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职工的『心上事』放到工会心上
2022-08-27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5 月中旬,上海疫情形势逐步好转,职工分阶段陆续回到工作岗位了,商超等逐步恢复线下营业,餐饮实行线上、线下外卖……
事实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运营,需克服人员食宿到防疫安全等多道坎。相应的,这些坎也牵动着普通职工的心弦:回到工作岗位是否会不适应?中午食堂开吗?到哪里做核酸检测呢,每天做?隔天做?自己工作的环境安全吗?……普通职工心里多少都有点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
闻弦歌而知雅意,上海各级工会“闻风而动”,他们有没有将职工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
从近日一则新闻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5 月24 日,《劳动报》刊发一则报道,标题用了该报道中的职工一句话:“工资一分不扣,给我吃了定心丸”。
该篇报道讲述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的一家企业迎来了第二批到岗员工,为了让员工无后顾之忧,该企业工会组织召开了线上职代会,敲定疫情期间的薪资标准;针对疫情期间员工的一系列疑问,进行解答并明确了居家办公的具体要求,以及隔离期间工资福利的发放等具体内容。于是乎,才有了职工脱口而出的这句话:“工资一分不扣,给我吃了定心丸”。
疫情防控期间,经济受到冲击,民生难免受到影响,普通职工自然最关心收入问题。对工会工作者而言,“望闻问切”要精准切中这个根本“心事”。
但是,事关工资待遇,事关真金白银,没有铁齿铜牙啃不下这块难啃的骨头,同样,缺乏智慧能力应对不了很多复杂的局面。例如,我们在这则报道中还看到了工会工作者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新,使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职代会、在集体协商中发挥作用,让职工的参与率和知晓率都得以提高。
报道虽然没有细述工会在组织集体协商和网上职代会中的其它细节,但是推进集体协商的艰难和复杂是可以想见的。一直以来,经营者、职工对集体协商的认识各有偏颇,这使得集体协商难以启动或无法产生实效。
疫情发生两年来,为协调劳动关系,国家相关方面曾多次就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生产经营联合发文,鼓励劳动关系双方协商解决用工问题,支持双方协商未返岗期间的工资待遇。集体协商,正成为处理劳动用工和工资待遇问题的首要解决途径之一。
机遇总是和挑战结伴而行。疫情袭来,企业经营者与职工共同面对重重危机,这一过程中,双方都更普遍、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共生共存共赢的关系本质,对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有了更强烈的认同感。这种认识的转变将助力破解集体协商制度推进中曾经面临的难题。
当前形势下,我们基层的工会工作者要掌握并善于运用“集体协商”这一“柔性”的解决方法,费尽心思,为职工熨平心头的波折。当然,做好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基层工会工作者要真正把职工的“心上事”放到心上,“上心”了则熬心费力,则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