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筝曲《夜深沉》情感技巧教学分析

2022-08-26陈梦楠

黄河之声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山古筝乐曲

陈梦楠

《夜深沉》是一首京剧牌子曲,它以昆曲《思凡》中的《风吹荷叶煞》的曲牌为基础,经过京剧琴师的加工改编而成,并取唱词首句“夜深沉”三字为名。这首乐曲在初步成型后,由弓弦类乐器演奏居多,一般采用京胡为主奏、京韵大鼓为伴奏的表演形式,此种最为常见的演奏类型,将原汁原味的京韵京腔展现的淋漓尽致。它板眼分明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曲调与旋律,也被习筝者所喜爱。

古筝曲《夜深沉》经由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王中山先生进行改编,呈现出极具古筝艺术特色的演奏版本。该乐曲可作古筝独奏作品,亦可作钢琴、京韵大鼓协奏作品,在第八届中国古筝艺术交流会“百花筝艳”——中青年筝家专场音乐会中,还出现了古筝多声部重奏的钢琴、大鼓协奏版本。在此基础上,古筝、京胡、大鼓等乐器合奏版本也陆续出现。随着不同的演奏形式的层出不穷,演奏家们将乐曲的表现力提升至一个又一个顶峰。在当代专业古筝学生的习筝之路上,这首乐曲几乎成为每一个人的必修曲目之一,在很多专业赛事当中,此曲也被定为必弹曲目。

《夜深沉》本身有着昆曲的基础,又有着浓重的京剧音乐元素,所以在作品的诠释与演绎当中,自然地与其他地方性曲目或近现代创编曲目形成较大的差异。王中山先生所改编的《夜深沉》古筝独奏版本中,有着其本身别具一格的演奏技术方法。在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乐曲在基本功、音高、节奏、左手作韵以及右手音色的把控、以及对乐曲的理解上,对演奏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首乐曲的实际演奏教学,也对教师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作品背景

在古筝乐曲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对作曲家的了解、以及乐曲创作背景的了解都十分的重要,这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以及演奏风格的把握。

(一)《夜深沉》作曲——王中山先生

王中山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为中国古筝音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

王中山先生自1974年习筝,河南南阳(蒙古族)人,因其自幼于河南习筝,所以受河南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影响颇深,这也使得他在自身的古筝艺术发展道路上,对河南传统流派风格作品及其他各地区的传统地方流派音乐文化,在新时代古筝作品的演奏与创作上,有着非常熟练的表达与运用,也为他此后的音乐造诣起到了重要的积淀作用。曾经在一场专场讲座中,他提到“古筝要想弹好,首先了解何为传统的筝,在民族器乐演奏教育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到当地去采风,这与当地的语言、生活习俗以及风土人情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他对各地方传统音乐的敏感触角与热爱,之后在中国音乐学院读书的他,对北京地方戏曲以及京剧都有了深刻的印象。在一次采访中,王中山先生还说到了他创作《晓雾》时的创作灵感,他在早年就读于北京中国音乐学院的时候,当时校址还在恭王府,而王中山先生住在什刹海的附近,清晨起来看到雾霭迷蒙中故宫的角楼、晨起的老人以及北京地方戏曲、京剧京腔,都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由此可见,王中山先生对“京韵”有着独特的情感,不仅在《晓雾》这首独奏曲中有所运用,之后还创作了筝曲《脸谱》,改编拉弦乐曲《夜深沉》等京韵作品。

除此之外,王中山先生自幼师从著名古筝教育家赵曼琴先生,系统地学习了赵曼琴老师创新出的“快速指序技法体系”,并在1986年以一首全新高难度技术技巧的乐曲《打虎上山》,震惊了中国首届古筝学术交流会。1988年,他顺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在著名古筝教育家李婉芬副教授的教导下,其筝艺进一步升华。因其6岁便开始了扎实的习筝之旅,所以王中山先生在古筝演奏时技术技巧娴熟、飘逸洒脱,犹如行云流水般自如。说起他在古筝事业上的贡献,在技术技法上的创新是不可磨灭的,王中山先生首次将左手佩戴义甲,将右手快速指序技法运用到左手上,同时创新出左右手轮指、摇指,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右手摇弹、轮弹等难度较大的技术技巧。这些技法技巧在乐曲《夜深沉》中,亦有体现。

每位作曲家在作品创作中,都会有着他们不同的创作特色。因此,教师是否能够清晰明了的讲解作曲家的生平经历与创作特点、学生是否能够在教师的讲解下对作曲家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在学习过程中对作品的初步了解与印象、以及对作品整体情感基调的把握上这一最重要的环节。例如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先生,他在古筝创作中,更多的运用钢琴协奏曲的形式,来加深情感的表达,王建民先生也热衷于基于一个古代历史典故为主题,来展开他的音乐创作。而他的作品,也更具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的音乐旋律线条,例如《枫桥夜泊》、《西楚霸王》等作品,充分显示了他的创作特点。《夜深沉》这首作品,是王中山先生在京剧曲牌——京胡曲《夜深沉》的曲调上改编而成,所以奠定了这首作品独具京韵特色的音乐情感基调。又因为王中山先生有着独特、扎实的基本功为基础,所以出自王中山先生之手的乐曲,除了完美的音乐主题旋律之外,也有着独具特的技术难度一大关卡,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做基础所演奏出来的乐曲,都是苍白无力的,这一特点在乐曲《夜深沉》中,也尤为明显。

(二)《夜深沉》创作背景

《夜深沉》这首乐曲,是京剧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曲牌。它起先是昆曲的折子戏《思凡》折中《风吹荷叶煞》的唱腔,又取唱词“夜深沉、独自卧……”一句的头三个字为名,成为了现如今家喻户晓的乐曲《夜深沉》。也许正因为当时京胡琴师们被这鼓雷琴动之声所震撼,让琴师们认为这京韵大鼓和京胡正是器乐之中的霸王与虞姬,于是将这一曲调用在了《霸王虞姬》这出戏中,故成就了这一京剧曲牌。想来那西楚霸王与柔情似水的虞姬之间的旷世爱情、与现实乌江自刎的无奈,也被这“夜深沉”中的京韵大鼓与京胡演绎出了生死绝恋的情愫。而这首乐曲被王中山先生改编成为古筝独奏曲后,运用丰富的现代筝曲演奏、创作技巧,使得古筝以及乐曲本身别具一番风味,使他们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二、技术难点的突破

任何一首乐曲,都会有其本身鲜明的音乐风格。在很多中国传统筝乐作品中,往往更加突出地域性音乐风格特点与作者创作时,所设定的音乐情感基调。因此,在乐曲演奏当中,如何把握好音乐作品当中的技术技巧、如何演绎出每首作品其独特的音乐风格特点及音乐情感的表达,则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学习筝乐作品的重难点。

(一)“轮指”的运用

整首乐曲的慢板以及尾声中,都有着有大量的“轮指”运用,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1:慢板中的“轮指”运用

图2:慢板中主题旋律的“轮指”运用

图3:尾声部分“轮指”运用

从谱例中可见,整首乐曲中有非常多运用“轮指”的地方。如图1所示,在慢板部分多次在附点大撮的后十六分音符中运用到“轮指”技法,它本身处于乐句的弱拍,所以,即便弹奏方法为“打、勾、抹、托”四指依次快速弹奏琴弦,但音量要整体偏弱,且音色饱满。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要求学生加强基本功练习,用掌心控制大关节轻微发力的同时,指尖向手心内微微用力,做到控制音量,且四个手指的力度均匀,轮指的四个音量整体较弱。在轮指后面,通常会有一个主音,把甩出去的音再拉回来,这样就把京剧中甩腔这一大特色完美的呈现出来。

如图2所示,在一整串“轮指”连续的运用中,需要注意每个音之间的连贯性。但在此处,谱面所写的每一个音符(除附点音符外)所弹奏出的轮指均为一组四个音,而每组第一个音则需要作突出处理,因此,可用大拇指(托)作第一弹奏手指。为突出更地道的京韵京腔,谱例所标示的连续轮指中最后一个低音sol,则不需要完成一组轮指的后三个音,只需用大指顺接之前部分完成一个较弱的单音即可,这样既加强了乐句的结束感,同时为其后紧接的较强刮奏与前一句做明显的对比,做了更好的铺垫。如此弹奏虽然提高了学生练习的难度,但更加能够呈现出较好的音乐线条与音乐情感处理。

如图3所示,这一部分已然是全曲的最后一句,收官之际需要我们在力度上做到充分释放,所以在学生在日常练习“轮指”这项基本功时,需尽可能的要求学生在手部放松的情况下,用最大的力度进行练习,保证每个音的颗粒度、独立性及音色的饱满,最大程度上将手臂、手掌及手指的力度下垂,传递至指尖。

(二)“弹摇”的运用

“弹摇”技巧是王中山先生所创作的独特弹奏技法,在《夜深沉》一曲中的慢板部分,有一处非常明显的主题旋律运用到右手的“弹摇”技巧。大指的摇指与中指的勾弦相结合,同时完成两个声部的演奏,这一技巧的熟练运用,一定是建立在充足的练习时间与正确的练习方法之下。如右图4谱例所示:

从谱例中可见,这一部分所有si的音高都需要左手按弦,本句的第一个音就是非常考验音准的双按音,在右手“弹摇”的同时,还要保持音准,这就需要我们的双手有着非常强的控制力与稳定性。在练习中,需要同时考量“摇指”与中指“勾弦”的持续性,左手按弦与右手技法的稳定性,两者要做到互不干扰。因此,练习当中需加强手指的独立性,右手在“摇指”的过程中,手腕不可以大幅度的上下晃动,中指则需要练习在手掌心的控制下,掌关节平稳的收缩。另外,在右手增加乐句强弱处理时,切忌左手si的音准随着右手的力度变化而受影响。在教学过程当中,这些重要的技术难点,切忌操之过急,一定要求学生要从慢练开始。教师也要掌握每个技术点慢速练习的示范方法,才能够行之有效。

图4:慢板“弹摇”运用

(三)左手按滑音的技巧

乐曲在慢板部分有大量mi和fa、la和si、升fa和sol的按、滑音,在这首乐曲中,我们需凸显浓郁的京韵京腔来映衬作品的情感基调,因此很多按、滑音均在大、小二度关系之间,不可以把大、小二度音阶弹为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中的小三度音程关系。

其次,在这首乐曲的慢板部分,可以看到很多回滑音,很多学生在弹奏过程当中,都会将其忽视为点音的弹奏方法,这样就缺少了原先弓弦乐器所体现的音乐内容,古筝本身的音韵也无法彰显,京剧曲牌的音乐特色也因此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其实,不论上滑音、下滑音还是回滑音,我们的左手都需要把音撑满,手腕有韧性的收放琴弦,增加更强的控制力,这样才能把滑音的余音不绝于耳。

结 语

本篇文章对乐曲的作者生平、乐曲背景介绍、部分技术技巧以及难点进行剖析,结合笔者学习、以及教学的一些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以及细致磨炼,讲给学生更多有效正确的练习方法与作品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全面。■

猜你喜欢

中山古筝乐曲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治理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中山君有感于礼
历史上的“中山人”
第一次弹古筝
悲伤的乐曲
我爱古筝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