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新一旧”背景下的一轮复习备考策略初探

2022-08-31安徽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4期
关键词:通史真题新教材

安徽 孙 林

一、缘起

安徽省2023 届高考复习备考面临着新教材、新课标和旧高考的形式,即“两新一旧”。安徽省2023 届考生从高一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实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但参加的2023 年高考却将使用全国卷。这让学生和教师在复习备考中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多。面对一轮复习,笔者在实践中找到了一些应对措施,试抛砖引玉,请方家指正。

二、困惑

1.旧高考如何出题

旧高考如何向新高考过渡?如何兼顾旧高考与新高考?如何做好新旧衔接?题型、题量上是否会有所变化?选择性必修在高考中以何种形式考查?试题难易程度如何?另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自2020 年起,教育部考试中心不再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为《考试大纲》),2019 年版的《考试大纲》是否过时?这些问题如果在复习中不进行解决,高考复习势必难以出效果。

2.新教材如何复习

新教材完全打破以往的旧教材的专题编写模式,采用通史模式进行编排,这对于高三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第一次接触新教材,这将给备考带来难度:以往的复习阶段如何安排?是否要全盘打破?两本必修新教材所涵盖的内容相当于旧教材三本必修的容量,书本变少了,但知识点不减反增。在新教材中,单元标题和课题几乎都是以并列句形式出现,如《中外历史纲要(上)》十个单元全部都是并列句,这对于整合教材内容也是一个挑战。

3.《课程标准》如何在复习中落实

《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如何在高考备考中落实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中对于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表述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教师对此把握深浅不一,而《课程标准》基本与教材子目和课程标题一致,如何理解拓展和落实?

三、应对

1.面对旧高考,以不变应万变,研究高考,研究真题

全国卷高考的特点是创新中保持稳定,始终渐趋渐进。这个稳定包括考查方向、考点分布、考试难度等方面。这给备考带来极大的好处,只要教师认真研究高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好高考趋势。而高考的载体就是真题,研究高考必然需要通过真题这个载体。高考真题是最好的练习题,在高三备考过程中,只有历年真题与高考试题最接近,各类模拟题大多只是对历年真题的变式考查,所以教师对高考真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回归真题本身。刘芃指出:“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可见,研究真题比做模拟题意义更大。而在日常复习中,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考时只是单纯地强调真题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往往也只是一味地采用题海战术,但这种做法的性价比较低。具体该怎么去研究真题,才能充分发挥真题的意义呢?

以选择题为例,宏观上来说,历史全国卷选择题往年都安排在24—35 题,其中,24—27 题考查中国古代史,28—31 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史,32—35 题考查世界史。微观来说,每道题所考查的内容也各有特点。如24 题,通过研究真题发现,其考查范围多涉及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相关史实,政治方面多考查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以及该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经济方面偏好考查井田制、小农经济等;思想文化方面注重考查诸子百家思想以及先秦时期科技成就等。在第24 题的考查中,往往还注重考查家国情怀。当教师能够把12 道选择题考查范围、考点常规分布、高频考点方向研究清楚时,也就掌握了一定的高考考查规律。对于高频考点教师更应重视,如对于分封制考点可分解内容如下:背景、对象、重要诸侯国(地图分布)、权利义务(政治、经济、军事)、分封制瓦解、影响(积极消极),后世遗存等七个方面。

2.面对新教材,按照通史模式,合理整合,厘清历史线索

根据以往经验,历史复习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侧重基础知识梳理(按通史或专题模式),第二轮侧重重点难点突破(按通史或专题模式),第三轮跟踪时事热点,回归真题书本(微专题模式)。新教材按通史模式编写,因此第一轮复习时,教师可以采取和书本编写一致的通史模式复习。第二轮复习时可采用专题模式。第一轮复习时,针对通史模式,要合理整合两本必修教材和三本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内容。如将选择性必修内容融进必修,总结阶段特征,构建历史内在逻辑,加强历史横向联系的整合;理解转型期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凸显历史纵向联系的整合。例如笔者按照通史模式复习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时,首先搜集了五本历史教材中涉及的明清阶段相关课题、子目以及具体内容,整理成表1:

表1

根据搜集情况,将涉及明清时期的内容进行整合,提取出明清阶段特征,如表2:

表2 明清时期阶段特征(鼎盛与危机并存)

如果从全球史观的角度重新审视明清阶段,正如宁欣在《中国古代史》中所说:“以全球视野重新审视19 世纪之前的明清,明朝中后期的社会各方面(尤其是经济),大体与西方社会同步发展和保持着较为顺畅的交流,并非入清以后的19 世纪与西方相去甚远,天各一方。”我们又可以整合为表3:

表3 全球视野下的明清阶段(联系与脱节)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把教材中选择性必修内容和必修内容有机整理融合,按照通史模式,厘清历史线索,既总结了历史的阶段特征,构建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又以全球视野审视明清阶段,凸显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历史某个阶段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五本书涉及的相关历史史实,因为这也是让学生熟悉课本的一个过程。

3.面对《课程标准》,将课标与教材课题和子目融合整合

《课程标准》和教材课题及各子目的设置有着内在联系性:教材课题和子目的设置是按照《课程标准》的内容来编写的,可以说《课程标准》是教材的内在灵魂和核心。因此,教师在复习时,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抓住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就是抓住《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可对照《课程标准》,将教材课题和子目进行有机整合,如表4:

表4

整合后的主副标题一方面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知识体系更加清晰,突出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符合教学实际,也便于学生识记;根据主副标题的内容,我们还可以再进行细分,如春秋大变革时代中的政治变革表现可细分为宗法制分封制的崩溃、封建政治制度的产生、德治与法治之争、民族交融与华夏认同等几个方面。又如思想变革可分为诸子百家争鸣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两大知识点讲解。

四、感悟

在指导复习过程中感悟良多,有很多复习内容和备考前的计划并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考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反应、教师自身的经验随时调整。新教材、新课标、旧高考形式下,教师与学生都需要稳住心态,以扎实平稳的态度面对复习备考。

备考道路千万条,切合学生第一条,每个地区学情、考情不尽相同,教师的备考习惯也不相同,如有不妥之处,还请指正。

猜你喜欢

通史真题新教材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玩转高考真题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高考真题训练之化学反应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