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信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2-08-31王恩亮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能零距离一流

汪 青,姚 玲,王恩亮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如何有效适配企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新时代专业综合改革倡导的新方向,也是“新工科”专业发展亟需破解的新命题。

安徽新华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主动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新要求,紧密对接通信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双万”计划,以产教融合为实践途径,以课堂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丰富第二课堂为抓手,切实提高了专业的“两个供给能力”,即向学生供给高质量教育资源的能力、向社会供给高素质人才的能力。

一、“双一流”背景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需重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共建产业学院、产学研联盟,解决校企合作中“校热、企不热”,企业如何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问题。需重构“理实融合”课程体系,“六真”教学模式,解决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需重构“学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解决传统工科教学“重知识、轻能力”,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需共建“双能型”师资队伍,解决高校师资队伍“重学历、轻经历”,企业实践经历教师相对较少、结构单一的问题。

二、“双一流”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2.0”人才培养实施措施

(一)“共管、共培、共建”——实现人才培养机制转变

推进“五个引入”(人才培养规格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双能教学团队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推进“六个共建”(专业、双能师资、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科研与社会服务平台)。通过组建有安徽省电子学会、大唐移动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产学研合作联盟;聘请中兴通讯公司高管担任学院产学研副院长。

(二)“三融、六真、零距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通过共建ICT现代产业学院,实施深度校企联合,实现“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零距离”;同时,通过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理实融合,实现“理论与操作的零距离”;通过成立“科创协议”等精品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学创融合,实现“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零距离”。引入企业级设备,采用真实设备、真实场景、真实岗位、真实流程,实现“理论和操作的零距离”。

(三)“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实现课程体系转变

结合“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按照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对知识体系进行了分解,构建“电子电路+信号系统+通信网络+应用技术”4个小模块,形成4个专业课程群。

(四)“四平台、八模块”——实现实践教学体系转变

建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公共到专业,从基础到创新(学科与科技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研项目),逐步提高,分级推进。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置,分为4个阶段:逻辑关系与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实践阶段划分和实践目标

(五)“六真”——实现教学模式转变

把行业的“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案例”有机融进课程教学,以移动通信领域的企业级设备(4G、5G)为依托,采用六真教学模式,利用真实设备(核心网、基站、应用服务器),还原真实场景(现网的信号、信号覆盖质量等),设置真实岗位(无线基站设备工程师、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师等),布置真实任务(无线网络基站设备安装、无线网络测试与优化等),确认真实流程(无线网络建设、调测、规划与优化),开展真实考核(完成数据通信网络设计等开发工程设计类项目),让学生有真实的实操体验,实现“学业与产业、理论和实操的零距离”,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六)“双能型”——实现师资队伍转变

通过调整人才引进政策,打破以往的人才引进渠道,吸引更多行业经历丰富的求职人员,吸纳并充实到教师队伍之中。同时,打造校企合作的双能型教师发展平台。

三、“双一流”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成效

(一)专业办学定位明确

对照教育部颁发的“专业国标”和“工程认证”标准,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市场需求和区域优势,立足合肥、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地区,面向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等相关行业企业,培养能在电子技术、信息与通信网络、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通信系统设计开发和运维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此培养目标作为其总体规划设计原则,不断完善卓越专业建设以符合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弥补在新一轮信息浪潮下5G通信行业新技术的人才缺口。

(二)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安徽新华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已成为安徽省特色专业、 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建成“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电路”等10门安徽省一流课程。与大唐移动等企业建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电子通信类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等8个省实践平台。

1.成立“安徽新华学院—中兴ICT产业学院。设有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由电子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兼任现代产业学院院长,中兴教育企业驻校负责人任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下设若干工作小组,具体的人员设置、工作安排由校企共同商定,主要负责人才培养过程各项工作实施,学生管理、实习就业等工作。

2.专业实验室升级改造。与通信类头部企业合作,共投入2000多万元,共建移动通信5G实训室、光汇聚网实训室、ISIM通信全网仿真实训室等,组建行业级实验实训基地,供学生开展专业实训及行业认证实训。引进了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企业级设备),涵盖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所需技术,实现了与行业的无缝对接。

3.师资队伍水平提升。通信工程专业团队获批安徽省教学团队;共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8项,一等奖3项;省教坛新秀4名,省教学名师1名,获省及以上教学竞赛6次,“双能型”教师占比94%。主持省、校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37项。

4.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据麦可思调查统计,平均就业率达97%,平均对口就业率82%。其中,在中国电信、科大讯飞等大中型企业毕业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3.4%,他们主要从事通信类技术支持、软件测试、工程管理等工作,学生就业质量高。

四、结语

在“双一流”背景下,安徽新华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国家一流专业立项建设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教育在线》《新华网》等国家主流媒体通过专访、专题、系列报道、专家评价等形式,以《聚焦深度产教融合,助力一流专业建设》等对本校通信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进行了系列报道。通信工程专业将继续研究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立足合肥,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输送大批通信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双能零距离一流
零距离与远距离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与英国媒体零距离
第二代双源CT双能扫描模式对胰腺癌的影像诊断价值初探
第二代双源CT双能扫描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不同造影剂用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