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评价考试:从“三个维度”考查“时空观念”
——以2021年温州市《社会·法治》中考第24题为例
2022-08-31潘素梅温州市鹿城实验中学
◎ 潘素梅 温州市鹿城实验中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对学业考试评价也明确提出:“要注重考试命题素养导向,通过设置开放的、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试题坚持素养立意,能力类型分布合理,符合核心素养的总体考查要求,同时顾及素养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考查要求”。而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中指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生命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空间。”那么“时空观念”如何在学业评价考试中有效得到考查和落实?下面以2021年温州《社会·法治》中考第24 题为例,从空间、人文、时间等三个维度品读并予以诠释。
一、读“空间变化”,明晰时空观念的思维
【试题呈现】
元代青花瓷,于中西互动间演绎世界的中国符号。
(1)据图7,指出元代青花瓷外销的特点。(2分)
图7 元代外销青花瓷出土地点示意图
【试题分析】
历史时空观念的本质是“变化”的观念,即充分地认识到所有的人和事都在变化中发展的。在新《课程标准》“时空观念”概念中,明确指出要在“时间联系”“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在学业考试评价中可以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考查“时空观念”素养。在学业考试中,根据课程标准对素养不同层次的考查要求,这个“变化”蕴含两层意思:一是能表述直观性变化,历史事件都是在“变化”中发展,即学生能对事物的“变化”可以直观表述,从思维角度看,这是低级层次要求。二是能表述意义性变化,即学生能透过直观的事物“变化”,能表述“事物”变化的意义。历史地图是培养“时空观念”素养最直接的途径。2021年温州中考卷第24 题第一问:据图7,指出元代青花瓷外销的特点。本题通过读地图,凸显空间变化,认识其特点。作为大题第一问,从“指出”这个行为动词可知思维能力考查属于低级层次,学生能表述图中青花瓷出土地点空间的直观性变化即可。学生阅读图7,元代外销青花瓷出土地点示意图,本题两条空间变化路线,一是青花瓷出土分布点的扩大路线,从中国——东亚——西亚——欧洲。由此,可以得出表述直观性变化特点:青花瓷出土分布范围广。二是青花瓷外传的路线,从中国泉州、广州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非洲、欧洲等地。由此,可以得出表述直观性变化特点:青花瓷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二、读“人文空间”,认识时空观念的价值
【试题呈现】(上图)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元代青花瓷畅销海外的原因。(4 分)
【试题分析】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空间既指自然的地理空间和人造的建筑空间,也包括人类创造的制度空间、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如果说自然的地理空间和人造建筑空间是“物质空间”的话,那么人类创造的制度空间、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就是“人文空间”,“制度空间、文化空间、社会空间”是人文空间的三个发展角度。从一个国家来看人文空间的构成,如在一个国家里,其各项规范人们生产、生活的规则制度属于制度空间;体现科技、文学、艺术、医学等方面的创作属于文化空间;社会现状发展属于社会空间。“时空观念”的“人文空间”在学业考试中考查可以从历史试题情境的创设中彰显其价值。其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三个维度所表现的史料价值。温州中考卷第24题第二小问的“时空观念”反映在三则史料中。本题围绕青花瓷的三个空间角度组织材料设置情境,如材料一体现元朝青花瓷文化发展空间;材料二体现宋元时期青花瓷社会发展空间;材料三体现宋元时期青花瓷外运的国家制度发展空间。学生在对三则史料阅读理解中,感受“时空观念”素养。二是“时空观念”素养在解题分析中体现其价值。新《课程标准》指出“任何事物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基础条件”。这表明“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及其他素养达成的基础条件。从24 题第二问的情境来看,三则史料从人文空间的三个角度较为全面的解读了青花瓷在宋元时期的发展状况,这为本题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考查提供的基础条件,从而充分地展示出“时空观念”在情境设置中的价值。如从材料一“文化空间”中读出元代青花瓷畅销海外的原因:元代青花瓷符合伊斯兰审美,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从材料二“社会空间”中读出元代青花瓷畅销海外的原因北方陶瓷工匠南迁,促进了景德镇陶瓷技术的发展;从材料三“制度空间”中读出元代青花瓷畅销海外的原因元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发展;元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三、读“时间发展”,构建时空观念的外延
【试题呈现】
材料四:宋元时期,伴随着瓷器的出口,中国的陶瓷技术也大规模外传。在此基础上,明清两代,中国陶瓷技术传遍亚、非、欧,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摘自任荣兴《宋元时期中国瓷器外销述略》
(3)文化的活力在于创新与交融。请以元代青花瓷为例,论证此观点。(要求:表述简洁,逻辑严谨)(6 分)
【试题分析】
在新《课程标准》时空观念概念中,可知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是时空观念的基本要素,而时间观
念反映在历史学科中就表现为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人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所采取的态度,即充分认识到过去的事情是值得回忆、记录和解释的。可见,时间观念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到历史意识的形成。故笔者认为,历史意识的形成是“时空观念”素养的重要外延。24 题第三小题试题情境中“宋元时期”的瓷器技术外传到“明清两代”陶瓷技术传遍亚非欧,这让学生在时间变化中认识中国陶瓷技术的外传影响。并以元代青花瓷为代表陶瓷技术外传为例,综合地从多个层面论证“文化的活力在于创新与交融”观点,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合理解释、推导能力,最终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指导学业评价考试,更是通过学业评价指导教学。“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学业考试中,不仅渗透于试题情境,更是体现在思维上、意识中,让有形的时空更好地培育无形的素养。
[1][2][6]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5、64、6 页。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32 页。
[4][5][7]黄牧航:《时空观念的教学设计与学业评价》,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7、3、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