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时代性特征

2022-08-26

戏剧之家 2022年24期
关键词:时代性声乐民族

刘 佳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建 漳州 363105)

民族声乐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当中的一块瑰宝,在继承传统优秀声乐元素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传承创新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民族声乐与社会历史同步演变,带有多民族文化相融汇和鲜明民族特征的烙印。声乐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已经成为推进社会进步和繁荣艺术创作的动力源泉。在当今中国逐渐走向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中心的背景下,探究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时代性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时代性特征

民族声乐与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息息相关,在我国近代经历无数艰辛曲折又充满斗争精神的特殊发展阶段,民族声乐经过岁月的积淀和历代艺术家的挖掘整理,表现出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形成了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一)民族声乐作品中的科学性

民族声乐作品的科学性特征主要体现在音乐结构、文化底蕴以及演唱风格方面。20 世纪中叶,随着西方音乐的不断渗透,美声唱法逐渐被引入中国音乐市场,由此引发了中国声乐领域的一场大地震,开启了西方音乐与本土音乐的“洋”“土”之争、“雅”“俗”之辩。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学术争辩和主流与非主流孰是孰非的争夺中,声乐民族化的问题成为关注的核心和争论的焦点。早在20 世纪50年代中期,全国音乐观摩会议最先提出了“土洋并存”的声乐发展方针,既为多年的学术争论画上了句号,也确立了取他人所长,为民族所用的声乐发展原则。在这一发展总原则的指引下,民族声乐保持本土特性、博采西洋音乐唱法之长,其中去粗取精、兼收并蓄、中西合璧、洋为中用的有益探讨和实践,在声乐理念、演唱技巧以及作词曲风的转变等多项领域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程度的提升,国内声乐工作者在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民族声乐在演唱技巧、作词作曲、配器编导等方面的缺陷,重新对西洋声乐进行了审视和研究,积极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合理内核,力求促进民族声乐艺术的改革和创新。经过广大声乐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中华民族声乐在吸取了西洋唱法的气息控制、腔体共鸣、科学发声后,整体的审美取向、演唱风俗习惯、艺术表达和语言特征都有了全新的演绎,进而丰富拓展了民族声乐的发展渠道,加速了民族音乐规律化、系统化、民族化理论体系的形成。

坚持民族声乐科学性的前提就是要走出“民族声乐不是美声训练”的认知误区。在民族声乐的传承发展中,首先要把我国传统声乐中的精粹作为根、种子和灵魂薪火相传。吸收国外声乐艺术精华要坚持与中国的国情实际相结合,声乐教育训练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声乐发声方式方法,进行对民族声乐的声音真实、音色明亮、真假声通畅、气息位置等训练的全方位革新,支持古典声乐理论与西洋音乐中简单易懂、行之有效的声乐训练方法相结合,既坚持民族声乐的个性又兼容其他国家和地区民族声乐的优点,从而使中国声乐形成声音通畅,音域宽广的艺术特点,练就能够同时演绎多种类作品的能力,拓宽演唱覆盖面,支持民族音乐在民歌演唱、地方戏曲演唱与西洋音乐歌曲演唱方式的贯通交融,促进“中西合璧”的民族声乐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二)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时代性

民族声乐的时代性特征要通过声乐作品生动体现出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集中展示特定年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因此,声乐作品透过思想内容真实再现民众生活状态,燃烧着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火焰。20 世纪20 年代,先进声乐作品彰显了觉悟的先进青年追求自由平等、崇尚科学的精神;20 世纪30 年代,声乐作品表现出环境的艰苦卓绝、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20 世纪40 年代,民族声乐作品展示了中华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冲天气势。如今,正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阶段,声乐作品把表现国家政治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作为重点完美呈现。民族声乐以创新的手法、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成为不同历史年代、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折射出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最为典型的时代见证。

民族声乐的时代性特征,反映了时代发展的主流,折射出音乐发展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聂耳、冼星海等一批爱国音乐家创作出了属于那个特殊时代的经典乐品,代表着社会前进的力量。《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成为那个时代激励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进军号角和鲜明烙印。新中国成立后,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渴望祖国强大富强、追求人民幸福生活成为时代精神。《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成为声乐创作发展的主旋律,一大批经典红色歌曲充分体现了全中国人民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发自肺腑的拥戴和热爱。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等作品的相继问世,这个时期的声乐作品成为激发人们蓬勃奋发向上,凝聚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冲天干劲的巨大精神动力,也带来了民族声乐创作的空前繁荣。

(三)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民族性

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民族性体现在民族声乐深深根植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土壤中,建立在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基础之上。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民族性始终把“缺少民族性,民族声乐就失去了根和魂”作为声乐发展的根本遵循,永远保持着声乐发展的原始基因和对历史的忠诚与传承。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团结和睦大家庭,地域辽阔,传统文化、语言习惯的多样性决定了民族声乐种类繁多,各有所长,声乐作品创作千姿百态。藏族歌曲的清凛高洁,云南民歌的委婉纤细,内蒙古民歌的粗犷豪放,东北民歌的开朗诙谐等,都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

民族声乐的民族性是最为重要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国度声乐形式的重要时代性标签。在中国不同时代的发展前行过程中,无论中华民族遭遇怎样的灾难,面临怎样的危机,民族音乐的时代特征始终没有泯灭,声乐创作同中华民族精神一样愈挫愈勇,民族声乐蕴含的民族精神愈发鲜明。概括来讲,民族性特征主要通过音乐作品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声乐旋律、语言结构等。例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浏阳河》饱含着浓郁的湖南地方特色,炙热深情,让人回味无穷;《让我们荡起双桨》反映出了国人在加快新中国建设步伐的大环境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未来的颂扬。此外《马儿啊,你慢些走》《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一大批题材丰富、格调清新的民族声乐作品应运而生,共同涵养构成了民族声乐特征中的民族性。

(四)民族声乐的艺术性

回顾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梳理民族音乐的成长脉络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每一首经典声乐作品均以独特形式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并且通过艺术加工处理后的作品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都产生了高于生活的强烈艺术感染力。因此,民族声乐的艺术性在于它深深扎根于祖国历史文化、文明进步、人文环境这片肥沃的土壤,经过艺术家以深邃的视角、灵活的艺术手段、高超的概括力二次创作后才得以形成作品并采用合理的艺术形式呈现,具备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兼容性,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声乐汲取古典音乐文化营养、借鉴世界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经典之作。从《兰花花》《孟姜女》等声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难看出,这些歌曲完全源自北方草原、北方民歌的原生态,兼具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乡土气息,经过艺术加工升华后,将浓郁的乡土特质融入时代艺术气息,再经过演唱者饱含深情的演绎,作品的情绪感情、艺术表现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将生动的原始生活画面进行艺术再现。歌曲《松花江上》倾注了作者对国家的担忧情怀和对日寇的满腔憎恨,表现了对疆土沦落、百姓遭受凌辱、山河破碎的悲愤感慨,将作者的幽怨之情通过歌声和曲调加以演绎,既有浓浓的爱国情意又折射出对国破家亡的悲愤,歌声旋律悠扬且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音乐特色,动人的旋律、如泣如诉的演唱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永远不能抹去的痛楚回忆。

二、民族声乐的发展展望

中国民族声乐发展演化经历了无数艰辛曲折,才创造出与中华五千年灿烂历史文明交相辉映的优秀民族声乐体系。新的历史发展条件下,将民族声乐发扬光大必然要走扩大民族声乐的传播影响、实现民族声乐与世界各国其他艺术相融合的传承创新之路。

第一,坚持以传承本民族声乐发展为主线,把民族声乐作为发展的根与魂。在思想观念上破除作品取材面窄、创作思维受各种传统规矩限制的束缚。从中国民族声乐源自民族、由人民创造的历史唯物论角度出发,民族音乐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教育和品德意识培养的精华,吸纳融合西方声乐的艺术技巧,促进民族声乐艺术的升华。

第二,要注重加强民族声乐作品的多元化特征。创作者要在尊重国内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对曲目进行二度创作,赋予声乐作品观赏性强、视听效果佳的新特征。同时创作者还要把创新求变思想、格调清新的曲风融入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中,树立科学思维正确地面对中西方声乐教育的差别,从西方文化思维、审美特性等方面挖掘寻找先进文化元素,从而建立起中华民族传统声乐与国外声乐领域沟通的桥梁,在发声技巧、胸腔共鸣等方面充分展现声乐作品的韵律之美。

第三,要注重把握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在进行民族声乐作品创作时,创作人员需要注重风格的把控,与时代进行深度融合,一方面,在进行曲调创作时,需要将民族风俗特点与艺术风格进行融合,使声乐作品更加彰显民族特点和时代要求。作曲家需要针对传统声乐作品以及原生民谣进行再创作,凸显民族风格,并对曲调进行完善加工,使得原始生态音乐能够展现新的生机。在创作中,作曲家可以融入个人对于民族声乐作品的理解以及对于时代脉络的把握,保留民族音乐的主要特征,使民族声乐作品具有鲜活的特色,曲调风格能够更加立体饱满。另一方面,在语言创作中需要把握风格。民族声乐作品离不开民族语言的表达,也离不开时代发展的要求。声乐作品的风格不仅取决于旋律,更注重其语言表达。在进行语言创作时,创作者可以展现民族文化习惯特征,通过民族语言来弥补曲调的单一,增强曲调表达的连贯性,例如,在内蒙古民歌创作中,可以将长调与短调进行糅合,涉及当地美丽景色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四,我国民族声乐未来的发展要在理论层面加强研究,完善本民族声乐文化的理论系统,明确传统声乐与现代音乐融会贯通的途径,使民族声乐在展示艺术本真方面迈出新的步伐,此外在情感创作方面还要注重对乐器、表演、曲目理解能力的培训。在当今全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文化交融、人文交流、声乐互通已成为一种趋势。发展中华民族声乐就要把自己置身于世界声乐舞台的大环境中,既要传承又不能故步自封,坚持走民族声乐不断优化之路,壮大声乐研究队伍,形成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新格局。

三、结语

民族声乐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催生的产物,声乐理论是对历代声乐发展规律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总结。探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时代性特征,要求声乐理论家和广大音乐界人士在继承前人奠定的优秀传统民族声乐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声乐的先进理念与合理内核,秉承民族声乐的科学性、时代性、艺术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明确民族声乐的发展方向,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将祖国民族声乐事业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猜你喜欢

时代性声乐民族
我们的民族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多元民族