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中药万寿菊花的中药药性再探索

2022-08-26郑婷王淳张建军余淑惠邸松蕊王禅缔王林元郭宝林刘晓菲陈亮

环球中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叶黄素万寿菊药性

郑婷 王淳 张建军 余淑惠 邸松蕊 王禅缔 王林元 郭宝林 刘晓菲 陈亮

万寿菊(Tagetes erectaL),别名:蜂窝菊、臭芙蓉、金盏菊等,英文名:Marigold,为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等地区,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万寿菊花是重要的工业用花卉,是提取叶黄素的主要原料药。现代研究表明,万寿菊花中叶黄素具有抗氧化、缓解视疲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1-2]。目前,国内外已有数百种以其提取物为原料开发的产品上市。鉴于有学者提出了外来中药的概念,并且认为外来中药都有一个经临床实践和中医理论分析被赋予中药药性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过程[3]。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发现万寿菊也属于外来中药的范畴。万寿菊在国内外都有药用的历史记载,在墨西哥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同时也是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中比较著名的传统草药,至今仍在多个国家被广泛使用。万寿菊目前在我国暂无中药材标准,在民间作为草药使用,对其中药药性的记载散录于民间医药书籍中,经分析发现已有的药性记载存在内容不完善与当前应用不完全相符的问题。

因此,为了精准发挥药性理论的指导作用,万寿菊的中药药性亟待完善以凸显实用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本研究借鉴以“文献研究→理论探讨→药性验证→临床实践”为路径的新外来药物“中药化”的研究思路与方法[4-5],以临床应用为依据,实验研究为参考,总结万寿菊现有研究成果,对其中药药性理论进行再探索,深入挖掘其多方面的药用价值,合理的拓展其功效应用,以期为后续建立、完善和提升万寿菊的药材标准,为其合理配伍及中药新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参考与指导。

1 万寿菊的药性记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万寿菊早期作为观赏花卉被引入我国,据考证清代园艺学专著《花镜》及吴其浚主编的《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了万寿菊植物并有附图,与今万寿菊相符[6]。我国地方草药书籍中对万寿菊药性的记录都比较零散,在中药学科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和《中华本草》等专著均根据早期记载和研究归纳了万寿菊花、叶、根的性能功用,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万寿菊花、叶、根的药性记载

但经整理分析发现,当前记载的万寿菊的药性内容存在性味不统一、使用缺乏规范等问题。此外,归经是中药作用的定位概念,是中药性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著作对万寿菊的归经记载均不明确。目前万寿菊花在缓解视疲劳症状、预防视网膜相关的疾病等方面的应用是主流,但现有著作记载的功能主治与当前实际应用有所差异,未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并且主治病症主要针对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和眼结膜炎等现代医学病名,难以指导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目前暂未见万寿菊中药材标准,并且万寿菊的现代研究主要集中在万寿菊花中叶黄素提取开发等方面,而对其中药标准化方面的研究略有欠缺。

综上所述,确有必要根据万寿菊最新的应用进展,对其药性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和系统研究,为后续建立和完善其药材标准,以及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提供中医理论依据。

2 万寿菊的传统应用、临床疗效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万寿菊在不同的传统医学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据资料显示在墨西哥和巴西地区,当地居民用万寿菊治疗关节疼痛和肌肉痉挛,用全草制成的软膏治疗疟疾,将花和叶的煎剂作为利尿剂、驱风剂和驱虫剂使用,根被用作泻药。印度人将其花和叶捣汁内服或外敷治疗感冒发烧、支气管炎、风湿病、癫痫发作、胃部不适、痔疮出血、肾脏疾病、眼痛和肝脏疾病[7-9]。我国民间用万寿菊治疗百日咳、牙痛及疮痈肿毒等。

笔者综合检索临床研究文献,佐以动物或细胞药理机制实验研究结果,归纳总结万寿菊的临床应用,为进一步探讨其中药药性提供支撑。近年来,万寿菊在临床应用及药理实验和机制方面的研究内容如下。

2.1 万寿菊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分析评价

2.1.1 对预防视网膜相关的疾病的治疗作用 Schalch等[10]研究结果显示补充万寿菊花提取物(天然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胶囊6~12个月后,受试者平均血浆叶黄素浓度与基线相比增加了27倍,同时黄斑色素光密度(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MPOD)水平也显著增加。Bone等[11]研究发现,87名受试者服用5、10和20 mg叶黄素140天后,血清叶黄素浓度水平和MPOD的增加率随剂量呈线性变化。Obana等[12]研究发现服用万寿菊花提取物胶囊6个月受试者的视网膜的眩光敏感性有所改善,认为万寿菊花提取物摄入可能有助于预防患视网膜疾病的风险。Peng等[13]研究发现服用万寿菊花提取物5个月后,受试者血清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眼舒适度指数和MPOD的水平显著提高,表明长期服用万寿菊花提取物可以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赵珺彦等[14]研究发现万寿菊叶黄素能够修复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视网膜平均光密度、积分光密度和平均黑度,减少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浆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从而拮抗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有关。

2.1.2 对抗皱、促进伤口愈合及改善皮肤状态的治疗作用 Juturu等[15]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服用万寿菊花提取物胶囊12个月受试者的整体肤色显著改善,皮肤亮度值增加,并且平均最小红斑剂量(minimal erythema dose,MED)增加,表明个体对紫外线辐射后产生红斑的抵抗力增强,万寿菊花提取物可能是通过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提高抗氧化水平来减轻和改善皮肤状况。Žmitek等[16]研究也发现服用万寿菊叶黄素饮料能显著增加受试者皮肤的MED,表明叶黄素可能提高了皮肤的光保护潜力,有助于抵御紫外线造成的皮肤损伤。Khan等[17]研究发现,万寿菊制剂能够减少过度角化型足底病变患者的足底鸡眼和胼胝的宽度、长度以及疼痛程度,表明万寿菊对过度角化型足底病变有一定疗效。

研究表明,万寿菊花不同溶剂的提取物表现出明显抑制透明质酸酶、弹性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1以及酪氨酸酶的活性,说明万寿菊花具有一定的抗皱潜力[18-19]。Kang等[20]发现万寿菊花甲醇提取物可能通过减轻氧化损伤、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以及刺激胶原蛋白的合成来延缓人皮肤细胞的衰老。另外,有研究表明万寿菊和迷迭香的混合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紫外线诱导的小鼠皮肤光活化损伤[21]。

万寿菊具有抑菌、抗炎及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Rao等[22]发现万寿菊叶提取物可促进切除伤口模型大鼠的伤口收缩率、上皮化和疤痕化形成,显著增加切开及死腔伤口模型大鼠的伤口断裂强度、湿和干肉芽组织重量,认为万寿菊叶提取物对不同的伤口愈合的效果相比积雪草活性更强。Maliuhina等[23]发现万寿菊花的亲脂性提取物能够促进模拟烧伤模型大鼠伤口的愈合,而愈合时间与使用沙棘油相当,且干预过程无过敏反应产生。据报道万寿菊提取物对水牛及绵羊的伤口模型也显示出良好的愈合效果[24-25]。

2.1.3 对高血压及改善糖脂质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 万寿菊在民间被用作降压剂和利尿剂,用于治疗心血管和肾脏疾病。Zanovello等[26]研究发现灌服万寿菊花提取物后,正常血压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均表现出尿量和Na+排泄显著增加的情况,而尿液中的草酸钙晶体数量都较少,认为万寿菊花提取物可能通过Ca2+保留效应抑制尿中晶体的形成,并且万寿菊花提取物与氢氯噻嗪或与阿米洛利联用显著增强了利尿作用以及K+保留效应,从而保护肾脏功能。

研究表明,万寿菊花中提取的叶黄素及黄酮类成分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降血糖及降血脂潜力[27]。血浆中低水平的抗氧化剂是糖尿病发展的危险因素,Kusmiati等[28]研究发现万寿菊叶黄素能够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以及体内丙二醛水平。Tang等[29]研究证明万寿菊的活性成分山柰酚(Ka,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可以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PI3K/AKT通路发挥了降血糖的作用。Raghuveer等[30]研究发现灌服万寿菊水醇提取物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叶兆伟等[31]发现万寿菊叶黄素可通过调节血脂代谢、升高一氧化氮和环磷酸鸟苷含量,降低血浆内皮素生成,具有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1.4 对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的治疗作用 Uotsu等[32]发现摄入适量的万寿菊叶黄素可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有益,研究结果显示叶黄素可能通过抑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后足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浆细胞积聚、血管翳形成和后爪新骨形成从而改善了大鼠的关节炎评分和爪肿胀。Meurer等[33]发现万寿菊花水醇提取物给药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的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髓过氧化物酶等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提高谷胱甘肽、谷胱甘肽-S-转移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等体内抗氧化物质的水平实现的。

研究发现,万寿菊叶黄素和多酚类成分可通过抑制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活性氧的产生,提高CAT的表达,从而对微囊藻毒素-LR诱导秀丽隐杆线虫的氧化损伤起到保护作用[34-35]。裴凌鹏等[36]发现摄入适量的万寿菊叶黄素可能通过提高大鼠血液中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性水平,从而改善D-半乳糖诱发引起的大鼠衰老。

Cui等[37]研究发现万寿菊花提取的精油对甲基硝基亚硝胍诱导的大鼠胃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抗凋亡反应以及调节Nrf2/HO-1/NF-κB/p65轴介导的通路降低癌症风险。据报道万寿菊中提取的叶黄素、黄酮类、多糖类、挥发油和噻吩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对多种人癌症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说明万寿菊可用于开发抗肿瘤的药物[38-41]。

3 万寿菊花的中药性能理论再探索

中药药性是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理论基础。本文在万寿菊的临床及药理文献研究基础上归纳探讨其功能主治,确定归经,概括五味、四气(性),总结安全性及用法用量等性能。由于万寿菊的花、叶和根都有一定的药用记载,但当前万寿菊植物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是头状花序,因此本研究将万寿菊的花作为主要的药用部位并展开药性论述。

3.1 功能主治

3.1.1 清肝明目,用于治疗视物模糊、眼胀昏花 临床资料表明万寿菊叶黄素对改善视物模糊、眼球或眼周酸胀疼痛、畏光流泪、眼干涩等视疲劳症状有显著效果[42]。药理研究表明万寿菊叶黄素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具有保护作用[14]。中医将“视疲劳”归属于“肝劳”的范畴,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七窍病上》基于“肝开窍于目”的理论,提出“其读书、博弈等过度用目者,名曰肝劳”,认为“肝劳”的发生主要由于用眼不当,长时间使用目力,与现代视疲劳描述的触发因素相符[43]。

万寿菊在国内外都有治疗眼部疾病的应用历史。临床研究表明摄入适量的万寿菊叶黄素有助于改善年龄性黄斑变性及预防患视网膜疾病的风险[10-13]。我国民间常将万寿菊用于治疗风火眼痛、眼角膜炎。风火眼痛,又名“风热眼”,即急性眼结膜炎,常为外感风热所致,主要症状是两眼刺痛、有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严重时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中医将眼角膜炎归属“黑睛翳障”范畴,认为多由肝经风热、虚火上炎,致邪热循经上犯于目而发病。中医治疗风火眼痛、黑睛翳障主要以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药物为主。

综上,故认为万寿菊花能清肝明目,用于改善视物模糊、眼胀昏花、畏光流泪、风火眼痛。

3.1.2 平抑肝阳,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 万寿菊在民间被用作降压剂和利尿剂,对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疗效。药理实验也表明万寿菊能降血压[26]。中医将高血压病归属于“眩晕”“头痛”“风眩”的范畴,高血压病主要证型为肝阳上亢,在眩晕耳鸣的同时伴有目赤、头痛、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而数等症状。治疗以平肝为主。国外民间将万寿菊用作解痉剂和镇定剂使用,用于治疗癫痫。我国民间将万寿菊用于治疗小儿惊风,以高热伴抽风、昏迷为主要特征,治疗以清降肝火、平肝熄风为主。综上,故认为万寿菊花能平抑肝阳,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小儿惊风。

3.1.3 疏散风热、化痰止咳,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头痛、咳嗽 据报道万寿菊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我国民间用其治疗百日咳。中医称百日咳为“顿咳”“疫咳”“痉咳”和“鹭鸶咳”等,认为本病病因主要由于感染时行疫邪、痰浊阻肺所致,治疗以止咳化痰为主。药理研究表明万寿菊花可镇咳、祛痰[44-45]。在国外万寿菊花被用作驱风剂,治疗感冒、发烧、头痛、胃肠不适等。综上,认为万寿菊花能疏散风热,化痰止咳,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头痛、咳嗽。

3.1.4 清热解毒、敛疮生肌,用于治疗创伤、溃疡、疮痈肿毒 临床资料显示万寿菊制剂治疗过度角化型足底病变有效[17]。中医称过度角化型足底病变为“鸡眼”,多由于局部气血凝滞、肌肤失养以及湿热瘀毒结聚而形成,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散结为主[46]。万寿菊可以治疗皮肤疾病,我国民间医学、西方传统医学常将万寿菊外用治疗疮疡、烧伤、创伤和湿疹等。临床及药理研究表明万寿菊花提取物对紫外线辐射诱发的皮肤红斑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延缓皮肤老化、促进伤口愈合,同时具有抗炎和镇痛效果[15-16,47-48]。

万寿菊花在我国民间被用于治疗腮腺炎及乳腺炎。中医将腮腺炎归属于“痄腮”“蛤蟆瘟”的范畴,主要表现为腮部肿大、疼痛,发热、咽痛、咀嚼困难[49-50]。乳腺炎属于中医“乳痈”范畴,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局部红斑、疼痛、肿胀[51]。中医认为痄腮、乳痈多由热毒蕴结所致,临床常表现为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治疗总体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原则[52]。

综上所述,故认为万寿菊花可清热解毒、敛疮生肌,用治痄腮、乳痈、烧烫伤、创伤、溃疡、湿疹、疮痈肿毒等。

3.2 归肝、肺经

万寿菊花能治疗多种眼部疾病,能缓解视疲劳症状。中医认为“肝藏血,开窍于目”,肝火炽盛、肝血耗损、过度使用目力,都会导致目窍缺少滋养,无法久视。万寿菊具有抗抑郁、抗焦虑、镇静和解痉等药理作用[53-55]。抑郁和焦虑属中医“郁证”范畴,大由肝气不舒、情志不畅所引起。万寿菊花所治疗的高血压亦多由肝阳上亢所致。中医认为癫痫和惊风的发生与“肝风内动”有关,因此,万寿菊花归肝经。

万寿菊花能治疗感冒、发烧、咳嗽。中医的感冒与现代医学所谓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等相类似,由外感风热或疫毒之邪通过皮毛、口鼻侵袭犯肺,肺失清肃、肺卫失宣所致。中医认为“肺主皮毛”,万寿菊花可用于治疗湿疹、水火烫伤、疮痈肿毒等各种皮肤疾病。因此,万寿菊花归肺经。

3.3 性凉

中医认为痄腮、乳痈、疮痈肿毒与热毒蕴结密切相关。药理实验表明万寿菊花具有抗炎、促伤口愈合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研究发现对肿瘤细胞有抑制活性的药物大部分是寒凉药[56]。万寿菊花中富含叶黄素类、黄酮类及挥发油类成分。据报道,具有清热作用的中药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其次为甾醇类和挥发油类[57]。综上,认为万寿菊花的药性偏向寒凉,由于万寿菊花是传统的食用花卉,长期食用未见明显的寒性药的副作用。因此,认为万寿菊花性凉。

3.4 味苦、辛

中药药味的判定主要依据中药的功效,也可结合口尝实际感受进行判断[58]。中医认为苦味药“能泄”,一般具有清热泻火、降泄肺气、下气平喘、祛痰、燥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热证、火证、喘咳等证。万寿菊花能治疗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眩晕头痛,由热毒引起的痄腮、疮痈肿毒等病症。研究发现,清热解毒类中药大多苦寒,苦寒药大多具有消炎、抗菌、利尿、镇静、抗肿瘤、降血压等药理作用[59],而万寿菊花的药理研究结果证明其具有上述作用。万寿菊花能治疗目赤肿痛、疮痈肿毒等病症与苦味药能泄的作用相似,故认为万寿菊花味苦。

中医认为辛味药“能行、能散”,辛味药多入肺经,偏行肌表,具有透散之力,可以发散外邪,也可以通过理气活血来纾解郁结[60]。万寿菊花能够治疗感冒、发烧、咳嗽等外感表证,正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说明万寿菊花有发散之能,故推断其有辛味。万寿菊具有芳香气味,含有挥发油成分,研究发现辛味药绝大多数具有芳香气味,而对含苷类成分、挥发油类等具有较强刺激性气味特点可作为判断辛味药物的物质基础[61]。

因此,结合应用及物质基础研究,认为万寿菊花味苦、辛。

4 万寿菊花的安全性评价及用法用量

4.1 安全性评价

万寿菊花长期被认作可食用花卉,普遍添加于食品、药品或动物饲料中,据报道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在1995年就批准将万寿菊叶黄素作为膳食补充剂,我国卫生部也于2008年批准叶黄素酯作为新资源食品。万寿菊叶黄素是目前唯一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婴儿奶粉中的一种色素,并且叶黄素被大量用于功能性保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国内外以万寿菊配伍越橘、蓝莓、葡萄籽、天然β-胡萝卜素、维生素、菊花、枸杞子、决明子、西洋参、盐藻和桑椹等为原料开发的产品有数百种,具有缓解视疲劳、抗氧化、抗突变、增强免疫力和辅助改善记忆等保健功能。

4.2 用法用量

Ravikrishnan等[62]评估了万寿菊花提取物的安全性,在急性毒性实验中,在摄入2000 mg/kg剂量的万寿菊提取物后,大鼠未发现致死作用;在亚慢性实验中,在剂量为400 mg/kg的条件下,大鼠未观察到明显的毒理和病理变化;致突变实验结果显示,万寿菊提取物无任何遗传毒性。赵珺彦等[63]研究发现万寿菊提取物对小鼠急性经口的最大耐受剂量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级。

据资料显示服用万寿菊花提取物对受试者未见明显的副作用以及对动物的不良反应,故认为万寿菊花无毒。经过分析文献中记载的万寿菊花的用法用量与当前实际应用基本相符,因此仍沿用已有的记录,万寿菊花的用法用量:3~9 g,水煎服,鲜品亦可捣敷外用[64]。

5 万寿菊花的中药药性理论概括总结

5.1 中药药性小结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表述方式,万寿菊的中药药性概括表述如下:万寿菊花为菊科一年生植物万寿菊(Tagetes erectaL)的头状花序,原产于墨西哥,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一般在6~10月花期采收。

【性味归经】苦、辛,凉。归肝、肺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平抑肝阳,疏散风热,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敛疮生肌。主治目赤肿痛,眼目干涩,视物昏花,眩晕头痛,外感风热,发热咳嗽,乳痈,痄腮,疮痈肿毒,湿疹,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 g。外用:煎水熏洗,或研粉调敷,或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慎服。

5.2 中药药性研究总结与展望

目前,万寿菊在我国云南、黑龙江、山东及新疆等地区已有规模化种植,并且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我国以晨光生物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还将万寿菊的产业规模向外拓展到非洲和印度等地区。研究发现万寿菊花中约含有15%左右的叶黄素酯,并且富含多种类胡萝卜素、黄酮类、多酚、挥发油、噻吩类生物碱等成分[65-68]。国际市场上天然黄色素十分畅销,叶黄素素有“软黄金”之称,据统计我国每年万寿菊叶黄素的产量在8亿克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85%[69]。叶黄素被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饲料等多个行业。随着对万寿菊花应用的增加及研究的深化,万寿菊在食品和医药行业有着巨大的开发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检索药智数据库,以万寿菊为关键词,未检索到相关的药材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而且目前临床处方中对万寿菊的应用很少。通过对公开资料显示的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本草书籍中记载的万寿菊中药药性方面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本研究采用以“文献研究→理论探讨→药性验证→临床实践”为路径的新外来药物“中药化”的研究策略[3-4],对万寿菊花的药性理论进行再探索,明确了万寿菊的主要药用部位是其头状花序,并对其性味归经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合理的拓展和更新了万寿菊在治疗眼科、皮肤科疾病等方面的功效主治的内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药性理论,后续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药性实验验证。诸多研究显示,万寿菊的叶和根中的黄酮及多糖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而提取万寿菊花中叶黄素后植株的其他部分常被丢弃或仅用作饲料或肥料,因此,后续也可以从探索万寿菊其他药用部位药性的角度对万寿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为建立全面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万寿菊药材地方标准以至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万寿菊的合理推广应用,特别是花与中药的配伍应用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万寿菊属植物大约有30多种以上,目前在我国分布较广的主要为万寿菊和孔雀草(Tagetes patulaL),而在国外分布较广的还有香叶万寿菊(Tagetes lucidaCav)、印加孔雀草(Tagetes minutaL)、细叶万寿菊(Tagetes tenuifoliaCav)等品种,该属植物在国外医学中常被用作治疗各种健康问题的传统药物,具有特征性化学成分及活性物质,具备潜在的新药研究价值。因此,若是通过采用新外来药物“中药化”的研究思路与策略,对万寿菊属具有药用和保健价值的植物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赋予完善的中药药性,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使用,不仅可以吸纳国外优秀品种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也能研发新药应用于临床,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叶黄素万寿菊药性
用叶黄素“补眼”别过量
用叶黄素“补眼”别过量
身体缺叶黄素,眼部“黄斑”更容易病变
花开幸福来
叶黄素和叶黄素酯的护眼功能,了解一下
咏万寿菊庆七十华诞
金色梦幻之花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北方万寿菊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