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舒曼《幽默曲》的音乐风格及其演奏

2022-08-26林彦伕

黄河之声 2022年9期
关键词:谱例曲式触键

林彦伕

一、绪论

(一)创作背景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出生于德国的一座小城茨维考。相较于贝多芬、莫扎特这些年少成名的作曲家来说,舒曼经过了漫长的音乐学习时期,在进入耶拿大学进行钢琴演奏学习期间,舒曼逐渐开始挖掘自身的作曲天赋,更多地思考如何展示音乐中的美学。在对各个时期著名作曲家的音乐研究的过程中,舒曼丰富了自身的音乐创作理论基础。并且随着浪漫主义思潮的来临,舒曼对于音乐的思路也开始拓宽。从舒曼最开始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他的作品逐渐从古典的框架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情感的融入,曲式结构与和声织体都从纯古典框架跳跃了出来,变得更复杂与庞大。舒曼丰富的情感让其创作的《幽默曲》有着其他作曲家所不具备的感性与幻想。这样区别于现实的音乐性让人十分的着迷。降B大调《幽默曲》OP.20的创作花费了舒曼1839年至1849年的整整十年时间。其内容之庞大,谱面接近30页,一共158个小节。这十年间是舒曼最高产的时间,这段时间的舒曼精神状态还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舒曼丰富的想象力。研究降B大调《幽默曲》OP.20,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舒曼成熟的创作理念。

(二)曲式分析

降B大调《幽默曲》OP.20整首乐曲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了复三部的曲式结构,主要是由引子与小尾声构成。在引子部分采用了大量琶音织体,并且分为三个层次,给人梦幻的感觉。从音律的纯粹性到技法的灵活性,其中六度音的反复跳跃让音乐变得更加紧凑。小尾声,则是利用附点、颤音等手法让音乐的行进逐渐弱下来,最后通过一段过渡来收尾。第二部分则是单三部的曲式结构,其织体特点为:明显地从下转而向上,逐渐变快,左右手的力度一强一弱,对比十分鲜明。舒曼运用的“顶针”的手法,让前段与中后段的衔接变得十分紧密。尤其是在中段开始的转调部分,更是运用了与传统展开性中段不一样的复位方式,结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风格,将右手与左手从紧张到放松进行组合,最后切入到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也是单三部的曲式构成。我们在《幽默曲》的第三部分中,可以看到大量模进的手法:中高音区是快速的跑动,而低音区则是运用七度的大跳或是不断的低音回旋。以中音收尾的方式来呈现给观众。其中附点八分音符是一个很独特的旋律结构。这些附点八分音符,让整个第三部分从原本的不规则性变得有规律可循,而十六分音符的跑动则让整个第三部分听起来更有节奏感。第四部分是一个较短的部分,其中华彩占了第四部分的大量篇幅。华彩是浪漫主义音乐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在肖邦与李斯特的音乐中,我们都能看到华彩的使用。舒曼的《幽默曲》也使用了华彩。其中不规则的重音与切分节奏结合左右手反向分解和弦,让华彩部分变得令人惊叹不已。第五部分就是尾声,是整个幽默曲中最激烈的部分,从一开始回旋如歌般地弹奏,到最后带有贝多芬风格的激烈弹奏。

二、舒曼《幽默曲》的音乐风格

(一)多元化的曲式结构

首先,舒曼在《幽默曲》中融入了相当多的新鲜元素,例如史诗性与戏剧性。这些新元素的出现让钢琴音乐有了更加多变的形象,加上其传统的古典元素,使《幽默曲》变成了故事般的、包罗万象的形态。不仅如此,《幽默曲》采用了新的曲式手法。它以奏鸣曲式的曲式结构为基础,包含了古典奏鸣曲曲式中的各个部位结构,如: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等。但他对程式化的结构进行了改变,打破了传统古典主义乐曲较为刻板的结构形式,让故事性的段落更加突出与鲜明。这种创新结构的使用让《幽默曲》更加完整,使作品更加浑然一体。一方面有自己鲜明的创新,另一方面又结合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精髓,从而诞生了“舒曼风格”的曲式特征。

(二)切分和附点节奏

降B大调《幽默曲》OP.20中的切分与附点节奏非常之多。从乐曲的第一部分开始,附点节奏就出现,直至末尾,贯穿于整个乐曲。其中包括高音部分的附点、中音部分的附点等。通过附点节奏来增强整个乐曲的紧凑节奏感,是舒曼所钟情的一种手法。这样的手法在此后的作曲家如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的《幽默曲》中都得以体现。附点节奏与切分节奏,给人的感觉是一顿一挫一扬一抑。这样的节奏感在快速的演奏中会造成重音向后延的情况,听起来具有奇妙的感觉。

(三)内心声部

《幽默曲》主要运用了三个声部,分别是全音阶、五声调式以及2度和弦音阶。全音阶的使用,着重区分了其与自然调式的差别。从而形成音乐中色彩上的差异性。同时,全音阶加强了音乐整体的感染力,凸显出了多样性。而五声调式则是舒曼非常喜欢使用的一种调式素材,舒曼在学生时期就对东方的五声调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他的音乐中加入异国色彩是其想要表现出的音乐特色。二度和弦音阶则是在《幽默曲》的副部主题部分出现,主要是以二度的琶音构成来突出古灵精怪的氛围。最值得一提的是,舒曼开创了“内心声部”这一独特的声部写法(谱例1)。

谱例1:

这个声部在实际演奏中,是可以不用被弹出的。从克拉拉舒曼的信中,可见她对丈夫这一写法的解读:想为钢琴家树立一个旋律支撑点(内心),在演奏时,就像一个呼唤。笔者认为,在演奏这段时,演奏者哼唱内心声部,将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演奏效果:毕竟该声部处于正拍,和接下去右手符杆朝上的音完全重合,内心哼唱该声部,会更好地处理之后的右手旋律音的时值、重量、声音等一切演奏要点。

三、舒曼《幽默曲》的演奏特征

(一)触键方法

钢琴弹奏中触键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触键的深浅度、手指与琴键接触的位置(前或后)等、手指接触琴键的部位(指尖或指腹)等、下键速度的快慢等等。在《幽默曲》的48小节至63小节这个段落中,就需要运用三种不一样的触键方式。37小节开始,旋律从上往下不停前进,呈现出不断行进的音乐形象,而面对这样一种形象,我们在弹奏时既要保持连贯性,保证旋律线条如歌,又要以颗粒性的音色奏出中间声部。在这两种触键的基础上,还要区别对待低音——运用臂力,发出略微迟钝的声音,以起到烘托作用。演奏这段时,应首先进行分组,找到句子。毕竟该段谱面标示的都是乐节。在演奏这一段高音声部的时候,手指要紧贴着键面,避免离开键面的时间太长,演奏者需要向听众展示出的是一种流畅、连贯的感觉。而纵向上,则展示高声部的连奏与中声部的颗粒感,这两者的交融效果。其中,连续的琶音需要运用腕部的力量,此举能让整个音色听起来更柔和。演奏者需要让听众很明显地听出《幽默曲》中轻松愉快效果。可以使用半推半触的方法,将手腕的力量灌入到音符当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642小节开始的Innig这段的触键,值得一提。这一段落音乐温暖如歌,如同梦中美好的渴望。笔者认为加入soft pedal,触键只下到一半,利用手腕带动(尤其是八度的小指部分)可营造其意境。而中声部需要模糊地“带过”,隐藏在八度旋律中间。Mit einigem pomp这段的触键方法应与踏板配合。笔者认为,演奏该段落尽量使用中踏板,这样可在保持低声部八度的同时,将所有的休止符表现出来。高声部触键应迅速而快捷,掌关节的硬度十分重要,在触键时应迅速“紧绷”,在休止符时放松。

(二)速度处理

舒曼将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感呈现在《幽默曲》中,他利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将这种情感和前述创新式的曲式结构处理得非常漂亮。通过舒曼对速度的标记,可以看出其在《幽默曲》中想表达的含意。在音乐中,速度是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是歌唱音乐还是器乐音乐,慢的地方通常较为庄重,快的地方较为紧凑。舒曼在《幽默曲》中,精心地设计了整体的速度走向:将情感表达从弱到强,由强再到弱地做了整体规划。利用速度来表达音乐含意,这一处理,演奏者需要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113小节之后,音乐整体的速度变化非常之大,从极慢到极快,给听众呈现出了激情澎湃与温柔似水的感人效果。全曲速度变化,带给演奏者的风险就是:容易将曲子弹得散和冗长。所以,在弹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以达到大脑的瞬间情感切换,以头脑为先。充分找到各段落之间关联性(比如,同一材料的发展、变化、衍生等)。第二步,练就手指肌肉的准确掌控,尤其是像《幽默曲》这样,整曲速度变化太大,容易出现技术掌控困难。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让肌肉记忆牢固。在绵延不断的多层次演奏当中,要将速度与力度做到完美结合,就一定需要演奏者脑和手完美结合。加之乐曲中大量的切分节奏与附点节奏,更需要演奏者的良好速度掌控感与节奏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乐曲呈现出一体化。

(三)复调手法

笔者曾在一次讲座中,听著名钢琴家朱晓玫谈起舒曼:“我最近听一些学生说,舒曼最大的特点是其神经质,突然的乐思转换等。但我觉得,他作为德国作曲家,最大的特点是复调功底特别好,大家看看他的每一首作品,哪首不是有着精美的复调?”我们在《幽默曲》中的确能印证这个观点。从最开始的“Einfach”中(谱例2),就第一次出现了复调手法。

谱例2:

在演奏中,我们应注意左手的旋律和右手对等。这里的对等,指的是句型、音色、音量等因素。在《幽默曲》中还有多出类似谱例2的手法,舒曼利用模仿卡农来刻画音乐。最值得一提的是:从“Einfach und zart”(g小调)到“intermezzo”之间的片段(第513-548小节)。谱例3是该段落其中一小段,笔者圈出了演奏时需要注意的奥妙:如何发现并弹出这个模仿卡农。由于文章篇幅原因,此处仅展示一行谱例,其实此整段落都是这样演奏。

谱例3:

在演奏中,应特别地注意:当左、右手演奏音程时,不能等同对待,而应该勾出左手的大指和右手的小指。这样,才能精准刻画该片段的音乐。例如,第513小节,当右手完成了“A-Bb-Bb”的旋律之后,除了继续保持右手“A-G-F#-G-A-D”的旋律明晰清澈,还必须在514小节第二拍,用左手勾出“A-Bb-C-Bb-A”的旋律,以呼应右手,才能有效弹出此复调手法。再举一例,也是舒曼精彩的复调手法在该曲的运用:第104-117小节。经过一番华丽的后十六分音符跑动,音乐推向了辉煌的降B大调。该段落为三声部,由柱式和弦构成。该段落的主题依次由低声部、中声部、高声部以复调手法轮流奏出。演奏时,应尽量显示出各声部之声音区别。在演奏这种卡农式复调时,技巧之一就是:每次从不同声部进入的主题之头几个音,需要刻意强调,以引起听觉重视。

结 语

《幽默曲》是舒曼的上乘作品。演奏该曲时,唯有通过对曲式结构、创作手法的客观分析,才能深入作品。笔者认为:需要精准把握曲中多变的速度,并利用恰如其分的触键,同时,重视舒曼在创作中精心的复调手法。只有这样,才能让演奏充满立体层次感。总之,演奏舒曼《幽默曲》,一定是以大脑为先,充分理解,统筹全局,找到看似“分散”的各段之联系,方能表现舒曼本意。■

猜你喜欢

谱例曲式触键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声民族化技法研究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让情感在指尖流淌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研究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门德尔松《春之歌》分析
浅谈钢琴演奏中歌唱性触键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几种触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