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2022-08-27张炳志孔令通陈应东许三恩

保健文汇 2022年6期
关键词:腰背腰部肌力

文/张炳志,孔令通,陈应东,许三恩

由于工作、生活、学习的节奏逐步加快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近几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呈年轻化发展态势,对于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带来较大影响。腰椎间盘突出一般由自身机能产生的退行性变化或受到外界强烈撞击导致,患者一般会反复产生剧烈疼痛,因此,临床上应寻找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有效办法,以往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采用保守方案,具有限疗效。近几年,中医治疗逐步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治中,针灸、推拿均能够帮助患者实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改善,但无法实现患者腰部核心肌力改善。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实现腰部核心肌力调节,使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发生改变,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时间段内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选择50例。纳入标准:患者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清晰;排除标准:依从性较差不接受研究者。对患者实行抽签式分组,参比组年龄在22-56岁,平均为(40.84±0.06)岁,男患者、女患者分别为12例、13例;探究组年龄在23-57岁,平均为(40.79±0.11)岁,男患者、女患者分别为11例、14例,针对患者常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实施患者资料分析对比,对于患者实施统计学分析,得到P>0.05,则为分组成立。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腰椎进行性牵引。患者维持仰卧位,首次保持体重的35%,每日提高1kg,原则上应避免大于体重的50%,每次牵引20分钟,一日一次。探究组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应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其中主要训练内容为直腿抬高、俯卧撑、双桥运动、蹬空增力、膝手平衡训练,将上述动作依次训练,循环往复,每日一次,两组干预时间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ODI评分、腰背肌力、MPQ评分。应用生活质量评估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满分100分,分数高表示指标优。ODI评分为量化功能障碍调查表,共计9项,每项5分,如不具备任何功能障碍判定为0分,5分为功能障碍明显,总分45分,分值高则患者症状严重。

腰背肌力利用腰腹肌训练器实施测量,腰背肌力数值大为腰部功能好。MPQ评分分为感觉类、情感类评分,主要为疼痛情绪评分(PRI-S)、疼痛感觉评分(PRI-A)、疼痛总分(PRI-T)、现实疼痛状况(PPI)、视觉模拟量表(VAS)。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探究组、参比组ODI评分、腰背肌力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ODI评分、腰背肌力差异性小(P>0.05),治疗后,探究组ODI评分相比参比组更低,探究组腰背肌力相比参比组更高(P<0.05),见表1所示。

表1 探究组、参比组ODI评分、腰背肌力结果比较(±s)

2.2 探究组、参比组治疗前后MPQ评分对比

治疗前,探究组PRI-S评分、PRI-A评分、PRI-T评分、PPI评分、VAS评分与参比组比较,无意义(P>0.05);治疗后,探究组PRI-S评分、PRI-A评分、PRI-T评分、PPI评分、VAS评分相比参比组均较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表2 探究组、参比组治疗前后MPQ评分对比(±s;分)

2.3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详情

治疗前,探究组生理指标、身体健康、心理指标、社会支持、家庭和谐对比参比组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探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比组(P<0.05),见表3所示。

表3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详情(±s;分)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康复科门诊相对常见的疾病,一般在青壮年中高发,为引发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会为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较大痛苦及困扰。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在40~50岁的人群中高发,此疾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近几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逐步表现出年轻化发展趋势。现阶段,临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应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患者气血不畅、气滞血瘀相关,由于患者腰部受到损伤,导致机体中的血液无法正常循环,引发经脉受阻,会出现不通则痛的情况表现。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一般利用物理治疗,针灸、推拿、传统腰椎牵引药物治疗等,均具备一定疗效。其中,针灸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有效治疗,能够实现经脉疏通、活血化瘀、解除肌肉痉挛,帮助患者有效减轻神经根受压,对神经根的位置进行纠正,积极改善气血循环,使患者疼痛感减轻,但无法帮助患者实现核心肌肉结构、形态改善,无法增加患者腰椎的稳定度,总体疗效不佳。临床研究证实,脊柱稳定性一般需要依靠患者核心肌肉的维持,腰部核心肌力一般在脊柱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可以应用在脊柱相关疾病的康复及治疗当中。本次研究中对于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改善腰椎健身度主症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提高通常与伏案工作者增多有关。同时,由于大部分人群工作及生活过程中缺少运动,导致腹肌以及腰背肌力等距离脊柱相对较近的核心肌产生劳损,使患者肌力降低,最终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脊柱的稳定性一般通过脊柱内外平衡系统有效维持,一般腰部核心肌力为脊柱外平衡系统重要构成,能够维持腰背部各个姿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近几年,临床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脊柱韧带过度承受,引发脊柱内外稳定性降低,会对患者肌力稳定系统产生破坏,进而导致椎间盘应力不均匀,产生退行性改变,引发椎间隙变窄,进而引发脊柱内外力学平衡障碍,使其脊柱产生前移或滑脱,诱发腰背部核心肌群破坏,导致患者椎间盘、髓核等组织向外及向后突出,对神经根产生压迫,进而引发腰痛以及麻木等疼痛表现。因此,对于患者腰椎生物力学特点进行调节,使其腰椎稳定性得到改善,进而恢复脊柱应力平衡,为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正确治疗观念。

腰部核心肌力为脊柱稳定维持的主要肌群,腰部核心肌力劳损以及收缩力降低为诱发脊柱稳定性下降的重要原因,通过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腰椎小关节有效复位,预防患者产生肌肉萎缩,使患者脊柱稳定性增强,有利于积极恢复脊柱应力平衡性,使其椎间盘对于血管及神经的压迫减轻,可有效缓解腰腿疼痛,同时,腰部核心肌力训练为本体感觉训练,能够使肌腱、肌肉中的感受器刺激,导致其感受到肌肉不断牵拉以及关节伸展及收缩,有利于促进部分脊柱萎缩肌肉延展,使其能够恢复正常的肌肉韧带韧性及长度,并逐步恢复正常的感觉功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

本文研究显示,治疗前,探究组ODI评分与参比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究组ODI评分对比参比组相对较低(P<0.05);治疗前,探究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于参比组无显著对比意义(P>0.05),治疗后,探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比组生活质量评分(P<0.05),治疗前,探究组腰背肌力与参比组近似,两组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探究组腰背肌力与参比组对比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探究组PRI-S评分、PRI-A评分、PRI-T评分、PPI评分、VAS评分对比参比组,指标差异性较小(P>0.05),治疗后,探究组PRI-S评分、PRI-A评分、PRI-T评分、PPI评分、VAS评分相比参比组明显更低(P<0.05)。

综述,应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能够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肌力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减轻腰腿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干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腰背腰部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恢刺扳机点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1则
摆脱腰背疼痛的困扰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