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及评价策略探索与实践
——以交通工程学课程为例

2022-08-28卢小林李婷王鹏

现代信息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工程学线下交通

卢小林,李婷,王鹏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1)

0 引 言

交通工程学是交通工程专业、道路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涵盖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等多项内容,与运输工程学、道路工程学、汽车工程学、电子工程学等学科密切相关。课程内容覆盖范围广,且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无人驾驶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知识体系仍在不断革新和丰富。“互联网+教育”理念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智慧树、雨课堂等信息化教学的运营服务平台快速引入国内众多高校,提供了一种线上和线下融合式创新教学方法。在线教学质量管理成为混合式教育时代的热点研究问题,借助线上教学的教学资源和数据采集优势,一些学者提出了多样化的改革策略及评价方法,如多层次评价方法。考虑到目前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案已经无法服务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案的有效评估,也缺少对教学全过程追踪评价,在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上无法给予定量指导且参考价值低。因此,本文以基于智慧树平台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为对象,考虑到交通工程学课程知识点属性差异,遵循学生专业能力的基本特性和学情况,构建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及评价策略,实现多维度、全过程的混合式教学评估。

1 现有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

交通工程学课程内容覆盖范围广泛,在专业课程体系中与其他课程的知识关联性较强,如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等课程。以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为研究对象,目前交通工程学面向的授课专业主要包括交通工程专业、道桥工程专业,学生专业课程体系差异较大。与交通工程专业不同,道桥工程专业学生课程体系中尚未包括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等专业课程,在涉及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等章节知识教学时,普遍学情较差。同时,本课程与新兴技术联系紧密,道桥工程专业学生对热点交通问题的捕捉与辨识缺少感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从受众学生专业特性和既往学情况而言,以差异化教学模式为导向,建立模块化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显得尤为必要。

1.2 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本课程已经基于智慧树平台搭建了在线教学资源库,如图1所示,授课老师可以结合线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完成在线课程学习、单元测试以及期末测试。同时,可以设置翻转课,利用课堂教学、学习资源、学习任务、作业考试等多种教学手段,了解学生每一章节知识掌握情况,有效辅助线下教学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广泛推广的过程中,也逐渐显露出来一些教学弊端。基于智慧树的线上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录制模式,一体化打包上传到线上课程平台,可调控性和更新效率较差,授课教师所拥有的权限不足。此外,在线课程资源并未结合学生专业特性而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如交通工程专业和道桥工程专业采用同一教学资源,适用性不足。目前在课程授课过程中,翻转课仍然是混合式教学的主要实施手段,偏向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线课程资源的利用度相对较低。

图1 在线教学资源库

1.3 教学评价现状

在山东建筑大学教学质量管理中,设置了教师版和学生版的教学评价表,在课程结束后,双向互评课堂教学情况。同时,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求,利用OBE 智慧教学平台(见图2),综合课程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对教学质量定量评价。针对现有交通工程学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工作,总结出现有评价的不足之处:(1)评价过程过多依赖教师或者学生的主观经验和感受,如教师对课程要求的严格度不同对影响评价结果;(2)教学评价的手段多采用出勤、作业、随堂测验、期末成绩,其中作业和随堂测验分成了若干次进行部分知识评估,考核形式较为单一,未融入教学过程化考量,且主要从教师角度进行教学评估,忽略学生的主观反馈;(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上和线下评价方法尚未有效融合,且线上评估的手段较为单一,与线下较为一致,并未重视学生学习质量和反馈。

图2 OBE 智慧教学平台评价界面

2 模块化教学内容及评价实施策略

2.1 结合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和学情特性,构建模块化教学内容

遵循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差异特性和学情特点,对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拆解重构,设计基础能力模块、核心理论模块和能力拓展模块的教学体系,并将每个模块设置独立的学习任务,各学习任务之间建立必要联系。对不同学习模块下的学习任务建立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评价手段,强化学生知识吸收及应用,形成循序渐进式课程教学。以道桥工程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将课程知识进行模块化分解,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

2.2 丰富混合式教学资源及创新教学模式

将课程内容与信息化技术紧密融合,适应“互联网+教育”时代要求,对模块化教学任务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整理,构建丰富的混合式教学资源,如课件PPT、演示视频、习题库、测试库、讨论专题、交通情景案例、模拟数据调查等。充分结合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确定每一项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和辅助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同时,强化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能力的激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利用师生讨论、小组讨论、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知识和评价的能力。

2.3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研究及实施策略

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智慧树作为线上教学载体,融合线上和线下教学评价手段,建立课程教学全过程的教学痕迹数据采集及评价实施。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的考勤、作业、测验等手段,在专题讨论、模拟数据调查等教学模式中可采用老师评价学生、组内学生互评、组建学生互评等综合评价形式,更加重视学生参与的积极度,获得较为合理的评价结果。

充分利用线上教学数据采集优势,采集线上课程的全过程学习痕迹,可以获取学生登录学习时间、登录次数等信息,及时观察和追踪学生的学习活跃度情况。同时,可以借助翻转课堂等,发布在线统计问卷、随堂测试等,并获取学生直观的知识掌握度和满意度反馈。融合线上和线下教学评价手段,可以加强教学全过程的学习情况实时统计,用于教学效果和教育反思。综合上述线上和线下教学可采取的评价方式,针对每一章节内容确定“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评价数据采集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教学评价数据采集示例

如图3所示,结合教学模式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获取每一章节的教学评价数据,可以从学习活跃度、知识掌握度、教学满意度3 个层面对混合式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线上数据采集类别扩大评价体系。

图3 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示例

通过多类评价数据融合,最终可以得到每一章节/模块的“线上+线下”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课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6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40%,考核形式一般为线下试卷考试。每一类评价数据的权重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任务占比灵活设置。最终得到课程全程过程评价结果,指导授课教师从学习活跃度、知识掌握度、教学满意度多个层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

3 案例

本文以交通工程学第二章第一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为例,对本节内容进行教学模式及评价方法设计,如表3所示。

表3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课程设计

4 结 论

混合式教育模式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结合课程时代需要构建符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学生专业特点的模块化教学方案和评价手段。本文以“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为例,提出了模块化教学模式及评价策略,通过获取多类教学过程评价数据,从学习活跃度、知识掌握度、教学满意度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实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过程设计和质量评估,充分融合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工程学线下交通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线下疫情亏损,线上虚假繁荣,中国手机行业已“寒气逼人”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Excel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
“人机(体)工程学”教改新方案探究
材料模拟软件在固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ONE⁃MAN UNIVERSITY
大男孩的超级玩具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