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8-27林细娟

保健文汇 2022年6期
关键词:缺血性神经功能评分

文/林细娟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动脉闭塞、狭窄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缺血性脑卒中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短暂性脑缺血、二是进展性卒中、三是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四是完全性卒中,其中短暂性脑缺血一般不存在脑梗死,而另外三种缺血一般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脑梗死。根据缺血影响范围可以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弥漫性脑卒中和局限性脑卒中,弥漫性脑卒中可由低血压、低血糖、贫血引起,局限性脑卒中可由脑部动脉栓塞、颈动脉和椎动脉的狭窄闭塞、血栓等原因引起。不同类型的脑缺血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主要以短时局部神经功能障碍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语言功能障碍、眩晕、双眼发黑等症状,给患者的神经系统及脑功能造成一定损伤。增强型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性辅助循环装置,在心电R波的同步触发下,于心脏舒张期自下而上对包裹小腿、大腿及臀部的气囊进行序贯充气加压,通过多种机制来改善器官缺血的情况。可以有效增加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帮助缺血组织建立循环,修复受损细胞,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有效治疗。基于此,本文以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0人,全部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40人,全部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的治疗方式。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家族严重遗传病史患者;(2)不配合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基本无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患者全部采用常规治疗方式。

对对照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进行控制,进行溶栓治疗配合抗凝治疗,帮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改善血液循环,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稳定及酸碱平衡,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营养治疗和康复训练。

1.2.2 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患者全部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的治疗方式。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增强型体外反搏进行治疗。在治疗之前要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过往病史、各项生命指征、排便情况、心理状况、血管彩超情况、身体功能障碍情况,对评估结果合适的患者进行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医护人员在治疗进行前应当将床单及气垫套整理平整,防止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压疮等皮肤损伤,确保治疗过程中用到的各项仪器处于正常待使用的状态,调整治疗室内的温度、湿度适宜,然后辅助患者躺在治疗床上,将电极片贴在适当的位置,确认电极片粘贴牢固,若电极片粘贴不稳,可以利用耦合剂增强稳定性,将气垫外套整理平整,让气垫外套贴住患者腿部肌肤,整理完毕后将气垫绑好,松紧度以放进一个中指为适宜,包裹处应用衣物覆盖上,防止治疗过程中给皮肤造成损伤。首次治疗压力不宜太高,可从0.25kg/cm开始,根据患者的感受逐渐进行增压至0.45kg/cm,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0.020MIa能获得更好的脑血流灌注效果,治疗频率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每周3小时,总时间36小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并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停止,必要时采取恰当的救治措施。

1.2.3 观察指标

1.2.3.1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失评分情况

通过神经功能损失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意识、面部肌肉运动、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四个维度,每个维度25分,满分100分,分值与神经功能成反比,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效果越差。

1.2.3.2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对两组患者出院一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评分从情感职能、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分,评分与项目功能成正比,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2.3.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情况

向患者发放我院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90-100分为十分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填写后收回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填写结果进行统计比较。

1.2.3.4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能力情况

通过Barthel评分表对治疗后患者出院时、出院一个月、出院三个月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穿衣、进食、行走、上下楼梯、洗澡、如厕,满分100分,分值与生活能力成正比,分值越高生活能力越强。

1.2.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失评分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意识、面部肌肉运动、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神经功能损失较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失评分情况比较[±s,分]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情感职能、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生活质量更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情况比较[n(%)]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能力比较

出院时两组患者基本生活能力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个月及三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生活能力更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能力比较(±s,分)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上升,导致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有调查显示我国是全世界脑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缺血性脑卒中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基本相同,都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给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脑卒中一般发病比较突然,在临床中治疗比较困难,因此在治疗后如何降低患者的后遗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成为临床中治疗中的关键。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临床中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增强型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性的循环装置,直接作用于血管内壁,促使分泌活性物质,对受损的内皮功能结构进行修复,使患者内膜中的弹力纤维结构及动脉内皮细胞更加完整,防止患者的血管平滑肌出现增生,同时能减轻动脉硬化造成的损伤,使患者的动脉血管恢复弹性。通过心脏舒张的频率对患者的大小腿及臀部增加压力,增加流回心脏的血液量和心脏输出的血液量,使血流切应力升高。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以让患者的脑部有更为充足的血液供应,有效帮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促进脑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意识评分(15.36±1.36)、面部肌肉运动评分(12.36±1.53)、肢体功能评分(11.03±1.55)及语言功能评分(11.36±1.44)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神经功能损失较小,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帮助患者修复神经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情感职能(82.21±0.46)、生理机能(81.32±0.41)、精神健康(81.85±0.55)、社会功能(85.69±1.6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生活质量更高,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治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满意度(92.50%),说明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基本生活能力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一个月及三个月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一个月(54.36±3.45)及三个月(70.87±0.23)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生活能力更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修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临床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修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更高,能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缺血性神经功能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双周最佳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