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色诱惑在重庆

2022-08-29邹璟编辑卢娜

东方企业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磁器索道豆花

文、图/邹璟 编辑 /卢娜

飞机在夜色中缓缓降落在了江北机场,我松了松衣领,把背包往出租车的后备厢一搁,就瘫坐在了后排。结束了为期30天的阿里大环线之旅,一路上虽有无敌美景,但那些干涩无趣的饼干和粗粝难咽的炒饭已经掏空了我的灵魂。

30天是个极限,我不能走得更久些了,每一个重庆人都注定无法离开故乡太长时间——虽然我们能把那双看世界的双眼带走,但我们的胃和舌头都被留在了这儿。

付了车钱,我没有着急回家,而是转头去了那条在解放碑与罗汉寺之间等待拆迁的巷子。几张歪歪斜斜的桌子,一口下面条的锅炉,几个深夜过客大口地吃着面,头上,是满城的夜色。我背着行李,在这熟悉的夜色中品尝这碗熟悉的面,享受着熟悉的麻辣流淌在喉咙里头的畅快。收班出租车司机对路况的抱怨,醉汉们肆意到甚至有些粗俗的议论,游客模样的小情侣讨论着重庆23楼的马路和飞在天上的桥,背着LV的姑娘喊摊主老张多加两勺子油辣子海椒……

于是,在这小小的面摊上,原已一别多日的山城就又在我的脑海里鲜活了起来,充满了食色的诱惑。

重庆是一座山城,也是一座江城。

山城和江城在中国都不少见,但能同时融合这两个特色的大城市,可能就别无他处了。

长江和嘉陵江把这座城市分成了数块,无处不在的山峦逼迫,重庆的城市建设必须要有立体感,上天入地的钢筋水泥、空中轻轨、过江索道、8D立交和跨江大桥汇聚到了一起,就让重庆有了极高的辨识度,再加上这个城市厚重的工业历史,最终成就了这赛博朋克的艺术感。

接下来,请跟随我这个老重庆一起,享受在这座网红城市的24小时。

轻松一扫马上分享

08:00 AM充满活力的一天,必须从小面开始

重庆人若喜欢一样东西,都比较讲究极致。喜欢吃辣,那就不分时间段,管他是刚起床还是临睡前。所以,重庆人醒来后活跃精神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上一碗麻辣小面。

小面是重庆人的必需品,以至于你无论在重庆哪里都能找到一家小面馆子,有名的有摊摊面、眼镜面、板凳面、盅盅面、鼎锅面和梯坎面这几家,听名字都满是活色生香的市井气息。

当然,也不必专程跑去那些网红店,因为一千个重庆人就能给你推荐一千家,不如就近挑一家顺眼的、人多的,然后坐下来,喊一声:“二两豌杂!多菜少面!”

为啥子是豌杂面呢?我始终觉得这是体验重庆小面的最佳开局——炸酱,肉多而酥;豌豆,鲜绵软糯;碧绿的葱花,点缀其中,让炸酱和豌豆各分两派。筷子一搅和,便是阴阳调和,辣度适中。黄的豆,酱的肉,青的菜,红的油,混在一起,与面色相得益彰。一口下去,麻辣鲜香,持续良久,酣畅淋漓。吃小面,还少不了一碗冰镇的红糖凉糕来配,若是辣得有些受不了了,一口红糖凉糕下去,香甜解腻,满血复活。

09:00 AM长江索道和穿城轻轨,怎么都得坐上一次

我总觉得,长江索道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每一个老重庆抬头的时候能用几秒钟来怀念记忆中的家乡。它屹立在长江上已经35个年头,见证了重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守护着长江的一方水土和两岸居民,还是重庆人的共同记忆。

小时候,经常能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报道:“长江索道入不敷出,可能将步嘉陵江索道的后尘,于某年某月拆除。”但最终,它还是有了不同于嘉陵江索道的命运,顽强地活了下来。直到重庆成为网红城市的那一天,长江索道多年积淀的美随之绽放,一跃成为重庆当仁不让的第一网红打卡点。

尽管现在的长江索道游人多到犹如春运,但既然来了重庆,怎么也得坐上一次是吧?毕竟能在空中看长江滚滚,万户阁楼尽宵上的索道,全国独此一份。

每次一坐上它,只要有机会,我都喜欢站在第一节车厢,透过驾驶室的玻璃直直盯着轨道,时而腾空公路、时而过江、时而穿越楼房……即便这是一座我再熟悉不过的城市,内心也时常忍不住惊叹它的神奇——这哪里是什么交通工具,这分明就是全世界最长的过山车,没有之一!

11:00 AM交通茶馆,泡杯盖碗

交通茶馆位于黄桷坪涂鸦艺术街,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是重庆最有名的老字号茶馆,也是重庆唯一保持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风格的茶馆。穿过这茶馆的门,就像穿过了时间的大门,走进了另一个时空。

茶馆是两层的老式木架结构,房梁参差不齐,阳光透过缝隙射向墙面和桌面,恍惚之间像钻进时间的夹缝,一幅年代感极强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

这里是重庆人的生活,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气息,来来往往的客人的脸上刻满了生活的点滴,仿佛这儿的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一个故事。7块钱一杯茶,旁边会放一个开水壶,无限续杯。有的老顾客喜欢自带茶叶,3块5毛钱就可以在这里畅饮一整天。

喝茶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闲聊、打扑克、下象棋、打川牌、打盹儿也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杯盖碗里,我品出了生活的快乐,它不只存在于每一次远行,更存于家门口的惬意中。

12:30 PM豆花、蹄花,姐妹花

重庆有人的地方就从不缺少美食,在黄桷坪社区的交通茶馆对面,就有一家远近闻名的“梯坎豆花”,主打就是豆花和蹄花这对“姐妹花”。

豆花是重庆地区的传统美食,因为制作复杂考究,所以没能像辣子鸡、水煮鱼那样火遍中国。但有些快乐,乐就源自纯粹;有些美味,美就美在简单,豆花饭就是如此一味。在早些年间,山城的工人们爱极了这碗豆花。中午到了饭点,一碗豆花,一碟蘸水,能送下去数碗米饭,抖擞一天的精神。

若是遇到月初发工资的日子,工人们在豆花饭之外还会加点一碗蹄花汤。蹄花去了油,炖得烂熟,被筷子一提,颤颤悠悠。一口奶白的大猪蹄子汤,一口酥烂到入口即化的胶原蛋白,再来一口麻辣鲜爽的豆花,只有“过瘾”二字才能形容。

现在大家的日子宽裕了,吃豆花饭、喝猪蹄汤时还会配上一些蒸菜和烧菜,比如糯米排骨、红烧肥肠、水腌菜烧白等等。虽然都是消费不高的简单家常菜,但一桌子人还是吃得兴高采烈,十分满足。我想,这就是川菜的魅力吧,兴于工人阶层,愉悦百姓大众。

14:30 PM洪崖洞是新修的,磁器口才是老重庆

如果问一个重庆人,有什么景点你明明知道很“坑”,但有朋友来的时候,你还是会带他们去的?

我想,大多重庆人都会回答“磁器口”。

我在沙坪坝读的大学,所以磁器口还真是没少来,所以很多外地朋友过来,指名道姓要游磁器口的时候,我都会自告奋勇陪着。原因嘛,怕他们误入不正宗的重庆小吃店,转而对这个地方失去了好感。

尽管现在的磁器口已经不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到处充斥着过度商业化带来的铜臭味儿,但在我心里,它依然保有重要的地位,谁叫它是老重庆唯一保留下来的老街呢?

走在光亮的青石板上,爬坡上坎,走街串巷,听往来商贩唱说重庆言子注、热情吆喝,尝那些还留存不多的地道正宗的重庆美食。街头上的老艺人、巷子里的老派画馆,一路爬坡上坎的棒棒军,还有不停招揽客人的川剧馆,这些老重庆的符号依然在磁器口生动地活着。

路边店铺门前用川话说唱的精壮老汉,一边用“方言饶舌”招呼客人,一边有节奏地拿手掌拍着不锈钢漏盆。盆里是手工揉制的紫薯粉,老汉一发力,紫薯粉就顺着漏盆的小孔滑出,一根根紫色的线条瞬间滑入下方的土罐,涅槃成爽滑晶莹的酸辣粉。这样使用“上古神器”一边说唱一边制作酸辣粉的技艺,我觉得算得上是沙坪坝最有意思的人文风貌之一。

当然,也不能无视“陈麻花”在磁器口的“统治地位”,一整条街上全是玲琅满目的、各种变种陈麻花,连店招牌都长得像孪生兄弟,分不清谁才是最正宗的。不过别害怕,往里面走一走,永远排着最多人的那一家就是最正宗的“陈建平麻花”,七八种口味新鲜出炉,买之前可以免费品尝。

重庆言子:重庆言子是重庆地方方言中,俚语、俗语、民间谚语、歇后语等的总称,且乡土味浓厚,语言幽默,属“重庆十八怪”之一 。

18:30 PM能在防空洞里吃火锅的,都是英雄

《火锅英雄》这部电影把重庆人在防空洞里吃火锅的日常摆到了全国人民面前,由此,洞子火锅也在网络上火了一把。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陪都,遭到日军轰炸,当时国民政府在渝中半岛的山体中开凿了大大小小400多个防空洞。到了和平年代的新中国,这些洞子被改建成了汽修厂、加油站、超市,甚至火锅馆。

不过,我和重庆朋友们觉得,电影最后男主角追劫匪那段拍得未免太不接地气。在渝中区的大街上,劫匪提了那么重两个大包,明显体力不支跑不动了,周围那么多人居然没有一个挺身而出,大喊一声:“老板要去哪点嘛?囊个重(这么重)!要棒棒儿(力夫)不?帮你抬拢屋(到家)只要五块钱!”——这才是真实的重庆。

言归正传,为什么重庆人都愿意去洞子里吃火锅?原因很简单——凉快!三伏天的重庆户外都是40℃的高温,但防空洞里却藏了个温度宜人的春天。在洞子里挽起袖子大快朵颐,随着火锅汤料越烧越浓,直辣得你飘飘欲仙。香醇的牛油,劲道的二荆条,配上经文火熬煮之后彻底释放了“小宇宙”的茂文花椒,如果一个人吃到了“下半场”还能筷子如飞,那定然是真英雄。

21:00 PM沉醉九街

每当入夜之后,由废弃的长安汽车厂改造成的九街,就妥妥成为了重庆平均颜值最高的地方。当了一整天的文艺青年,这个时候就该放下矜持,用最认真的态度去享受活色生香。

年轻人坐在酒池里,孤独地美丽着,如果有聊得来的,自然会跟你喝上一杯;聊不来的,连一个字都不想多说。吵闹的音乐,迷幻的灯光,袅袅升起的烟雾,携着种种情绪,宣泄着内心的躁动。这就是九街,承载着青春与个性,也掺杂了声色与犬马。趁着年轻,尽情躁动,你会在喧嚣中听见整座城市的醉意。所以我总爱说,如果你有烦心事,就带着它去九街,那一杯售价30元的啤酒能让你忘掉所有忧愁。

24:00 PM重庆的夜晚,是需要“补脑”的

如果一个老重庆的记忆里没有烧烤,那他晚上一定是睡得太早。

蹦完了迪,火锅就消化得差不多了,拉上几个新认识的朋友,往夜啤酒摊的塑料板凳上一坐。摆上一碟花生,几瓶山城注,再抓几把烤串,烤架上嗞嗞嗞的白烟还没升腾起来,龙门阵就摆开了。

重庆烧烤,什么都烤。牛、羊、猪、鸡的里脊肉,藕片、韭菜、豆干、金针菇,这些都不足为奇。要说值得一提,且堪称重庆烧烤界一朵奇葩的,那绝对非“烤脑花”莫属。

创造这道菜的,是一家名为九村烤脑花的店,最早,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烧烤摊,几张板凳,两张桌子,等晚上六点城管下班后开始出摊,一直干到凌晨四五点。摊主硬是凭着这道烤脑花打出了一片天,慢慢有了自己的小店,渐渐地,小店开成了大店,如今在重庆已经有了十几家连锁店。

所以来重庆吃夜宵烧烤,烤脑花绝对是必点菜。鲜嫩的脑花被锡纸包着,经猛火烘烤,咕噜咕噜冒着热气,再佐以重庆人最爱的泡椒、泡萝卜和魔芋调味,最后经大火颠锅煸炒收味,便有了一盘椒香扑鼻、入口绵软,香而不腻的烤脑花,只等你大快朵颐。

走过重庆的24小时,在食色诱惑间,藏着它的热辣与风华。

山城:即创牌于1958年的重庆本土啤酒品牌“山城啤酒”。

猜你喜欢

磁器索道豆花
磁器口的C面
磁器口古镇:把旧时光还给老街
蚕豆花
固定抱索器索道吊椅拆装工具车
长江索道迎来30岁生日
坐华山索道
外婆味豆花花非我
媳妇跳井
夜光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