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皖南山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分析
——基于635 份农户调研数据实证结果

2022-08-31潘明明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皖南权重山区

方 媛,孔 琴,潘明明

(安徽工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农民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部分和优先发展的领域,对于实现我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农民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提升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增强农民内生发展动力,对于推动农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地区农业快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安徽皖南山区包括安庆、六安、黄山、池州、铜陵和芜湖等地市。该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相对贫困人口集中,是我国现阶段贫困治理的重点区域之一。推动皖南山区相对贫困人口实现共同服务,核心工作在于提升皖南山区相对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实现皖南山区相对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皖南山区相对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前提应该对皖南山区相对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现状有一个精准的研判。基于此,本文基于皖南山区8 县635 份调查问卷数据,从人口、社会、经济和环境4个维度构建皖南山区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并借助AHP 模糊综合分析法对皖南地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

1 数据来源与说明

调研以农户为基本单位展开,在具体问卷发放中,选取安庆市2个县、六安市1个县、黄山市1个县、池州市2个县、铜陵市1个县和芜湖市1个县,共8个县为样本点。以每个县抽取3个乡,每个乡抽取3个村,每村随机抽10 户,进行调查。调研内容包括农户个人与家庭基本信息、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等相关内容。调研共发放问卷720 份,剔除85 份无效问卷,收取635 份有效问卷。同时,调研样本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家庭人员结构和家庭收入状况等相关指标与皖南山区农民的总体情况相吻合,表明调查样本具有相对较好的代表性。

2 皖南山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权重设置

2.1 指标体系构建

研究以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为导向,充分借鉴《凉山州2016 年度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计算表》和《中国农村贫困检测报告(2016))》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从基本劳动能力(A1)、资本积累能力(A2)、社会参与能力(A3)和自我发展意识(A4)4个维度构建安徽皖南山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具体见表1。

表1 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2.2 权重设置

借助层次分析法对皖南山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指标权重进行设置。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采用专家打分的形式对评价体系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建立单因素模糊关系矩阵;其次,根据评价结果构建判断矩阵,计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对各指标权重的一致性进行检验。通过层次分析法设置皖南山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各指标权重见表2。准则层基本劳动能力、资本积累能力、社会参与能力以及自我发展意识的权重分别为0.122 4、0.234 0、0.311 8以及0.3318。指标层权重较大的指标则分别为劳动力平均健康水平、劳动力是否掌握技能、房屋价值、用电便利程度、互联网使用便利性、信息获取的难易、主动参加培训频率、教育培训投资意愿及参加村民选举等相关指标。

3 皖南山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皖南山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确定评价因素集。一级指标因素集为A={基本劳动能力、资本积累能力、社会参与能力、自我发展意识},二级指标对应的因素集分别为A1={劳动力人数、劳动力平均年龄、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劳动力平均健康水平、外出务工人数、劳动力是否掌握技能}、A2={人均耕地面积、贷款难易程度、可筹集资金、房屋价值、用电便利程度}、A3={距离乡镇集市市场距离、互联网使用便利性、信息获取的难易、购物频率、参加集体活动的频率}、A4={主动参加培训频率、教育培训投资意愿、是否有脱贫致富信心、参加村民选举、使用新型作物化肥农药意愿}。

其次,确定因素集中各因素权重。一级指标权重集为 W={0.122 4、0.234 0、0.311 8、0.331 8},二级指标权重集则分别为 W1={0.083 8、0.112 5、0.136 5、0.249 8、0.144 1、0.273 3}、W2={0.161 0、0.107 2、0.170 2、0.348 3、0.213 4}、W3={0.176 9、0.337 9、0.223 5、0.129 2、0.132 5}、W4={0.291 2、0.241 9、0.113 3、0.239 6、0.114 1}。

第三,建立模糊评价集和分数标度集。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等级集合用V 表示。本文将评价分为五个等级:低、较低、一般、较好、好,建立评语集V={V1、V2、V3、V4、V5},即 V={低,较低,一般,较好,好}。

第四,建立模糊评价矩阵。以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与参与评价总人数的比值构建皖南山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模糊评价矩阵。

第五,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根据权重集B 和模糊评价矩阵R 构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评价结果向量W。同时,采用加权平均原则计算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水平。具体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评价结果

由表2 可知,皖南山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结果为3.38,略好于一般水平,与“较好”等级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指标中,基本劳动能力、资本积累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及自我发展意识的综合评价结果依次为2.73、3.00、3.42 和3.85。即皖南山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偏低,突出表现在家庭基本劳动能力的不足。除基本劳动能力的严重短缺外,皖南山区的资本积累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及自我发展意识的一定程度缺失也是当前皖南山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偏低的重要原因。进一步挖掘皖南山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关评价指标,造成皖南山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原因,重点突出在家庭劳动力人数和外出务工人数不足,劳动力年龄偏大和健康水平低下,金融服务和电力服务缺失以及信息获取便利性较差等相关层面。

4 结论与建议

提高皖南山区农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推动安徽省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借助安徽皖南地区8个贫困县720 份农户调查问卷,运用AHP 模糊综合评价法探究了当前安徽省皖南山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以下结论。当前安徽省皖南山区农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虽然已经有所改善,但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农民家庭劳动力人数和外出务工人数不足,劳动力年龄偏大和健康水平低下,金融服务和电力服务缺失以及信息获取便利性较差等是造成当前皖南山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偏低的根本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该尽力推动健全农村合作的医疗机制,建立全面的覆盖农户的大病统筹系统,提高健康水平。定期邀请专家或技术人才对农户进行定向培训,引进人才支持和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帮扶,提高农户的技能。

(2)提升农户资本的累积与管理。政府要帮助农户解决贷款和融资难的问题,开辟绿色贷款通道,实行优惠的还款政策,积极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户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3)建立更加广泛的社交方式。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建设,提高网络的普及率。可以借助新型媒体平台(如官方微博等)共享农业市场资源和信息。定期举办集体活动,提高农户的社会参与度,建立互助友好的社会关系。

(4)增强农民自我发展意识。培养村民主人翁意识。开展模范先锋评选等活动,鼓励农户不断努力和学习,激发自我发展的意识。

猜你喜欢

皖南权重山区
张 勤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权重常思“浮名轻”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下)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皖南印象》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
山区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