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从“农业大市”阔步迈向“农业强市”
2022-08-26罗予若
见习记者 罗予若
青山如黛,勾勒出它的轮廓;湖水浩渺,滋养着一方生灵。江西上饶,一座备受大自然恩泽的城市,因“山郁珍奇,上乘富饶”而得名,亦是河网密布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的“江南粮仓”。广袤的上饶大地上,一张张农业金名片久负盛名,悠久厚重的中华农耕文明在这里赓续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上饶市立足资源禀赋,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加工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不断夯实农业“底盘”,切实推动农业由“大”变“强”,奋力开创现代化大美上饶新局面。
良田配良技,让粮食稳产增产
芒种初过,水稻进入抽穗关键期,鄱阳县三庙前乡种粮大户张发想一早就赶到自家田里查看情况。行走在田埂上,鼻息间萦绕着一股清新的稻花香。抬眼望去,田块整齐平整,灌渠纵横交错,青绿色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看着长势喜人的水稻,老张笑逐颜开,对记者说道:“我家的地在2021年就完成了高标准农田改造,现在土地平整了,方便机械化作业。施肥、浇水、打药,几个人就可以管理一大片田地,比之前方便省钱多了,亩产也提高了不少,我对种好粮充满了信心!”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上饶市把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作为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上饶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21.79万亩,2022年度37.8万亩建设任务已分解落实到各项目县,为粮食生产筑牢“耕”基。
“高标准农田每亩一季可以增收50~100公斤稻谷,一年两熟就可以增收100~200公斤。按国家今年的水稻最低收购价129元/百斤计算,一亩地每年可增收200~300元。”上饶市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办公室负责人杨建军介绍,“按2021年度我市建设28.5万亩高标准农田计算,每年至少可增收1425万公斤粮食,相当于7.8万人一年的口粮。”
“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在有限耕地上多产粮、产好粮,种子是关键。依托种业龙头企业,上饶加强农业良种联合攻关,推进育种技术创新,建设了一批区域良种繁育基地,持续向更高产量冲刺。
在横峰县莲荷乡丁家村科研育种基地,江西兴安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强生正跟育种专家、技术骨干一起查看秧苗生长情况。这个千亩育种基地,预计可生产出20多万公斤的杂交种子,其抗病性更强、稳产性更高,可推广种植面积达18万亩。
何强生是当地有名的“育种人”。由他主持选育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国家和省审定的优质、高产、高效品种有17个,累计种植面积达1600余万亩,增产优质粮食16亿公斤以上,帮助农民增收20.4亿元。
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离不开现代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农机农艺的深度结合。围绕“全面全程、高质高效”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总要求,上饶全力推进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04%,位于全省第一,特别是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1.2%,水稻机耕达到99.3%,机收达到98%以上。同时,上饶市加快对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及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中心建设,目前已建成育秧中心20个,新增单季供秧能力18万亩。
正是一系列措施的有力落实,上饶市粮食生产持续多年获得丰收。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71.51万亩,比上年增加0.1万亩,粮食总产量65.9亿斤,比上年增0.96亿斤。因成绩突出,上饶市粮食生产工作获江西省农业农村厅通报表扬。
“今年,全市安排粮食播种面积871.5万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达到250.1万亩,确保粮食产量66亿斤左右,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进一步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上饶市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河森表示。
延伸产业链,让农业提质增效
走进玉山县六都乡清溪桥村小番茄种植基地大棚,仿佛走进了一个彩色世界。采用最新吊栽技术种植的红、黄、绿、橙、黑、白等色彩斑斓的小番茄挂满枝头,娇艳欲滴。
2018年,在浙江从事生态农业的毛小飞在玉山县政府的引导下,带着从浙江湖州引进的科技和市场,回到了家乡玉山开启了他的七彩番茄梦。毛小飞说:“几年来,我们已经由一个单一种植的小基地,发展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综合性的大企业。现在,公司年产值有7000万元,带动400多人就业。”
在上饶,类似的农业龙头企业正不断涌现。数据显示,上饶市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已达95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9家、省级龙头企业125家,均列全省第二。近年来,上饶市用工业化理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着力推动农业加工企业由小变大、加工程度由初变深、加工产品由粗变精,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位于广信区皂头镇的云谷田园生态小镇里,工人正在大棚里对农作物进行养护,各式各样的鲜花竞相开放,生态田园色彩斑斓,犹如童话世界。据园区负责人介绍,云谷田园以优美的山水田园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集精品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休闲、商业开发为一体,吃、住、行、游、乐、购多种业态并存,是农业产业融合的试验地。
农文旅深度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这正是上饶正大力推进的农业转型升级之路。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及独特的区位优势,上饶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培育乡村新业态、新模式,丰富农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风景的蝶变。据介绍,上饶打造了余干县濠湖林场中草药田园、万年县稻源农庄等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建成了广信区望仙谷、婺源县篁岭等一批集农耕体验、教育研学、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业主题景区,全市共有现代农业科技园12家、采摘园75家、农庄180家。
现代农业越向前发展,品牌影响力愈显重要。上饶把品牌建设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影响力。万年贡米、余干辣椒、三清山白茶、婺源绿茶、广丰马家柚、鄱阳湖虾蟹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日渐叫响并香飘海内外。目前,全市“两品一标”有效使用数已达482个,其中绿色食品182个,有机食品27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9个。
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上饶坚持系统谋划,周密部署,强化市县衔接沟通,加强政策解读和要素保障,大力支持引导符合条件的现代农业园区申报创建。目前,全市成功创建省级以上农业园区44家,其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家,数量全省排名第一,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家,数量全省排名并列第一,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36家,数量全省排名并列第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了全市12个县(市、区)全覆盖。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一生产到多元发展,上饶正沿着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融合化经营的路子,跑出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度”,黄土地正一步步变成“金土地”。
完善利益链,让农户富裕富足
在铅山县永平镇杨家桥村老李家自然村,几位村民忙着在地里为红芽芋除草和施肥,广阔的田地里芋头连片长势喜人,呈现出一副丰收在望的动人图景。
永平镇党委副书记吕少云介绍,为推动产业发展,永平镇于2020年10月引进江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老李家自然村打造千亩蔬菜种植基地,主要种植红芽芋、花菜、玉米等作物。基地实行“企业+村集体经济+村民土地入股”分红模式,每年拿出总收益的21%给入股的村民,9%作为村集体收入。为了保证农民收益,还制定了保底政策,每亩土地支付给农民保底租金520元,村集体保底20万元管理费。
村民王大姐告诉记者:“除了土地租金外,还能在公司打点零工,每天能有七八十元的收入。在家照顾孙子的同时还能挣点生活费,很开心。”
吕少云介绍,现在永平镇的蔬菜基地扩展到近万亩,直接推动永平镇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
“我家的马家柚基地有100多亩,老天爷帮忙,风调雨顺的,产量大概得有十多万斤。马家柚又是我们这里最大品牌、最靓名片,根本不愁销路!”当被问到去年收成如何时,广丰区排山镇丰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周衰訚难掩喜悦之情。
据周衰訚介绍,农场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当地50多户村民签订了入股协议,每年除固定的分红之外,村民还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平均每户增收3万元以上。
“现在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咯!我在这里干活,一天收入100块钱,自己还种了马家柚,一年有几万块钱。”在家庭农场务工的村民郑大姐喜笑颜开,细数着这些年来发生的变化。
上饶市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发展工作专班负责人段弼群表示:“促进农民增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落脚点,不能富了老板、丢了老乡,要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完善好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据介绍,近年来,上饶市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千方百计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在共建共享发展中让农户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上乘富饶地,蝶变展新颜。如今的上饶,正以锐意昂扬的姿态、改革创新的精神、务实有效的举措,不断释放更多新动力、催生更多新动能,书写着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加速迈进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