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中的效果对比
2022-08-30王学娟
王学娟
(吴江松陵夏蓉街丁月峰口腔门诊部,江苏 苏州 215200)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口腔科现阶段所用正畸治疗方法也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各种正畸器械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患者正畸时间。口腔正畸(orthodontics)是对患者排列不齐的牙齿通过矫正器来进行纠正,一般是存在牙间隙大、牙列拥挤、上或下颌前突、下颌后缩、深覆牙合等问题的患者会选择口腔正畸,以提高口腔健康及美观度。随着人们对口腔卫生和牙齿美观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对口腔正畸治疗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传统正畸方法虽然发展时间长、效果稳定,但随着应用的扩大,支抗丧失、稳定性差、治疗后牙齿舒适性差等问题逐渐突显,有甚者还会出现牙龈肿痛、牙周水肿、种植体松动、牙齿不适等症状,极大程度影响了患者治疗体验,最终易导致矫正中止。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且矫正期间患者自觉有良好舒适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正畸的不足。基于此,本研究结合2019年4月-12月在我院行口腔正畸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12月在吴江松陵夏蓉街丁月峰口腔门诊部进行口腔正畸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7~30岁,平均年龄(20.66±1.87)岁;体重50~90 kg,平均体重(70.69±8.95)kg;文化程度: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16~29岁,平均年龄(19.88±1.63)岁,体重51~92 kg,平均体重(73.73±7.81)kg;文化程度: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28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牙齿畸形的临床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可全程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口腔疾病者;②合并严重基础性和系统疾病患者;③合并精神功能障碍者;④既往病史中存在正畸矫正记录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传统正畸,具体方法:在患者上颌第一、二磨牙位置进行置换,在上口外弓进行口外支抗制作,并要求患者每日佩戴Nance 弓(杭州慈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4 h以上,配合横腭杆强化支抗,牵引力在200~300 g之间。在患者治疗下颌时,在第二磨牙部位进行带环、舌弓处理,可增加支抗力度。此外,每月定期进行1次复诊,检查判断患者牙齿移动情况,合理调整加力值,治疗周期为2年。
1.3.2 观察组 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具体方法:选择浓替硝唑含漱液(江苏晨牌邦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473;规格:0.2%×100 ml)予以患者漱口,局部麻醉后使用黄铜丝将牙齿分开,对植入部位做好标记。观察牙根位置、形态及周围组织分布情况,采用全景口腔拍摄采集牙根尖照片,随后进行微型种植体植入。若牙槽位置处有黏膜,需切开黏膜以免卷入软组织,再进行植入种植体。一般于距牙根2~3 mm位置处进行微型种植体的植入,保持与骨平面垂直。术后进行检查性根尖摄影,明确牙根与微型种植体之间的关系,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维持口腔清洁。每月定期进行1次复诊,视具体情况给予微型钛钉加力,3个月后可取出微型种植体。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龈情况、咀嚼功能、正畸效果。
1.4.1 牙龈情况 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PLI)、探诊后龈沟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①PLI:用探针轻划牙面后,评估患者菌斑量和厚度,评分范围在0~3分之间,分值越高表示菌斑指数越明显;②BI:对患者牙龈的形状和颜色进行观察,使用钝头牙周探针轻探龈沟,评分范围在0~5分,分值越高表示出血情况越明显;③GI:检查患者牙龈健康情况,色泽是否正常,有没有红肿和出血问题,评分范围在0~3分,分值越高表示牙龈健康情况越差。
1.4.2 咀嚼功能 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咀嚼效率和咬合力。①咀嚼效率:将2 g花生分别进行左右咀嚼各20次,再将咀嚼、漱口、牙面窝沟的残余物添加进蒸馏水,充分搅拌进行筛滤并烘干称重,咀嚼效率=(咀嚼前重量-咀嚼后重量)/咀嚼前重量×100%;②咬合力:把咬合片置于下颌第一磨牙上,连续咬合10次,2 s/次,取3次最大咬合力结果的均值,采用咬合力测试仪(MCF-8701型)完成测量。咀嚼效率、咬合力越高,表示咀嚼功能越好。
1.4.3 正畸效果 ①正畸成功率:咬合舒适度有明显提高,牙龈无明显刺痛感,牙齿健康、色泽、美观、邻接关系良好,视为治疗成功;②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后出现口腔软组织浮肿、感染、牙齿不适情况。正畸成功率越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表示患者的正畸效果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牙龈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PLI、BI、G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牙龈情况比较(,分)
2.2 两组咀嚼功能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咀嚼功能比较()
2.3 两组正畸效果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正畸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正畸效果比较[n(%)]
3 讨论
口腔正畸作为临床口腔科常规治疗项目之一,是需行矫正牙齿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期许通过技术牙齿排列整齐,提高咀嚼功能和改善牙周组织健康。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因为牙列拥挤问题、牙咬合关系而影响面部美观的患者选择了正畸治疗,以此提高面部美观度,解决口腔问题。支抗在患者的口腔正畸术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能直接影响最终矫正效果。临床所用的传统支抗是借助口外弓、J钩等来将磨牙、切牙压低,进而产生支抗作用,之后为避免支抗出现转移现象,设计时需保证抗力可以均匀分散在多个支抗牙上,因此容易出现牙龈损伤和增加患者佩戴矫治器的不适感,且口外支抗从生理角度上看,可能会影响到患者面部器官美感。近几年,随着口腔支抗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研究证实,在牙齿矫正中采用强度、牢固性能俱佳的微型种植支抗,能有效解决目前口腔矫治中支抗强度不足的问题,进而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针对口腔畸形患者,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中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口腔正畸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PLI、BI、G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正技术可减少牙龈菌斑、改善牙龈出血状况,促进牙龈健康。分析认为,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正技术不仅可以避免患者牙齿在矫治期间出现负向移动,还能减少牙龈组织创伤,增加患者佩戴舒适感,进而提高患者耐受度的同时可以有效预防骨结合,加上微型种植体体积小,不会过多的影响患者口腔健康和卫生情况,是提高矫正效能稳定性的有效方案。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微型种植体支抗可有效提高患者咀嚼功能。分析认为,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正技术在患者正畸后的稳定性、舒适度、牢固性及口腔结合程度更高,可以使患者在咀嚼时敢于发力,进而提升患者咬合力及咀嚼效率。此外,观察组正畸成功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比于传统正畸方法,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正畸效果更佳。究其原因,微型种植体支抗从外形、材料、灵活性能等角度为切入点,改良了传统支抗体积大、支抗插入过程复杂的缺陷,扩大了口腔医生的可操作空间,进而可有效提高正畸成功率。同时,微型种植体支抗不会接触到患者的牙龈组织,可以有效的降低器械操作对牙龈的伤害,简化操作,改善患者的牙龈状况,既能保持口腔健康,又不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整体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正畸方法,不仅能提高患者正畸成功率,改善其咬合力、咀嚼效率和牙龈情况,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