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肖邦《第一叙事曲》的创作特征

2022-08-30吴蓝滔曹昆

艺术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调性小调肖邦

□吴蓝滔 曹昆

文章以肖邦《第一叙事曲》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对肖邦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作品所体现的作曲技术理论进行分析,进而论证肖邦作品的风格特征以及音乐表现与技术的关系,最终达到提高作品分析能力的根本目的,为下一步的艺术探究提供依据。

一、《第一叙事曲》作者与作品介绍

(一)肖邦简介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出生于波兰中部的一个小镇。肖邦很早便展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7 岁时便创作发表了第一首乐曲——《g 小调波兰舞曲》。1829 年,肖邦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由于当时社会的动荡,他萌生了离开华沙的想法。次年,他便告别了家人、朋友,登上了驿车,没有人想到,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华沙这片土地。

(二)叙事曲体裁

叙事曲最初是一种舞蹈歌曲,演唱时载歌载舞或穿插舞蹈。肖邦从文学上的叙事诗和声乐作品中的叙事诗得到启发,将浪漫主义文学与音乐联系起来,作为钢琴作品的新的体裁,并把此体裁叙事曲称为法语的“ballade”。

肖邦是首个把叙事曲这一体裁引入钢琴作品创作的作曲家。他在创作题材中引入了波兰民间音乐的舞蹈元素,在曲式结构上融合了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等结构原则,创造了规模较大型的曲式结构,使戏剧性和交响性大大增强。

(三)g 小调第一叙事曲创作背景

《g 小调第一叙事曲》大约完成于1831 到1835年。众多学者普遍认同第一叙事曲是在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影响下创作的。

《康拉德·华伦洛德》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史诗,叙述14 世纪时,立陶宛人反抗日耳曼武士团的斗争。倭尔特·冯·斯塔丁是立陶宛人,幼年被俘,由日耳曼武士团抚养成长,长大后倭尔特娶了立陶宛大公的女儿阿尔多娜为妻,夫妻二人在婚后萌生了复仇的念头,以挽救祖国的前程命运。阿尔多娜自愿以修女的身份,把自己关在尖塔上的小屋里,直到死去。而倭尔特则改姓换名为康拉德·华伦洛德,加入日耳曼武士团,开始了复仇计划。在随后的战争中,倭尔特在日耳曼军团屡屡立功,不久便被任命为武士团大总管,于是他开始处心积虑地消耗武士团的战斗能力与财力,使军队屡屡打败仗。最终事情败露,倭尔特被处死,在刑台之上,他与阿尔多娜做了诀别。

二、创作结构特征

(一)曲式结构特征

1.引子

肖邦《第一叙事曲》以稍缓的广板速度开始,双手齐奏,旋律线条较长,沉重而富有朗诵性,开始讲述一个悲壮的故事。调性上一开始较为模糊,因降二级音导致听觉上更偏向降A 调,但从和声上分析可以确定,引子的终止式为N6-IV-VI-V-I,开始的降A 音实质为“那不勒斯和弦”的和弦音(降根音)。调性的对比使全曲一开始就储蓄了强烈的内在发展驱动力,为后续戏剧性的发展做了铺垫。

2.呈示部

由于引子部分和声叠入了主部,所以主部主题实际上从第9 小节第四拍开始。主部开始便形成切分的节奏,重音落在后半拍,听觉上效果如谱例1。

谱例1

连续的切分混合从不稳定到稳定的和声,乐句内旋律线的小幅度下降,使主部的音乐形象犹如说话般的叹息。节奏虽然切分,但感情是平稳的,感情堆积至第33 小节出现了短暂而又含蓄的华彩,仅仅出现一小节便缓和了下来。紧接着,连接部出现了新材料,如谱例2。

谱例2

看似没有联系,但实际上,肖邦还是沿用了切分节奏,使主部与连接部有机联系起来。

副部的调性并没有遵循传统奏鸣曲式往属调(属方向调)发展,而是往下属调方向。副部与主部的统一主要体现在情感与舞蹈因素上,主部与副部都能发现三拍子舞曲的节拍因素,并持肖邦“玛祖卡”特色的后半拍重音特点。

结束部建筑在主音持续音上,从第90 小节开始连续上行三度的和声逐渐过渡到a 小调,强烈的调性对比,内部矛盾深化,预示着即将进入第二部分——展开部。

3.展开部

中心Ⅰ、中心Ⅱ分别是主部主题、副部主题的升华。中心Ⅰ属音作为持续低音出现,营造紧张、不安的气氛,直到105 小节迎来A 大调的终于式,持续音得到解决,调性开始明朗。中心Ⅱ以变奏的方法发展主题,柱式和弦占据主导位置,和声转换更加频繁,旋律走向高潮。

中心Ⅲ为混合的新材料,主要围绕降E 大调的属七和弦展开,旋律发展富有幻想性和即兴性,这个段落将前面累积的情感能量逐渐回落到平面。

4.再现部

再现部为倒装再现,副部先行,并且没有调性服从,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同时,调性布局也集中对称,即g-bE-a-A-bE-g。副部再现以变奏为原则,由于副部在展开部中也是用变奏的原则,并且结构完整,所以整个结构同时具有回旋曲式的特征。195 小节开始动力化再现主部主题,左手是以属持续音为主导的和声进行,右手回归旋律,主题的减缩最终在慷慨激昂的连续六度进行中悲情结束。

5.尾声

减缩再现主部主题后,衔接了一个篇幅较大的尾声。与传统曲式尾声不同,《第一叙事曲》的尾声由新材料组成,独立性较强,肖邦在第二、第四叙事曲中同样采用了此手法。尾声沿用了六度为主导因素,激动的情绪随着六度的减少逐渐出现回落,全曲在八度的音阶中走向结束。

(二)和声手法

1.旋律发展手法

模进是整个《第一叙事曲》用得最为突出的旋律发展手法,其次是变化反复。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此曲乐段的再现为动力化再现。细化至乐句材料,不难发现,从动机、乐思、乐句、乐段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结合的,无一不体现了肖邦缜密、成熟的作曲技巧与思维。从材料角度出发,主题是从材料a 展开的,如谱例3。

谱例3

材料a 连续模进了六次,紧接着用a 材料进行剪裁,补充了22 小节后3 拍,23 小节再次模进了22 小节,后续24、25 小节为22、23 小节的变化反复,26 小节还是旧元素,直至27 小节才出现新元素,两小节后再次模进,接着一段简短华彩后,最终在一声“叹息”中结束主题,如谱例4。

谱例4

旋律先下行四度,再上行三度,表现的是肖邦以浪漫主义情感表达的一声叹息、伤感。此“叹息”更是多次出现在肖邦的作品中,包括《玛祖卡op7.no.2》《夜曲op.27no.2》《a 小调前奏曲》《第四叙事曲》。这个“叹息”是肖邦式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曲中数次出现。

2.调性与和声特点

关于肖邦的和声风格,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肖邦和弦”。

研究发现,尽管很多作曲家都写作过这样的和声进行,但不一定都是有意识的作曲想法与和声思考,而肖邦是有意而为之,这是其独一无二的风格编配的和声,是有意识的和声色彩安排。

在这首叙事中,还有另一个充满肖邦色彩的和声手法,即同等音转换。中心Ⅱ在衔接到中心Ⅲ时,调性的转换为A 大调到bE 大调,为远关系转调,肖邦以#f 小调作为过渡调,利用导音上的减七和弦作为中介,等音转换为bE 大调上,降五音的二级七和弦完成转调。这种和声手法是肖邦较为常用的处理远关系转调的手法,也是最典型的。

(三)复调技法

复调技术在巴洛克时期达到全盛,以巴赫的复调写作最为成熟经典。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创作中,众多作曲家都十分喜好且善用这项作曲技法,肖邦便是其中之一。复调类型主要分为模仿复调、对比复调、综合式(模仿与对比混合)复调。而出现在肖邦《第一叙事曲》这一作品中的复调,主要是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

谱例5 切分节奏为三声部的出现提供了良好条件,高音声部呈下行;中音声部维持柱式和弦伴奏状态;低音声部旋律线条填充高音声部节奏,并与其形成对位,呈上行状态,使高、低音声部呈反向进行,音程、和弦度数的压缩为建立音乐形象、推动音乐发展提供了发展动力。

谱例5

三、创作的感情基调

(一)浪漫主义情怀

肖邦的浪漫主义情怀主要体现在其作品的戏剧性、抒情性、即兴性。

戏剧性。作曲家在建立音乐形象时常常打破常规,在建立音乐形象时用强烈的力度、调性对比以增强内在情感张力,以表达内心的感受,更为自由地处理曲式结构。肖邦早在《b 小调谐谑曲》《c 小调奏鸣曲》中就有所透露,他并不拘泥于传统的作曲技法与曲式结构,认为形式服从于内容,契合音乐形象的创作更富有生命力。

抒情性。夜曲是肖邦重要的创作体裁之一,其大多数夜曲为表达对爱情,对美的追求,或者抒发自己个人情感。

即兴性。不同于李斯特,肖邦旋律的华丽不炫技,不造作,思绪深沉,结合肖邦式的和声,创造了只属于他的音乐旋律。

(二)民族精神

肖邦善于捕捉波兰民间音乐的特点,并且能够将其合理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玛祖卡舞曲,把最具波兰民间舞蹈音乐特色的旋律、和声、节奏元素都分离出来,最为显著的是3/4 拍的节奏,其重音落在第二、第三拍上。

肖邦前期的作品虽然在艺术上略显稚嫩,内容缺乏深度,但风格清新淡雅,富有民族精神。1830年,肖邦离开华沙远赴巴黎,不久传来华沙沦陷的消息,这进一步激发了肖邦的爱国情怀,此时肖邦作品的风格逐渐有所改变,转为更肃穆、安静的风格,此时他的作品常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山河大海联系在一起,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作品有《c 小调练习曲》《d 小调前奏曲》《b 小调谐谑曲》等。

《c 小调练习曲》是肖邦得知华沙起义失败,被沙俄军队彻底攻陷后,在十分激动、愤慨的情绪下创作的,由于身体不适等原因,肖邦没有端起钢枪当兵从军,只能挥动笔杆,倾泻一腔热血。乐曲慷慨激愤,材料凝练集中,气势磅礴,将革命的热情、英雄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此曲体现了肖邦高超的艺术造诣,更体现了其民族精神。

《第一叙事曲》是肖邦叙事曲体裁中的代表作,肖邦在创作此作品时,作曲技法、心智各方面已经趋于成熟。其不仅创新了体裁,还突破了传统的奏鸣曲式结构,对叙事曲体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调性小调肖邦
调性的结构力场、意义表征与听觉感性先验问题——以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为例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谈“调性”
Colorful you
肖邦的魔法
愿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
小调[六首]
小狗圆舞曲
一夜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