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养本位的高中历史大单元主题的构建研究
2022-08-31广西梁琳琳莫景华
广西 梁琳琳 莫景华
随着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在全国各地区陆续被使用,教学课时少与教材内容多的矛盾越发突出,如果一线历史教师在一轮复习阶段仍抱着传统的教学观念,按部就班地进行逐课教学,不仅不能完成正常的课时教学任务,更不能实现素养本位的高阶要求。所以,教师在面对高中历史新教材的一轮复习教学时,迫切需要树立联系的教学理念,关注大单元教学主题的构建与设计,这样才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一轮复习的目标。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大单元主旨的淬炼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整体梳理教学内容,把握每个学习主题所涉及的范围、重要史事和核心问题,并将这些核心问题的解决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联系起来。《课程标准》的理念启示我们需以大单元主旨来重构单元知识。崔允漷就大单元主旨的构建强调:“其一是统摄中心之大,即往往由‘大任务’‘大项目’等加以驱动;其二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站位之‘高’,即要从整体着眼,从‘大’处着眼,超越单一的知识点和技能而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思考课程育人的本质;其三是时间维度上学生学习历程之‘完整’,即避免传统的‘课时’逻辑对于学生学习经历的割裂,强调‘以学习定时间’而不是‘以时间定学习’。”
大单元主旨的构建,是以教材的自然单元为载体,围绕单元主题组织教材内容,通过主题、问题统领教学过程,将零散的历史知识联结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把握部分,通过把握历史知识解决复杂的、综合性的历史问题,继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所以,基于大单元主旨的淬炼,必然是以《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基于长时段的单元知识进行广度分析;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新旧知识对比,对单元知识进行高度概括;以权威学术为依托,引用重量级学术观点对单元知识加以深度挖掘。
二、素养本位下“大-中-小”单元主题的构建
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第五单元与第六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为例,这两个单元可以尝试进行大单元整合,整合后的主题可以为“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从素养任务达成的宏观主线中淬炼出跨单元的大单元主题;从中观主线中提炼出教材单元的中单元主题;从微观主线凝练出课时教材的小单元主题。这样可以摆脱过去教学只停留在必备知识层的问题,从而将教学目标上升到关键能力的宏观—中观—微观层。
(一)大单元主题的构建——厘清跨单元教材的宏观主线
1.宏观依据
本单元的必备知识有:经济层的工业革命;思想层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层的世界殖民体系;阶级斗争层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本单元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为: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2)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3)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权威学术观点强调:“18 世纪中期至19 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世界以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的巨大动力,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但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它面临着难以解救的矛盾。首先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进而表现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个斗争又发展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其次是殖民地附属国与殖民主义宗主国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遍及亚、拉美诸大洲,发展为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广泛结合,形成对资本主义工业世界国际秩序的巨大威胁。”
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涉及的主要史实之间有着较为严密的逻辑关系,即18 世纪中期至19 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开展及其影响下的世界面貌的重大改变。分别反映了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阶级结构发生的变化,以及外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所以,构建宏观主线时,教师需对必备知识背后蕴含的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原理进行考量,让学生在把握历史事实中知晓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建构本单元课程体系可以重点提升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2.主题构建
笔者提炼的单元主题为“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逻辑图如图1。
图1
在长时段上,以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为主线,从全球视野下梳理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扩张的相互作用,理解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影响。对内,随着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工人运动不断高涨,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对外,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确立不合理的世界殖民体系。辩证地认识殖民体系与亚非拉的反抗斗争对世界格局与各国历史进程的影响。通过本单元主题的重构,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历史事物的理念,树立历史是非观念。
(二)中单元主题的构建——厘清教材单元的中观主线
1.中观依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必备知识为: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性是西方确立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是对世界殖民体系的抗争。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殖民扩张又有矛盾,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大战的到来。面对掠夺压迫,亚非拉人民奋起抗争,掀起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运动,掀起一股民族解放的进步潮流,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教材第六单元第12 与13 课之间有着严密的因果关系,第12课是因,第13 课是果。这一逻辑关系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即哪里有压迫、剥削、分化,哪里就有觉醒、反抗和斗争。
2.主题构建
笔者把第六单元中2 个课时的内容整合为1 个课时,将单元主题定为:“殖民体系改变世界”。第一条线索为“争夺”:西方争夺殖民地并确立一个不平等、不合理的世界殖民体系。西方确立世界殖民体系的三个阶段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大体一致,世界殖民体系对殖民地、对西方、对国际不同角度产生深远影响。第二线索是“抗争”:亚非拉进行了不屈服的民族独立运动、民主运动,在反抗斗争中由于亚非拉地区发展水平不同,致使反殖反侵略水平不平衡,但都立足国情,奋起反抗,也大大影响了本国与世界形势的发展。
(三)小单元主题的构建——厘清课时教材的微观主线
第12 课小单元主题的构建主题为:“争夺世界——建立不合理的世界殖民体系”。即以唯物史观为基准,理解工业革命不但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更激发了列强的扩张性,加紧了对外殖民扩张,使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三阶段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三阶段大体同步。引出当时世界发展深层结构特点——不平衡性、不合理性,世界被划分为压迫与被压迫两大“民族”,即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压迫民族和亚非拉绝大部分地区的被压迫民族。再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让学生掌握一分为二地认识特定历史事物的方法。笔者在此小单元主题的指引下,重构学习资源,具体课时设计如下:
1.争之由
材料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联系在一起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开放和扩张的特点,它要求以全世界作为其活动的舞台。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 —2007)》
2.争之程
(1)“捆缚”拉丁美洲
材料二因为拉美的富饶,所以拉美遭此厄运,而这样的故事在后边依然继续着,只是换了剥削者。当金银消失,奴隶种植随之而来,三角贸易同步展开,殖民地只能生产原料,而不能加工原料,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这是一个被捆住的大陆。不仅仅是棉花,连带蔗糖、橡胶,可可,咖啡……原料被拿走,然后拉丁美洲再高价买回制成品。
——[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关键问题:上述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源,结合图2 到图4 与所学知识,概述拉丁美洲被西方列强“捆缚”的评价。
图2 墨西哥的波多西银矿
图3 美洲的种植园
图4 戈雷岛(奴隶转运站)
答案如下: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源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需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更具开放性和扩张性的特点。世界殖民体系指在争夺和瓜分殖民地的过程中,现代殖民帝国为了自身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而结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
②对被“捆缚”者拉丁美洲而言:残酷的殖民统治给拉美带来灾难;掠夺金银和垄断贸易限制了拉美经济的发展;发展单一的种植园经济,严重束缚了拉丁美洲的发展;拉美建立奴隶制,被动进行奴隶贸易。对“捆缚”者西方列强而言: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视角的史料,让学生初步理解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性是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西方与拉丁美洲的发展水平的对比,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是由西方建立殖民体系,而不是由拉丁美洲建立。让学生明确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带着侵略性、殖民性,理解唯物史观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尝试训练素养目标中学业要求的高阶水平层次。
(2)“窥探”亚洲
教师可提供16 世纪中叶葡萄牙与西班牙在亚洲的殖民地(图略)、1842 年江宁城缔约漫画(图略)、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图略)。
(3)“切割”非洲
教师可提供15 世纪—17 世纪中叶的非洲(图略)、18 世纪后期—19 世纪中后期的非洲(图略)、1884 年俾斯麦主持召开柏林会议漫画(图略)。
关键问题:分析涉及“窥探”亚洲的图片与涉及“切割”非洲的图片,并围绕“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世界殖民体系”这一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如下:
论题: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三个进程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一致。
论据: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分三阶段:15 —18 世纪为形成阶段,欧洲在美洲、非洲、亚洲沿海建立了少量殖民地,进行政治控制和渗透;18 世纪中—19 世纪中后期为初步形成阶段,殖民列强在工业革命后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纵深扩张,世界大多国家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为确立阶段,西方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胃口越来越大,欧洲殖民势力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亚非地区被殖民的形势图与漫画,利用时间、空间等有效信息,让学生了解到列强资本主义扩张具有阶段性,并且伴随着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而规模不断扩大,侵略程度不断加深。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尝试训练素养目标中学业要求的高阶水平层次内容,培养学生对史事进行论述的能力,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3.争之果
材料三世界殖民体系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最终形成,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全球的侵略扩张逐步实现的。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世界经济一球化从核心区域向外围地区全面推进的时代已经到来。
——朱汉国《2017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高中历史》
材料四欧洲国家依靠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行海外殖民扩张,逐步完成了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实现了对亚洲和非洲的瓜分,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这种极不合理的状态,在欧洲内部遭到马克思主义的揭露批判和工人运动的冲击,造成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疯狂竞争,在世界上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坚决反抗,不合理的国内和国际秩序,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直接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发生。
——晏绍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
关键问题:根据材料三与材料四,指出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
答案如下:世界殖民体系是一个不平等、充满暴力的等级体系,也是将殖民掠夺与征服视为大国行使应有主权的弱肉强食体系。使世界经济一体化从核心区域向外围地区全面推进的时代到来。在世界殖民体系下,不仅有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瓜分世界的矛盾,并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有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激起亚非拉地区人民的坚决反抗,兴起民族独立、民主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确立的时间,让学生了解到西方列强通过完成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实现对世界瓜分,形成了这样一个不合理的体系。使学生能辩证认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对不同主体的影响,能够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理解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培养历史解释能力。如此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节课的主题,激起亚非拉地区人民的坚决反抗。
基于素养本位的高中历史大单元主题构建,加强了单元与课时课例的深度剖析,强调了历史教师掌握历史“大势”以及吃“透”历史规律为课堂教学的要旨。历史教师要学会“舍”细碎杂糅的小知识,“得”历史大势联通的大知识。大单元主题的构建与淬炼,体现了历史学习的整体性、深入性和拓展性,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找到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