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临床观察*

2022-08-26王文卢唐菀羚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壮医障碍康复

王文卢,唐菀羚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脑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是一种高致残率的疾病,后遗症严重影响其患者生活质量,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给患者及家属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和损失。由于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其中约有60%~80%会因为其病灶处神经功能的缺损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发病后常表现为肢体偏瘫、感觉异常、言语不利等方面的神经功能缺损[1-2]。其中感觉障碍多发生在卒中后6个月内,尽管病灶不同,数据调查约有65%的脑卒中患者患有感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3],由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对患者能否回归社会、参与社会意义重大,感觉障碍早期常常容易被忽略,更多研究重点侧重脑卒中发病后偏瘫肢体的恢复,而忽略了感觉障碍的影响,致使此方面治疗疗效欠佳[3-4]。而在实际生活中,感觉和运动密不可分,人体对自然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的前提就是感觉,感觉信号的传入和传出,引导、启动外周相关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来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因此感觉功能的恢复,对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着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5]。研究表明[6],感觉和运动不可分割,使患者在康复治疗中获得最大化的获益,必须重视感觉障碍的恢复,有益于整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促进患者整体的康复水平。中医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通过内服中药、外治针灸、刺络放血等疗法补益气血、濡养脏腑、疏通经络等方法改善脑卒中后偏身麻木症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探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联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19年5月—2021年4月期间在本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住院的64例符合入组诊断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与随机数字表分配,分成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34±7.51)岁,平均病程(47.20±14.33)d;脑出血19例,脑梗死13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26±7.32)岁;平均病程(46.52±15.16)d;脑出血18例,脑梗死14例。2组病例选择基线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7],诊断为中风,伴有偏身肢体麻木。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中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8]。

1.3 纳入标准 (1)适合入组,经颅脑CT或MRI诊断为脑卒中,存在偏身感觉障碍。(2)不限性别,年龄40~70岁。(3)病情稳定,能进行正常交流者,检查合作,能耐受本研究的治疗。(4)病人及家属充分了解本研究,表示积极配合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年龄小于40岁或大于70岁者。(2)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其他疾病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者。(3)或其他疾病导致的肢体麻木。(4)神志不清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等导致交流困难、不能配合者。(5)针刺部位肌肤破损或感染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1)入组患者予常规药物治疗,如脑卒中后二级预防用药及合并基础疾病的治疗。(2)参照2011年版《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9]予常规康复功能锻炼,根据患者功能损伤情况开展相应的康复治疗包括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平衡训练,每次30 min。感觉功能训练:①浅感觉训练主要通过作业治疗对皮肤进行不同程度的刺激,包括用牙刷在肌肤表面进行快刷擦、轻拍、叩打等;②深感觉训练通过手法挤压及理疗,以改善关节运动觉和关节位置觉;③复合感觉训练训练通过让患者闭眼触摸常见的物体,如果无法正确辨别,可嘱患者睁眼触摸,然后闭眼再辨认,反复刺激实体觉的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主要锻炼患者的个人独自进食、洗澡等能力。康复方案由本科治疗师执行,每天一次,周末休息两天,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5.2 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壮医莲花针叩刺、刺拔、吸附。(1)选穴:根据患者的症状部位选取患肢肩髃、臂臑、曲池、外关、合谷、风市、委中、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常规标准消毒叩刺的部位,使用一次性莲花针通过运用腕部的力量进行叩刺。治疗强度依据患者能耐受的力度,以局部皮肤隐隐出血即可。(2)拔罐:利用塑料罐抽空负压原理,对以上穴位进行抽吸拔罐,5~10 min后取罐清除罐口内血迹,然后对叩刺的伤口进行再次消毒。(3)外敷:用武打将军药酒涂擦患处,以助整体活血化瘀之功效。每周治疗2次,2次操作间隔3 d,2周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注意事项:叩刺后注意保持刺血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1.6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功能评分。评定由主治医师及治疗师进行综合评估。(1)感觉障碍评分,采用感觉障碍评定积分表对患者痛温觉、粗触觉、本体感觉、皮层觉评分,总分为42分,分值越高,感觉障碍程度越轻,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测评,评估时尽量选择较为舒适安静的环境,尽量遮住患者的眼睛,检查时手法力度适中,避免手法过重而影响对感觉的判断。(2)运动功能评定,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单侧肢体最高100分,其中上肢运动评定共计66分,下肢运动评定共计34分。评价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分值越高,表明运动障碍程度越轻,说明运动功能越好。(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参照《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越高,运动障碍程度越轻。

1.7 疗效标准 (1)治愈:肢体感觉异常消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正常。Fugl-Meyer较前提高≥25分,总分≥40分。(2)显效:病情较治疗前好转,很少影响日常生活活动。Fugl-Meyer较前提高前≥15分,但总分<40分。(3)有效:病情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减轻,部分影响日常生活活动。积分较前提高≥5分。(4)无效:无任何好转,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积分较前提高<5分。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感觉障碍评分、运动障碍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感觉障碍评分、运动障碍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评分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4.00%,高于对照组59.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脑卒中是导致中国成年人死亡、致残的首位病因,其危害性大,病程长,恢复时间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10]。康复目标是恢复患者功能障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减少复发率,使其能够正常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11]。脑卒中后的感觉障碍,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或坏死,造成脑细胞供氧障碍,使脑细胞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影响感觉通路的传导,从而产生感觉异常,如疼痛,麻木等。因此,患者感觉功能的恢复对患者回归家庭意义深远。研究表明[12],大脑通过突触的传导、神经组织周围的修复,激活大脑皮质重新学习、理解感觉传入信号,形成反馈通路。脑卒中后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激活大脑的可塑性,康复训练能够助于脑血管新生和神经干细胞的修复,使神经功能损伤得到及时恢复。

祖国医学称“脑卒中”为“中风病”,壮医称之为“麻邦”范畴,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属于“偏枯”的范畴。偏枯之名,在中国医学文献中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风论》云:“风之伤人也……或为偏枯”。《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汗出偏沮,使人偏枯。”追溯症状相似的病名则为“不仁”,《灵枢·刺节真邪》指出:“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说明“中风麻木不仁”的主要原因是外风侵入人体,加之体内正气不足、荣卫气血虚少,筋脉失于濡养,而邪气留于经络所致。《素问》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认为皮肤功能减退和机体运动功能减退的病机是营卫俱虚。营卫行于经脉内外,人之血气通过经脉营养机体,机体营卫运行不畅则出现多种感觉障碍。

壮医学认为中风发病缘于人体本身正气不足,加之外感邪毒(风毒、寒毒、湿毒、瘀毒等)侵入,邪气入里化热,客于肌肤,使龙路、火路分支阻滞不通,气血不能正常运行,阴阳失调,三道两路不通畅,三气不能同步运行是其病理改变,“巧坞”(大脑)功能代谢紊乱,最终发病[13]。因此壮医治疗原则为驱毒化瘀、调节气血,疏通龙路火路气机,使天地人三气同步运行,人体机能持续正常运转。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可疏通三道两路,首次明确提出该技法的是由全国名老中医、壮派中医大师黄瑾明教授多年深入壮族民间地区挖掘、整理壮族民间经验的基础上创立。该疗法先以莲花针在局部穴位进行叩刺,疏通龙路、火路之气血,再以拔罐负压、吸出体内多余的瘀血、最后用壮医药酒涂擦于施术部位,以疏通气血的功效。该疗法具有穴位刺激、拔罐和药物外敷渗透三重效应,从而达到天、地、人三气同步、龙路、火路两路通畅的目的,达到“釜底抽薪”的疗效[14]。该疗法在治疗糖尿病、膝关节、脑卒中等疾病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获得满意效果[14-16]。

鉴于此,针刺肩髃、曲池、手三里具有健脾和胃、调气和血的功效;曲池穴则可疏风止痒、行气活血;合谷为原穴,可健脾益气、镇静镇痛;内关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足三里胃经合穴、有通经活血、通经活血、大补元气的功效;阳陵泉为胆经要穴、有舒筋通络、疏肝利胆的功效,丘墟是胆经上的原穴,有泄热通经的功效,莲花针作用特定穴位并吸附拔罐,排除体内的瘀血,改善局部组织灌注,加速新陈代谢,使淤血新生,龙、火二路通畅,三道两路均衡协调,达到调整人体气血平衡的作用,恢复三气同步的目的[17]。

目前康复治疗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临床报道日益增多[18-19],本文将民族医学与康复治疗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综合疗效评价。在本次研究当中,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在感觉障碍积分、运动障碍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是感觉功能恢复可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可能是大脑感觉区与运动功能重组后感觉、运动功能正常反馈调控支配[20]。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通过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功效。该方案具有操作方便,疗效确切等特点。但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患者样本量偏小,没有做到长期随访,未能对2组患者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估,作用机制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壮医障碍康复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