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弹测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以导弹测试与实践课程为例

2022-08-30董海迪方登建赖建伟

大学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装备导弹岗位

董海迪 方登建 金 凯 王 斌 赖建伟

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0

随着我国导弹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导弹保障部队测试专业操作号手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的导弹测试设备信息化程度显著提升。为适应日益精细划分的导弹测试、维护保养、日常管理和维修保障工作,导弹测试操作号手的技能要求和能力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减少课堂授课式教学方式的限制,适应新形势下导弹测试操作号手队伍建设需求,以海军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导弹测试专业开设的导弹测试与实践课程为例,课题组进行问题查摆并积极思考解决方案,以学员的岗位任职核心能力素养培塑为牵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一、课程教学目标

导弹测试专业以培养导弹保障部队测试专业操作号手(技师)为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员的岗位任职核心能力素养培塑。导弹测试与实践课程主要讲授导弹测试相关的技术基础知识、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在导弹上的应用实践、通信总线和测控总线技术及其在导弹上的应用实践、虚拟仪器设计及其在导弹上的应用实践、导弹测试故障诊断与应急处置、导弹测试设备的维护保养与安全管理等知识,对提升学员装备认识水平、培养学员良好的军事素养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为学员岗位任职奠定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同时,该课程还介绍了测试领域发展的先进技术和应用成果,可让学员了解自动测试技术发展及工程应用方法,也为学员持续成长、发展提供助力。

导弹测试操作号手的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如图1 所示,随着操作号手对装备原理的理解与实践的深入拓展,岗位能力素质由初级逐步向高级进阶。初级操作号手属于操作技能型岗位,号手应掌握测试相关的基本知识,具备装备操作使用及日常维护保养能力;中级操作号手属于专业技能型岗位,号手应构建完整的测试知识理论框架,熟练掌握装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使用方法,具备一定的故障排查能力;高级操作号手属于技术尖子型岗位,号手应把握自动测试技术的发展,能熟练解决常见技术问题,具有技术革新和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分析导弹测试操作号手的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可知导弹测试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素质提升三部分。

一是知识学习。学员通过课程授课夯实导弹测试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导弹测试的基本概念、导弹自动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熟悉自动测试技术实现途径,掌握导弹测试装备的组成、功能、原理,为提升岗位任职能力打下基础。

二是技能培养。学员通过课程实践环节训练导弹测试的操作技能,掌握基本的导弹测试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能够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导弹测试任务;通过测试实验操作、导弹故障排查与流程操演等实践环节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素质提升。学员通过安全法规的学习、事故案例的警示教育、日常的规范训练,养成自觉遵守导弹测试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和使用维护保养相关规定的专业素养;促使学员深刻认识导弹测试岗位任职的重要性,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并培养学员严谨的科学素养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二、导弹测试与实践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剖析

导弹测试与实践课程已经过我校多轮次的教学实践,主要存在以下深层次的问题。

(一)学员结构组成复杂

以本学期为例,本课程授课对象共8名学员,学历情况分布为:大专4名、高中2名、本科1名、中专1名;所从事专业分布为:测试3名、发射2名、总体2名、勤务1名。总体上看,学员以大专学历为主,部分学员仅有中专或高中学历,文化基础较差,但由于学员前期在部队参与过大量的导弹测试相关工作,在知识应用技能方面实力较强;学员主要从事测试、发射和总体3 个专业,对本专业承担的导弹测试任务较熟悉。因此,设计出一套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员整体学习效果提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值得探索。

(二)课堂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不够

导弹测试与实践的理论部分主要讲授导弹测试相关的技术基础知识、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在导弹上的应用实践、通信总线和测控总线技术及其在导弹上的应用实践、虚拟仪器设计及其在导弹上的应用实践、导弹测试故障诊断与应急处置、导弹测试设备的维护保养与安全管理等知识,仅停留在技术基础讲授层面,学员缺少实践体验;课程实践部分主要安排学员按操作规程进行导弹测试的实操训练,没有对导弹测试中应用到的测试技术、传感器技术、总线技术、虚拟仪器等进行分解实践,导致学员的理论讲授与课程实践的关联性不强,对测试技术细节与其在导弹上的具体应用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导弹测试与实践课程的理论讲授和实践体验结合更紧密,能提高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值得探索研究。

(三)实装操作过于单一

当前课程教学中安排了大量针对模拟训练器材的科目训练,各科目训练严格按照部队的实装操作规程展开,能够帮助学员熟悉并迅速熟练掌握装备操作使用。但大部分科目的大部分操作都是相同的,且按照实装操作规程开展的科目训练需要大量时间,院校教学不同于部队操作训练,院校教学的目标是使学员掌握装备工作原理,熟悉装备操作使用,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装备的熟练操作上,在校期间的短暂学习时间更应该用于学员补充学习在基层部队很难接触到的知识;且院校装备演练也不同于部队实操训练,模拟训练器材也区别于真实装备,让学员反复操练模拟训练器材,往往适得其反,很多学员会产生厌倦情绪,无法集中精力,养成不良的操作习惯。因此,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员熟悉装备操作使用维护,培养学员“严、细、慎、实”的工作态度和顽强的工作作风值得研究。

三、导弹测试与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手段

传统的导弹测试课程教学存在较多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单纯依靠调整教学内容已无法很好地解决问题,因此课程教学团队拟在课堂组织模式和互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改革。

(一)“分组式+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模式

通过开课前走访学员的时机,对学员进行学情调查,熟悉学员的学历和所从事的专业,以及学员的知识储备和性格特征,按照互补性原则对学员进行分组,采用小组交流与协助形式,完成每次的授课任务。教员会在每次课前1~2 天向各小组提前公布下节课的知识要点和难点等内容,让学员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并开展组内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性问题;然后各小组带着问题与教员交流,教员通过随堂提问检验学员的学习掌握情况,针对共识性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和专题辅导。教员针对课程中知识点,经常性布置小作业,安排学员轮流在小组内部或课堂上进行交流汇报,采用类似于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保证每个学员都有在正式场合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从而锻炼学员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二)“案例剖析式+探究型学习”的教学互动模式

导弹测试与实践课程理论讲授部分主要讲解导弹测试的基本概念,导弹自动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导弹测试装备的组成、功能及原理,仅停留在基础理论与装备原理知识讲解层面,缺乏实践动手环节设置,导致学员对技术细节缺乏感性认识,不知道所学理论知识如何使用,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此时,采用案例引导教学的方法就颇为有效。针对导弹测试与实践课程教学,在分别讲授完“导弹测试相关的技术基础知识”“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在导弹上的应用实践”“通信总线和测控总线技术及在其导弹上的应用实践”“虚拟仪器设计及其在导弹上的应用实践”专题内容后,安排“自动测试系统搭建”“传感器信号采集及处理”“总线组网通信”“虚拟仪器设计”专题实践,让学员能够真切感受到理论知识是如何应用的,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学员边操作边理解基本原理,发现学习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针对性学习。在学员完成任务书的实践项目后,要引导学员主动思考该作品是否存在改进的空间。教员针对实践环节的改进部署任务,让学员自主查阅资料、分析讨论,最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交报告。“案例剖析式+探究型学习”的教学互动模式可以帮助基础不同的学员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升。

(三)“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综合演练教学模式改革

课题组面向学员部队岗位任职能力形成并持续提升的需求,注重学员“知识—技能—能力”的转化,按照部队岗位能力,规划训练内容,根据受训层次特点动态设置训练模块;遵循能力生成规律,建立“专业技能分组训、岗位技能分段训”的循环递进式装备组训模式;按照“贴近部队、贴近装备、贴近实战”原则,构建实战氛围浓厚的训练环境,从而打通学员“训练内容—知识要素—岗位技能”能力内化通道。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以训练演练为主,通过规程及口令对接,依托模拟训练器材或训练软件,结合三种不同方式的实装操作循序渐进地展开,以使学员具备过硬的岗位专业技能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形成对导弹武器系统技术保障工作的正确认识,养成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与坚强的意志。岗位技能训练模块以训练演练为主,通过带有具体任务背景的演练科目设置,使学员掌握各自岗位在导弹等级转进全流程中进行操作和作业的技能;通过岗位技能训练,增强学员对部队工作、生活的适应感、认同感,为学员尽快成为合格岗位号手奠定基础。

四、导弹测试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和反思

(一)改革效果

课程教学改革在2018 级测控专业学员中进行了实践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知识学习的教学目标主要通过课堂理论授课实现。课程设计中包括“导弹测试相关的技术基础知识”“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在导弹上的应用实践”“通信总线和测控总线技术及其在导弹上的应用实践”“虚拟仪器设计及其在导弹上的应用实践”四个专题,共计8 个课时,占总课时量的25%。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采取案例分析式、问题引导式和研讨交流式等教学手段,使学员能够直观感受导弹测试相关技术的应用实践,能够更好地掌握导弹测试的基本概念、导弹自动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熟悉自动测试技术实现途径,掌握导弹测试装备的组成、功能、原理,为提升岗位任职能力打下基础。

2.技能培养教学目标主要通过课程实践环节达成。课程设计包括“自动测试系统搭建”“传感器信号采集及处理”“总线组网通信”“虚拟仪器设计”“导弹测试故障案例解析”等实践环节。导弹测试操作技能培养是课程教学目标的核心,也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学员岗位任职核心能力素养最直观的表现,因此在导弹测试与实践课程中共安排了16个课时,占总课时量的50%。在实践过程中,坚持以学员为中心,学员按照任务书要求组队开展实验,教员负责全程指导与总结讲评;教员通过团队协作模式,帮助学员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提升教学目标通过理论授课和实验实践两个环节达成。导弹测试与实践课程为此目标安排了“装备使用安全与维护”和“火工品测试原理及实操”2 个专题的学习。通过“装备使用安全与维护”专题2个课时的理论讲解,使学员基本掌握导弹测试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和使用维护保养相关规定;通过6个课时的“火工品测试原理及实操”实践,围绕岗位任职能力培养,采用教员示范、分组练习、号手轮换等方式,培养学员导弹测试岗位任职的基本能力,并通过实装演练促使学员深刻认识导弹测试岗位任职的重要性,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培养学员严谨的科学素养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二)总结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探究了课程改革方案的可行性,检验了具体改革方法和手段的成效,而课程教学中亟待改进的部分也暴露出来了。

1.学员学习能动性方面。部分学员学习主观能动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课程思政内容,促使学员深刻认识导弹测试岗位任职的重要性,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从“教员教我学”向“我要自己学”转变,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设施方面。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施仅满足开设导弹测试的基本原理操作实验和部分实训科目演练,因此需要配置一套与实装操作一致的模拟训练器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上级调拨一套退役设备将能极大改善教学保障条件,使学员训练“贴近部队岗位、贴近实战训练”。

3.教学资料方面。由于武器型号更新换代较快,当前的课程教材内容与装备发展不适配,内容略显陈旧,可通过畅通院校与厂家、部队之间的资源共享渠道,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紧跟装备更新换代步伐,向基层部队输送优秀的导弹操作号手。

五、结语

装备理论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有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与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摸索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找到适应不同层次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方法。本文以学员的岗位任职核心能力素养培塑为牵引,开展导弹测试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通过“分组式+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模式、“案例剖析式+探究型学习”的教学互动模式、“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综合演练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员从“教员教我学”向“我要自己学”转变,培养学员的主人公意识,提升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基础不同的学员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升。

猜你喜欢

装备导弹岗位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港警新装备
神奇的纸飞机(四)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发射导弹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