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台国产简易小相机试拍

2022-08-31图文寻梦人

照相机 2022年7期
关键词:湖光华光测光

图文|寻梦人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不久,当时企业的效益还不错,老百姓也慢慢有了闲钱,人们开始有了消费型的娱乐爱好,其中摄影算是个花钱的业余爱好。摄影爱好者中影友对器材要求高一些,而有些人仅仅是在游玩过程中拍些纪念照片而已,针对这样的需求及彩照的扩印流行,当时国内的部分企业设计制造了些功能简单易用的35mm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正巧手边翻腾出几台,试用看看效果。

这次试拍的五台小相机中功能最简单的是北京的华北光学仪器厂于1983年投放市场上的华光牌SZ-1型简易内置闪光灯的35mm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图1),这款相机只有1/125s一档快门速度,用多云和太阳图案标记了两档光圈,采用手轮卷片。

华光SZ-1型照相机的镜头为3组3片光学结构,镜片的表面镀有单层光线增透膜,焦距f=39mm,最大相对孔径1:5.6,调焦范围1.2m~∞,有硫化镉(Cds)测光元件作低照度警告(低于EV12时),提示用闪光灯补光,机载小闪光灯指数GN10(IS0100)。这款简易照相机的最大优点是镜头可调焦,比那些固定摄距的简易照相机强,不过这机子的镜头分辨率仅达国标三级,对它的成像质量也不能有太高的期待。

去年我在地摊上还见到台华光SZ-1型照相机(图2),不太新,仅卖5元人民币,这种低端机子手里有台就行了,买多了等再搬家时也是麻烦呢。

给这华光SZ-1型照相机装上柯达ISO200彩色负片胶卷拍片试试看。图3是阴天光照条件下拍的照片,疫情下,外卖员进不了小区,只能隔门等收货人来拿件了。图4是晴天拍摄的风景,色彩还不错,分辨率确实差些,八十年代这些为拍彩照而生产的35mm照相机在镜头设计上都考虑了色彩还原的能力,一般拍彩色负片胶卷色彩还可以的。

1980年底,隶属于兵器工业部的湖光仪器厂参照国外机型设计具有机载小闪光灯的照相机,并于1983年底投产,定名湖光牌35DS型(图5),猛一看这湖光35DS型相机外形与华光SZ-1型有几分相像,不过性能差别还挺大的。

湖光35DS型照相机的镜头为3组4片光学结构,镜片的表面镀有单层光线增透膜,采用机械程序快门,与光圈F2.8~F16之间组合变化,镜头的焦距38mm,调焦范围1m~∞,手拨轮卷片,左快门钮的后面设有测光按钮,硫化隔光敏电阻测光,测光范围ISO100 EV9~EV16.5,机载小闪光灯指数GN10(ISO100)。后来还出过款湖光35DS-1型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基本参数是相同的。

图1 华光SZ-1型照相机

图2 地摊上的相机

这些较简易的国产小照相机镜头的成像质量都很一般,装上胶卷试拍几张就行了,没必要多拍。我在一台相机拍几张片子之后,就用暗袋把胶卷换装到另一台相机里,一卷36张装的胶卷能先后换装到四、五台相机里去拍,这也是节约嘛!图6是用湖光35DS型照相机在郊外拍的侧逆光小景,分辨率比华光SZ-1型好些,亮部层次还行,暗部层次表现不行。

1980年,南京光学仪器厂参考日本玛米亚135 EF型照相机设计试制一款带机载小闪光灯的平视旁轴取景机械程序快门照相机,并于1981年秋季试制成功样机,定名百花牌EF-1型。在1983年底该款相机投放到市场上了,如果说没有自拍机的百花EF-1型照相机与玛米亚135EF型还有几分相像的话,特别是镜头部分,那之后加装了机械式自拍机的百花牌EF-S型(图7)及百花牌EF-2S型照相机(图8)在外观上看感觉更像日本的柯尼卡C35 EF型(图9、图10)。

南京光学仪器厂在生产照相机方面也是有些实力的,早在1958年该厂就仿制过苏联的费特-2型,制作了南京牌58-1型和58-2型照相机。

百花牌照相机的镜头为3组4片光学结构,镜片表面镀单层光线增透膜,焦距38mm,最大相对孔径1:2.8,采用硫化隔光敏元件测光,取景器内指针显示,为自动程序快门与光圈组合曝光,其镜头筒上只有AUTO自动档和用闪光灯的档位选择。镜头的调焦范围在0.9m~∞,并有相应的图案标记。百花牌作为“傻瓜”型照相机,在当时国产相机中也算是自动化性能较好的了,其自动程序快门为镜后式,有时拍出的照片稍有暗角现象,其机载小闪光灯的指数为GN12(ISO100)。

我手边的是台百花牌EF-S型照相机,给其装上柯达ISO 200彩色负片胶卷带着拍些照片。进入五月份,我所在的这座城市新冠病毒肺炎感染者已实现了社会面的清零,但人们尚不敢出远门,就在市郊活动活动散散心吧。郊外的湖畔景色不错(图11),还有不少人带着帐篷到郊外野营(图12)。城中靠近居民区的露天小吃摊也开张了,但少有人光顾(图13)。从这几张晴天阳光下拍的照片上看,百花相机镜头的色彩表现还不错。

图3 送外卖

图4 郊外风景

图5 湖光35DS型照相机

图6 郊外

百花牌照相机没有可手操控操作的光圈与快门速度,对于摄影人来讲显然不如像华山AE型之类的照相机有趣了。

1978年4月,扩充成立的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组织多家相关单位组成了照相机联合设计组,参照国外一些相机设计新型国产照相机,其中就有参照日本一些带内藏闪光灯相机设计的JG304型35mm平视旁轴取景的机械程序快门普及型照相机。

1981年,常州照相机总厂与苏州、无锡的照相机厂共同试制JG304A型带机载闪光灯的照相机,并于1982年制成样机,1983年正式投产推向市场。随后常州照相机总厂在JG304A型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变种机,如取消机械自拍机的红梅牌JG304A-1型照相机,在取消闪光灯之后,为机顶加装个闪光灯热靴插座就成了红梅牌PT1-EM型小照相机,再加上自拍机或者说是把红梅牌JG304A型去掉闪光灯之后,在机顶加装个闪光灯热靴插座就成了红梅牌PT3-EM型照相机(圈14)。

图7 百花EF-S型照相机

图8 百花相机背仓

图9 柯尼卡C35EF型照相机

图10 柯尼卡相机背仓

红梅牌PT3-EM型照相机的镜头为3组4片光学结构,镜片的表面镀有单层光线增透膜,焦距38mm,最大相对孔径1:2.8,采用旋转前镜片的方式调焦。镜间机械程序快门,速度组合F2.8、1/60s~F16、1/500s,有机械式自拍机,可延迟8~12s启动快门,镜头的分辨率达国标二级标准。

该机由硫化镉(Cds)光敏电阻测光,测光范围EV9~EV17,两个红色LED显示测光结果,胶片感光度设定范围ISO25~400。

红梅牌PT3-EM型照相机有全黑色塑料壳机身的和银灰色上下盖两种,其银灰色上下盖的并非是塑料电镀的,而是喷的漆,很容易磨掉露出白色的塑料。这机子体积小,装在衣兜里携带很方便。

五一节日期间,这里疫情在社会面已清零了,城中小路两旁又摆满了地摊,图15就是用红梅牌PT3-EM型小照相机拍摄的,地摊上还有卖军用迷彩服和钢盔的(图16、红梅相机拍摄),那位收卖旧货的胖子更是一天都不缺席地在摆摊(图17),我在他这又买了两台老相机。

红梅P T3-E M型(包括P T1-E M型)这种取消了机载闪光灯,而在机顶增设个闪光灯热靴插座。这也挺好,虽然外接闪光灯不如机载闪光灯用着省事方便,但外接闪光灯可以改变闪光照射方向,如在室内向屋顶打反射闪光等(图18),效果比机载闪光灯的直射光要好。

图11 踏青春游

图12 郊外野营

图13 露天小吃摊

图14 红梅PT1-EM型照相机

图15 地摊经济

图16 地摊

图17 收卖旧货的地摊小贩

图18 闪光拍人像

图20 临街小店铺

红梅牌这类相机比较少见的是一款有多次曝光功能的J G304E型照相机(图19),这机子的主要规格和技术参数与红梅牌JG304A型一样,仅是在顶盖的快门按钮旁边多了个多次曝光的上弦推柄,可以进行多次曝光,随相机还带有分身遮光罩。八十年代的时候,有热衷拍分身照的,即在一张底片上,通过遮挡及多次光拍下同一人的两或三个影像,现在想想这也没啥意思,但当年照相机生产厂家为迎合用户的这种爱好,而纷纷给相机改进出多次曝光功能。

图19 红梅JG304E型照相机

图21 踏青去

拿着装有柯达彩色负片胶卷的红梅牌JG304E型照相机街拍(图20),这多次曝光也没派上用场。在郊外,本想支上三脚架拍个儿童的二次曝光合成照片,但小家伙也不听你的摆布,还是随便拍张得了(图21)。

五一节日期间,带着多种相机到郊外拍了些照片,好景不常在,才半个月,我市组织的全员核酸筛查中,有两个区又发现了多名新冠病毒感染者,还是减少外出活动吧。

以上介绍的五款国产照相机,在二手市场上都不贵,如果不是专门收集中国产照相机的爱好者,估计一般也不会对它们感兴趣。只能说这些照相机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为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还是做出了贡献的。

猜你喜欢

湖光华光测光
湖光春色
御日华光
湖光水色调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技术橱窗 科技一点不枯燥
蝶恋花
本月话题机内测光系统
题雨花石《湖光秋色》
登华光楼拍阆中古城
湖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