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分别联合奥硝唑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2022-08-30赵秀君李玲玲吴媛媛彭晓东

宁夏医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头孢间隙抗菌

王 洋,赵秀君,马 双,李玲玲,吴媛媛,彭晓东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MSI)是口腔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龋病、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等未能及时有效控制所致的颌面部蜂窝织炎或脓肿而继发感染,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等,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1]。临床治疗MSI的方法是局部引流联合全身抗菌药物治疗,以期缩短感染病程,减少并发症[2-3]。有研究表明,引起MSI的致病菌60%是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菌,以革兰氏阳性菌最为常见,奥硝唑治疗MSI厌氧菌感染安全有效,且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呋辛钠分别作为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代表药物,均被指南推荐用于口腔颌面部感染疾病的治疗[4-5]。本文通过对我院95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呋辛钠分别联合奥硝唑注射液治疗轻、中度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疗效,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为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MSI轻、中度住院成人患者95例资料,其中男性55例,女性40例。根据患者病情行相应部位影像学检查,依据病情对局部脓肿形成者主要采取切开引脓联合全身抗菌药物治疗,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辅助诊疗。局部脓肿切开后术中见坏死组织进行清创换药,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与3%过氧化氢水溶液交替冲洗数次,置半管引流,每日坚持换药1~2次。临床纳入标准:①依据人卫版《口腔颌面外科学》第7版[6]诊断规范,可明确诊断为颌面间隙感染;②住院治疗过程完整;③住院病历记载完整。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45例给予头孢唑林钠联合奥硝唑注射液治疗患者设为A组,年龄20~80岁,中位年龄45.29岁;50例给予头孢呋辛钠联合奥硝唑注射液治疗的患者为B组,年龄20~75岁,中位年龄43.8岁。2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用药天数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方案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抗菌药物治疗方法:2组患者年龄为20~80岁,其中10例中度感染者行局部切开引流术和细菌培养,细菌培养结果均为无菌生长。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等临床指南[5],所有患者均接受2种抗菌药物足剂量联合经验用药治疗,疗程6~7 d。2组患者均采用奥硝唑注射液0.5 g (四川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6032417,规格0.5 g/250 mL,16.5元/瓶),静脉滴注,1天2次。A组采用头孢唑啉钠1.5 g(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1636,规格0.5 g/瓶,0.85元/瓶)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天2次;B组采用头孢呋辛钠1.5 g(深圳立健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39,规格1.5 g/瓶,15.5元/瓶)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天2次。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四川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1156,规格100 mL/瓶)。

表1 2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比较

1.3 临床疗效:根据口腔颌面科疾病判定标准[4],将疗效分为3级,治愈: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红肿、热、痛消失,咀嚼、进食、语言等功能恢复,无明显异常;好转:全身症状减轻,局部症状明显减轻,咀嚼、进食、语言等功能明显好转,基本无障碍;无效:全身及局部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

1.4 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是指所关注的某一特定的方案或药物治疗所消耗资源的价值,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8]。由于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条件差异较大,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而难以统计,故本文中所计算的抗菌药物成本为直接成本,即只考虑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直接产生的抗菌药物总费用,其他成本假设无差异。抗菌药物成本以C(元)表示,治疗效果以总有效率E(%)表示,以用成本-效果比(C/E)表示1个单位效果所需要的净成本,即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C/E值越小越好。增量成本-效果比(△C/△E)是一个方案的成本-效果与另一个方案的成本-效果比,通常以成本最低方案为对照,用其他方案与之对比而得。其比值越小,表明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时所追加的成本越小,则该方案就越有意义[9-10]。

2 结果

2.1 2组MSI患者感染部位及构成比:2组患者感染累及间隙主要有颌下间隙、眶下间隙、颊间隙、咬肌间隙、颏下间隙、咽旁间隙等,其中累及1个间隙的患者65例(68.42%),2个间隙患者20例(21.06%),3个以上间隙的患者10例(10.52%)。颊间隙感染和颌下间隙感染患者最多,分别占28.42%和18.95%,见表2。2组患者以单间隙感染为主且感染部位例数相近似,表明2组患者感染程度相近似,均为轻、中度的感染者。

表2 2组患者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部位及构成比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为97.78%,B组总有效率为9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1,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2种治疗方案的抗菌药物成本-效果分析及成本-效果敏感度分析:A组和B组的抗菌药物治疗成本分别为9 993元和19 882元,人均抗菌药物成本分别为222.07元和397.64元。2组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其增加的成本分别为102.2元和202.88元,B组C/E值是A组的近1倍,且B组△C/△E比值较高,表明头孢唑林钠联合奥硝唑治疗方案较头孢呋辛钠联合奥硝唑治疗方案在治疗MSI中更为经济。

敏感度分析是数据可靠性的评价指标,主要用来验证不同假设或估算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10]。假设药价下降10%,则A组和B组抗菌药物总费用分别为8 993.7元和17 893.8元,其他费用不变。表明药品价格的浮动不会对成本-效果分析造成影响,见表4。

表4 2种治疗方案的抗菌药物成本-效果及敏感度分析

3 讨论

MSI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一种多发感染性疾病,通常感染发生的部位和波及的范围反映了MSI严重程度[5-7]。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以单间隙感染为主,均为轻、中度而非重症的颌面部间隙感染。MSI的治疗主要是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和全身使用抗菌药物。由于轻、中度口腔间隙感染患者,炎症初期无脓肿形成,无切开引流指征,且无法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故以经验用药为主。有研究报道,引起MSI的致病菌60%是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菌,且以革兰氏阳性菌(星座链球菌、咽峡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主,奥硝唑治疗MSI厌氧菌感染安全有效,MSI非重症的感染初期建议使用头孢呋辛钠联合奥硝唑治疗[5-7]。头孢呋辛钠是第二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对G+和G-菌效果均较好,对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等均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G-杆菌产生的广谱β-内酰胺酶稳定[5-6]。而头孢唑林钠为半合成的第一代头孢菌素,是治疗G+菌的常用药物之一,其抗菌谱较窄而对G+菌效果很好、对G-菌效果较差,主要覆盖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但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5-6],也可作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常规治疗方案。2种抗菌药物比较而言,头孢唑林钠对G+菌活性较头孢呋辛钠强,而对G-菌活性较头孢呋辛钠弱[5,7]。本研究结果表明,上述非重症的口腔间隙感染患者分别经验性使用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呋辛钠联合奥硝唑治疗MSI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和98%(P>0.05),即2种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相近。

在药物经济学中,抗菌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旨在探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更好节约抗菌药物费用,从而降低治疗疾病的成本[8-10]。本研究结果发现,头孢唑林钠联合奥硝唑组的抗菌药物成本较头孢呋辛钠联合奥硝唑治疗为低,这主要与头孢唑林钠单价比头孢呋辛钠单价低有关。2种治疗方案的抗菌药物成本-效果和敏感度分析表明,头孢呋辛钠联合奥硝唑组抗菌药物C/E值是头孢唑林钠联合奥硝唑组的近1倍,且头孢呋辛钠联合奥硝唑组△C/△E比值较高,即头孢唑林钠联合奥硝唑注射液的经验性治疗方案在MSI患者的治疗中更为经济。此外,药品价格的浮动不会对成本-效果分析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2种抗菌药物治疗轻、中度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均有较好疗效,但从2种治疗方案的抗菌药物成本-效果分析来看,头孢唑林钠联合奥硝唑注射液治疗方案更为经济。

猜你喜欢

头孢间隙抗菌
基于OpenCV的车身匹配间隙测量方法
间隙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头孢那么多,到底怎么选?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代头孢药功效各不同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给你
苦难的间隙
头孢不能混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