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预防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价值研究
2022-08-27刘桂芳
文/刘桂芳
晕针主要是在静脉采血过程中由于患者体质比较虚弱,并且由于对针的恐惧、紧张等心理反应,出现恐慌,甚至晕厥、休克等症状。出现上述情况时,患者应躺平,饮用淡盐水或糖、盐水,补充体液。患者不要紧张,医护人员要进行心理安抚,通常经过休息后症状可得到缓解。晕针主要发生于体质比较虚弱并且恐惧打针的患者,属于心理恐惧的过程,经过心理安抚、安慰后,可以立刻缓解症状。在静脉采血前需安慰晕针患者,打针不会出现剧烈的疼痛,也不会造成不良损害,在心理安抚后进行注射,可以有效缓解晕针的症状。本文旨在探究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预防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的健康体检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人。观察组男36例、女34例,平均(48.32±5.84)岁;对照组男38例、女32例,平均(47.21±5.01)岁。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1)创造良好、舒适的采血环境。室内需要保持和谐、柔和的色调,保持安静的环境,将休息椅放置在体检大厅中,把卫生健康宣传栏悬挂在墙上。每日对采血室进行2次消毒,早晚通风半小时,使空气保持流通状态。(2)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仪表大方,对体检者保持热情的态度。采血属于一项侵入性操作,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紧张感。护理人员需要保持端庄的仪表,与体检者交谈时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熟练地操作技术能够使体检者的安全感和信心有效提高,促进其心理应激水平不断增强。(3)个性化心理干预。对于初次体检者来说,由于他们不清楚体检流程和相关操作,容易导致其出现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所以采血护士需要将解释工作做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晕针常见的原因、静脉抽血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使其消除思想顾虑,增强自信心。如果患者有晕针史,采血护士需要对其主诉耐心倾听,对发生晕针的相关影响因素仔细分析,操作期间嘱体检者深呼吸,利用交谈等方式使其注意力得到分散。采血过程中可以取卧位或座位,座位时头可以伏在采血台上,如果出现晕厥情况,因头部相对较低,会使大脑缺血、缺氧的状态明显减轻。(4)护理不良反应。体检大多选择在空腹状态下实施,饥饿容易导致机体出现应激反应,出现晕针等不良情况,因此采血工作尽量在早上8至10点完成,进而有效预防晕针的发生。(5)静脉采血过程中的晕针会损害患者的心理及身体。对健康体检者进行抽血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在抽血之前向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将抽血检查的相关知识告知体检者,抽血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手段分散体检者的注意力,例如可以与其聊感兴趣的话题等,用适当的语言鼓励体检者,并且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仔细询问,包括有无器质性疾病、晕针史等。(6)在采血过程中,体检者一般处于空腹状态,所以体检中心应当准备好早餐,体检者完成体检以后将早餐发放给他们,嘱其适当的进食,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对体检者实施进餐安慰,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进食,或饮用食用的糖盐水。在体检前几日,告知体检者减少食用油腻食物,避免服用药物、喝酒等。采血之前充分了解其体质状况,例如饥饿、劳累情况等,若体检者不适宜马上穿刺采血,需要告知体检者稍作休息后再采血。
1.3 观察指标
(1)静脉采血依从性,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2)护理满意度;(3)护理质量评分,得分与护理质量水平呈正比;(4)对静脉采血知识的认知程度,得分越高认知程度越强;(5)运用SAS、SDS评价不良情绪。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静脉采血依从性
见表1。
表1 静脉采血依从性(n,%)
2.2 护理满意度
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n,%)
2.3 护理质量评分
见表3。
表3 护理质量评分(±s)
2.4 静脉采血知识认知程度评分
见表4。
表4 静脉采血知识认知程度评分(±s,分)
2.5 SAS、SDS评分
见表5。
表5 SAS、SDS评分(±s,分)
3 讨论
静脉采血过程中,导致晕针发生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1)心理原因。由于体检者缺乏对抽血知识的充分了解,认为静脉抽血会损害身体健康,尤其是在看到自己的血液被抽出来以后,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心理波动,部分体检人员由于对环境比较陌生、远离家人、在外地上班等,也会出现一定的紧张感;(2)疼痛敏感度。因个体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体检人员对疼痛具有不同的反应,抽血过程中处于紧张的状态,会出现更加明显的疼痛反应,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会导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甚者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并且患者在疲劳的状态下,也会使其耐受度降低,对疼痛具有比较明显的反应。(3)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不当,特别是对于抽血的护理人员来说,由于其每日的工作量比较繁重,所以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当体检者有恐惧、紧张等情绪出现时,护理人员不能保持良好的态度,对体检者缺乏一定的耐心,甚者会使用激烈的言行,对体检者产生刺激,使其不良情绪加重,进而较易引起晕针等不良情况。
晕针怎么办?(1)静脉采血前应先及时预防。静脉采血尽量在轻松幽默的环境中进行,护理人员要从语言上安慰患者,说明会有稍许疼痛,但不会很长时间,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惧,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2)静脉采血时转移注意力。打针的时候嘱患者一定不能看针头扎入血管的过程,精神不能集中在打针上,可以通过和周围人聊天、看电视、听音乐、玩手机等手段来转移注意力,保持身心放松。(3)静脉采血时要保持合适体位。尽量让患者选择保持舒适的体位,这样会让患者身心感觉很舒服,保持放松的状态,减少患者扎针时的疼痛感。(4)静脉采血时要找有经验的护士。尽量让有经验的护士来操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可以快速找到血管,并且保持针头的插入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扎针的疼痛感。除此之外,良好的护理行为有利于将和谐的人文环境构建起来,同时优化物理环境,有利于使体检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医院应当定期培训护理人员,促进其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使其操作能力更加规范,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在采血过程中使体检者的注意力得到转移。
研究发现,通过对体检者实施常规护理无法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不能使晕针症状明显改善,因患者的心理状态较差,会降低其依从性和配合度,影响采血效果。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本文探究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预防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采血依从性(95.71%)、护理满意度(100.00%)均较高(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对静脉采血的认知程度更高,不良情绪改善更明显(P<0.05)。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核心是体检者,与常规护理相比,该护理模式具有精细化、针对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体检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强化对体检者的管理力度。对静脉采血操作的相关规定和规范严格执行,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将护理干预措施制定出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使静脉采血的安全性得到保障,进而使护患纠纷的发生风险降低,提高护理满意度。加强对体检者的心理疏导,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保证静脉采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确保顺利实施采血工作。
综上所述,在预防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体检者的采血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和体检者对静脉采血的认知程度,使其不良情绪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