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萌芽开始出现;2013-2014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百姓健康、医疗保健服务”等词变化强烈,健康服务开始受到重视,适用人群逐渐扩大;2014年后,“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医养生保健、国务院、人民政府”等詞变化强烈,中医药与健康服务结合逐渐紧密并受到政府重视;2017年至今,“中医药健康旅游、健康养老”等词变化强烈,中医药开始融入旅游、养老等产业,健康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并得到国家政策全方位支持。

2.3 互联网+中医药领域研究热点

Vosviewer设置共现频次≥5,提取59个关键词,产生9个聚类,绘制关键词聚类视图,见图2,聚类信息统计见表3。

结果显示,图谱中具有较高中心度节点为:互联网+中医、互联网医院、互联网+等,研究涉及云平台、慢病管理、中医文化传播、中医药教育教学等方面。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传统中医医疗模式,线上线下结合、互联网医院、智慧医疗等成为研究重点。探索中医药慢病管理的创新应用,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是重要且有价值的研究领域。

3 讨论

3.1 领域研究热点

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研究热点,多集中在互联网技术与“中医养生保健、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结合等领域。主要互联网技术包括计算机、通信和传感技术,群众获取健康服务的渠道主要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研究热点的形成与国家政策、战略密不可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文件涵盖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内容[3-4];《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中医医疗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预防、协同治疗等将成为中医医疗服务的发展趋势[5]。国家政策为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即应注重健康服务在基层的建设与落实,提高民众重视自身健康状况及疾病防范意识,广泛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发挥中医药在日常保健中的优势,提高民众整体健康水平;二是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助推研究热点和趋势形成。年轻群体压力随工作学业繁忙与日俱增,亚健康状态日渐普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群体对日常保健、慢病管理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医特色诊疗法,如中药熏洗、穴位敷贴、针灸、推拿等,结合就近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简、便、廉、效的优势,符合民众对健康服务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要求。

3.2 领域发展方向

3.2.1 健康服务家庭化、个性化 传统健康服务,大多需要患者到专业场所诊疗。年轻群体由于时间资源紧张,老年群体由于行动不便等原因,难以及时享受健康服务,延误干预时间,进一步加大患病风险。现阶段社区健康服务,普遍存在专业程度不高、服务个性化程度不够、医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情况,居民的健康管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够突破传统方式的瓶颈,高效发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中医诊疗特色,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6]。如利用手机APP录入用户基本信息,与所属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互联互通,通过互联智慧健康服务体系,以数据为基础,通过特定算法分析用户健康状况,完成疾病预测和风险提示,设计完整科学的个体化健康保健方案。患者可放松地居家与专家交流,为病症把脉,避免路途奔波耗费人力物力,实现健康服务家庭化。同时,线上“云端”与线下实体的紧密衔接,医生同步接收APP的日常数据,将治疗干预措施提前,辅助线下诊疗。

3.3.2 智能健康服务助力基层医疗 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蓬勃发展,智能中医药健康服务设备研发增多,呈现出“便携、家庭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7]。此类产品普遍具有价格亲民、耗能低、可重复使用等优势。如笔者所在团队研发“天年智测—穴位电检测健康风险评估干预仪”,选择有规律的反应五脏疾病的背腰部俞穴和华佗夹脊穴作为突破口,将五脏对应的背部穴位区的电流数值作为健康评估的原始数据,利用自身五脏的检测数据对比做出五脏的健康风险评估,通过低频脉冲电子针和石墨烯电热温灸等手段进行疾病的早期干预,同时将检测数据上传到健康管理中心实现智能服务。此类中医健康服务设备的推广应用,实现个性化、便捷化、家庭化和智能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社区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同时缓

解基层慢病管理的压力。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进入井喷时代,人数规模超3亿。慢病管理具有涉及周期长且环节多的特点,传统管理方式受时间空间限制,服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不同病种开发特定的中医管理平台,线上实时监控社区慢病患者健康状况,及时提醒、提前介入和有效干预。如现阶段已出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社区支气管哮喘中医健康管理体系,欧阳玲等通过统计学方法验证,医生对社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线上中医药健康管理,该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哮喘控制水平[8]。基层医疗机构线上线下结合,实时监控患者疾病进展,及时分诊分流,做好风险管控,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基层诊疗水平。

3.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及疫情防控 基于中医药健康服务过程产生的海量数据,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实时共享能力,创建涵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分析研判等信息化联动体系,为政府有效防范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到支撑作用[9]。采集中医药健康服务过程产生的数据,通过数据挖掘,评判区域内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监控是否存在群体患病风险。如在此次新冠疫情中,若在初期监控到社区部分居民出现肺炎症状并考虑到疾病初期很多轻症患者并未出现肺炎症状,可定性为“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即在同一社区出现3例及以上,立即报告[10],可有效降低疫情爆发风险。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发生,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则可助力疫情防控。一方面,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实时进行疫情资讯推送,帮助民众了解疫情发展最新进展,及时做好防护。如新冠疫情期间,我国多所权威高等中医药院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中医防疫知识,有序推进疫情防控,营造良好的舆论及社会氛围[11];另一方面,可通过互联网手段提供无接触中医药健康服务,即用户可线上诊疗购药,线下无接触配送[12],降低疫情扩散风险。

4 小结

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发展,是以健康为中心的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模式转变[13]。弘扬中医“治未病”理念,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中医药健康服务将得到进一步创新,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14]。未来,随着中医药与互联网融合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互联网+中医药健康产业将向更加个性、便捷、科学的方向发展,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蕴明.传统中医药的互联网创新[N].医药经济报,2015-07-01(6).

[2] 罗立波,程逸文,张彤,等.互联网医院推动中医药优质资源辐射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中医药,2021,53(7):68-70.

[3]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2):12-14.

[4] 姜岩,颜培正,王诗源,等.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西部中医药,2020,33(5):55-58.

[5] 王颖,王丽君,鲁志鸿,等.山东省縣级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效率变化趋势分析——基于DEA-Malquist指数模型[J].卫生软科学,2020,34(10):89-93.

[6] 马莉.基于药性组合的中医药个性化健康服务平台的构建[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7] 张婧.智能康复产品在中医诊疗设备中的应用前景[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8,39(2):114-116.

[8] 欧阳玲,钟敏,刘燕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社区支气管哮喘中医健康管理体系的设计及实现[J].名医,2019(9):279-280.

[9] 田丰,李湛祺.疫情预警 信息化瓶颈待破解[N].健康报,2020-10-22(6).

[10] 金自宁.风险视角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制度[J].当代法学,2020,34(3):64-74.[11] 唐菁.中医药院校微信公众号疫情防控宣传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3):226-227.

[12] 邓勇,张玉鹏.“互联网+中医药”防疫大作为[N].医药经济报,2020-04-16(7).

[13] 梁文娜,李冠慧,李灿东.基于“互联网+”探讨中医健康管理的新模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3):904-906.

[14] 张彩霞,胡昌盛.我国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J].医学与社会,2019,32(6):87-91.

收稿日期:2022-04-05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9YJ0374);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20C17);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2021MS559)

作者简介:孙赫浓(2000—),女,本科,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医学信息;通信作者:叶桦(1982—),女,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信息化。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中医药互联网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