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对高校图书馆美育工作的启示
2022-08-29山东大学图书馆张冠群
文/山东大学图书馆 张冠群
《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重要的文化阵地,对大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那么,如何将美学结合到实际工作中,做到以美启智、以美育德、以美养性,在大学生心中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感受美的熏陶和感召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山东大学文学生活馆是温儒敏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背景下搭建的文学经典阅读平台,是山东大学美育工作的优秀典范。本文以山东大学文学生活馆作为研究对象,从美学与美育的角度对文学生活馆进行分析介绍。结合工作实际,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美育工作的具体途径。
一、对山东大学文学生活馆的调研
文学生活馆是一个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传播文学经典与多元知识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位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创业街。是一个集经典讲座、学术沙龙、直播课堂、体验式课堂和咖啡书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育人空间,同时也是线上直播、视频制作、MOOC上线、图书出版全方位传播文学经典的优质平台。笔者通过实地探访,参与文学生活馆组织的活动,加入其QQ群并关注微信公众号,翻阅文学生活馆的研究型文章以及相关报道等,对文学生活馆进行了调研。
(一)文学生活馆的研究现状。谢锡文、郭佳琦、董红艳、马海燕四位作者以传播学的角度对文学生活馆进行理论探讨;王前前对文学生活馆数字化建设,实现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提供了顶层设计。纵观上述研究,没有研究者从美学角度对文学生活馆进行研究探索,而文学生活馆之所以如此受大众欢迎,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其蕴藏的审美意识形态,帮助人们在这个物质日益丰裕、精神生活贫乏的当下来构筑心理与精神生活。其践行的“文学生活化、生活文学化”的运行宗旨,让受众群体在春风化雨般滋养下,审美情感、鉴赏力得到发展,发挥精神道德力量和创造能力。
(二)自由的学术氛围开启的美育之路。1.学术背景下文学生活馆的创建。为了了解普通读者的文学诉求,北京大学原中文系主任、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温儒敏首次提出“文学生活”这个概念并发起了国家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2013年,谢锡文教授借助课题的研究平台,展开了大量持续性的调查与实证研究,带领团队创办了一个公益性文学经典阅读平台——文学生活馆,并面向社会开放。随着一系列高品质讲座的输出,文学生活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让文学名师进入了普通大众的视野,引领听众在众声喧嚣的当下,品味文学经典的静美,启发听众的阅读兴趣,开启他们追求真知、探究美的意识。可以说,文学生活馆的创立过程,是一个以学术服务大众,在对大众的调查研究中又反哺了学术,建立一个积极、高效的良性循环关系的过程,从文学发现之美到探索文学的社会之美到给予社会民众的美感教育,可以说“美”贯穿了始终。2.营造健康向上的公共空间。文学生活馆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无形的激励、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馆舍主体装修以原木色为主,搭配不同方位的射灯,轻柔的古典音乐,四处放置了简单、文艺气息浓厚的绿植,古朴中透着静谧,营造了舒适的阅读氛围。空间整体不设实体墙面,而是通过家居的摆放、设计颜色等区分不同区域。咖啡休闲区位于入口处,散发着到馥郁飘香的咖啡,旁边还摆放了多个展示柜,用于展示文学生活馆的调研报告、成果书籍、宣传册子、文学生活馆的相关文创产品等;书籍阅读区摆放的书籍大部分为人文社科类经典书籍,书架上放置了作家的印刷手稿,书签等简单、精致的物件。讲座区配备了演讲台、电脑、音响、大屏幕、摄像机等,设备设施非常齐全。3.利用文化的理性启蒙,挖掘蕴藏在文学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平台,文学生活馆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其利用文学的审美功能来凸显其人文素质教育。文学生活馆邀请各校名师,将人文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渗透到不同专业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打通不同高校、学院、科研机构的行政壁垒,创造性地为大学生打造通识教育的博雅课堂。(1)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多课程、多学科、多角度地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文学生活馆的讲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领读经典、人文课堂、创意工坊、经典十课、学术工坊、作家课堂等。《领读经典》课程遵循系统化教学规律,以“让经典莅临成长”为核心,精选部分文学经典,将专题内容分为古代、现代和外国三个部分,古代文学部分按照“一个朝代一部经典”、现代文学部分按照“一个作家一部经典”、外国文学部分按照“一个国家一部经典”的脉络,让古典、现代、外国文学经典各成体系、相互融通。“经典十课”选自深受学生喜爱的十门通识课程,涵盖文、史、哲、理、工、医、经济、政治等学科的知识,极大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不以高深的专业知识作为授课重点,而是将学术知识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打造了简单易懂,又寓教于乐的课程体系。作家讲堂。让学者与作家对话,学子与作家对谈,彼此激发,相互激励,提升大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和对文学创作的理解。文学生活馆秉持“学用融通”的教学理念,开展多个创意教学。《大美汉字》课程以“汉字文化解读+书写技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形式,为学生们提供了体验汉字审美的独特视角;《美食美课》课程加入了中西饮食文化品鉴和创意制作两种形式;《摄影技艺工坊》课程以理论讲授为辅、实践操作及体验为主,引起学生对摄影的兴趣;《创意写作工坊》则尝试了“领读经典+作家讲堂+写作工坊”三位一体的写作教学模式创新,吸引了耶鲁大学创意写作教学团队的关注和支持。高素质的师生团队引领大学生走进美、认识美,感受美。大学是人才和学术的集聚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高素质的师资资源。文学生活馆组织管理者利用其先天的学术优势,整合了全省优质的教育资源,以专业化的解读带领公众走进阅读的殿堂,实现文化生活馆的美育功能。在文学生活馆创立之初,就聚集了该研究领域众多专家和研究生。在平台运作后又吸收了不同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壮大了文学生活馆的队伍。比如问卷系统、采集,采集的内容为学术研究积累丰富的数据资料,反哺学术研究;直播课程,摄录完毕后导入磁盘,剪辑之后对接山东大学MOOC团队,保证了从讲座现场到网络直播再到MOOC上线,全程流畅;经典讲座的录音整理;将录音稿编辑成书,完成装帧设计。而优质教师资源是文学生活馆的核心竞争优势,文学生活馆邀请了来自山东大学、山大附中、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的优秀教师或教授来为公众进行领读。由他们将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引领读者开启审美之路,帮助其发现日常生活的诗意与审美。(2)全方位、高效的传播方式塑造了品牌价值,引领了审美热潮。文学生活馆除了线下的实体空间,也打造了线上直播、视频制作、MOOC上线、音频同步、图书出版全方位传播文学经典平台,不仅塑造了自身的品牌价值,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引领了审美热潮。
二、文学生活馆对高校图书馆美育工作的启示
高校图书馆自身的美育建设,是衡量图书馆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要有效开展美育, 必须将美育上升到“大学精神”的层面, 从上层建筑层面设计, 从教育管理入手, 重新定义校园文化精神内涵, 重新定义师生角色。
(一)做读者调研了解读者美的诉求。在《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项目申请成功后,山东大学文学院发动全院师生,在十多个省市开展了关于“文学阅读与文学生活”的大型调查,写成数十篇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成立的文学生活馆。文学生活馆每场讲座的背后,管理人员都对参与者做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从而形成阅读大数据,发展新的项目。比如:“作家讲堂”这个课程在逐步了解讲座受众的文学需求基础之上,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积累衍生的课程,慢慢发展成文学生活馆的优质课程。文学生活馆成功运作的背后是深厚的学术研究以及大数据的支撑。图书馆也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做读者调研分析,从馆舍环境、功能划分、文化建设、阅读推广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读者对美的诉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美的启蒙。
(二)注重人文关怀为读者营造环境美。高校图书馆在馆舍环境的塑造上可以以此为鉴,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首先,在功能设计上,可以打造满足读者研究学习、悠闲阅读、交流研讨、手工体验、文化品鉴、艺术欣赏等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空间格局,每种格局还应匹配对应的视觉与感官效果,让读者切实感受到书香与美景的融合,达到步移景换的效果;其次,在图书馆的走廊、阅览室等空间可以展示一些绘画作品、摄影精品或文化宣传品等带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展品,使到馆读者受到艺术熏陶,开阔读者视野,令人心情舒畅,提升图书馆的文化水平。除此之外,也要注重自然美带来的艺术熏陶作用,家具选择上可以多采用原木色的装饰材料,给人以自然和谐的亲切感。在馆舍内部多摆放花草,打造人工自然微景观,读者漫步在图书馆里能欣赏到各种绿色植物,从而缓解疲劳、愉悦身心,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三)着力构建学生的美育课堂,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素质。1.馆员素质的提升是做好美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文学生活馆的管理人员是负责空间设计的导师,专门研究现代文学与装帧、设计,曾获法国国家最高艺术文凭,师从国际设计大师;此外还有大批量的志愿者加盟。同样的道理,馆员是图书馆开展美育的主体。馆员的素养决定着图书馆美育工作的开展方式。馆员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图书馆要实施美育,必须加强馆员自身素养的提升,着力打造一支品行好、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团队。2.优化馆藏是开展美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图书馆开展美育工作,可以从优化馆藏书籍着手,突出品质、坚持品味,打造美育空间,放置经典人文、艺术类书籍。此外,艺术学与其他学科门类之间有着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并形成了诸如艺术社会学、艺术传播学等新的交叉学科,它们相互借鉴、融合,是图书馆更好地发挥美育职能的杠杆,无不蕴涵着美的因素。3.着力构建大学生美育第二课堂,是图书馆美育工作的落脚点。文学生活馆的核心在于通过讲座、人文教育、体验课程等将文学教育与美育相结合,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与此同时,还注重多学科交叉的通识课程的打造。图书馆可以利用先天的学术优势,聘请精通艺术学、文学、哲学等人文社科专业的研究生或教师及社会机构互动,对接打造大学生美育第二课堂,课堂以音乐、美术、戏剧等在内的优质艺术课程为主体,也可以开设人文通识类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在教育方式上,可以为每个专业的学生选取与其专业相关的艺术素材,并将之整合到学生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哈佛大学美育工作的特色之一,是将美育与各个学科的切实需要相结合,突出艺术等审美活动的应用性价值和功能。4.运用新媒体平台,提升图书馆美育工作的影响力。文学生活馆有良好的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意识,通过将线下的专业课程剪辑成“微课”视频,在各个教学楼、校车、餐厅、教学楼等广告机上循环演映;与山东电视台合作,对讲座内容进行录播;与齐鲁网合作开辟专题频道,进行社会传播;与《山东大学报》合作,开辟了文学生活馆专题讲座专栏,第一时间发布讲座内容;与《济南时报》《生活日报》《山东商报》等大众媒介合作,推动文学生活馆知识的大众化、学术化传播。除了以上的合作平台,《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也连载文学生活馆的调研文章;此外,文学生活馆《领读经典》系列课程通过中国大学MOOC向社会免费开放,也可以在喜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和齐鲁壹点等音频平台收听。通过这种方式的传播,让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得到这种优势资源,进一步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交叉融合的育人目标。
高校图书馆在做美育工作时,也要注重线上宣传推介和展示,与线下活动相呼应。发展图书馆的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知识传播的受众,拓展了社会大众获取高校文化知识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