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治疗学龄前期儿童肺炎特征分析及护理注意事项
2022-08-27马丽娜牛欣欣
文/马丽娜,牛欣欣
门诊输液治疗是多数轻中症肺炎患儿的常用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患儿身心发育不成熟,对输液治疗的配合度较低,容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护理。循证护理是基于循证理念提出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为了观察门诊输液治疗学龄前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护理要点,本文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96例采取门诊输液治疗的学龄前小儿肺炎患儿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96例采取门诊输液治疗的学龄前小儿肺炎患儿,按照护理方法分组。观察组有男孩24例,女孩24例;年龄为5个月~6岁,平均(2.5±0.6)岁;病程为1~6天,平均(3.6±1.2)天。对照组有男孩28例,女孩20例;年龄为6个月~6岁,平均(2.7±0.5)岁;病程为1~7天,平均(3.51.3)天。入选标准: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在门诊进行治疗的患儿。排除标准:合并先心病、肺结核、免疫缺陷疾病、肝肾功能障碍以及无法配合临床护理的患儿。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差异无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告知家长注意事项,并加强巡查次数,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儿采用循证护理,具体措施为:(1)循证问题分析:以“门诊输液患儿的不良反应”为循证问题,结合患儿的临床治疗,评估患儿输液治疗的风险,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与指导,提高家长对临床护理的配合度;(2)循证依据采集: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检索资料,以“门诊输液”“小儿肺炎”“输液护理”等为关键词,筛选相关文献并寻找真实准确、可操作性高的结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3)具体的护理方法:①安抚患儿情绪:护理人员在与患儿接触时要保持微笑,避免患儿畏惧、害怕,且护理人员要态度温和、亲切,提高患儿的信任感,从而提高对护理操作的配合度;对于婴幼儿,需要进行抚触护理,抚触患儿的腹部、背部,有助于提高婴幼儿的安全感,减少其哭闹次数;若患儿拒绝配合,需要家长做好调节工作,护理人员需要从容镇定,获取患儿和家属的信赖,利用玩具、漫画书与患儿构建良好的关系,稳定患儿的情绪,使其平稳接受治疗;②用药护理:用药前告知患儿及家属药物的名称及效果,坚持三查七对原则,同时要加强巡查次数,警惕静脉炎、药物渗出等不良反应;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引起患儿不适以及护患冲突;③饮食指导:肺炎患儿多合并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因此需要加强饮食指导,叮嘱家属准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牛奶、水蒸蛋、西红柿等食物,补充维生素,提高免疫力,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不能给患儿吃零食;④治疗室管理: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定期开窗通风,放置儿童喜欢的玩具和漫画,减轻患儿的身心应激反应,避免其过于紧张焦虑;⑤生活指导:叮嘱家属在患儿回家后可以进行适量运动,例如慢跑、散步等,不能长期看电视玩游戏,可以多到户外晒太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肺炎症状的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哭闹频率、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满意度等指标的差异。所有患儿在治疗前与治疗一周进行CT平扫,并比较CT征象的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进行表述,两组均数计量值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表述,两组计数值采用x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炎症状的改善情况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炎症状的改善情况差异无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炎症状的改善情况
2.2 两组患儿哭闹频率、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满意度等指标差异
观察组患儿哭闹频率、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哭闹频率、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满意度等指标差异
3 讨论
儿童肺炎是指累及肺实质和间质的炎症疾病,是学龄前儿童的重要疾病之一。有统计学指出,我国每年有超过2000万学龄前肺炎患儿,在儿科住院患儿中所占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儿童肺炎发生原因复杂,除了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感染外,理化因素、过敏以及药物也可诱发该病,且不同病因的患儿在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采取的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早期确定患儿的病因,有助于尽早选择合适的药物,缩短患儿的治疗周期。
门诊输液治疗是肺炎患儿常用的治疗方式,适用于轻中症患儿,在输液治疗结束后可回家休养。但是由于儿童身心发育不成熟,对临床治疗的配合度较低,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循证护理是以循证依据为基础展开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各种风险事件,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儿童由于对医院、打针吃药都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容易哭闹、不配合治疗,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安抚好患儿的情绪,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从而提高患儿对临床护理的配合度。同时输液治疗容易发生静脉炎、药物渗出等并发症,因此要加强临床管理,预防各种不良事件,并且要提高自身的护理素养,提高穿刺成功率,从而降低血管损伤程度;此外还需要加强饮食指导,提高患儿的营养状况;加强环境管理,减少患儿在治疗室哭闹次数;加强对家长的指导,从而提高家长的照顾能力,在患儿出院之后多加照看,警惕疾病反复。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哭闹频率、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门诊输液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儿的病情状况;而循证护理的应用可以改善患儿对治疗的配合度,进一步提高家长的满意度,符合临床护理的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 门诊输液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循证护理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儿的哭闹频率,减少输液不良反应,提高家长满意度,可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