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芪术颗粒对肝窦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22-08-26姜心航张荣刘绍能马继征丁佳媛刘慧敏张玲路迎冬

环球中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整合素内皮细胞纤维化

姜心航 张荣 刘绍能 马继征 丁佳媛 刘慧敏 张玲 路迎冬

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基本病理改变,一方面导致肝细胞与血液物质交换障碍,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大量沉积,加重肝纤维化[1]。因此,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发生,对延缓肝纤维化发展有重要意义。芪术颗粒由黄芪、白术、柴胡、茵陈、丹参、莪术等药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化瘀通络、利湿解毒之功效,是我院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临床应用已有30余年。以往实验研究证实,该药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3]。本研究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基础上分离肝窦内皮细胞,结合电子显微镜技术,从细胞、分子水平上观察芪术颗粒对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窗孔、表型及其毛细血管化的影响及机制,以进一步阐明该药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70只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180~200 g,清洁Ⅱ级,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北京)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这些大鼠被关在笼中,在环境控制室内(20±2℃,相对湿度36%)进行12小时的光/暗循环,允许自由获取食物和水,用标准合成饲料喂养,所有研究方案均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委员会受理编号为:IACUC-GAMH-2020-003。

1.2 药物

芪术颗粒(文件号:京药制字Z20063189)由中国中医药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制剂室(中国北京)制备并提供,曾被列为国家“九·五”攻关项目(项目编号96-906-08-03),后又列为国家”十·五”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1BA701A-24)。芪术颗粒组成:黄芪15 g、莪术9 g、白术15 g、丹参15 g、桃仁10 g、茵陈15 g、郁金10 g、柴胡10 g、北豆根10 g、甘草6 g,临床用量为每次6 g,每日2次,每日总剂量12 g。动物和人类每千克体重的剂量换算系数为6.25(参考史新友编辑的《现代医学实验动物学》),大鼠的剂量为1.25 g/(Kg·d)。

1.3 试剂

四氯化碳(CCl4):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CCl4(阿拉丁生物,C112041-500mL);橄榄油(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整合素αVβ3(integrin αVβ3,ITGαVβ3)(Abcam,ab52939);台盼蓝染色试剂盒(Beyotime,C0011);肝窦内皮细胞1抗体(hepatic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antibody,SE-1)试剂(NOVUS,NB110-68095SS);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试剂(Affinity,AF6191);无水乙醇、二甲苯、盐酸、氨水、中性胶(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中国)、Masson染色试剂盒(Solaibao,G1340-7,中国北京)、甲苯氨蓝染色溶液(谷歌生物科技,G1032,中国武汉)。

1.4 主要仪器

病理切片机(徕卡仪器有限公司,RM2016,中国上海),立式光学显微镜(奥林巴斯,IX71),台式低速离心机[中国上海医疗设备厂医疗设备有限公司(80-2)]、振荡器[中国上海西部分析仪器厂(WH-2)]、电泳仪(泰农,EPS300)、酶标准仪(赛默,muLISKANMK3)、4℃离心机(Eppendorf,离心机5415R)、扫描电子显微镜(日立,SU8010)、FACS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C6)。

1.5 实验方法

1.5.1 制备药物血清 雄性Wistar大鼠50只,分为芪术颗粒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及模型组、正常组,每组10只。芪术颗粒按1.25 g/(Kg·d)为中剂量组,中剂量的2倍剂量为高剂量组,0.5倍剂量为低剂量组;模型组与正常组与三蒸水灌胃。均每天灌胃2次,连续5次灌胃,末次灌胃后1小时于超净台中自心脏采血,收集的血液在4℃冰箱垂直静置3小时,在4℃离心机中离心3000 rpm×30分钟,离心后于超净台中无菌条件下分离出血清并于56℃水浴箱灭活血清30分钟,灭活后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

1.5.2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构建 雄性Wistar大鼠20只,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取14只造模,大鼠以3 mL/Kg体重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橄榄油稀释)造模,每周2次,连续4周,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另6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同等条件下饲养,不造模。各组均每周称体重1次,依体重调整给药剂量。4周后处死大鼠,各组肝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和肝纤维化情况。对照组肝小叶结构正常,肝细胞胞浆保存完好,细胞核清晰。CCl4诱导4周后,肝小叶细胞出现典型的脂肪变性、门脉和小叶炎症,即小叶细胞内有脂肪空泡、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内有肝小叶细胞浸润、肝小叶内有肝小叶细胞浸润,小叶中央区域的细胞肿胀和脂质变性。Masson染色显示正常大鼠无纤维增生,而模型组有纤维组织增生及纤维间隔形成,提示成功建立了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1.5.3 原位分离大鼠肝窦内皮细胞 成功制作肝纤维化大鼠后,将大鼠麻醉致死,将30G无菌针头插入门静脉,切断下腔静脉。以5 mL/min的速度注射含有0.5 mm EDTA且不含Ca2+或Mg2+的HBSS 10分钟。然后以5 mL/min的速率用胶原酶和含有0.02%IV型的Ca2+和Mg2+HBSS注释10分钟。灌注结束时,小心地取出肝脏并转移到含有5%血清的DMEM中,用无菌镊子撕开肝包膜,使肝实质和非实质细胞流出。收集的细胞悬浮液以50×g的低速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液,沉淀以400×g的速度离心10分钟,沉淀用完整的DMEM培养基重新悬浮,并小心地添加到含有50%percoll和25%percoll的离心管中。以900×g的高速离心20分钟(无刹车)后,在25%percoll和50%percoll之间观察到明显的非必需细胞带。DMEM培养基重完全悬浮后仔细吸出,离心冲洗掉percoll液残留,加入非实质细胞悬浮液24孔板,20分钟后置于细胞培养中,不黏壁细胞悬浮后含1%离心性血内皮生长因子而5%的内皮ECM按2×106/mL悬浮接种后在鼠尾胶原包装中为6孔或96孔板。细胞在37℃和5%CO2下培养。

1.6 检测内容和方法

1.6.1 分组与处理 正常组:不造模LSECs,加正常不含药血清;模型组:造模LSECs,加正常不含药血清;低剂量组:造模LSECs,加中药低剂量药物血清;中剂量组:造模LSECs,加中药中剂量药物血清;高剂量组:造模LESCs,加中药高剂量药物血清;血清添加量为10%,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贴壁后换液,培养48小时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

1.6.2 流式细胞术 当细胞生长到覆盖培养瓶80%或以上时,丢弃培养液并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清洗细胞一次。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加入抗兔CD31和抗鼠SE-1,4℃孵育过夜,离心,PBS冲洗,加入二抗,流式细胞仪检测PE-CD31和FITC-SE-1的表达率。实验重复三次。

1.6.3 扫描电镜观察LSECs窗孔 贴壁于盖玻片的细胞培养处理完成后弃培养基,用PBS轻轻漂洗后,弃PBS加电镜固定液室温固定2小时,再转移至4°保存。锇酸后固定,梯度脱水,临界点干燥,将样本紧贴于导电碳膜双面胶上,在离子溅射仪样品台上进行喷金30秒左右,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LSECs窗孔。

1.6.4 Western Blot检测 CD31、SE-1、大鼠肉瘤(rat sarcoma,Ras)、ITGαVβ3、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rylation focal adhesion kinase,p-FAK)及MAPK的蛋白表达,收集的细胞用含有蛋白酶抑制剂的裂解液(完整,罗氏)(50 mM的Tris-Cl,pH7.4,1 mM的EDTA pH 8.0,250 mM的NaCl和1%Triton-X)裂解。使用BCA法(Beyotime P0011)测量蛋白质裂解物浓度。将10μg细胞裂解液与5倍样品缓冲液(15 g的SDS、16.6 mL的b-巯基乙醇、15.6 mL 2MTris pH6.8、57.5 g甘油)混合后,将样品装入10%聚丙烯酰胺凝胶中,SDS-PAGE分离并转移至PVDF膜。用含有0.1%Tween的4%牛奶封闭后,添加以下抗体并在4℃下培养过夜:SE-1抗体、CD31抗体、aβ3抗体、FAK抗体、p-FAK抗体、MAPK抗体、p-MAP抗体、GAPDH抗体。用含有0.1%Tween的PBS溶液清洗膜3次后,添加含有0.1%吐温和HRP二级抗体(Abcam,ab6721)的4%牛奶,并在室温下培养2小时。取下膜,将ECL显影液(Bio-Rad no.170-5060)逐滴添加到膜中,并将其放入GelDoc成像系统(Bio-Rad)中拍照。蛋白表达水平用内部参考蛋白GAPDH标准化。ImageJ v1.8.0软件进行灰度分析。实验重复三次。

1.7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式细胞仪检测CD31和SE-1的表达率

观察CD31与SE-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对各组大鼠肝窦内皮细胞的CD31阳性细胞比例和SE-1阳性细胞比例进行了检测,从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和肝纤维化组LSECs的CD31、SE-1阳性细胞比例均在90%以上。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LSECs组的CD31阳性细胞比例和SE-1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见图1、表1)。

图1 流式细胞术鉴定LSEC

表1 各组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1与SE-1表达结果(±s,%)

表1 各组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1与SE-1表达结果(±s,%)

注:与正常组比较a P<0.05。

CD31 SE-1对照组组别 n 3 93.96±0.40 93.70±0.36模型组 3 95.40±0.70a 95.53±0.90 a

2.2 芪术颗粒对LSECs开窗的影响

扫描电镜下可清晰观察到LSECs的窗孔,正常组窗孔数多,而且整齐,模型组窗孔数少而稀疏,经药物血清处理后,芪术颗粒组有所恢复,尤以大剂量组明显(见图2)。

图2 LSECs扫描电镜图(50μm)

2.3 芪术颗粒对LSECs表型的影响

CD31和SE-1是常用的血管内皮标志物,在正常肝脏中很少表达。然而,这些指标在肝窦毛细血管化后肝纤维化的表达增加。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窦内皮细胞CD31和SE-1的表达。结果表明,CCl4组窦内皮细胞CD31和SE-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芪术颗粒治疗后肝窦内皮细胞CD31和SE-1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果表明,芪术颗粒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CD31和SE-1的表达(图3、表2)。

表2 各组细胞CD31与SE-1表达结果(±s)

表2 各组细胞CD31与SE-1表达结果(±s)

注:与正常组比较a P<0.05,与模型组比较b P<0.05。

组别 n CD31 SE-1正常组3 0.10±0.01 0.13±0.01模型组 3 0.57±0.02a 0.52±0.03a芪术低剂量组 3 0.50±0.02ab 0.37±0.02ab芪术中剂量组 3 0.45±0.03ab 0.28±0.02ab芪术高剂量组 3 0.35±0.02ab 0.20±0.03 ab

图3 各组LSEC中SE-1和CD31的表达

2.4 芪术颗粒对肝窦内皮细胞整合素αVβ3-FAKRas/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LSECs整合素αⅤβ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FAK、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提示整合素αⅤβ3、FAK、MAPK蛋白在LSECs中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均能抑制整合素αⅤβ3、FAK、MAPK蛋白的表达,同时能够抑制p-FAK和p-MAPK的表达(P<0.05),并表现为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见图4、5,表3)。

表3 芪术颗粒对肝窦内皮细胞整合素各蛋白表达结果(±s)

表3 芪术颗粒对肝窦内皮细胞整合素各蛋白表达结果(±s)

注:与正常组比较a P<0.05,与模型组比较b P<0.05。

组别 n aVβ3 MAPK FAK Ras p-MAPK p-FAK正常组 3 0.13±0.02 0.65±0.01 0.84±0.05 0.16±0.03 0.20±0.03 0.09±0.03模型组 3 0.57±0.05a 0.74±0.02 0.89±0.04 0.17±0.02 0.80±0.04a 0.66±0.06a芪术低剂量组 3 0.35±0.02ab 0.80±0.10 0.80±0.04b 0.17±0.03 0.53±0.03ab 0.48±0.05ab芪术中剂量组 3 0.26±0.02ab 0.82±0.14a 1.02±0.04ab 0.17±0.01 0.46±0.06ab 0.31±0.01ab芪术高剂量组 3 0.17±0.01b 0.67±0.02 0.78±0.01b 0.17±0.02 0.41±0.02ab 0.25±0.06 ab

图4 芪术颗粒对p-MAPK与p-FAK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

图5 芪术颗粒对整合素αⅤβ3、FAK、MAPK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

3 讨论

肝脏复杂的毛细血管网络由LSECs排列而成,正常LSECs上无隔膜的窗孔,内皮下无基底膜,有利于肝窦内物质交换,其中窗孔是肝细胞与肝窦血液间物质交流的重要通道[4]。慢性肝病中,LSECs失窗孔,内皮下出现基底膜,形成类似连续性毛细血管的结构,这一过程称为肝窦毛细血管化[5]。肝窦毛细血管化是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相关的一种基本病理变化[6-7]。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导致肝纤维化中LSECs窗孔减少,窗孔直径变小甚至消失,物质交换受阻,出现肝细胞外基质沉积、肝脏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病变,促进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发展[8]。除了特异的结构特征外,LSECs亦具有独特的表型。大鼠血窦SE-1是1993年Ohmura等发现的能和LSECs特异结合,而不和其他内皮细胞或非内皮细胞结合[9]。SE-1是大鼠LSECs的特异性标志物,已经成为鉴定大鼠LSEC最可靠的标记抗体[10]。正常肝组织LSECs很少表达CD31,而肝纤维化肝窦毛细血管化时,LSECs上调CD31等常见的血管内皮表面标志物,其表型发生变化。因此,有人提出将CD31的表达可作为LSECs表型变化的表面标志[11]。本实验显示造模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31、SE-1在肝纤维化LSECs中的表达明显增加,与上述研究一致。经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处理后,肝纤维化LSECs表面的CD31、SE-1表达量均在一定程度下降,并且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提示芪术颗粒可改变LSECs细胞表型,从而增强了纤维化的消退,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整合素ανβ3在正常肝组织中很少表达,但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其表达上调。最近的研究表明,整合素ανβ3的上调是血管重建的关键受体分子,也是血管生成的常见生物标记物[12-13]。在大鼠纤维化模型中发现整合素ανβ3表达与肝纤维化进展一致,随着肝纤维化的加重,CD31表达增加,提示肝纤维化进展中整合素ανβ3表达水平增加与血管新生有关,并参与间质重建。研究表明,整合素ανβ3表达水平随肝纤维化发展而升高[14]。FAK是一种重要的整合素相关酪氨酸激酶信号蛋白。在肝纤维化过程中,LSEC中整合素水平升高,FAK是整合素信号通路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因子,通过调节下游Ras、MAPK信号通路参与血管生成,并在促进纤维化中发挥作用,而抑制FAK可起到抗纤维化治疗作用[15]。本实验结果表明,整合素ανβ3蛋白可参与介导LSECs表面CD31、SE-1蛋白的表达,对LSECs窗孔进行调节,其抗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调节整合素αVβ3-FAK-Ras/MAPK信号通路有关。

在以往的临床中,我们发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这一动态过程与气滞-入络-血瘀动态变化非常相似,故可按络脉理论认识肝纤维化[16-17]。亦有学者认为肝纤维病机主要为正虚血瘀,轻者在气,重者入血入络[18]。由此提出肝纤维化的病机关键是在毒损肝络的基础上形成”毒瘀肝络”。芪术颗粒由黄芪、莪术、白术、柴胡、茵陈、丹参、桃仁等药组成,方中黄芪有益气补虚之功,为补气要药,《本草备要》言:“黄芪能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莪术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取其破血之力以消散肝中之瘀结,如《本草经疏》言:“主积聚诸气,为最灵之药。”两药合用乃气血同治,扶正祛瘀,攻补兼施。白术健脾以助黄芪益气;丹参、桃仁助莪术活血化瘀。茵陈等清热利湿解毒,柴胡等疏肝解郁,理气通络。本方具有益气健脾、化瘀通络、利湿解毒之功效,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可通过减轻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LSECc失窗孔,使窗孔孔径、数量发生变化,使其通透性得到改善,同时可通过改变LSECs表型及减少毛细血管的增值以减轻肝窦毛细血管化,其机制与其调控整合素αⅤβ3-FAK-Ras/MAPK信号通路有关。

本研究从络病理论认识肝纤维化,从肝窦内皮细胞及信号通路进行研究,将中医药治疗与肝窦内皮细胞、信号通路相联系,从分子水平上深化了中医络病理论的研究基础。但芪术颗粒是否调控其他信号通路,是否调控该信号通路上的其他分子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整合素内皮细胞纤维化
整合素β1对恶性肿瘤生长及转移作用的研究进展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增加自噬保护缺氧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整合素αvβ6与牙周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整合素α7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