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实施现状与建设策略研究
2022-08-29王锋
王 锋
(洛阳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在阐述这一战略目标及任务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是黄河文明形成、传播和扩散的原点所在。因此,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河南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河南应当把黄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而实现转化的重要途径是实施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
一、河南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的实施现状
与黄河沿线的其他省份相比,作为历代王朝的统治中心区域,河南拥有较为丰富的黄河文化遗存,文化遗产分布范围广泛。这些文化遗产与中华文化的根文化密切相关,体现全球华人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精神认同,凝结着全球华人的“乡愁”,具有极高的认知度,具备发展潜力。河南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和规划项目数量居沿黄所有省份之首。
从地理区位上看,河南省内的黄河文化旅游区主要指沿黄八市和黄河故道所经六市。河南境内黄河河道总长711公里,沿黄八市包括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新乡、郑州、开封、濮阳等地市,占全省人口的35%左右。黄河故道所经六市包括黄河南、北故道流经的周口、许昌、驻马店、商丘、鹤壁、安阳等市[1]。另外,新乡、开封等沿黄城市也有黄河故道存在。
这一区域的黄河文化有以下特点。第一,这一区域孕育了整个黄河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且最有影响力的一系列文化要素,如河图洛书、中流砥柱、禹通三门、天下之中等。第二,这一区域的文化旅游资源最为丰富、集中。河南共有单体人文类旅游资源25 323个,沿黄八市占其总数的61.3%。河南共有各种文物点28 000多处,馆藏文物140万件,其中作为历代都城的郑、汴、洛三地就集中了其中的70%[2]。黄河故道所经六市拥有大量以水利文化、治水工程、大运河遗迹为核心的遗产,这些遗产虽然大部分处于沉睡状态,却全面、完整地记载了黄河治理的历史。第三,这一区域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显著、类型多样。如三门峡的函谷关、中流砥柱,洛阳的河图洛书,郑州的华夏始祖,开封的宋都风韵,周口的太昊陵等,均有鲜明的主题风格,显示多元的整体风貌[3]。
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建设,就是将沿黄各地市的黄河文化元素有机融入传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2020年5月11日,河南省文化旅游大会提出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题,通过精品项目建设,打造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到2035年,河南形成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2021年1月29日,河南省文旅大会提出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 “世界文化旅游胜地”和一批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的任务。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把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列为“十大战略”之一,提出打造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实施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路线图。围绕这一核心任务,目前河南省旅游部门以“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为引领,初步构建了“1+3”黄河文化旅游规划体系。2020年,河南省开工191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7 453亿元,其中新开工重点文化旅游项目66个,总投资1 837亿元。河南建立了全省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库,计划开工45个黄河文化旅游重大工程项目,总投资达2 474.32亿元。2021年,继续加快二里头、殷墟、仰韶村等考古遗址公园、河南段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同时,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世界级大遗址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等项目也开工建设。截至2021年年底,河南已经建成了黄河故道风情园、老庄元典文化旅游区、新陈列的河南博物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上古殷商文化旅游区等17个黄河文化旅游工程项目及58个黄河文化特色展示点,初步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59.7亿元。2022年,河南省继续围绕建设“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两大战略定位,大力推进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精品文旅项目(见表1)。不仅如此,沿黄八地市、黄河故道部分地市,也明确了实施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的主导方向和目标定位。
表1 2022年河南省重点建设的国家精品文旅项目
二、河南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项目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河南围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后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文化产业和黄河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4]。但就整体建设质量而言,河南省黄河文化旅游项目存在资源挖掘缺乏特色和底蕴、项目开发缺乏时代价值、区域发展缺乏统筹、文旅企业市场培育缺乏梯度等问题。
(一)资源挖掘缺乏特色和底蕴
河南黄河景观的主要特色与最大优势,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而文化底蕴和特色的缺失,也正是河南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在内容和特色提炼上面临的首要问题。河南许多文旅项目开发存在高度同质化现象。如开封的朱仙镇、洛阳的洛邑古城、龙门古镇等,不仅刻意模仿陕西、安徽等地的古镇,而且也互相模仿。又如洛阳已经建成的明堂、天堂、九洲池、应天门景区,虽然已经有很高的热度,但在内部设计、内容展示等方面存在雷同现象。有的专题博物馆建设,也没能深入挖掘展示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外表光鲜,富丽堂皇,但缺乏底蕴和神采,难以产生持久的吸引力。
(二)项目开发缺乏时代价值
对于文旅项目而言,精彩的内容不是通过场景的简单复原来实现的,必须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激活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将时代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融入其中。河南黄河文旅资源以遗址遗迹和名人故里为主,沿黄地市在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上力求活化,并把活化当成追求历史场景的还原。这种情形不仅体现在一些博物馆和遗址类景区中,在一些演艺类项目中也有。殊不知,古人的生活环境与今人有天壤之别,在审美情趣上也不尽相同。如果在黄河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只是追求场景还原,而不考虑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主流审美取向、时代价值结合起来,不考虑用当代的思维讲好传统故事,那么这种活化就会失去其吸引力。
(三)区域发展缺乏统筹
河南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布局上可以分为两大块,即郑州、洛阳、开封核心地区和三门峡、焦作、新乡、濮阳、济源等沿黄地带。在沿黄文化旅游开发中,应该有层次和有重点地推进,在项目布局上做到错位分布。郑州、洛阳和开封黄河文化旅游的核心区,在开发中要有主次之分。焦作、三门峡和新乡作为外围地带,在谋划中应有重点地予以布局。在布局建设中,沿黄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应与国民经济双循环的格局和郑州、洛阳两大都市圈的建设相协调。目前,河南各地一窝蜂建设的作法,不符合文旅产业的投资与建设规律。另外,由于河南属于黄河下游改道迁徙的起点,在安阳、鹤壁、周口、商丘等地形成了面积广阔的黄河故道区,这些区域在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建设上是否应被纳入其中,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加以解决[5]。
沿黄各市经济发展不均衡,文旅产业发展基础参差不齐,没有重点、不同区域大量工程的同时开发,不仅难以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而且基础差、实力弱的地区的项目在上马后受地方财政的限制,容易形成烂尾工程。
(四)文旅企业市场培育缺乏梯度
当前,河南黄河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的运作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在其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项目导向大多以公益性为主,没有延伸产业链,没有形成由政府到企业,由社会到市场的梯度推进。
其一,文旅项目开发中市场主体参与不足。目前的文旅精品项目,博物馆、剧院、遗址公园占据较大比重,这些产品文化内涵深厚,但产出较低,由于大部分属于非市场化运作,缺乏相应文旅市场主体,难以进一步开发。其二,文旅市场主体缺乏充分培育。河南是旅游大省而不是旅游强省,主要是因为没有实力强劲的旅游企业。大型旅游集团的缺失导致产品开发一直处于低水平,难以满足游客较高层次的需求[6]。总之,缺乏对市场主体的培育造成文化供给与旅游需求端无法实现有效连接,从而导致河南文化旅游发展中文旅脱节的现象较为突出。这就需要河南在构建孵化平台、吸引文旅高端人才流入和扶持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此外,当前河南黄河文化旅游项目多以公益性为主,没有延伸产业链,也没有形成由政府到市场的梯度推进,这不利于文化旅游的长远发展,也与文旅企业培育的滞后有关。目前,国内旅游类上市公司约有100家,市值超过了6 000亿,但是河南没有一家旅游类上市公司。
三、河南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建设策略
(一)深度挖掘旅游特色和文化价值
河南省文化旅游部门应开展全面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对可开发的精品项目进行调查论证。同时,以黄河文化遗产为脉络,深入研究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时代价值及其内在关联。
首先,应跳出地域观念,依托黄河的整体文化价值与文化精神,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景观。要对展现黄河文化的黄河博物馆进行提升,丰富馆藏,采用先进的展示手段,提高观众的参与度。要加快国家黄河文明博物馆、黄河非遗展示中心的建设[7]。其次,应突出重点,聚焦沿黄河文化旅游景观,进行深层次开发。要对景观蕴涵的文化积淀、历史记忆、精神底蕴等进行挖掘。如三门峡水利枢纽应当重建反映黄河信仰和治水精神的大禹庙与反映黄河名人文化与诗歌文化的魏野草堂。同时,打通黄河与北岸的漕运遗迹的通道,使其与刘公岛、梳妆台、张公岛、中流砥柱等景观相互辉映,从而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再次,黄河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要注重新业态的培育与建设。如三门峡的陕州故城,濒临黄河,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谋划。其一,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利用中国最大的天鹅栖息地和虢国车马坑、召伯甘棠园等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城市观光为主,创造独具吸引力的区域性休闲消费中心。其二,恢复古城部分建筑,突显黄河、崤山的依存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及丝路与黄河漕运重镇的风采[8]。其三,举办沿黄漂流、赛艇等水上运动及沿黄自行车、摩托车、马拉松等比赛,打造以“亲近母亲河”为主题风情的体育文化小镇,进一步提升陕州故城的知名度、认同度。
(二)创新有形展示,彰显时代价值
旅游资源要素禀赋并非静止不变,而是伴随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动态的调整。如果文旅产品在内容开发上不注重动态和紧跟时代步伐,就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这就要求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在内容建设上,不断创新有形展示,不断开发精品项目,保持黄河文化旅游项目的旺盛生命力。项目的持续开发并不是简单的内容挖掘,而是要结合需求评估,对内容进行提升改造。
在精品项目建设中,建设音频内容的创意加工基地。对于黄河古文化景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通关、设计文创等,把看起来“曲高和寡”的传统文化拉到观众身边。在有形展示环节中,尽可能结合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当代生命力,体现当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五位一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如周口打造的黄泛区生态旅游区,目前开发的项目有自然景区、黄泛区博物馆、王近山将军旧居等,这些还不能充分展示景区的时代价值。可以通过更多的有形展示,借助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体现“沧桑巨变黄泛区,艰苦奋斗农垦人”的主题。通过从“黄泛区的形成”“黄泛区的变迁”“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黄泛区人”“与共和国一起走向辉煌的黄泛区农垦事业”等方面,展示黄泛区的前世今生,揭开尘封的历史,传播黄泛区农垦精神所富有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如此,不仅能够提升黄河文化旅游的吸引力,而且能通过创新产品而提高文旅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文旅深度融合。
(三)整体统筹文化旅游层级区域
层级区域推移是基于地理区位梯度的概念,即首先让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引进掌握先进技术,然后逐步向处于二级梯度、三级梯度的地区推移。对于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的实施而言,结合不同地市黄河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在梯度推移的视角下,应对可开发的项目进行层级划分[9]。由于河南沿黄诸市黄河文化旅游发展和经济实力不够平衡,因此,应当采取梯度布局的方针,对精品项目的开发次序进行整体统筹,引导黄河文化旅游带各段分层发展,彰显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地域特色和亮点。具体来说,在区域层面,河南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建设可分解为三个层级。
沿黄的八地市中,郑州、开封、洛阳是黄河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推进的第一层级。郑州、开封、洛阳地区的文化旅游基础相对较好,是黄河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区域,是做大做强河南文旅产业、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仅就5A景区的数量来看,郑州、开封、洛阳有8家5A景区,而濮阳、三门峡、济源、焦作和新乡仅有2家5A景区。在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排名上,郑州、开封、洛阳居于河南省前三位。郑州、开封、洛阳在精品项目的运作上,可基于现有的宋都、河洛、嵩山、黄帝形象,将沿黄地区的精品项目串联起来,形成国际级黄河文化地标。结合目前相关规划,从洛阳到开封沿黄河河道可以分别构建巩义—偃师—孟津—新安的古都文化体验区、巩义河洛汇流生态体验区(包括隋唐大运河、河洛古国、康百万庄园等)、荥阳古战场段的秦汉历代战争史迹体验区、开封悬河段的黄河治理代表性工程体验区,并以上述体验区为中心,谋划建设精品工程项目。
三门峡、焦作、济源、新乡和濮阳是黄河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推进的第二层级。这一带在文化旅游上虽然弱于郑州、开封、洛阳核心区,但区域特色较为明显。一方面,在人文风情上具有独特的风格,代表性的黄河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有三门峡的中流砥柱、黄河漕运、函谷关,焦作的太极之乡,济源的愚公移山,新乡的红色太行,濮阳的龙乡文化等。在打造上述诸地的文化旅游项目时,一定要以传统、民间和精神象征为核心,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改造设计。另一方面,上述五市在空间上紧邻核心的郑州、开封、洛阳,还可以在错位发展的同时,承接核心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溢出效应和扩散效应,从而实现自身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的质量提升。
第三层级是安阳、周口、商丘等黄河故道区和黄泛区。这一区域的文化旅游精品建设是最薄弱的,但其文化旅游资源也较为丰富。安阳和鹤壁,由于黄河改道十分久远,可以根据其古代殷商文化和周易文化,当代红旗渠精神等所体现的特质,将隋唐大运河、黎阳仓、浚县大佛、红旗渠、羑里城、岳飞庙和殷墟组合起来,构建古今通融的精品工程开发体系[10]。南部商丘、周口等地处于近代黄河的核心区,留下了大量以水利文化为核心的故道遗产。如废弃的黄河河床与堤防、漕运附属建筑和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虽然大部分处于沉睡状态,但却全面、完整地记载了黄河泛滥的历史,反映中国人民治黄精神与科技的进步,也是精品工程建设极具特色的地标之一。
(四)建立文旅企业的梯度培育模式
精品工程的要素是品质第一,做精先于做大。河南要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和经营样板文化工程。文化与旅游融合,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产生新的业态、涌现新的商机,这也是配置新型市场主体的契机。
首先,建立三级文创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可以借鉴科技企业的梯度培育政策,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商务局、省科技厅确立标准,以自贸区和自创区为主要阵地,在文旅企业中建立中小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大型综合性文旅企业的三级梯度培育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生命力、提升高成长的中型企业规模和质量、加快大型综合性文旅企业的成长。其次,建立文旅企业梯度培育库。可以按照精品工程的发展计划,建立文旅企业梯度培育库,把通过认定的文创型中小企业、高成长企业、大型综合性文旅企业分别纳入培育库,采取相应的培育服务措施,搭建在线服务平台。针对文创型中小企业,重在增强其生命力。积极鼓励自主创业,强化文化创意产品的产出能力。针对高成长企业,重在开拓文化和旅游产业新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重点培育工业展陈、研学旅行、运动休闲、康体养生等新型旅游业态。针对大型综合性文旅企业,应用5G技术,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数字文化企业[11]。力争到2025年,培育一批引领精品工程运作、促进文旅融合的企业群,使文创型中小企业达到12 000家、高成长企业达到8 000家、大型综合性文旅企业达到300家[12]。再次,坚持动态调整导向,提升企业发展的内动力。在梯度培育的具体过程中,要坚持动态调整的导向。一方面,促进企业挖掘自身资源,实现升级转换。把文创IP孵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推动企业成长的重要抓手,使文创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成长的中型企业。另一方面,推动龙头企业从面向自身发展转向引领行业发展。针对目前黄河文旅龙头企业不多不强的现状,要在文旅产业的各个主导行业中筛选1~2家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实现精品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创新平台的建设有效集成,从而推动企业从自身发展转向引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