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中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的培养策略
2022-08-31张晓龙
张晓龙
(甘肃省白银市第八中学 730999)
高中阶段开设物理教学活动的一项目标即为实现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借助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的培养,则可有效深化学生针对物理知识理解,借助物理动手实验的设计,可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推动学生认真观察科学探究态度的形成,针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而言具备重要意义.本文即围绕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中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
1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中科学态度与责任内涵
科学态度与责任内涵即指以认知科学、技术、环境、社会、本质为基础所形成的自主探索自然的动力,在持之以恒、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引导下,以保护环境,严格遵守道德规范为前提,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具体至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即指,学生在物理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所收获的捍卫科学真理、追求科学真理的感悟;在享受科学技术发展所创造的红利时,对科学学习、科学研究中科学技术的重要意义加以感知,同时对科学技术发展对环境、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借助物理知识的学习对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加以明确,此也为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针对学生长期发展而言具备重要意义.
2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中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培养意义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目前我国全部教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最具创新度的物理课程文件,其中针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明确,强化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优化课程结构.新课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推动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科学态度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民族自豪感、爱国精神,并对环境、社会、技术、科学间的关系形成深刻认知,具备保护环境及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经研究指出,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学习活动,也可有助于学生学习成果的提升及认知策略的形成,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3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中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的培养策略
3.1 感知科学概念,奠定物理基础
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中,应设计科学体验方式,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加以感知,借助自主思考活动的展开推动自身科学精神的逐步形成.古今中外,大部分物理学家获得物理知识、总结物理概念的重要方式可为科学体验、科学分析,学生需对物理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加以学习.如物理教材中所提及的“力的分解”“力的合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均为物理学家经观察物理现象,加之多次的物理实验方得出的概念.学生在探究此类概念时,可对上述物理概念中所表述的规律、现象直观观察,借助推理、感悟,逐步形成自身认知.此外,教师还可将“牛顿运动定律”“法拉第的实验”等向学生介绍,借此除可有助于学生学习视野的拓展外,还可健全学生物理知识体系,借助物理学习活动的展开,帮助学生对物理学家的科学探究精神加以感知,还可对物理知识学习的魅力加以感受,推动学生科学学科态度的形成.
3.2 熟知公式推导,实现灵活应用
3.3 适当展开训练,实现一举反三
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需对学生课堂地位加以重视,借助有效课堂教学手段的采取,促使学生可积极参与至课堂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借助主动展开训练的方式,实现物理知识的掌握,熟练应用物理知识.实际上,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取来源不可仅依赖于教师的教学传授,而是应借助自身的思考,活跃自身思维,获取物理知识,提高自身物理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帮助学生借助练习活动的展开,对通性通法加以总结,积极探寻各训练中所存在的共同特征,由此实现物理规律的总结归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向学生设置如下训练:现有一不带电金属球,半径为R,将一根均匀带电的细杆MN放置在球直径延长线中,若此金属球中所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在金属球内直径上由近及远分别为a、b、c三点,电场强度大小依次为Ea、Eb、Ec,请问哪一个电场强度最大?物理问题解决时,学生首要完成的任务即为认真阅读题目,仔细辨别题目大意.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方式对题意加以明确,对题干中有所提供的信息加以挖掘,将此作为依据实现问题的解决.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将会了解到金属球现已处于均匀带电细杆MN电场中,此电场将会对金属球产生相应的影响,若为静电平衡,此时,小球中电场电场强度即为0,此时Ea、Eb、Ec均为0.教师借助引导学生展开习题训练,可帮助学生对借助转化的方式简化复杂问题的方式加以掌握,对题目中所隐藏的等量关系加以找寻,实现问题的解决.借助此种课堂练习活动的展开,除可实现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及理解能力的提升外,还可有助于学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提升.
3.4 设计动手实验,强化责任意识
针对高中生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而言,实验的展开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推动学生科学态度形成的重要方式,学生借助动手实验的展开,可对实验现象加以更为直观清晰的观察,对其中所隐藏的物理规律加以明确.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借助动手实验的设计还可对传统的机械式灌输教学加以转变,将课堂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促使学生可在实验过程中将自身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还可有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认识游标卡尺”教学内容时,若教师将游标卡尺的使用方式直接向学生讲述,则学生难以切实掌握使用方式.针对此现象,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同时向各小组发放一个游标卡尺引导学生借助自主探究、自主观察的方式对游标卡尺的应用方式加以研究,学生在观察研究过程中可知道游标卡尺的刻度间距为0.9mm,此与主尺刻度间距相较而言,存在0.1mm的刻度差.学生借助读数实践活动的展开,可了解到,在读数时厘米数应先从主尺上读出,随后毫米数再借助游游标卡尺的应用对0.1毫米位的数值读出.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借助此种实践方式的应用,除可促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外,还可以助于学生科学认知的深化.
3.5 学习物理学史,培养科学精神
新课改后,科学精神成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的一项重要构成内容.但分析现阶段物理教学情况发现,大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并未着重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科学精神缺失,使得物理教育与原有教育价值偏离,致使现阶段的教育活动出现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物理教育严重倾向于注重技术化、形式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时,可向学生讲述物理学史,将优秀物理学家总结、提炼、建构理论的艰辛过程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推动学生物理学科科学精神的形成.
例如,教师可将居里夫人的研究事迹向学生介绍,贝克勒尔针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同样引起居里夫人的兴趣,于是居里夫人便开始研究放射性物质,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铀具备强烈的辐射能力;在沥青矿渣之中存在一种目前尚未被命名的元素,具备强烈的放射性,针对居里夫人的研究成果,大部分人认为她是痴心妄想,但居里夫人仍坚持实验,随后又找到放射性元素镭与钋.镭射线与铀相比强度高出将近两千万倍.但由于当时研究条件艰苦,且这种物质具备一定放射性,居里夫人一家因受到放射性元素的影响过早的失去生命.居里一家为社会、国家提供珍贵的科研成果,为壮丽的科研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教师在物理课堂中向学生讲述物理学史,可通过科学家们勇于奉献的科学精神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爱国意识,培养爱国情感,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的培养作为重点,如可借助适当展开训练、设计动手实验等方式的采取,推动学生良好科学态度的养成,促进学生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