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
——以轨道工程课程为例

2022-08-26谢晓倩韩彦芳

科学咨询 2022年13期
关键词:考核有效性信息化

谢晓倩,韩彦芳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 618000)

信息化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现代教学思想和理论,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改革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教学方式。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积极的预期效果[1],即教师与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课堂的关注点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推广转换到关注通过运用信息化教学之后教学效果是否得到提升,教学是否达到有效性,进而通过诊断出“有效性”程度,可进一步督促教学改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高职教育重心在于学生技能的培训,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较明显的职业导向,普通学制为三年,3+2的学制为两年,大一着重于公共课程的学习,大二重心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大三上期是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设计的完成,大三下期进行顶岗实习。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贴合就业市场的需求,所以大二至大三开设数量较多的专业课程,在学习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在众多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专业课程中如何突出重围,让教师、学生各方面得到提升,实现教学有效,这就要求我们首先需要针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影响因素存在多样性及特殊性,且各个因素之间也存在关联,所以通过分析发放并回收的640份学生调查问卷,以及75份教师调查问卷,再结合轨道工程课程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从教师、学生、信息化技术环境、课程知识四个方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师

进入信息化教学时代,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课堂教学的重心逐渐由教师为主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功能的弱化,反而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2],信息化课堂的有效性,不在于信息化技术本身,而在于信息化技术运用的方法,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分解如下:

表1 教师的影响分析表

(二)学生

学生作为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受众主体,学生个体差异是影响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前期问卷调查统计发现,目前“00后”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自主意识强、喜好通过动手的方式学习知识,但自律性较弱,对所学专业及未来迷茫的现象,他们是矛盾的个体。同时,目前高职的招生渠道主要有高考、单招、技能高考等,学生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及学习习惯均存在差异,分班并未按照招生渠道进行,所以同一班级内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这些均会对信息化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具体分解如下表:

表2 学生的影响分析表

(三)信息化技术环境

能够实现信息化教学,首要的条件就是具备信息化技术环境,而高职教育着重在于技能的培训,实操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于铁道类专业的学生,具有实操性质的虚拟仿真操作实训室以及铁路演练场是至关重要的外界影响因素,具体分解如下表:

表3 信息化技术环境的影响分析表

(四)课程知识

课程是专业课或者是基础性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教学内容的难易及教学目标的细化分解等也影响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表4 课程知识的影响分析表

二、有效性评价体系

即使进入信息化教学时代,大多传统性的教学依然依靠最终量化的期末成绩来评估有效性,即期末成绩的及格率、优秀率等高,则判定教学有效,反之则低效或者无效,存在其合理性,因为成绩从某些程度上确实能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片面性[3]。例如从轨道工程课堂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职学生的学习特性,发现高职学生的学习自律性及主动性普遍偏低,唯及格论普遍存在于学生中,且目前我学院专业课程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占比基本为3∶7或者4∶6,目前信息化教学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其一是不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考核,或者过程性考核中浑水摸鱼,依托教师的期末复习,期末考核前突击记忆,造成及格率升高或者高分率提高,但实际的技能与素养并未得到提升;其二是重过程轻结果,过程性考核尽力拿满分,但终结性考核得分40分左右即可及格,学生大多关注点在于是否会挂科,而并非技能或知识的获取及提高。

基于以上情况,作者对应轨道工程考核方式为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提出有效性评价体系也分为两部分,即过程性有效性评价与终结性有效性评价。过程性有效性评价旨在注重每堂课的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终结性有效性评价指通过期末考核的学生的平均成绩、及格率及优秀率等评估有效性,再将两部分的评价结果汇总分析得出轨道工程课程信息化教学有效性。因此,必须建立基于影响因素的多维度多主体的信息化课堂的过程性有效性评价体系,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准确性、有效性。

(一)评价主体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进入信息化教学时代,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中心作用具有同样的地位,教师的引导与教学是否有效,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是否得到提升等,均是我们判别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同时信息化技术环境是否有效使用、是否促进课堂教学及促进信息化教学竞赛参与度与获奖度等,所以信息化技术环境有效性也成为评价主体之一,打破唯教师论唯成绩论的评价模式,建立多维度的有效性评价体系[4]。

(二)评价指标

过程性有效性评价应是贯穿每堂课全过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针对三个评价主体设立相对应的评价指标,根据专家打分结果教学团队评估权重,详见表5,评价等级采用“不合格”“一般”“良好”“优秀”四个等级。一堂课的全过程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流程为课前利用在线课程平台推送课前调查及课前任务;课中由课初的基础知识唤醒及本次课重难点说明,到知识技能、素养的教与学,再到课末的本次课知识重点总结;课后为知识延伸学习。

表5 过程性有效性评价体系

说明:表中并未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展开,需任课教师授课前进行展开。

终结性有效性评价即整个课程结束后教师、学生及信息化技术环境的有效性评价,如下表。

表6 终结性有效性评价体系

三、结束语

以轨道工程为教学实验先锋,于2020年秋期选择铁工04班为轨道工程教学实验班,通过严格执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及有效性评价体系,分析得出学生技能与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幅度均在20%以上,学生的总评成绩良好及以上达38.23%,及格率达100%,并且通过最后的学生评教结果,课程教学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及喜爱。课程教师团队整体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迅速成长,教学责任心与教学激情也得到提升,并分别于2019和2020年度以轨道工程课程为基础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均获省一等奖。线上资源2020秋7个授课班级访问量达到31 844,访问时长78 802分钟,2021年春6个授课班级访问量达25 068次,访问时长109 513分钟,线下铁路及虚拟仿真实训室完善进程加快,资源使用频次增多。

2022年春期轨道工程课程进入第三轮信息化课堂教学,教学体系基本成型,但学科前沿知识及学生的学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均在发生变化,且目前体系中权重的赋值更偏主观性,所以评价体系及权重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及时进行调整,促进教师团队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考核有效性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内部考核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