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2022-08-29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丁继承
文/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丁继承
一、高职校园的首要使命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具体举措之一。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首次指出“文化自信”,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将文化自信列入“四个自信”;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和发展贯穿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教育大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内容。站在新时代历史舞台上,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的意义追寻、价值遵循和使命必然;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高职院校,包括一切学校的所有校园文化活动,首要任务就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意志到立德树人再到时代新人,从文化育人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强国,贯穿始终的,正是中华优秀而传统文化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的过程,是赓续几千年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大爱无声地乳养全体中华儿女的过程。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的问题
(一)认识论方面,不重视而将忘记,长忽视而欲断代。不少高职院校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体认。一方面,一心扑在规模扩充以及硬件建设上,这与其升格合并等历史发展有关,但不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培根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以为简单匆匆的招生和就业就完成了人才培养大计,这有损于其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一心用在教学技能的提升上,对于“技”过分追求而忽视了“涵”的选择与追求,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融入,缺乏文化教育,缺乏情怀教育,导致学生成长不平衡,技术技能可能过关了,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能力普遍不高、情商低、宗旨意识缺失、心理疾病、思想定力缺乏,以致难以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由于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忽视,学生缺乏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归属感不强,淡忘甚至混淆历史、文化断代的危机随时会出现。
(二)本体论方面,整理少而内容散,创新缺而魅力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内涵理解不准确。通览一些学者的研究论述,站在高职院校角度理解,大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人文素养方面的东西,尤其是儒家传统,于是就在学校做一些口号宣传之类的东西,这种理解和做法未免片面和粗糙了。从大的方面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光包括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也必须涵盖自然科学领域。总之,中华民族无数先辈前贤、历史实践所流传至今的所有正确的经验规律、观点发明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对其系统整理,就算有意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因循守旧、千篇一律,尤其是对其创新创造不够,致使内容散碎刚硬,魅力和融入不足,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作用大打折扣,对其传承发展日损其益。
(三)方法论方面,合力失而推进迟,机制缺而质效低。一般情况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机构、缺乏专门人员来实施和保障,往往将其作为一项兼职工作加以推进,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方面,难免合力不够,工作质效可见一斑。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的路径
(一)构建理念体系:站位血脉精髓、培根筑基,引导正确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要义。一是正初心。要从职业教育初心使命的高度出发,明确职业教育及其文化建设,不仅为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设良好环境,更重要的是对标五育并举、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对标高质量可持续,矫正和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初心使命,即为学生在校生活提供与时俱进、文脉传承的更好氛围,也能够正向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使其腹有诗书、文化自信,从而坚定奋斗奉献意志,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的践行者。二是夯思想。新时代历史风云激荡,多元文化时刻冲击学生,更有甚者,各种渗透拉拢,给文化强国建设设下障碍、分散力量。高职院校要责无旁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作为使命之一,贯穿、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把传统思想精华和时代思想精华融会贯通,对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此端正学生思想指引,使其始终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旗之下。三是强信心。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1世纪中叶,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文化强国是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最深厚最根本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有史以来生命实践的价值精华和智慧结晶。因此,要指引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以此推动勤奋好学、成长成才。四是亮态度。高职院校要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扛起这份伟任,要理直气壮搞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人,形成万众一心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五是明对象。要明确为谁建设校园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谁服务。那就是为人才培养、为教育工作者成长,尤其为可塑性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职业院校学生。六是长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项长期普及的伟大“工程”;不是一时一地、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要持之以恒做好的事情。既要有长年规划、又要有具体推进,要根据实际情况长此以往,形成系列成果,以期立德树人、滋养万代。
(二)打造内容体系:形成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资源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打造和提供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内容体系。要去狭隘、忌粗糙,增强放管服、供给侧改革,还要引进来、成自我,建库存、常更新,以期建设提供与时俱进、既传承又创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施教者、传承者提供参照。一是做好挖掘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悠久厚重,甚至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散佚流失很多,也包括历史近期新加入的文化因子,形成了浑厚庞杂、浩瀚无比的内容体系。因此,将其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进行挖掘整理,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这项挖掘整理工程可能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甚至很长的时间,但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一旦做成、定会福泽永世。可利用一所高职院校内部的师资,也要校校联合、校地联合、全社会联合,发动全社会有序做好。二是做好多元融通。如果说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智慧、精神的总和是一棵巨树,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巨树的根脉。几千年来,这根脉绵延不绝,有冲突有融合但又共同演绎了历史的进程。高职院校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多元融通、汲取营养、强筋健骨的过程。内容上,不管诸子百家还是独尊儒术等等,不管正向引导还是负面清单,后来者、实施者都应汲取其中精华要义,做好融会贯通,尤其是将传统的与时代的文化因子融合,共同为文化氛围营造和立德树人服务。三是做好与时俱进。运动是绝对的,因时因地制宜才是王者。既然有历史演进,就有判断取舍,就有优胜劣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要做好内容的遴选,将真正久经检验的精华与时代发展紧密契合,对标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教师幸福工作、有利于学校高质量发展。四是做好自身凝结。不少高职院校向外列示了校外的文化因子而忽视了自身文化内涵的凝结。任何一所学校都应该明白,具有自身特色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包括党建特色品牌、各类口号标语、文创作品等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了这样的历史自觉,就会重视自身文化凝结完善,就会将自身凝结的文化内涵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犹如一棵大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脉沃土,各类各级学校文化内涵开枝散叶、开花结果,随着历史的推移,校园文化建设荣荣与共、生生不息。
(三)搭建载体平台体系,合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一是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高职院校文化素养(通识)教育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无论是专业课、通识课还是实训见习课,时刻都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成分,只是或隐或显而已。要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思政课结合起来,重视文化传承发展因素的发掘整理,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发展与已有课程同时推进、相得益彰。二是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主载体。这一方面比较容易办到。一所高职院校内,校园文化活动已经相当丰富,学校群团组织、教学单位等,各类比赛、传统文化进校园、交流观摩、艺术节等等,都很好地传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要有载体呈现和巩固升华,要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比例,以期充实活动,使活动更有内涵。三是建设景观阵地。要加强标志性、历史性的雕塑、造型等景观阵地的建设,也包括党员之家、教师之家、校门外观、楼宇湖路命名等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其中,学校形象的一种塑造和标识,起到比较恒久的以文化人的作用。四是设计制作文创产品。伴随着学校办学体量的扩大,业务往来也日见频繁,文件通信、包袋杯盒、笔墨纸砚等等,不但要设计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文化元素,更要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既传承又创新,时间一长,便给校内外留下了深刻印象,宣传自我、文化标识的目的便达成了。五是加强网络媒体传播。网络如此发达,校园外各类各级网络报端,校园内的校园网、各种群组,除了日常工作宣传之外,也应是传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平台。一方面,做好已经整理好的成果的宣传推介;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阐释生发,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花在校园盛开,增大文化惠及接收面、受益面。六是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入。一木不成林、万花春灿烂。为了对接现实和校内外,还要注重文化的交流交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精神的、物质的、行为的、制度的四大类型的文化为载体,融会贯通;搭建教师的、课程的、活动的、实训的、企业的、城市的、地方的、教学的、专业的、科研的等等各种文化因子平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延展而开、携手共进,共同谱写文化育人新的篇章。
(四)建设机制保障体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有序。一是做好调查研究和顶层设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决策者首先要考量清楚、明确路线图。也就是说,首先要下足调查研究功夫,通过学习人家做法、摸清自家实际,设计、制订推进方略,逐步落实。综合政行企校多路专家组成规划设计组,契合院校实际又紧跟时代要求,以此抓总该项工作。二是组建实施的机构和队伍。有了规划设计,具体落实更为重要。要精简内设机构,成立校级委员会,由校级领导牵头;设置校园文化建设职能部门,统抓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国化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三是建设物尽其用的师资库。贯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将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是实践者。一所院校应该发动全校师生,组成师资库,不能让学生学若干年时光只是过客,要物尽其用、发挥所长,共同为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大花园式的工程努力。四是做好制度规行。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可适时出台管理制度,做好工程预期和指导实践,并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及时根据新情况修正、保证正确指挥。五是做好考核激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实践者的能动性,一方面靠实践者本人、本单位发挥,还有一方面就是激励政策。按劳分配、奖罚分明,能者上、庸者下,确保队伍的战斗力,也确保融入工作高质量落地。六是做好创新创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如此。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真正落实好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另外,还要杜绝胡编乱造、恶意篡改等。七是做好反思反哺。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路平坦、一帆风顺,总会有些坎坷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过程也是如此。要善于总结反思、整改到位,如年度工作计划要点、阶段工作报告等等,要强调问题查摆与整改督查,如此良性循环、反哺教育教学其他方面,荣荣与共、生生不息。八是做好科学研究。无研究、不成识。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院校科研体系,设置指标、明确指南以及问题导向并加以推进。同时,注重通过科研总结反思,为决策提出方法路径。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使命非凡。这项“工程”需要常态长效地加以推进,需要一代接一代的接续奋斗,其思考与实践永远在路上。不可急功近利、也不可粗制滥造,需要的是心血与共、久久为功,需要的是静水流深般积淀夯基,唯有如此,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核心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开花结果,为滋润心田服务、为“立德树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