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以辽宁大学的环境地质工程课程为例

2022-08-30徐连满

大学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线下教学效果

郝 喆 徐连满

辽宁大学环境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混合式教学是线下教学(面授教学)和线上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混合式教学,可以减少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弥补线下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全力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鼓励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

新冠肺炎给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带来了极大冲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做出了防疫常态化的总体判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以辽宁大学的环境地质工程专业课为例,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内容、模式、方法和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探索,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一、疫情防控期的教学特点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时期,国内不同省份以及不同国家的学校,其学生的返校时间往往不一样,有的外国学生可能整年难以返校,全部开展线下教学是难以做到的,而开展混合式教学是必然选择。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是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既可以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又可以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分析当前疫情防控期的混合式教学,发现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混合式教学中,有的教师会选取部分课堂内容并将其机械地搬到网络上给学生学习,教学的针对性不强。

(2)混合式教学既需要一定的软硬件条件做支撑,针对学校发展要求和学生未来规划,还需要根据教学实践逐步调整完善,教学成本相对较高。

(3)混合式教学中,实现数字化学习和非数字化学习的有机融合是一个难点,数字资源和人力资源也难以实现持续支持,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提升。

(4)学生的工程课程学习成绩主要由理论学习、实验操作、工程体验这三部分的成绩构成。疫情期间限制师生出校,线下教学难以开展工程体验,线上教学因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而容易流于形式。

二、辽宁大学环境地质工程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资源

环境地质工程是辽宁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学科核心课程,为必修课、3 学分48 学时。该课程以环境地质学为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地球内部的环境地质问题、地球外部的地质灾害问题、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工程建设的环境地质问题、环境地质工程调查与评价、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等。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掌握环境地质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环境地质的调查、实验、分析、治理与修复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辽宁大学的环境地质工程课程混合式教学资源如下图所示。

(1)环境地质工程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资源由线上教学资源、线下教学资源、线上线下联合考试和实践教学资源共同组成,涵盖了教学、考试、实验和工程应用等环节。

(2)线上教学资源由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和试题测验这三部分组成,还提供大量的网络课件、教学视频、教学软件、作业答案、工程影像等拓展资料。应对拓展资料进行合理分割,制作成10分钟左右的碎片化知识点内容,以便于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单个知识点的讲授。

(3)针对课程教学内容,线下教学资源建设针对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及评价方法、治理及修复方法等,提供图纸及具体工程报告,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4)线上线下联合考试的考点包括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环境问题、调查手段、评价方法和治理思路等。一般情况下,线下考试的题型和考核方式会比线上考试的更加丰富灵活。此外,注重抓好课前自测、随堂测验、课后检测、自学测试等平时考核环节,以提供更全面的综合评价结果。

(5)实践教学资源中的工程实践包括地质环境调查报告、地质环境评价报告、地质环境治理及修复方案等内容,并通过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查,培养学生的具体工程应用能力。部分线下难以开展的实践教学,可以考虑通过虚拟仿真手段开展实验和工程设计的辅助教学。

上图所列的混合式教学资源是有机的整体,其总体特征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线下面授为主、线上网教为辅、实验辅学为两翼、工程实践为落脚点,根据地质环境领域的技术问题凝练专题,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探讨,从而加深其对环境地质工程的理解,提高其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辽宁大学环境地质工程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对策

(一)指导原则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遵循注重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方便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拓展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宽度和广度,进行全方位的掌握,有效促进学生提高课程的学习、理解、应用能力的总体原则。

(1)疫情防控期间,混合式教学应采用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模式,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克服传统教学时间有限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同时,通过融合多种教学理论和方法以及协调各种学习要素,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2)充分发挥线下教学的互动性和线上教学的灵活性优势,提升整体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使成绩评定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突破“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做”“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限制,拓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空间。

(3)遵循“以疫情防控为背景、学生领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为目标”这个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优化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通过开展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提升混合式教学效果。教学模块包括技术控制模块、教学效果考评模块和教学管理督导模块三部分,各模块协同增效,推动教学效果实现螺旋式上升。其中,技术控制模块是主体,根据环境地质工程课程特点,将其分成理论教学控制模块、实验教学控制模块、工程实践控制模块,三者各司其职,促进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

(2)做好混合式教学方案设计,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答疑等多种形式,实现学习环境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广还要与辽宁大学的相关教育现状相匹配,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并强化教学效果。

(3)建立包含课前导引、知识引入、教学课件、图片展示、辅学视频以及工程课上在线问答、课后答疑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库。根据实际情况,将沈阳七星山破损山体修复和阜新海州露天矿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确定为重点工程实例,将工程测量、调查、勘查和治理设计等方面的资料下发给学生,使线下教学内容更加饱满、线上资料更加系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课程教学和学习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线上线下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线上教学环节更是要强调保障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线上教学为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集体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基础条件,使学生对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都有一定的自主性。

(5)教师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及时将实验素材资源发布到雨课堂,并在虚拟仿真平台开放实验模块,要求学生在设定的时间内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学生可随时通过网络与教师讨论问题,教师通过后台监控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进度,由此优化实验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幅度降低学生实验操作失败率。

(三)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要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前教学、课中教学和课后教学,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

(1)课前,教师整合线上教学资源,在线上教学平台上设置学习任务,发布地质环境问题演示课件、地质环境调查报告、地质环境治理方案案例等学习资源,添加地质、火山、泥石流、地震和水体污染情况以及地质环境调查与采样的原则、方法等,引导学生有效进行线上自主学习。

(2)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的线上学习情况,侧重于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深入讲解,并通过分组研讨的方式,共同讨论、协作解决遇到的问题。此外,灵活开展问卷调查、随堂测试等活动,引导学生就沈阳七星山破损山体修复工程、阜新海州露天矿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抚顺西露天矿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进行分组研讨、汇报,教师点评。

(3)课后,学生可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资源巩固所学的知识,就有疑问的地方与老师进行线上交流或线上提问,有效实现学生的差异化进步。各小组继续完善上述三个主要工程的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并上传到教学平台,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对有疑问的学生进行线上答疑。

(四)教学效果评估措施

教学效果评估改革的核心是实施对教学的全过程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教学全过程考核模式,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平时作业、阶段性学习测验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过程跟踪,克服目前仅依赖考试而忽视过程评价的弊端。环境地质工程课程通过将理论知识学习评价、实验操作评价、工程能力评价和考试成绩评定相结合来提高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使传统教学模式下成绩评定的不客观性得到改善,在教学各模块的重要节点设置质量监控点,分段考核并使过程考核更公平、公正、公开。对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实验操作和工程应用的考核。在分段考核过程中,教师随时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学生随时查看自己的成绩。

(3)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特点等要求制订课程考核方案,在开学初就向学生公布。理论学习、实验操作和工程应用的过程考核成绩占本门课程最终成绩的50%左右。在过程考核中,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理论学习、实验操作和工程应用各环节的分值和具体评价指标。

(4)如实记载考核成绩,对线上教学平台考核数据做好备份,课程结束后形成课程考核档案,保存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所有与评价相关的纸质版或电子版材料。可联合地质环境领域技术专家,建设基于地质环境岗位工作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效果考核。

四、结语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环境地质工程课程有必要深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现线下面授教学和线上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取长补短,进一步强化教师主导教学的作用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线下教学效果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线下疫情亏损,线上虚假繁荣,中国手机行业已“寒气逼人”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